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

一、选择题

1、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这些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这些精神()

A、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C、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D、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

①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喜悦,2008年“CCTV·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发给了全体“中国人”。这是因为,这一年中国人民充分表现出___的精神。( C)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④不靠外援、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4、你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哪些深刻内涵?

三、分析题

5、2008年3月,潍坊市出台“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各部门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办“文化建设理论”讲座,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挖掘整理木版年画、剪纸等传统工艺,并结合时代进行创新;吸收国外风筝审美独特,外观简洁、放飞性能好等

优点,改进本地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依法打击不健康文化活动,清理文化垃圾,开展“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利弊谈”征文活动;开展“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

结合上述做法,分析该市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1-3 CCC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保护和利用,既保持了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3)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依法保障和谐文化建设,引导市民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5)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能弘扬正气,提高道德水平。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在车床顶尖间车削细长光轴,加工后的工件会呈()。 (A)鼓 形 (B) 马鞍 形 (C) 圆柱 形 (D) 圆锥 形 参考答案: (A) 2. 工艺系统的刚度等于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刚度()。 (A)之 和 (B) 之 积 (C) 倒数之和 的倒数 (D) 倒数之积 的倒数 参考答案: (C) 3. 车削加工塑性材料时,大部分切削热()。 (A)传给 工件 (B) 传给 刀具 (C) 传给机床 和夹具 (D) 被切屑 带走 参考答案: (D) 4. 图示为在一个球面上加工一平面的两种实际定位方案,这两种定位都属于()。

(A)完全定 位 (B) 不完全 定位 (C) 欠定 位 (D) 过定 位 参考答案: (B) 5.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原因 可能是()。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C)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D)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参考答案: (B) 6. 下述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中,哪一项是保证工件形状精度的最简单而又有效的 方法()。 (A)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 (B) 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 (C) 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 参考答案: (C) 7. 以下定位形式中,哪种定位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A)完全定 位 (B) 不完全 定位 (C) 欠定 位 (D) 过定 位 参考答案: (C) 8. 一般来说,夹具误差对加工表面的哪种误差影响最大()。 (A)尺寸误差(B) 形状误差(C) 位置误差 参考答案: (C) 9. 在哪种生产中,广泛使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进行生产()。 (A)单件小批生产(B) 中批生产(C) 大批大量生产 参考答案: (C) 10. 车端面时,下列哪种误差会使车出的端面与圆柱面不垂直()。 (A)主轴的 径向圆 跳动 (B) 主轴的 轴向圆 跳动 (C) 主轴的 倾角摆 动 (D) 主轴的 偏心运 动 参考答案: (B) 11.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 (A)成正 比 (B) 成反 比 (C) 成指数函 数关系 (D) 成对数函 数关系 参考答案:(B)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大全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大全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1.金属组织 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习题1热变形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 恒载荷蠕变:拉伸时,作用在样品上的载荷恒定不变,即拉伸力保持不变的变形过程。 恒应力蠕变:拉伸时,塑性变形后,截面不断减小,但作用在样品上的应力恒定,载荷在一直变化的变形过程。 恒应变速率变形: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样品的变形速率保持恒定(此时要保证夹头速率不断增加)。 恒拉伸速度变形: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样品的拉伸速率保持恒定,即夹头移动速率恒定(应变速率是减小的)。 变形速度激活能: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是一个热激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属原子发生剧烈的热运动,这需要原子跨越一个能量“门槛值”而需要的能量就称为变形激活能 时效成形:时效成形是将零件成形和人工时效处理相结合的新型成形工艺.它能够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残余内应力水平,增强耐应力腐蚀能力,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应变硬化:常温下钢经过塑性变形后,内部组织将发生变化,晶粒沿着变形最大的方向被拉长,晶格被扭曲,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或加工硬化。 应变速率硬化:当应变速率提高后,材料的屈服强度及拉伸极限强度都会增加。 二、问答 1. 请论述多晶体热变形激活能的理论意义,并介绍其在控制应力的蠕变变形实验中的测试方法。 答:变形激活能反应材料热变形的难易程度,也是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通过对激活能值的分析可以推断回复机制,激活能控制塑性变形速率,动态回复和动态在结晶,激活能Q 越大,变形速率越小,材料越难变形,高温塑性变形的显著特点就是变形速 度受热激活过程控制,即遵从Arrhenius 方程: )(e x p ..)(e x p ),(..0 0RT Q RT Q y -=-=εεσεε 1等温法: 采用将多个样品在相同应力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蠕变,测量蠕变曲线在亚稳态阶段的斜率,表示成)l og(?ε和1/T 的函数关系的形式,并将结果表示在)l og(?ε和1/T 坐标上,和实验点吻合最好的直线的斜率即为Q 值 。 2时间补偿法:在蠕变稳态阶段 )()e x p()e x p()e x p(......00000θεεεεεεf RT Q t d t RT Q d t RT Q t t =??????-=-==-=?? )exp(RT Q t -=θ 可见若将ε 表示为补偿时间θ的函数,则不同温度和相同应力条件下得到的蠕变曲线相互重合,求以此来求Q 值。也可将不同温度下达到给定变形ε所需时间的对数表示成 1/T 的函数,所得直线的斜率即Q 值。 3变温法:

