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3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3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一、旱害与抗旱性的概念及干旱类型

旱害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它常造成作物减产,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旱性,已成为这些地区农业研究的重大问题。旱害是指由于土壤水分缺乏或者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植物对旱害的抵抗能力叫抗旱性。

(一)环境干旱

包括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危害较严重些。

1.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缺乏植物可利用的水分,如果土壤冬季贮水全部耗尽,春夏季降雨又很少,那么在夏秋季就会出现土壤干旱,干旱的土壤不能供给植物水分,植物就会出现萎蔫现象。

2.大气干旱是指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小(<20%),植物因过度蒸腾而破坏体内水分平衡,称大气干旱。大气干旱常表现为干热风,干热风在我国华北、西北及淮河流域、四川省的金沙江流域、安宁河干热河谷等地区经常发生,对小春作物特别是小麦的收成带来很大威胁,成为小春作物减产的原因之一。

(二)生理干旱

由于土壤通气不良,盐分过多或土温过低等原因,使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出现缺水,这种干旱称为生理干旱。

二、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一)干旱对植物外部形态的影响

植物生长过程对缺水最为敏感,轻微的水分胁迫就能使生长缓慢或停止。受干旱危害的植物外形明显矮小,茎生长受抑制,降低了茎和根之间正常生长比例,根冠比增大。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常常用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出叶数、叶面积的差异来评定品种间抗旱性差异。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株型紧凑的品种较株型疏松的品种更为抗旱。大豆中直立型的小叶(垂直线呈10~15度夹角)与水平伸展的小叶相比,其叶片湿度和气孔生长也影响很大,会使侧根长度和数目减少,侧根和总根长度的比例减小。发达的根系会使植物吸水效率提高,旱情减缓,Hudson对1550个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达的根系与抗旱力呈正相关。有人研究发现,根粗、根干重和根长密度与水稻抗旱性呈正相关,抗旱性强的高粱品种有较高的根冠比。小麦苗期抗旱性和胚根数以及木质部导管的宽度有关,抗旱的棉花品种比不抗旱的品种有更发达的根系,根内维管束数目更多。干旱也影响了植物叶片的正常生长,抗旱性不同的作物在叶片茸毛、蜡质、角质层厚度、气孔数目和开度以及栅栏细胞的排列上都存在着差异。叶形、叶色与取向亦与抗旱性有关,淡绿和黄绿色叶比深绿色叶可以反射更多的光,维持较低的叶温而减少水分散失。叶片密集茸毛型大豆较稀疏茸毛型大豆更抗旱,叶面蜡质较多的小麦品种在干旱条件下比蜡质少的品种产量更高。

(二)干旱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迅速下降,抗旱性较强的品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在玉米、小麦、大麦、蚕豆、棉花和水稻上的结果都证实了这个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当叶片接近水分饱和时,光合作用最适宜。当叶面缺水达植株正常含水量的10%~12%时,光合作用降低;当缺水达20%时,光合作用显著被抑制。由于参加植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仅是体内的一小部分,所以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也就是缺水首先影响原生质的胶体状况、呼吸作用、气孔的正常开放、同化物的运输与转化等方面。

水分亏缺不仅影响植物光合速率,还会影响叶片光饱和点,有人测定蚕豆现蕾至始花期土壤干旱和对照植株叶片光—光合曲线表明,蚕豆叶片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提高,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两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当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加时二者差异就十分明显,对照植株的光饱和点为30klx。由于自然条件下光照强度一般都高于40klx,所以干旱严重降低了蚕豆叶片的光饱和点,使光能利用率大为下降。

水分亏缺之所以使植物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有:(1)气孔阻力增大。气孔阻力是指气孔

