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

予公布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0)

大气环境 (28)

声环境 (36)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0)

自然生态 (44)

土地与农村环境保护 (50)

森林 (54)

草原 (56)

气候与自然灾害................................................................58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 (2)

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18)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9)

2011年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 (19)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11年年会暨

国合会20周年主题论坛 (25)

环境监测情况 (26)

“十二五”环境统计制度改革和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27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33)

第二次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34)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35)

环境卫星工作 (35)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37)

工业污染防治 (39)

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43)

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47)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48)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49)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展 (53)

环境保护科技进步 (55)

化学品管理 (57)

专 栏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

话。会议提出,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

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

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

市场机制。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

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坚持建设性

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

新华社记者 摄

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要扎实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

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

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 摄

2011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

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妥善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

关系,有效应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

较快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

划》,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

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的战略

地位更加强化,指导思想更加明晰,重点任务更加突出,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一是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

有关部门开展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

对44个、总投资近2500亿元涉及“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作出退回报告书、

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处理。推进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稀土等重点行业环保

核查,稀土行业新增环保投入20多亿元。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和后督察,申请上市环保核查企

业核查时段内累计新增环保投入99.7亿元,完成916个污染治理项目。二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扎

实推进。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召开了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

议、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环境保护部深入

研究“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保障措施、政策体制等重大问题,扎实做好减排政

策制度顶层设计。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各省级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8家中央企业集

团公司分别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

和重点排污单位。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在全国环保系统进行大规模

宣贯培训,启动污染减排绩效管理试点,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持续推进“十二五”污染

减排固本强基。2011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三是重金属污染等严

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央财政下达25亿元支持26个省份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部署全国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

检查,建立并实施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督察考核机制。

全国持危险品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利用处置废物超过900万吨,回收处理废旧家电达5300万台。采

取最严厉的措施整治铅蓄电池企业,有效遏制了铅蓄电池企业引发血铅事件的高发态势。四是重点

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出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

划(2011-2015年)》。严格考核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比“十五”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水质继续好转。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珠三角区域积极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大运会期间环境质量优良。五是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截至2011年,共安排80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受益人口3729.06万人。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580万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李克强副总理任主席。启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全国已有15个省份、1000多个地区开展生态省、市、县创建工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二期正式启动,2011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613.8万公顷,同比增长3.9%,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3万公顷。六是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在役核设施安全运行,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环境保护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密切跟踪研判事故进展,积极开展全国范围的辐射环境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七是政策法制、科技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继续推进。国务院颁布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合推进《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基本实现“控源减排”阶段目标,首次开展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综合调查,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组建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和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技术中心,推动试点地方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圆满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首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试点和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举办第一次全国环境应急监测大演练。围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精心组织宣传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李克强副总理参观展览并对“十一五”环保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制作了《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宣传片,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滚动播出。八是环保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监测执法、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核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下达预算内基建投资近11亿元,安排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资金4.14亿元,对930多个中西部县(区)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予以支持。

2011

年,全国环保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环保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十二五”环保事业开局良好。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基本目标

“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0%。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与2010年相比,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

主要措施

2011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保障措施、政策体制等重大问题,扎实做好减排政策顶层设计。重点突出结构减排,共关停小火电机组346万千瓦、钢铁烧结机7000平方米,淘汰落后造纸产能710万吨、印染23亿米、水泥4200万吨,取缔了一批涉铅等重金属企业。深入推进工程减排,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新建成投运脱硫机组装机容量6800万千瓦,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93台,烧结总面积1.58万平方米,517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完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继续实施管理减排,“十一五”末建成的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火电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56台、237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取消烟气旁路,火电行业综合脱硫效率由68.7%提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

吨,比上年下降2.04%;氨氮排放总量为260.4

万吨,比上年下降1.5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

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

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3%。其中,

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85.6万吨,比上

年下降1.52%;氨氮排放量为82.6万吨,比上年

下降0.41%。

*自本年度公报开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010年及以前公报中发布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范围为工业源和生活源,本公报中涉及到的2010年数据已做了相应调整。

高至73.2%。2011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轻型汽油车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单车污染物排放水平比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降低了30%。2011年,全国共计淘汰汽车91万辆(不含摩托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包含强制注销车辆),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城市提前实施第四阶段车用燃料标准。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

2011年12月20~21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李克强副总理充分肯定“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他指出,“十一五”时期国家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环境保护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逐步显现,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总之,“十一五”是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投入和整治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环保领域不断拓展的五年。同时,李克强指出,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是要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关键是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二是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大规模实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同时提高新建企业环境准入门槛;三是把扩大内需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专业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产业,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四是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切实防止污染转移。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是坚持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大水、空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