习题2蠕变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 幂率蠕变:在蠕变过程中,应变速度与应力符合幂函数形式。 幂率失效:在蠕变过程中,随着应力增大,斜率逐渐偏离原来的关系就是幂率失效 表观激活能:根据实验所测量到的激活能。 真实激活能:利用弹性模量进行修正后所得到的数据。 自扩散激活能: 内应力:内部所有阻碍位错运动的应力之和。 长程内应力:所有位错应力场叠加得到的。 短程内应力:邻位错之间所形成的。 有效应力:外应力减去长程应力即为有效应力。 二、问答 1. 简述纯金属蠕变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答:第一阶段:减速蠕变阶段,蠕变速率(Δε/Δt )随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近似稳态阶段,蠕变速率不变,即(Δε/Δt )=常数,这一段是直线。是稳态阶段。此时,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和回复、再结晶同时进行,材料未进一步硬化,所以变形速率基本保持恒定。 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而上升,随后试样断裂。愈来愈大的塑性变形便在晶界形成微孔和裂纹,试件也开始产生缩颈,试件实际受力面积减小而真实应力加大,因此在塑性变形速率加快。 2.请分别给出低应力、高应力和较宽应力范围内蠕变速率与应力的关系函数。课件第六章6.2 3.请简述纯金属蠕变过程中位错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

4. 请阐述高温下位错的热激活滑移机制。 答: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时遇到各种障碍。在低温下只有外应力超过这些障碍所产生的阻力时位错才能滑移。但在高温下,位错可以借助于外应力和热激活的共同作用越过障碍而滑移。温度越高,热激活过程越活越,客克服障碍所需的外应力就越小,流变应力也相应地降低。因此,高温变形过程强烈地受到障碍的性质、分布和强度的影响。 障碍对位错运动的阻力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长程内应力τi,τi是晶体中所有位错的弹性应力场叠加的结果。热激活是源自热运动的结果,原子热运动是短程的,位错不可能通过热激活克服长程应力场,所以τi与温度无关。如果外应力小于长程内应力的最大值,位错就不能滑移,只有通过回复,使内应力τi 降低到外应力τ以下时位错才能滑移。 第二类是短程的局部障碍,如邻位错、固溶原子等,热激活对位错克服这类障碍是有帮助的。局部障碍叠加在长程内应力上,构成对位错的总阻力。当外应力τ大于内应力的最大值τi 时,可将τ分为两部分τ=τi+τe,一般将τe称为有效应力,位错将在有效应力和热激活的共同作用下越过局部障碍。 5. 请推导由攀移引起的宏观变形与位错运动之间的关系式。P95

