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知识目标:

掌握三大起义的时间与过程,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以及三次反围剿的史实。

能力目标:

分析,比较三大起义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培养学生从必要性,可能性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知识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思考: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有那些?从中使中共得到那些教训?为了挽救危机摆脱困境,中共采取怎样的措施?

一,确定革命方针——八七会议

1,背景:大革命失败,需要清算错误,确定新的路线方针。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2,概况:人物: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枪杆子出政权内容:纠正错误;确定方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3,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考:在中共历史上那一次会议与八七会议召开背景以及历史作用相似?

4,局限: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二,革命道路的实践与探索

要求:仔细的阅读书中秋收起义进军示意图,找出文家市与三湾,重点强调文家市决策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由城市向乡村转移。

归纳:在中共历史上工作中心曾经发生过三次转移。分别是:

第一次: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文家市决策)

第二次: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

第三次: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为什么毛泽东将部队带向井冈山?在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怎样的革命理论?

三,根据地的建设

⒈理论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①含义:在中共的领导下(最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基本内容)三者结合起来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②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思考:为什么要工农武装割据?怎样才能实现割据?割据的目的是什么?“工农武装

思考:《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有那些?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何在?哪个省涉及到的根据地最多?

⒉军事建设:朱毛会师,红四军,三次反围剿斗争

思考: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朱毛采取怎样战略方针?

⒊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标志两个政权对峙。

必要性: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民主革命任务之一解放农村

生产力

路线: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意义:a、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生活上得到保障。b、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

努力发展生产

⒋土地革命和革命根目的: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据地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措施:农业放在第一位兴办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

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

固了红色政权

思考: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想一想,为什么?

思考:在近代历史上有那些政治派别提出过自己的土地纲领?内容如何?结果如何?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对待地主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这样?该土地政策是否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强调:中共的土地政策已经多次在高考作过考查,以后我们会在许多历史阶段涉及相关内容,望大家主义归纳与比较。

小结:本节内容核心一是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二是革命道路由照搬俄国式道路到结合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揭开序幕:八七会议和三大起义

点燃星火: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井冈山会师

形成局面:创建理论:三篇文章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军事: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巩固成果: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

经济: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和军阀割据的区别

二者都是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的产生,都是武装割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与蒋介石政权对峙的工农武装割据。第二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是分散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的社会根源不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分散的农村经济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军阀割据混战为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第三出现的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整个中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集中在中国南部,以农村为主。第四政权性质不同,军阀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专政。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的民主专政,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第五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民主革命要铲除的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翻了身,星星之炎必然形成燎原之势,最后解放全国。

【能力训练】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C)

A.克服右倾投降主义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A)

A.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D.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有:①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起义②开始以夺取城市为目标③以工农革命军为主力④失利后转入农村(C)

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4.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B)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D.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5.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D)

A.南昌起义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八七会议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6.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的核心是(D)

A.土地革命 B .根据地建设C.武装斗争D.中共的领导

7.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并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中共的正确领导

C.南方群众基础深厚D.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8.下列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邓小平创建的是(D)

A.井冈山根据地B.鄂豫皖根据地C.闽浙赣根据地D.左右江根据地

9.以下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分析正确的是(A)

①国共两个中央政权对峙正式形成②以延安为红色首都③体现了中共依法治国的思想④毛泽东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10.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A)

A.保护B.限制C.赎买D.联合

11.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开展互助合作,这时的土地制度是(D)

A.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 B.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公有制 D.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

12.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开展游击战争②进行土地革命③建立工农革命政权④进行经济建设(A)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

最新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

最新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3篇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3篇 高中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新课对老师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进行相对应的培训 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是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了,培训过程中认真观看了视频, 对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接触了许多新的理念,也感受到很大得收获。 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不能为学生终身学 习打好基础。新课改要改变这一现状,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改 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 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倡导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 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 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这必须贯彻新理念,新思想。在课堂中贯彻新理念、新思想,不能空喊口号。 我们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如果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三维目标,则三维目标的定位会非常准确,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那相信围绕其设计的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 学生能力方面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需我们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具备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一目标的 达成,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促成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创设合理的 情境,情境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赏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尝试亲身实践、体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京剧音乐独特韵味的欣赏,京剧唱腔的尝试。 2、京剧音乐知识的渗透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仅是第二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更多了解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 教学过程: 1、情景剧导入:学生扮演解放军战士,老师扮演参谋长上场。师:(介绍全剧背景)同志们,上级派我们来消灭盘踞在威虎山上的土匪,这伙顽匪和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这一带横行霸道,把老百姓都害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攻下威虎山,消灭这伙土匪!有信心没有?生答:有!师:好,但是威虎山易守难攻,没有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恐怕我们很难完成任务,百姓们现在又被土匪给吓怕了,