治;三是坚持预防为先、及时应对,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破解难题,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完善经济政策,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环境法治,加强科技支撑,动员全民参与。

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作会议总结发言。他指出,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认真学习、深入讨论了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和鲜明的务实风格,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系统分析了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明确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环保事业新发展。讲话统揽全局、立意深远,重点突出、举措得当,思想性、针对性强,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主持会议,对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迅速传达贯彻。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传达部署,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大会精神和国务院《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二要明确职责目标。要按照大会和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强化责任制,把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务求年年有进展,确保“十二五”环保目标如期实现。三要加强督促检查。环境保护部要会同监察部,加强对大会精神和国务院《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向国务院报告。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也要会同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作出报告。

会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计划单列市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财政、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军队、武警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淡水环境

状 况

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

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

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

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

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

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长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9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0.9%、13.8%和5.3%。长江干流水质为优。32个国控断面中,

*自本年度公报开始,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调整为21项,涉及到的2010年数据已做了相应调整。

??

??

??? ?

???????

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9%和3.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6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2.6%、19.3%和8.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雅砻江、汉江和嘉陵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沅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岷江和沱江为轻度污染,乌江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水质总体良好。1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8.9%、15.8%和5.3%。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1.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贵州铜仁黔-渝交界的乌江沿河断面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黄河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

??

??

??

? ?

??

??

???

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4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9.8%、11.6%和18.6%。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21个国控断面均为Ⅰ~Ⅲ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2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9%、22.7%和36.4%。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沁河和洛河水质为优;伊河和伊洛河水质良好;湟水和北洛河为轻度污染;大黑河为中度污染;其余河流均为重度污染,其中,汾河太原段、临汾段、运城段,涑水河运城段,渭河西安段、渭南段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珠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断面

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

例分别为84.8%、12.2%和3.0%。

珠江干流水质良好。1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7%和13.3%。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广州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1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2.9%和7.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深圳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

??

??? ?

???????

??

??

??? ?

???????

淮河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

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86个

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

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1.9%、43.0%和15.1%。

淮河干流水质为优。14个国控断面中,海南岛内河流中,万泉河2个国控断面均

为Ⅱ类水质;海甸溪2个国控断面均为Ⅳ类水

质,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

质无明显变化。

省界河段水质总体为优。7个国控断面

中,Ⅱ类和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7.1%和

42.9%。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松花江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

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

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5.2%、40.5%和14.3%。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

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11个国控断面中,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2.7%和27.3%。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1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2.9%、28.5%和28.6%。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省界河段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6.7%和33.3%。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33.3个百分点,水质明显好转。

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2.9%和7.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5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

??

??

??? ?

???????

辽河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3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5%、48.7%和10.8%。

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1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8.4%和61.6%。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7.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5.4个百分点,水质明显好转。其中,老哈河和东辽河水质良好,辽河为轻度污染,西辽河为中度污染。

辽河支流3个国控断面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各1个。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通江口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

大辽河及其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12个国控断面中,Ⅱ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25.0%、50.0%和25.0%。浑河沈阳段和太子河鞍山段污染严重。与上年相比,大辽河及其支流总体由重度污染变为中度污染,水质有所好转。

大凌河3个国控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Ⅳ类水质断面2个。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辽河水系3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Ⅳ类水质断面2个。与上年相比,辽宁铁岭吉、蒙-辽交界的辽河福德店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

??

??

??

? ?

??

??

???

浙闽片河流水质总体良好。3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0.6%、12.9%和6.5%。

浙江境内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1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5%、30.8%和7.7%。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福建境内河流水质总体为优。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4.4%和5.6%。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西南诸河 水质总体为优。17个国控断

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94.1%和5.9%。

西藏境内河流水质总体良好。6个国控

断面中,Ⅱ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83.3%和16.7%。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云南境内河流水质总体为优。11个国控断面中,Ⅱ类和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6.4%和63.6%。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8.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8.2个百分点,水质明显好转。

??

??

??? ?

???????

??

??

??? ?

???????