热处理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A . 单液淬火 B. 双液淬火 C. 分级淬火 D. 等温淬火 4、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A、45 B、T8 C、Q235 D、9SiCr 5、奥氏体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 6、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A、共析线 B、共晶线 C、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缓慢冷却时 7、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将()作为控制零件性能的最后一道热处理工序。 A)退火B)回火C) 正火D)淬火 8、钢的淬透性由()决定。 A . 淬火冷却速度 B.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C. 工件的形状 D. 工件的尺寸 9、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 1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 11、钢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 A . 马氏体 B. 珠光体 C. 索氏体 D. 托氏体

12、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的()。 A . 细 B. 粗 C. 相等 D. 几乎一样 2、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13、属于淬火缺陷的是()。 A . 偏析 B. 气泡 C. 白点 D. 硬度不足 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HV表示材料的布氏硬度。() 2、去应力退火组织无变化。() 3、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 ( ) 4、钢件淬火后发现裂纹,如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淬火前裂纹就已存在。 () 5、碳素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塑性、韧性将升高。() 6、硬度愈低,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愈好。() 7、高速钢由于具有极高的硬度而可以进行高速切削。() 8、由于铸铁含碳量比钢高,所以硬度都比钢高。() 9、表面热处理都是通过改变钢材表面的化学成分而改变表面性能的。() 10、低碳钢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 火。() 四、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块45#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别在水、油、 炉和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排列一下硬度大小。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和断裂的能力。 2、依据凝固区的宽窄,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和。 3、按照产生原因,铸件内应力可分 为:和。 4、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和 三大类。 5、拉深中常见的废品有:和。 6、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 和。 7、普通手工电弧焊的焊条由和两部分组 成。 8、刀具的磨损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9、对于钢铁零件,外圆面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 是:和。 10、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 素和。 11、工程上常用硬度指标有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种。 12、合金的收缩经历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三个阶段。 13、造型方法可分为造型和造型两大类。 14、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15、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和。 16、模锻中,模膛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和__________。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两大类。 18、焊接电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个区域。 19、埋弧自动焊中,和的作用相当于电焊条的焊芯和药 皮。 二、判断对错

1、影响合金流动性最显著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2、铸件凝固过程中,糊状凝固的合金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3、铸件内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受阻。() 4、铸造模样表面上设计起模斜度是为了便于模样在砂型中固定() 5、铸件分型面应该尽可能的多。() 6、设计落料模时,应先按照落料件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7、塑性金属变形后的纤维组织可以采用热处理的办法消除。() 8、锻造为了提高金属的锻造性能,锻件的锻造温度越高越好。() 9、设计模锻模膛时,只有终锻模膛有飞边槽。() 10、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11、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在焊接前后没有变化。() 12、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垂直。() 13、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尽量采用异种材料进行焊接。() 14、只有在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才会产生积屑瘤。() 15、顺铣时,会造成工件在进给方向的窜动。() 16、磨削可以用来加工钢铁以及铝、铜等有色金属。() 17、粗加工时,刀具后角应取较小值。() 18、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与工艺方法有关。() 19、冲裁变形时板料首先进行弹性变形。() 20、锻造加工只是适合塑性金属材料加工。() 21、碳钢通常在油中淬火,而合金钢在水中淬火。() 22、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合金的流动性越好。() 23、灰铸铁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 24、冷却速度越快越易得到灰口铸铁。() 25、浇注时铸件的重要平面应朝下。() 26、砂型铸造时,木模尺寸应与铸件尺寸完全相同。() 27、铸件壁厚小于“最小壁厚”,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现象。() 28、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9、常言道“趁热打铁”,就是说铸铁是可以锻打的。() 30、只要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对工件加热,就属于热变形。() 31、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32、拉深系数越小,表明拉深件直径越小,变形程度越小。() 33、直流正接就是工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负极。()