不敢接近我们,所以我们要解释给他们听,我们该如何跟他们谈心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2、(跳出情境,回到师生授课)刚才的情景剧表现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一个片段,参谋长为了发动群众帮助剿匪,给战士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学习如何向老百姓解释“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不过在此之前,老师也要给你们布置任务,看(出示“任务卡”),你们的任务就在卡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是围绕你们卡里的任务展开的,咱们班四个小组每组领一张(组长来领,别偷看哦),看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任务完成的最棒,老师这里还有神秘奖品呦。好,我们首先来听参谋长的唱段: 3、初听唱段:听第一遍,问听懂了吗?不要紧,我们从戏词入手,谁能把这段词清楚的读一遍。读得非常好,那请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呀?读的也非常好,请问你为什么这样读?那我们齐读一遍做到既有感情又能把力度记号体现出来 4、教师范唱:同学们读得真棒,把老师的戏瘾都勾上来了,下 面老师来唱一遍好不好。 5、观看视频 6、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 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音乐 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 (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湘艺版

(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活动中感受京剧的韵味。 2.能与同学合作学会跟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3、体验军民鱼水情,热爱解放军战士。 学情分析 湖南乡村的学生对"国粹"京剧不是很熟悉,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与同学合作学会跟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难点是把握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感受军民鱼水情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 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1)介绍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媒体播放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的各种画面。 师: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在这些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整个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军民奋勇抗敌,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2)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2.观看《洗衣歌》 (1)看歌舞——《洗衣歌》 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解放军洗衣裳。 活动2【讲授】二、表现军民鱼水情 二、表现军民鱼水情 1.介绍以讲故事的形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 2.学唱歌曲

(1)初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来源。(3)学唱新歌 a.引导学生视唱曲谱 b.朗读歌词 c.老师带唱2遍 d.随音乐跟唱歌词(有原唱) e.配乐跟唱(无原唱) (4)分组练习演唱 活动3【活动】三、分组表演评价 1、分组讨论表演形式; 2、表现 活动4【练习】四、结束语 情感体验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朱明光 确切地说,所谓“导读”,是教科书的导读,而不是教师教学用书的导读。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安排这篇导读,将试图回答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同时又是教师比较关切的问题。比如:在课程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应该如何理解这本教科书特有的编写思路?使用这本教科书需要注意什么特定的规范方法吗?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的内容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关注?等等。下面,我们分四部分予以说明。 一、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把握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这门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认识。 (一)从德育目标的设置来看,需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在谈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时,邓小平同志指出:“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在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本课程以讲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常识为主要内容,说到底,就是要相对集中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是设置本课程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二)从学科知识的整合来看,需要基于选修课程的特定要求 相对于中学历史课、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课程作为其理论部分内容的拓展性课程,至少有两个特点。 其一,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实际上是在阐述党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更适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选修,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其二,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之所以不同于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教学,就在于它是依托、凭借上述课程教学的基础,较为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系统性。 (三)从内容标准的实施来看,需要切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层次 相对于高校的理论课程,本课程采用专题式框架结构,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这是其呈现内容目标的主要特征。所谓“专题”式,不是理论专题,而是课程主题;即不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学术专题讲座,而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意义上的主题单元。所谓“史论结合”,就是注重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历史进程的展现结合起来,突出形成理论观点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所谓“事论结合”,就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具体实例的描述结合起来,以强化生动的事实对理论观点的支撑,淡化从概念到概念的枯燥的叙述过程。 二、框架与主线:怎样理解整体结构设计的思路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通过对京剧的学习初步了解京剧,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本课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中的一个唱段,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深刻体验歌曲京调中的“二黄”唱腔韵味。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京剧的各种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唱腔的艺术特点和基础知识,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2、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材分析: 《我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其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 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格外显得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 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版,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二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未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 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做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2、运用了解的京剧唱腔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高一语文下学期文学常识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

1、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有两大风格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 2、《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代表作品有《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3、张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等,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曾获茅盾文学奖。 4、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国际无产阶级的导师。 5、毕淑敏,现代著名作家,以小说和散文见长,代表作品有《红处方》、《昆仑殇》等。 6、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本恶”说(孟子主张“性本善”说)。他学识渊博,重视实践,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7、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后世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等。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