开度减少或关闭时对光合作用中CO2吸收形成的阻力。气孔阻力增大,空气中CO2从叶面通过气孔扩散到叶内气室及细胞间隙受阻,同化CO2的速率降低。干旱虽然不影响气孔长度,但气孔宽度因缺水而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气孔密度增加。一些人认为,干旱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受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关闭,从而使气孔扩散阻力急剧增大。Grzesiak等(1989)进一步指出,干旱使气孔关闭,引起光合速率下降以老叶更甚。干旱条件下气孔关闭是降低水分散失、维持生长所需要的膨压,也是保护细胞器的一种重要适应反应。(2)CO2同化受阻。气孔阻力增加与细胞内阻力增加都可能使CO2同化受阻。细胞内阻力包括叶肉阻力和羧化阻力。前者是指CO2在细胞间隙及细胞壁中的溶解以及传导至RuBP羧化酶反应部位的阻力;后者则是指对羧化反应的阻力,它反映了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能力。Keck等(1974)发现,干旱危害的原因之一是降低PSⅡ的效率,从而使CO2同化受阻。(3)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合成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为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叶组织在水分缺乏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而且原有的叶绿素遭破坏,这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因为缺水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使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叶绿素在活体内是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其直接证据是干旱条件下,特别是长期严重干旱下,茎叶发黄,叶绿素含量降低。据我们研究,蚕豆从现蕾期到饱荚期,无论什么阶段对蚕豆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植株上部每天13点起萎蔫,夜间恢复,保持田间持水量45%,连续7~19d)后,用活体叶绿素仪测定上中下部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都明显降低。

2.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干旱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大多数植物受到严重干旱胁迫时,呼吸强度下降,不抗旱品种比抗旱品种下降更多,可用呼吸强度来区分品种间抗旱性差异。但也发现有些植物在干旱时呼吸强度增高,如洋长春藤增加34%~67%,小麦增加6%等。出现这种相反现象有人认为是线粒体膜受到破坏,阻碍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破坏了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或者说是由于抑制了有氧呼吸,因巴斯德效应而增加了无氧呼吸的结果。这时呼吸所产生的能量,并不是都用在植物生长、生物合成和维持原生质正常状态上,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破坏,使A TP的形成受抑制,P/O比值下降,呼吸产生的能量被浪费,细胞代谢和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3.对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渗透调节能力是指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细胞除失水浓缩外,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增加细胞内的溶质浓度,降低渗透势,从而使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小米、高粱、小麦、棉花等作物已被发现抗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植株在维持膨压的情况下渗透势更低。

4.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膜伤害与质膜透性的增加是干旱伤害的本质之一。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所积累的生物自由基及其所诱导的过氧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或间接启动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导致膜的损伤,电解质大量外渗,质膜透性增加。高吉寅等用26个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比抗旱品种电解质外渗量大,质膜透性增加大;在玉米、小麦、大豆、高粱和谷子上也有类似的报道。质膜透性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植物的避旱性和耐旱性,是一种较综合而准确的抗旱鉴定指标。

5.蛋白质分解—脯氨酸积累

这方面与寒害有类似的情况,随着干旱植物发生脱水,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弱而分解作用加强,使植物体内蛋白氮减少而游离的氨基酸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蛋白质合成代谢降低,合成代谢降低除与酶的状态及活性大小有关系外,与有效的自由能供应也有直接关系。

在干旱下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所致:①蛋白质分解产物;②脯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加;

③脯氨酸氧化作用减弱。脯氨酸增多是这三方面生化反应的共同结果。Harson与Sing等用同样的大麦品种进行试验,发现在同样的叶片水势下,不抗旱品种比抗旱品种积累更多的脯氨酸,故认为干旱胁迫下脯氨酸积累是干旱伤害的结果,不能用作抗旱指标。Harson的观点得到了一系列研究者的支持,有些植物如菠菜、莴苣等在干旱下并无这种生化反应。所以脯氨酸积累的生理意义至今仍不能肯定,脯氨酸能否作为抗旱指标仍争执不下。看来,在把脯氨酸含量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之前,需进一步弄清脯氨酸与抗旱性的关系。

6.激素变化

植物遇到干旱后,萎蔫对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影响,总的规律是促进生长的激素减少而抑制生长的激素增多,其中最明显的是脱落酸(ABA)含量增加。此外,还发现干旱引起乙烯增加,如棉花幼铃受旱时往往因乙烯增多而造成棉铃脱落。