热处理基本知识

第二节钢在热处理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使钢发生不同的组织转变,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获得不同的性能。 一、钢在热处理加热与保温时的组织转变 ——钢热处理加热的目的是获得部分或全部奥氏体,组织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称奥氏体化。 加热至Ac1以上时:首先由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P→A); 加热至Ac3以上时: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将转变为奥体(F→A); 加热至Ac cm以上时: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将转变成奥氏体(Fe3C I→A)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热处理加热至Ac1以上时,将全部奥氏体化,过程如下图。 亚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F+P,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3以上时,F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 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P+Fe3C,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 m以上时,Fe3C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 2、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奥氏体晶粒对性能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均匀,冷却后的室温组织越细密,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比较高。 [奥氏体的晶粒度]:晶粒度是指多晶体内晶粒的大小,可以用晶粒号、晶粒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GB/T8493-1987将奥氏体晶粒分为8个等级,其中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 4级5级6级7级 [本质粗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的钢。 [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的钢。一般完全脱氧的镇静钢、含碳化物元素和氮化物元素的合金钢为本质细晶粒钢。 3、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 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速度、加热温度越、保温时间,其中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最为显著。 钢的化学成分:大多数合金元素(锰和磷除外)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特别是与碳结合能力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铬、钼、钨、钒等)及氮化物元素(如铌、钒、钛等),会形成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因此,大多数合金钢、本质细晶粒钢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一般较细。 原始组织:钢的原始晶粒越细,热处理加热后的奥氏体的晶粒越细。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再结晶: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 粒的过程。 2、交滑移:在晶体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3、冷拉: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聚合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其屈服点 强度和节约材料为目的。(《笔记》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书》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者若 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5、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 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书》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周围,以减小畸变,降低体系的能量,使体系更加稳定。)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7、二次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 8、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书》晶体开始滑移时,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 化。(《书》随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 10、热加工: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书》使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加 工变形的工艺。) 11、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书》揭 示位错本质并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面(系)上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13、堆垛层错:晶体结构层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的沿该层间平面(称为 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排的一种面缺陷。 14、位错的应变能: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此增量称为位错的应变能。 15、回复:发生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退火时,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几乎没有变化,然而性能 却有程度不同的改变,使之趋近于范性形变之前的数值的现象。(《书》指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组织变化前(即再结晶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 16、全位错:指伯氏矢量为晶体点阵的单位平移矢量的位错。 17、弗兰克尔空位:当晶体中的原子由于热涨落而从格点跳到间隙位置时,即产生一个空位和与其邻近的一个间 隙原子,这样的一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就称为弗兰克尔缺陷。(《书》存在能量起伏的原子摆脱周围原子的约束而跳离平衡位置进入点阵的间隙中所形成的空位(原子尺度的空洞)。) 18、层错能:单位面积层错所增加的能量。(《书》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 19、表面热蚀沟:金属长时间加热时,与表面相交处因张力平衡而形成的热蚀沟。(《书》金属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时, 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为了达到表面张力间的平衡,通过表面扩散产生的热蚀沟。) 20、动态再结晶: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二、填空题 1、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排斥力,而两个平行的异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吸引力。 2、小角度晶界能随位向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角度晶界能与位向差无关。 3、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该矢量的模称为位错强度。 4、金属的层错能越低,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宽,交滑移越难进行。 5、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正应力分量,二是径向对称分布。 6、冷拉铜导线在用作架空导线时,应采用去应力退火,而用作电灯花导线时,则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7、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热加工时应控制工艺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的方向 一致,而与外加的切应力方向垂直。 8、位错的应变能与其柏氏矢量的模的平方成正比,故柏氏矢量越小的位错,其能量越低,在晶体中越稳定。 9、金属的层错能越高,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窄,交滑移越容易进行。

热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热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一.热处理基本原理 1.碳合金的基本知识 钢和铁常通称为铁碳合金,其基体金属是铁,合金中除铁而外的其他组元如碳等,通称为合金元素。 我们通常在实际使用中只分析铁碳二元合金系,合金系中基本相有铁素体(F、α)、滲碳体(Fe C)、奥氏体(γ)三种。 3