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 设计意图: 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积跬步行千里

积跬步至千里 在当代,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训的中国人,比起以色列人来,有读书习惯的人还真是不多。老一辈因历史条件的不足,没有书读;新生代,在上学的时候,几乎天天读书,但离开了学校就不读书了。 我无力改变世人不爱读书的习惯,但我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教导我的学生,影响身边的人。从长远计,为求快乐而坚持苦读;从发展计,从苦读中获得人生之快乐。 我爱读书,如饥似渴。在生产队当放牛娃时,骑在牛背上看书;进城买东西时,蹲在新华书店柜台边看书;坐公共汽车时,在车厢内看书;凡出门总带着一本书,一有机会便独居一隅,集中心智顾自享用;上师范时,我把整箱书籍带到了学校,订阅了《大众医学》、《科学24小时》、《小说月刊》、《汉语拼音报》,经常到学校图书馆阅读;参加工作以后,则是边从事教学,边进修提高自己,订阅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从大专函授到本科函授,从本科函授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一步步走来,一点点积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日益丰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几十年来,虽未达到“立雪求道”的境界,但也在孜孜以求,持之以恒的阅读过程中,向着积少成多、积掖成裘之目标奋进。 朱熹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当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为人师表,首先要立身。要立身、立学,其根本在于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教好书。 从教几十年来,我坚持面向课堂教学,面向教育科研,开展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面对每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 参加工作后的首次初中课程改革是80年代初期,政治课由原来的《社会发展简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调整为《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和《青少年修养》。为了上好法律常识课,我购买了《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法学概论》等法学书籍,还自费订阅法律《自修大学》的杂志,通过自学,初步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为课堂教学作了充分准备。由于专业知识的增加,提升了自己的学科素养,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所教班学生在多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90年代,初中政治课再次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老三门”课程改为“新三门”即《公民》、《法律常识》和《社会》,其中的《社会》课是由原来的《社会发展简史》与《中国历史》所组合而成的。为了搞好教学,又加强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从而适应了当年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要求。 90年代末,我调入高中任教,面对更高一级的学生,面对新的教材,进行重新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时的课程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为搞好教学,我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读书学习,包括学习《中国哲学史稿》、《中国哲学史教程》、《冲突与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图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明西方经济学史》、《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概论》、《新编经济法学》等,通过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基本适应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郭秀杰 一、基本情况 8月17日至21日,参加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教师学科高二骨干教师培训。整个过程分别由受邀的新课程改革教研员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谢绍喜等组成的专家,以及我们省教育学院和部分一线骨干教师讲解,培训内容大致分为两大块:一是国家与国际组织课标解读、教学介绍与教学建议;二是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标解读、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通过整个培训过程,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这次培训,为高二开选修课指引了方向。尤其是在教材的处理方面,专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这为一线教师开设选修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专家解读和观摩三节课有一定的感受和启发。在教学中,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在把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并力求在教

育观念和行为上转轨。 1、由“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易使学生与本学科产生“共振效应”。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着高度的信赖和热烈的情感,把学生活动的课程和空间还给他们,减少替代和包办。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和思维方法上的开放。“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 “智能型”教育教师需要重新积聚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新知识、新能力;在思想方法上,对新事物、新情况具有顺应能力、思辨力、创造力,能更快地对新信息做出反应,从而迅速地对自己的原有能力做出调整,使之趋于优化;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带来启示,也适当留下疑问和困惑,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智能型”教师应收集、鉴别、吸收、同化各种信息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指导本学科教学,并潜心于本学科内在规律的研究,通过教学上的创新,理论上的升华,去指导学生构造智能的大厦。 3、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版)选修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知识提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提纲 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曾经在空想的荒原上徘徊了三百多年?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希望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美好社会的愿望,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达到了顶峰。当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在无产阶级自觉地开展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政治斗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进步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借鉴。 2.在乌托邦的荒原上徘徊 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以是空想,首先是因为他们把理性看成现实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而没有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中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在于他们仅仅把工人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不是看做变革社会的真正力量,寄希望于个别开明的统治者、富人、天才;试图通过宣传、呼吁、感化、示范等方式,实现社会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充分发展,内在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随着阶级斗争的展开和激发,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失去实际意义和价值。 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现代产业无产阶级的形成与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剩余价值学说则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与空想社会主义根本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发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与剥削、压迫阶级的斗争。自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经历了三个剥削阶级相继统治的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三个社会形态中,各自存在相互对抗的基本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日益简单化,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