7.酶活力的影响

干旱胁迫可以影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力。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有较低的核糖核酸酶和磷酯酶的活性,抗旱性弱的植物正好相反。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大豆抗旱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植物的抗旱性影响很大,小麦幼苗SOD活性与幼苗抗旱性呈正相关,所以SOD活性可以作为抗旱指标。

一、实验目的

当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时,代谢过程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生活活动发生障碍。其中形态方面主要表现在根系发育受到影响,根长、根数和质量明显减少,根系活力降低;茎叶生长缓慢;生殖器官的发育受阻。生理生化方面主要表现为细胞膜的透性增强,细胞内的溶质外渗,相对电导率增大;细胞内蛋白质分子变性凝固且蛋白质合成受阻;酶系统发生紊乱;叶片气孔关闭,CO

进入量减少,光合作用

2

下降,同化产物积累降低;开始干旱时呼吸加强,随后逐渐减弱,能量供应减少,干旱持续下去,糖类与蛋白质消耗量增加,引起植物早衰。所有这些变化最终导致植物生物量和产量的下降。

聚乙二醇(PGE)是常用来造成水分胁迫的渗透剂,它使组织失水而起到类似自然的干旱作用。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PEG-6 000溶液作渗透介质,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期的芽长、芽鞘长、胚根长度、根数等形态性状和脯氨酸等生理性状的变化,旨在探讨小麦芽期的抗旱机制。

二、仪器设备和材料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水浴锅;培养皿(直径90mm),滤纸(直径90mm定量滤纸若干),250ml烧杯,100ml棕色小口试剂瓶,50、100、250ml容量瓶,15×150、25×200试管,15ml具塞试管,移液管,漏斗,玻璃棒,镊子,毫米刻度尺,剪刀;PEG-6000(聚乙二醇),次氯酸钠,L-脯氨酸,酸性茚三酮溶液(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6mol/L磷酸中,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冰箱中),3%磺基水杨酸(3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冰醋酸,甲苯;小麦种子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种子的预处理: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min,蒸馏水冲洗数次后,于烧杯中浸种24 h。

(2)器皿准备:取培养皿9套,分别用以下不同浓度值(3)作为编号贴好标签。

(3)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PEG-6000溶液

分别配制PEG-6 000 浓度为10%、20%的2 种溶液各250ml。蒸馏水为对照(CK),共3个处理。

(4)在每个培养皿底部平铺两张滤纸。每个浓度梯度处理重复3 次,分别标记1、2、3,作为平行样。

2.种子的培养

用3 种处理溶液分别注入垫有两张滤纸,直径为90 mm 的培养皿中。取浸种24 h 萌动一致的小麦种子,每个培养皿中摆放50 粒,盖上盖置实验室内室温下培养。从种子置于培养皿内起开始观察。以胚根长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视为发芽,以具明显胚芽鞘及胚根作为发芽标准。各个培养皿中每天下午15:00左右适当补充相同处理溶液。注意观察始芽期,之后第7天调查发芽率,并随机选取10 株幼芽,测定相关形态和生理性状。

3.实验记录

形态指标的测定:调查始芽期,7 d 后调查发芽率,隔日测定根数、胚芽鞘长度、幼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将测定结果记入表1。

表1 不同浓度的PEG 处理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生理指标的测定:分别取各个处理的幼苗叶片来测定不同浓度胁迫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脯氨酸的测定参照实验教材(《生态学实验与实习》(第二版),杨持主编,P41-42)。