图1.铁碳相图 根据Fe-Fe3C相图,我们把钢分三类: 亚共析钢(含碳量<0.77%C) 共析钢(0.77%C) 过共析钢(0.77~2.11%C) 铁碳合金的组织与它的含碳量关系极大,所以它的性能也随含碳量的多少而变。合金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滲碳体构成的机械混合物,随合金含碳量增加,合金中的滲碳体量愈来愈多,滲碳体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 2.奥氏体 铁-滲碳体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热处理的基础。例如,钢加热到A1温度以上时,将发生组织转变,形成奥氏体,而随后进行冷却时,会因冷却速度值不同而获得稳定组织、不稳定组织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亚稳定组织。这就说明,经过加热和冷却这样的处理之后,可使钢材表现出不同的性能。 奥氏体的形成当把钢加热到Ac1温度时,组织中的珠光体即开始转变为奥氏体,一般将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分为生核、长大、剩余滲碳体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四个阶段。 2.1奥氏体形核,奥氏体的晶核通常优先地产生于珠光体中铁素 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上。 因为在相界面上空位密度较高,原子排列较不规整,容易获得形成奥氏体所需要的能量和浓度的条件。 2.2奥氏体长大奥氏体晶核形成后,一面与渗碳体相接,另一面与铁素体相接。在靠近铁素体处的碳含量较低,因此在奥氏体中出现了碳浓度梯度,引起了碳在奥氏体中不断地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随着碳扩散的影响,奥氏体与铁素体接触处的碳浓度增高,而使奥氏体与渗碳体接触处碳浓度降低,因此失去平衡。为了恢复平衡,渗碳体势必不断地溶解,又有碳原子溶入奥氏体,使其含碳量升高而恢复到奥氏体碳的最大溶解量,与此同时发生奥氏体的碳原子又向铁素体扩散,促使这部分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并使其自身的碳含量又下降,回复到奥氏体碳的最低溶解量。这样碳浓度再一次失去平衡和恢复平衡这种反复循环过程,就使奥氏体一方

最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1 章习题-参考答案 (1) 1-1 试说明较为人们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1) 1-4 何谓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1) 1-7.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 (1) 1-8.工业三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1) 1-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哪两种? (1) 1-16.什么是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2 章习题-参考答案 (2) 2-1 设计机械传动部件时,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常常提出哪些 要求? (2) 2-2 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2) 2-3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2-10 现有一双螺母齿差调整预紧式滚珠丝杠,其基本导程λ0=6mm、一端的齿轮齿 数为100、另一端的齿轮齿数为98,当其一端的外齿轮相对另一端的外齿轮转过2 个齿时,试问:两个螺母之间相对移动了多大距离? (2) 2-16 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是什么?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是什么? (2) 2-17 已知:4 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Δφ1=Δφ2=Δφ3=…=0.005 rad,各 级减速比相同,即?1=?2=…=?4=1.5。求:该传动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Δφmax; 为缩小 Δφmax,应采取何种措施? (2) 2-18 谐波齿轮传动有何特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 2-19.设有一谐波齿轮减速器,其减速比为100,柔轮齿数为100.当刚轮固定时,试求该 谐波减速器的刚轮齿数及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比较) (3) 2-20.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3) 2-25.轴系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3 章参考答案 (5) 3-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元件的分类及特点。 (5) II 3-2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 3-3 简述控制用电动机的功率密度及比功率的定义。 (5) 3—5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5) 3-6 简述PWM 直流驱动调速,换向的工作原理。 (6) 步进电机具有哪些特点? (6) 简述步进电机三相单三拍的工作原理? (6) 3-11 简述步进电机步距角大小的计算方法? (7) 3-12 简述三相步进电机的环形分配方式? (7) 简述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的功率放大电路原理. (7)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4 章参考答案 (9) 试说明CPU、MC 和MCS 之关系。 (9) 4-3、在设计微机控制系统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9) 4-17 试说明光电耦合器的光电隔离原理。 (9) 4-20 试说明检测传感器的微机接口基本方式。 (9)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5 章参考答案 (11)

