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eschool Psychology

学时:68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规律。

4.让学生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6学时)

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4学时)

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6学时)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4学时)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6学时)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4学时)

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6学时)

第八单元学前儿童的言语(4学时)

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6学时)

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4学时)

第十一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4学时)

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7学时)

第十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游戏(4学时)

第十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3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产前问题、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进化论观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感知觉的规律、想象的分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语言获得理论、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能力、游戏理论、性别角色的获得。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6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1.讲授法,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心理发展等的特点和规律及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和原则,采取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重在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2.案例分析法,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性特点,教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幼儿园实际案例,使用理论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3.幼儿园参观见习,到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情境中,去观察、了解真实的幼儿实际,从他们的实际行为特点分析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或必要的基础知识:无。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即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为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哪几门课程打好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以笔试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心理知识应用能力。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本课程成绩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二个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30%。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教材: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4年。

2.参考书:

(1)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年。

(2)姬建锋,贾玉霞主编,学前心理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

(3)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6年。

十、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4.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5.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6.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观察法

2-2实验法

2-3问卷法

2-4测验法

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1生物因素

3-2社会因素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4-1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4-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4-3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4-4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4-5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4-6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4-7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4-8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9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影响。

2.认识胎儿产前发育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要点

1.遗传和环境

1-1遗传基础

1-2进化论观点

1-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胎儿发育

2-1胎儿发育过程

2-2产前问题

2-3畸胎诊断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产前问题

难点:进化论观点

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表现及其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感知觉

1-1感知觉的概念

1-2感知觉的分类

1-3感知觉的规律

2.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1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2-2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3.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3-1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3-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难点:感知觉的规律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

3.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注意

1-1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2注意的种类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2-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2-2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3.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3-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3-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3-3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难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记忆

1-1记忆的概念

1-2记忆的分类

1-3保持与遗忘

2.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2-1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2-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3.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3-1记忆敏捷性的培养

3-1记忆持久性的培养

3-2记忆准确性的培养

3-3记忆准备性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难点:保持与遗忘、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有关儿童想象发展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想象

1-1想象的概念

1-2想象的分类

1-3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2-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2-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2-3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3.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3-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2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3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

3-4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

3-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难点:想象的分类

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思维

1-1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1-2思维的过程

1-3思维的基本形式

1-4思维水平的评定与智力测验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2-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3.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3-1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3-2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难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八单元学前儿童的言语(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言语

1-1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1-2言语的分类

1-3语言获得理论

2.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2-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2-2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2-3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2-4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3.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3-1学前儿童口语培养原则

3-2学前儿童口语培养措施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难点:语言获得理论

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和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策略。

二、教学要点

1.情绪与情感概述

1-1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1-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3情绪的功能

2.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2-1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2-2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3.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3-1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2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难点: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意志

1-1意志的概念

1-2意志行动过程

1-3意志的品质

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2-1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2-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3.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3-1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

3-2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难点: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第十一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儿童社会交往的类型和相关理论。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所包含内容的各个方面。

3.学会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对策。

二、教学要点

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交往

1-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1-2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1-3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

2.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2-1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

2-2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2-3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3.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3-1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

3-2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难点: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7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表现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策略。

二、教学要点

1. 认识个性

1-1个性的概念

1-2个性的心理结构

1-3个性的特征

1-4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2.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2-1自我意识的概念

2-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

2-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3.学前儿童的能力

3-1认识能力

3-2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3-3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4.学前儿童的气质

4-1认识气质

4-2学前儿童的气质

4-3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5.学前儿童的性格

5-1认识性格

5-2学前儿童的性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类型、性格特点

难点: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能力

第十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游戏(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设计学前儿童游戏。

二、教学要点

1.认识游戏

1-1游戏的概念

1-2游戏理论

1-3游戏的分类

2.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2-1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

2-2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3.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3-1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

3-2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难点:游戏理论

第十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3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二、教学要点

1.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1-1性别角色的概念

1-2性别角色的获得

1-3性别差异的理论

2.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2-1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2-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差异