内陆诸河 水质总体为优。23个国控断面

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

分别为91.4%、4.3%和4.3%。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9.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2.8个百分点,水质有所好转。

湖泊(水库)

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

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

7.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总

氮不参与水质评价)。

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

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2%、46.1%和7.7%。与上年相比,滇池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白洋淀由中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轻度富营养状态,鄱阳湖、洞庭湖和大明湖由轻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营养状态;于桥水库、大伙房水库和松花湖由中营养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它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2011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

???????????????????????⒛??????Ё?????????Ё??80

604020

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为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西部沿岸区为Ⅴ类水质,五里湖、梅梁湖、东部沿岸区和湖心区均为Ⅳ类水质。

湖体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其中,五里湖、梅梁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西部沿岸区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8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5.6%、56.3%和8.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滇池湖体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草海和外海均为劣Ⅴ类水质。

湖体总体为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好转为中度富营养。其中,草海和外海均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8个国控断面中,Ⅱ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2.5%、75.0%和12.5%。与上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37.5个百分点,水质明显好转。

巢湖湖体水质总体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

湖体水质由Ⅳ类变为Ⅴ类,水质有所下降。其中,东半湖为Ⅳ类水质,西半湖为Ⅴ类水质。

湖体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其中,东半湖为轻??

16.1% 1.1%

??

34.5%

??

40.2%

8.1%

????

12.5%

12.5%

12.5%

??

62.5%

??

8.3%

??

41.7%

???

50.0%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中国水利年鉴2017_附录-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摘录)-五、地质环境

分别为12.08万h m 2、3.46万h m 2、7.29万h m 2和28.97万h m 2,同比分别下降3.2%、6.9%、11.7%和增长0.2%。四类用地分别占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3.3%、14.1%、6.7%和55.9%。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供地面积分别占全国供地总量的37.4%、27.2%和35.4%,占比较上年分别增加3.9个、减少0.2个和减少3.8个百分点。全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0.82万h m 2,出让合同价款?3.5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9%和增长19.3%。? 统计口径为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数,与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缴入国库数口径不同。2016年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商服地价、住宅地价和工业地价分别为3826元/m 2、6937元/m 2、5918元/m 2和782元/m 2,环比增速分别为1.43%、0.96%、2.18%和0.64%。二、矿产资源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保持增长。其中,能源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稳定增长,页岩气突破性增长;铝土矿、钨矿和金矿等快速增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银矿和磷矿等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780.84亿元,比2015年减少13.2%。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8.69亿元,同比减少11.5%;地方财政投资80.38亿元,同比减少15.6%;企事业投资611.77亿元,同比减少16.6%。按类型分,油气矿产勘查投资534.80亿元,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246.04亿元。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6处。其中,油气矿产地22处,非油气矿产地134处。煤炭、锌矿、金矿和磷矿等重要矿产均获得较多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2016年,累计出让探矿权1180个,同比增加22.9%;出让价款109.86亿元,同比增加701.9%。累计出让采矿权1844个,同比下降27.3%;出让价款173.44亿元,同比增长97.5%。三、海洋资源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2015年增长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7224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8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8453亿元。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24万人。从区域上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4323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991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2%;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89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5%。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5%,比2015年有所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Ⅳ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近岸海域面积分别为5.12万k m 2、4.21万k m 2、3.71万k m 2和4.28万k m 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监测的68条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劣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5%、29%和38%。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55%。监测的河口、海湾、珊瑚礁等生态系统中76%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赤潮灾害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明显增加,绿潮灾害分布面积为近5年最大。建立各级海洋自然和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250余处,总面积约12.4万k m 2。新批准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16个。全年安排海洋生态整治修复专项资金26亿元,在18个城市实施“蓝色海湾”工程。全年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元,死亡(含失踪)60人。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92%,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海平面较常年高82mm ,较2015年高38mm ,为1980年以来的高位。我国沿海近5年的海平面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1993—2011年为常年时段)。全年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6132本。其中,初始登记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3413本,新增确权海域面积29.13万h m 2,征收海域使用金65.46亿元。国务院批准重大用海项目15个,项目投资1630亿元。推进海岛生态保护工作,开展10处“生态岛礁”工程。批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1个。推进全国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完成1万余个无居民海岛的监视监测工作。完成9个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实施28个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布27项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成3项海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报批工作。在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完成3个调查航次。批复6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8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四、地质调查(略)五、地质环境 2016年,共发生地质灾害9710起,造成370人死亡、35人失踪、20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1.7亿元。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增长18.1%、41.1%和27.4%。235附 录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06-0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3290032.html,/tabid/89/Default.asp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工作,按照省政府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硬仗的要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以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为重点,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为手段,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突破一万亿元、增长14.1%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是,当前全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脆弱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水环境 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4475.2公里,比2004年增加5.2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319.0公里,比2004年增加112.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56.6公里,比2004年增加110.1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628.6公里,比2004年减少228.1公里。 淮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461.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264.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1787.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7.2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170.0公里。 淮河干流、白露河、史灌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浉河、竹竿河、潢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洪河、颍河、沱河为中污染;贾鲁河、双洎河、惠济河、涡河、清潩河、包河、黑河为重污染;黑茨河由重污染变为良好,汝河由轻污染变为良好,泉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海河流域2005年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05.5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83.3公里。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均无变化。 淇河水质级别为优,安阳河为轻污染,汤河为中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和马颊河仍为重污染。