材料热处理基础知识

材料热处理基础知识 1、回火注意事项 回火必须及时,淬火后零件在4h内进行回火。常用回火方法有自行回火、炉中回火和感应回火。 2、感应加热电参数的调整 目的是使高、中频电源的工作处于谐振状态,使设备发挥较高的效率。 1)高频加热电参数的调整,(在7-8kv的低电压负载条件下,调整耦合,反馈手轮位置使栅极电流与阳极电流之比1:5-1:10,然后再将阳极电压升到使用电压,进一步调整电参数,使槽路电压调整到所需值,匹配最佳。) 2)中频加热电参数调整,根据零件大小、形状硬化区长短及感应器结构选择合适的淬火变压器匝数比和适当电容量,使其处于谐振状态下工作。 3、常用冷却介质有哪些 水、盐水、碱水、机械油、硝盐、聚乙烯醇、三硝水溶液、水溶性淬火剂、专用淬火油等。 4、试分析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 ①含碳量的影响: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A的稳定性增加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未熔碳化物的增加,A的稳定性降低,C曲线右移 ②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外固溶态的金属元素均是C曲线右移 ③A化温度和保温时间:A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溶解越完全A晶粒越粗大,C曲线右移 ④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越细,越容易得到均匀A,使C曲线右移,并使Ms下移

⑤应力应变的影响:使C曲线左移。 5、量具为什么要进行稳定化处理?常规的量具稳定化处理工艺是怎样的? 通过处理可以减少M的正方度,成为较稳定的M,使为转变的A’陈化;降低淬火和深冷处理后的残余应力,对尺寸稳定有良好的作用。 6、轴承超细化处理有哪二种方法,目的是什么? ①锻热淬火预处理目的:可使A’11.9%~12.1%残留K为7.11%,A晶粒度9~10级 ②轴承双细化处理目的:处理后可比原始晶粒细化1.5~2.0级碳化物颗粒尺寸小于 0.6μm有利于提高淬火后获得细小针状的M组织,并可以提高韧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7、在制定热处理加热工艺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①工艺的先进性充分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及热处理新技术及新型工艺材料 ②工艺的可靠、合理可行采用工艺要十分可靠、稳定 ③工艺的经济性工艺应合理利用能源,采用节能工艺设备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采用辅助工装的方法,满足不同零件的工艺要求 ④工艺的安全性工艺要安全可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⑤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装备,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工艺过程的控制,保证热处理的质量可靠。 8、何谓球化退火?其工艺特点是什么? 所谓钢的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加工中心试卷1(含答案)