四、作业

绘制PEG浓度与生理指标相关曲线;并分析水分胁迫对小麦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小麦芽期的抗旱机制。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研究进展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研究进展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摘要:植物在经受干旱胁迫时,通过细胞对干旱信号的感知和传导,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新蛋白质,从而引起大量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变化.干旱胁迫对植物在细胞、器官、个体、群体等水平的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也会影响其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等生理生化指标.植物对干旱胁迫分子响应较复杂,包括合成一些新的基因如NCED、Dehydrin基因和CBF、DREB等转录因子.另外,干旱胁迫还能造成蛋白质组学的变化.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态响应;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干旱作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基因表达、分布以及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限制了作物的大面积扩展。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仅与干旱强度、速度有关,而且更受其自身基因的调控。在一定干旱阀值(drought threshold)胁迫范围内,很多植物能够进行相关抗旱基因的表达,随之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显现出抗旱性的综合性状。因此,从植物本身出发,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揭示其抗旱特性,提高植物品种的抗旱耐旱能力,以降低作物栽培的用水量,同时最大程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科学选育适宜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所特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存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人们更应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作物逆境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一、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 (一)与干旱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 通过转化调节基因来提高植物脱水胁迫的耐性是一条十分诱人的途径.由于在逆境条件下,这些逆境相关的转录因子,能与顺式作用重复元件结合,从而调节这些功能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它们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过量表达会激活许多抗逆功能基因的同时表达.胁迫诱导基因能增强胁迫反应的耐力,不同的转录因子参与胁迫诱导基因的调控.遗传研究已经鉴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案例分析]生物教学: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 教学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活动准备: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该主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教师提出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黄浦江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 (3) 学生经过对周边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 (4) 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 (5) 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题目;②研究目的;③实验原理;④所需材料(应具有可行性);⑤具体实验步骤;⑥预期结果。 (6) 师生分别作实验准备。 (7) 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相互切磋,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8) 各组间相互交流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相互进行评议和质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各组在听取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9) 学生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提出自己对实验研究结果的见解。 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案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为形成概念和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发现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就“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多种体验,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形成一系列概念和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阶段开始划分学习小组并进行小组讨论,以选定各自的实验研究项目,制定实验研究计划。第三阶段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辅导。探究的最后阶段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总结活动,教师明确提出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等,并预先制定了相应的量规用于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探究过程。 1.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3.参加活动对象:高-年级部分学生(由学生自由报名)。 4,活动的准备: 开放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各类仪器装置。实验所需各种生物、各类污染物等主要由学生自己采集、准备。 5.活动过程: (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学生走访区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1案例来源:上海故业中学费循蛟老师https://www.360docs.net/doc/f46347072.html,/3_anli/3_jijin/jijin_008.htm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代谢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代谢

摘要:水分胁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而植物体内的酶促和非酶促清除系统不能及时地将其清除,使活性氧的产生能力大于清除能力,从而使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失调,对植物造成伤害。文中综述了水分胁迫下活性氧代谢:(1)水分胁迫会通过多条途径来增加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造成对植物的伤害;(2)活性氧的清除系统在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分胁迫对各种保护酶的影响是不同的;(3)活性氧代谢与植物的抗旱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作为抗旱性品种鉴定和选育的参考指标。文中还就活性氧代谢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目前,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可耕地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由于干旱所造成的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是十分惊人的,其减产程度超过其它逆境因素所造成的减产的总和[1]。当植物遭受到水分胁迫(干旱)时,都会使植物体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造成氧化损伤,从而对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这些活性氧自由基是通过植物体自身的代谢产生的一类自由基。主要包括:氢氧根负离子(OH-)、氢氧自由基(·OH) 、过氧化氢(H2O2)、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 、单线态氧(1O2) 等。这些活性氧自由基可以损伤蛋白质、质膜、叶绿素及其它细胞组分。当这些活性氧对细胞产生伤害时,细胞内还存在一些物质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以减弱对细胞的损伤。活性氧清除剂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以及维生素C(ASA )、维生素E(Vt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类黄酮、甘露醇等。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体内产生的活性氧可以及时地被活性氧清除剂清除掉,不会对植物产生伤害。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膜系统会受到破坏,Fridovich[2]提出生物自由基伤害学说,认为植物体内自由基大量产生(毒害)会引发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破坏,直到植物细胞的死亡。干旱胁迫下造成对植物的伤害就是细胞内O2·-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不平衡所致,从而使膜脂发生过氧化作用或膜脂脱脂作用(形成丙二醛),破坏膜结构,使植物受到伤害[3]。 1 水分胁迫中活性氧的产生及对植物的损伤 在高等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中,活性氧可通过多条途径产生。例如,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当电子传递到分子氧上时,随之产生活跃且具有毒性的活性氧。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体等均可产生活性氧。其中对叶绿体活性氧的产生机制了解得最为清楚。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PSI 的电子传递过程中,光合电子可通过末端氧化酶将O2光氧化还原为超氧化物,并通过PSI的电子循环或类囊体扩散至基质表面,在这里发生酶促歧化反应生成H2O2和O2或者在Fe或Cu 的存在下通过Fenten或Haber-Weiss反应生成OH-和O2[4]。最近