2-3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

2-4学前儿童性别间的差异

2-5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难点:性别角色的获得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学前心理学 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学前心理学 课程编码: 14203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讨论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阐述和介绍了0-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幼儿保健学及“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学目的如下: 1、全面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了解和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技术。 3、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入门课”,在组织教学内容主要遵循“认识”、“理解”、“领悟”、“运用”四个基本要求。即: 1、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心理观; 2、熟悉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学会领悟学前心理学研究的“悟性”,知道学前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 4、熟练运用所学学前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正确看待与解决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 (二)课程具体教学安排 教学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讨论与实验(8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 2、能掌握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3、能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能熟悉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 2、儿童发展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导入及对本课程学习的初步规划(10分钟) 一、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40分钟) 二、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50分钟) 三、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分钟) 四、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40分钟) 四、作业 1、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年龄特征横向设计纵向设计跨文化研究设计 2、儿童发展有何特点? 3、儿童发展领域包括哪些? 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分析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2、能了解遗传及遗传的影响因素 3、能掌握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 4、能熟悉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及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发展影响因素探析(重点与难点) 2、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遗传与产前发育(1学时)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2014 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远距离感觉 B. 外部感觉 C. 近距离感觉 D. 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 感觉D. 知觉 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 B. 收集信息 C. 神经传导 D. 中枢加工 6.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 不适应 D. 知觉适应 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 A.明适应 B. 光适应 C. 暗适应 D. 不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 )。 A.漂白过程 B. 明适应 C. 暗适应 D. 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 视知觉 B. 听知觉 C. 视、听知觉 D. 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适应性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 视觉 B. 色觉 C. 知觉 D. 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 C. 知觉的主观性 D. 知觉的恒常性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 B. 知觉整体性 C. 知觉恒常性 D. 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 知觉的选择性C. 颜色恒常性D. 知觉的组织性 22.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A.近因效应B. 第一印象C. 晕轮效应D. 刻板效应 23.“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 刻板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2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大纲制订的目的和要求: 学前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学院开设的一门主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它是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学好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毕业生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3.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要求 1.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应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意志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言语、学前儿童的个性、等基本知识,全面的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2.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本地区学前儿童某些心理特点的科学教材。 3.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培养他们研究学前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4.学前心理学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课程教材遍选的指导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选用心理科学中有利于实现本课程教学目的的知识,力求做到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认识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实质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二)吸取学前心理科学的新成就,促进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感知觉)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3章) 一、选择题 1、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味觉 B、运动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2、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过程。--------------------------------------()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3、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 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6、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根据观察任务,自觉的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精确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7、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8、“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B.大小知觉C.形状知觉D.方位知觉 9、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 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 10、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 11、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___________较差。--------() 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 12、“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3、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4、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15、儿童()以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来辨别左右。--------------------------------------() A、2、3岁 B、4岁 C、5岁 D、7岁 16、下列关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教师上课时高声大叫 B.教师带儿童进入较暗的场所时要稍稍停留一下再活动 C.教师使用板书和挂图时有意识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D.教师在幼儿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语言和直观相结合 17、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那句指导语易八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8、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 二、填空题: 1、人类的感觉分为八种,分别是:、、、、 、、、。 2、观察是。幼儿观察发展的几个方面是: 、、、、。 3、人能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进行知觉,说明知觉具有。 4、如果刺激多次连续出现,或延续一段时间,婴儿就不再去注意,这种现象称为。 5、知觉的特性有: 、、、。 6、“我看见了一朵玫瑰花”,这种心理现象叫。 7、幼儿在听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8、空间知觉包括、距离知觉和。 9、在空间知觉方面,岁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10、幼儿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和。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1510001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学制:三年 教学时数:54 学分:2 (以下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小标题为宋体五号加粗,内容为宋体五号,表头为宋体五号加粗) 1.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生的学前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又具有哪些特点。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学前专业人才服务。 2.课程定位 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 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 4.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4.1 工作任务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学前心理学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2 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仅要“知道”、“了解”“懂得”、“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幼儿园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了解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融合。 4.2.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探查的能力;对儿童感知觉发展规律了解的能力。 4.2.2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前专业理论素质。 5.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函授专科。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自学30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函授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员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要求学员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h

三、本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初步了解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理论知识;了解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领会针对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初步体会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征组织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0-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h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一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二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 A. 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2、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达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6、下列属于幼儿中期心理特点的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模仿 C.好学好问 D.个性初具雏形 7、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 A.15分钟左右 B.3~5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 D.10分钟左右 8、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

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前心理学张永红主编教学大纲复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永红主编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30日] 点击数:133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管理、幼儿家庭教育等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是幼教理论研究者和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和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的能力、解决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揭示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因此,教学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基本理论以教师讲解为主,发展性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学生实践的形式为主。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学生实践以去幼儿园实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主。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 分)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 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 就 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分) D )。 A.0-1 岁 B.0-3 岁 C.0-5 岁 D.0-6 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 想象 B. 记忆 C. 知觉 D. 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C )。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D )。

A. 陈鹤琴 B. 布鲁纳 C. 皮亚杰 D. 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A )。 A. 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C .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分)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学时数:36 理论环节学时数:27 实践环节学时数:9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 教学内容

1. 幼儿行为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 幼儿行为观察的类型与操作 第二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幼儿行为指导教学内容 1. 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基于行为主义的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4. 掌握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5. 理解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6. 掌握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 用 第四章人本主义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掌握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 4. 掌握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四、实践教学内容 不同取向心理学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 1.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攻击性行为 2.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退缩行为 3.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焦虑情绪 4.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告状行为 5.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嫉妒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