数控铣试卷 一、填空题 1、数控机床的主轴准停装置有和两种。 2、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有、、 和。 3、数控机床上常用的刀库形式有:、、和。 4、刀库容量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应根据以往的加工情况及大多数工件加工是需要的刀具数来确定刀库容量。 5、刀具的选择方式有、、和四种。 6、刀具交换装置从中挑选各所需刀具的操作称为自动选刀。 7、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中,实现和机床之间传递和装卸刀具的装置称为刀具交换装置。 8、刀具的常用交换方式由和两类。 9、机械手换刀的动作过程有:、、、、。 10、滚珠丝杠螺母副是在和之间以作为滚动体的 元件。 1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循环方式有和两大类。 12、滚珠在循环过程中有时与丝杠脱离接触的称为;始终与丝杠保持接触的称为。 13、滚珠丝杠的传动间隙是,其数值是指丝杠和螺母无相对转动时,二者之间的最大轴向。 14、数控机床导轨的功能是和。 15、数控机床导轨按摩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和。 二、选择题 1、数控机床传动丝杠反方向间隙是不能补偿的。() 2、数控铣加工中,进退刀位置应选在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加工质量。() 3、滚珠丝杠副由于不能自锁,故在垂直安装应用时需添加平衡或自锁装置。 ()4、对于一般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由于采用了电机无级变速,故简化了机械变速机构。()5、刀库是自动换刀装置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圆盘式刀库因其结构简单,取刀方便而应用最为广泛。() 6、顺序选刀方式具有无须刀具识别装置,驱动控制简单的特点。() 7、主轴准停装置分机械控制和电气控制两种形式。() 8、在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方法中,常用双螺母结构形式,其中以齿 差调隙式调整最为精确方便。()9、转塔式的自动换刀装置是数控车床上使用最普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10、滚珠丝杠螺母副是通过预紧的方式调整丝杠和螺母间的轴向间隙的。 () 三、选择题 1、主轴准停功能分为机械准停和电气准停,二者相比,机械准停() A 结构复杂 B 准停时间更短 C 可靠性增加 D控制逻辑简化 2、数控机床的进给机构采用的丝杠螺母副是()。 A 双螺母丝杠螺母副 B 梯形螺母丝杆副 C 滚珠丝杆螺母副 3、贴塑导轨的摩擦性质,属()摩擦导轨。 A滚动B滑动C液体润滑 4、生产中最常用的起冷却作用的切削液是()。 A 水溶液 B切削油 C 乳化液 D 冷却机油 5、数控机床导轨中无爬行现象的是()导轨。 A滚动B滑动C静压 6、圆盘式刀库的安装位置一般在机床的()上。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

热处理知识: 一、强化 1、细晶强化:细小等轴晶的晶界长,杂质分布较分散,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小,晶粒越细小,强度、硬 度、塑性、韧性都好。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 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3、第二相强化:当合金中有第二相金属化合物质点存在时,使质点周围基体(固溶体)金属产生晶格畸变, 同时增加了基体与第二相的界面,两者都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 高。 合金硬度、强度优于纯金属,因为2、3、 4、热处理强化(相变强化):利用重结晶的方法使相或组织发生变化。 二、相和组织 1、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4、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5、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三、热处理知识 1、热处理: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2、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 种热处理工艺。 3、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 6、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7、表面热处理: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精品文档 . A . 单液淬火 B. 双液淬火 C. 分级淬火 D. 等温淬火 4、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A 、45 B 、T8 C 、Q235 D 、9SiCr 5、奥氏体是( )晶格。 A 、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 、密排六方 D 、复杂斜方 6、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 A 、共析线 B 、共晶线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 、缓慢冷却时 7、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将( )作为控制零件性能的最后一道热处理工序。 A)退火 B)回火 C) 正火 D)淬火 8、钢的淬透性由( )决定。 A . 淬火冷却速度 B.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C. 工件的形状 D. 工件的尺寸 9、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 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 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 1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 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 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 11、钢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 )。 A . 马氏体 B. 珠光体 C. 索氏体 D. 托氏体

精品文档 . 12、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的( )。 A . 细 B. 粗 C. 相等 D. 几乎一样 13、属于淬火缺陷的是( )。 A . 偏析 B. 气泡 C. 白点 D. 硬度不足 三 、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HV 表示材料的布氏硬度。 ( ) 2、去应力退火组织无变化。 ( ) 3、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 ( ) 4、钢件淬火后发现裂纹,如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淬火前裂纹就已存在。 ( ) 5、碳素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塑性、韧性将升高。 ( ) 6、硬度愈低,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愈好。 ( ) 7、高速钢由于具有极高的硬度而可以进行高速切削。 ( ) 8、由于铸铁含碳量比钢高,所以硬度都比钢高。 ( ) 9、表面热处理都是通过改变钢材表面的化学成分而改变表面性能的。( ) 10、低碳钢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 ( ) 四、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块45#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别在水、油、炉和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排列一下硬度大小。 2、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锻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