我国环境状况年度公报

更多资料请访问.(.....)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

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进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都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都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都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都市统计,45个都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都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都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都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都市超过了暂定限值。污染严重的都市有包头、焦作、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太原和石家庄。据88个都市统计,二氧化硫浓度年际

2018年常熟环境状况公报

2018年度常熟市环境状况公报 1 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全市Ⅰ类~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56.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0%,地表水水质总体仍属于轻度污染级别,与上年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主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湖泊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水平。 2018年城区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下降一个等级。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14.3%,与上年持平;劣Ⅴ类断面比例为42.9%,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4.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城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乡区河道中,白茆塘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上升一个等级,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劣Ⅴ类断面比例均为20%,与上年相比均下降了20个百分点,白茆塘水质有所好转。望虞河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上升两个等级,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100%,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0个百分点,望虞河水质明显好转。张家港河水质总体为良好,与上年上年相比上升一个等级,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80.0%,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0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张家港河水质有所好转。福山塘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上升一个等级,水质有所好转。元和塘水质总体为良好,与上年持平。常浒河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持平。盐铁塘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持平。锡北运河水质总体为良好,与上年持平。 我市入境断面中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75.0%,无劣Ⅴ类断面,优于Ⅲ类断面比例有所上升,出境断面中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83.3%,无劣Ⅴ类断面,优于Ⅲ类断面比例有所上升,劣Ⅴ类断面比例有所下降。总体而言,我市的出境、入境断面水质都属于良好,水质相对稳定。13个主要考核断面中水质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2.3%,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2.3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达到年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 据介绍,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持稳定。2017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夏季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3700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红树植物、造礁珊瑚的主要优势类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国家级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海洋油气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沿海生产生活用海需求。此外,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有所升高。监测的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7%,连续三年有所升高。其中,全年各次监测均达标的入海排污口119个,占比较上年增加6.8%。还有,赤潮、绿潮灾害面积大幅减少。2017年,管辖海域共发现68次赤潮,发现次数与上年相同,累计面积为367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51%,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黄海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29522平方公里,最大覆盖面积281平方公里,均比上年减少近一半,为近5年最小。 但是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2017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8140、41140、33560和46800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区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20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而且,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海草、珊瑚礁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总述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地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 (二)环境质量概况 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完成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全国生态监察试点考核。 二、空气环境 (一)空气环境质量 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0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7年度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7年度 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8.9%(全年有效天数362天),省内排名十一位;其中一级天数为3天,占0.8%,二级天数为139天,占38.4 %,三级天数为132天,占36.5%,四级天数为45天,占12.4%,五级天数为34天,占9.4%。六级天数为9天,占2.5%。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8.61,省内排名第十。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3.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19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15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86微克/立方米,分别超标0.2倍、0.3倍、1.2倍、1.5倍。PM2.5和PM10是主要污染物。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地表水共监测29个断面,8条河流,2个水库,全部达到规划水质类别,达标率为100%。对照《河流、流域水系水质定性评价分级表》,Ⅰ类水体1个占3.4%,Ⅱ类水体10个占34.5%,Ⅲ类水体4个占13.8%,Ⅳ类水体9个占31.0%,Ⅴ类水体4个占13.8%,劣Ⅴ类水体1个占3.4%,整体评价为轻度污染。 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洺河、马颊河、卫河、滏阳河、东风渠、留垒河、合义渠、漳河。洺河的沙阳断面劣Ⅴ类,重度污染,