植物水分胁迫诱导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水分胁迫诱导蛋白研究进展 施俊凤1,孙常青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最主要的逆境因子,研究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应答水分胁迫的蛋白。笔者综述了这些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以提高人们对于植物抗旱机理的认识。关键词 水分胁迫;功能蛋白;调节蛋白;植物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2-05355-03P rogress in P roteins R esponding to W ater Stress in P lants SHI Jun 2feng et al (Institute of Farm Products S torage ,Shanxi Academ 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 aiyuan ,Shanxi 030031)Abstract Drought is an im portant stress factor ,which im pacts the grow th and developm ent of plants.At present ,a series of proteins responding to water -stress in plants have been reported.T he study summ arizes the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of these proteins for enhancing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to the m echanism of proteins inv olved in the tolerance to water stress in plants.K ey w ords W ater stress ;Functional protein ;Regulatory protein ;Plant 作者简介 施俊凤(1977-),女,山西代县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抗旱 分子研究。 收稿日期 2009202206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会做出各种反应来避免或减轻缺水对其细胞的伤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抗旱相关基因不断被克隆,现已证明一些基因表达产物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调节蛋白和功能蛋白两大类。 1 调节蛋白 调节蛋白在逆境胁迫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表达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主要有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磷脂酶C 、磷脂酶D 、G 蛋白、钙调素和一些信号因子等。 1.1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非常迅速,一 般数分种即可达最高水平,转录因子C BF1、C BF2、C BF3、C BF4和DRE B1a 、DRE B1b 、DRE B1c 、DRE B2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 CRT/DRE 结合,引起一组含顺式作用元件CRT/DRE 的抗旱 功能基因表达。在拟南芥等多种植物中,DRE 顺式作用元件普遍存在于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启动子中,对干旱胁迫诱导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转录因子A BF 和bZIP 可与顺式作用元件A BRE 特异结合,通过依赖A BA 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对冷害、干旱和高盐碱等环境胁迫的反应 [1] ;MY B 和MY C 可与MY BR 和 MY CR 特异结合,引起相应抗旱功能基因的表达;WRKY 调控 的目标基因启动子是具有W 框的顺式元件,在拟南芥中约有100个WRKY 成员,存在于根、叶、花序、脱落层、种子和维管组织中,参与植物胁迫反应的很多生理过程 [2] 。 1.2 蛋白激酶 目前已知的植物干旱应答有关的蛋白激酶 主要有受体蛋白激酶(RPK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 APK )、转录调控蛋白激酶(TRPK )等。RPK 与感受发育和 环境胁迫信号相关;M APK 与植物对干旱、高盐、低温等反应的信号传递有关;TRPK 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染色体正常结构维持等的基因表达[3]。 M AP 激酶级联信号转导途径由M AP 激酶(M APK )与M AP 激酶激酶(M APKK )和M AP 激酶激酶激酶(M APKKK )组 成。植物细胞感受环境胁迫(如损伤、干旱、低温等)后,通过受体蛋白激酶、M APK 4、蛋白激酶C 和G 蛋白等上游激活子顺次激活M APKKK 、M APKK 和M APK 。M APK 被激活后进入细胞核,通过激活特定转录因子引起功能基因的表达或停留在胞质中激活其他酶类如蛋白激酶磷酸酶、脂酶等,最终引起植物细胞对内外刺激的生理生化反应。目前已经在植物中鉴定出多个由干旱胁迫所诱导的与M APK 信号通路有关的蛋白激酶,如A T MPK3、A T MEKK1和RSK 等。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M iz oguchi 等证明A T MEKK1参与拟南芥对干旱、高盐、低温和触伤胁迫信号传递的M APK 级联途径[4]。 最近,T aishi 等报道,在拟南芥中有一种蛋白激酶SRK 2C 可响应干旱胁迫诱导,将该基因敲除后的突变体srk2c 对干旱极敏感[5]。另外,用花椰菜病毒的35S 强启动子构建超表达SRK 2C 的转基因植株,其抗旱性也明显增强。 1.3 与第二信使生成有关的蛋白酶 P LC 是主要的磷酸二 酯酶,水解磷酸二酯键,根据水解的磷脂不同,可产生IP3、 DAG 、PA 等。IP3可提高细胞质溶质中的C a 2+浓度,诱导抗 性相关基因的表达[6]。DAG 和PA 可通过诱导活性氧(ROS )的产生,引起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抗旱性。 C a 2+是最受关注的第二信使,在保卫细胞中,干旱信号 导致C a 2+浓度增加,引起气孔关闭。C a 2+与其受体蛋白钙调素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过C a 2+/C aM 依赖性蛋白激酶 (C DPK )起作用,使蛋白质的S er 或Thr 磷酸化,引起下游信号 传递,使抗旱相关基因表达。 2 功能蛋白 功能蛋白往往是整个水分胁迫调控通路的终 端产物,直接在植物的各种抗旱机制中起作用。当植物遭受水分胁迫时,其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能从各方面进行防御。K azuk o 等将植物水分胁迫功能蛋白分为渗透调节相关蛋白、膜蛋白、毒性降解酶、大分子保护因子和蛋白酶5大类[7]。 2.1 渗透调节相关蛋白 当植物遭受渗透胁迫时,会积累 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甘露醇、甜菜碱、可溶性糖和一些无机离子等。这些物质可使植物在胁迫条件下保持吸收水分或降低水分散失,维持一定的细胞膨压,保持细胞生长、气孔开放和光合作用等正常生理过程。现已发现很多渗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12):5355-5357,5385 责任编辑 胡剑胜 责任校对 况玲玲