锻压 一、思考题 1. 何谓塑性变形(不可逆的变形)?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晶内滑移的基础上,晶粒间产生了相互转动和滑动) 2. 什么叫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加工硬化对金属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如何?(强硬度增加,塑韧性下降) 3. 何谓锻造比?(表示金属变形程度的参数)说明锻造比对于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4. 纤维组织是如何形成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原来的等轴晶沿变形方向逐渐伸长,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被拉成纤维状,再结晶后成为细小等轴晶,这种组织称为纤维组织)它对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各向异性)能否消除纤维组织?(不能) 5. 评价金属可锻性好坏的指标是什么?(塑性和流变应力)影响可锻性的因素是什么? 6 名词解释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破碎的晶粒重新转变为无畸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重结晶即同素异晶转变 7. 板料冲压有哪些特点?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品重量轻、刚度和强度高.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形状可十分复杂;.操作

方便,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但冲模的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冷冲压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二、填空 l. 金属材料的冷热变形是以再结晶温度为界限的。 2. 金属材料在冷变形下会发生加工硬化现象,强硬度增加,塑韧性下降。 3. 在热变形中金属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但往往加工硬化随时被再结晶过程所消除。 4. 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常由变形抗力和塑性两个指标综合衡量,可锻性决定于金属的性质及变形条件条件两个因素。 5. 压力加工的主要生产方法有自由锻模锻冲压轧制拉拔挤压六种。 6. 板料冲压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7. 冲裁工序中,冲下部分为工件(成品),周边为废料时称为落料工序,相反时称为冲孔工序。 8. 拉深系数m是指拉深后的工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直径的比值。m值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在多次拉深中,因考虑材料产生加工硬化,往往要插入中间再结晶退火工序。 10. 合理利用纤维组织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纤维方向应与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1.金属组织 ●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 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 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 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 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 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

热工艺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工程及热工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金属具有哪些特性?请用金属键结合的特点予以说明。 答案要点: 特性: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好的塑性;强度、硬度有高有低,熔点有高有低,但机械行业常用那些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好的工艺性能的材料; 金属键: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在金属晶格中,自由电子作穿梭运动,它不专属于某个金属原子而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产生电流,即导电。 这种结构,很容易温度变化时,金属原子与电子的振动很容易一个接一个传递,即导热。当金属晶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尽管原子发生了位移,但自由电子的连接作用并没变,金属没有被破坏,故金属晶体有较好的塑性、韧性。 因为金属键的结合强度有高有低,故金属的强度、硬度、熔点有高有低。 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 存在着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点缺陷引起晶格畸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线缺陷很少时引起各项力学性能均下降,当位错密度达一定值后,随位错密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机械制造用材中位错密度基本均大于这一值。 面缺陷的影响力:晶界越多(即晶粒越细),四种机能均升高。 7、晶体的各向异性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实际晶体一般都显示不出各向异性? 答案要点: 因为理想晶体中原子作规则排列,不同方向的晶面与晶向的原子密度不同,导致不同方向的原子面的面间距、原子列的列间距不同,即不同方向的原子间的作用力不同,也就体现出各向异性。 实际晶体常为多晶体,各种晶面、晶向沿各个方向的分布机率均等,所以各向同性。 第三章 1、从滑移的角度阐述为什么面心立方金属比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好? 答案要点: 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滑移面上的位错沿滑移方向滑移造成的,而滑移面是晶体中的密排面,滑移方向是密排方向。一个滑移面与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越多位错滑移可能性越大,在滑移系相同时,滑移方向越多,滑移可能性越大。在三大晶体中,面心立方与体心立方滑移系相等(为12个),大于密排立方的(3个),但面心立方的滑移方向(3个)比体心立方的(2个)多,所以面心立方金属比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好。 4、说明冷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答案要点: 对组织的影响:出现纤维组织,位错密度增加,出现碎晶、晶格畸变增大,出现织构现象等。对性能的影响:产生内应力,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即加工硬化),性能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