氨氮为首要污染物;马颊河的赵小楼桥、冢北桥Ⅴ类水质,中度污染;卫河龙王庙、徐万仓、称勾湾、罗头桥、北馆陶5断面Ⅳ类水质,整体为轻度污染;滏阳河九号泉断面水质Ⅰ类,水泥厂桥、张庄桥断面Ⅲ类,刘二庄、曲周断面水质Ⅳ类,苏里、莲花口断面Ⅴ类水质,整体为轻度污染;东风渠小屯闸Ⅳ类水质,轻度污染;留垒河张村桥断面Ⅳ类水质,轻度污染;合义渠城角村Ⅲ类水质;漳河刘家庄、连泉、西达、岳城出口、合漳5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整体水质为优。 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各断面均符合规划Ⅲ类或Ⅱ类水质,整体水质为优;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均属于中营养状态。 羊角铺井群、岳城水库两水源地均为优于Ⅲ类水体,水环境评价稳定在良好、清洁水平上,能满足现用水域功能。评价县级水源地,19个地下水源水质良好,3个地表水源水质清洁。 城区地下水总体Ⅴ类水质,较差级别,属无机盐类污染,总硬度是定类污染物。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主城区声环境质量相对稳定。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53.1分贝,定性评价为较好级别,噪声源主要来自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分别占噪声源构成比的46%、24%、14%。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68.2分贝,较好级别。各类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均达标,季均值均达标。 四、污染物排放 2016年邯郸市辖区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排放总量为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总述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地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三次产业结构为0.2:52.4:47.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27.75万人,比上年增加3.4%。 (二)环境质量概况 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115.7 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5%。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完成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全国生态监察试点考核。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 告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8.04.25 【实施日期】2018.04.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18年4月2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现就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2017年环境状况 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遏制,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

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一)大气环境状况。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9个城市达标,占29.3%;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2.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超标22.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超标 7.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均达标。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局部时段有所反弹。全国PM22.5、PM10、S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达标城市数同比增加12个。1-2月全国PM2.5浓度同比上升12.7%,通过及时采取强有力措施,扭转了年初不利局面,全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6.5%。反转向好态势在京津冀区域尤为明显,在1-2月PM2.5浓度同比上升48.0%的情况下,通过强力攻坚,加之气象条件比较有利,全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9.9%,其中10-12月同比下降39.3%。 二是重点区域继续改善,个别地区污染仍然较重。京津冀、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9.9%、4.3%,珠三角区域PM22.5浓度连续三年达标。京津冀区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北京市改善更为明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PM2.5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但是,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5省(市)优良天数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下降,仍需加大治理力度。 三是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臭氧超标问题日益显现。全国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5%、5.1%。在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的同时,全国O3浓度同比上升8.0%,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汾渭平原等升幅较大,成为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水环境状况。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67.9%,劣Ⅴ类水体比例

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l.大气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l0.5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3.9%;工业粉尘排放量576万吨,比上年下降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90~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8%。据67个城市统计,51%的城市年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尘量均值在3.8~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北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量均值在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7~1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l1~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略有好转。 1992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66.5亿吨(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3.9亿吨,比上年下降0.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711万吨,比上年下降l%;重金属排放量1516吨,比上年下降17.4%;砷排放量872吨,比上年下降22.6%;氰化物排放量3579吨,比上年下降23.3%;挥发酚排放量6425吨,比上年下降18.3%;石油类排放量65076吨,比上年下降4.8%。 全国大江大河的水质状况良好,但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总河长38372公里,其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类标准的占评价总河长的l1%;符合3类标准的占ll%;符合4、5类标准的占18%。 长江流域干流水质良好,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近岸水域污染较重。在评价的8831公里河长中,符合1、2类标

2010中国环境公报

2010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目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5) 海洋环境 (23) 大气环境 (29)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2) 自然生态 (46)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林 (54) 草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 环境执法检查 (71)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 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 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 化学品管理 (79)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 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 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 环境宣传教育 (83) 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 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

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 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 状况 2006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20亿吨,比上年增加13.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303万吨,比上年减少2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9.26亿吨。 措施与行动 【法规标准建设】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发布导则》;起草了危险废物出口申请和审批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导则,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细则;组织起草了《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完成75个《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复核工作。国家发改委对43个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含重庆两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下达了投资计划,批准总投资18173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966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72067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1593万元;批复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中的3个能力建设项目,批准项目总投资602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321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7033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9618万元(其中31个放射性废物库项目资金28918万

元,二恶英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700万元)。2006年,《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共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1211万元。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13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共审批颁发12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为配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范围选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开展工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试点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专项调查工作。为确保《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顺利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对部分省市的铬渣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密切配合,在上年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再次对东南沿海部分省市医疗废物开展了专项检查。 【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 国家环保总局与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六批)》和《禁止出口货物目录(第三批)》,将中国淘汰和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17种有毒化学品列入中国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包括188种有毒化学品,自2006年1月1日起替代《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二批)》,按《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管理并设立为期一年的过渡期。2006年,共审核和发放《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281份,《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10518份。 【进口废物管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