干旱胁迫及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干旱胁迫及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姓名: 库热·巴吐尔 学院: 林学与园艺学院 专业: 园艺(特色经济林) 班级: 041班 学号: 043231142 指导教师: 海利力·库尔班职称: 教授 2008年12月19日

干旱胁迫及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旱(水分亏缺)是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植物生长季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本文从植物干旱的种类,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抗旱机理,植物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植物抗旱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干旱和高温在生理水平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干旱胁迫;植物抗旱性,干旱机制 干早(Drought)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表达和产量的重要因子[1-4],是气象与环境质量的指标,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长期无雨或少雨,气温高,湿度小,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使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枯死,造成减产或无收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早[5-6]。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5%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很大的国家,干旱半干旱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2.5%,其中干旱地区占30.8%,半干旱地区占21.7%[7]。植物的抗旱性是指植物在大气或土壤干旱条件下生存和形成产量的能力,抗旱性鉴定就是按植物抗旱能力大小进行鉴定,评价的过程[8-10]。前人对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林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现有研究结果多数是针对植物某个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如某些生理或生化指标,而这些研究指标只在某一时间范围内起有限的作用,用这些具有时间限制的少数几个指标来阐明植物抗旱的途径,方式和机理,或进行耐旱性评价都难以反映植物的真实情况,甚至会使某些最关键的问题被忽略。因此,本文对植物干旱胁迫及抗旱性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干旱胁迫 干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中国水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水的安全供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的干旱缺水问题目前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关注,中国的水危机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既成事实。干旱缺水将成为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1.1 干旱胁迫的类型及特点 干旱形成有两种主要原因,并形成两类干旱。一是土壤干旱。由于连年干旱,雨量过少,每年降雨量约在200~300mm,地下水位又较低,土壤中水分根本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如无灌溉,作物将受干旱之害。二是大气干旱。植物的水分亏缺是由于蒸腾失水超过吸水而产生的,即使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晴天的中午也常常产生干旱。气温高,强烈的太阳辐射显著促进蒸腾;由于土壤干燥,地温低,根的机能低下,使吸水受到抑制。都能使植物产生水分亏缺,特别是二者同时产

水分胁迫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水分胁迫 英文名称:water stress 定义1:因土壤水分不足或外液的渗透压高,植物可利用水分缺乏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的现象。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理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因土壤水分不足而明显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物理(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水分胁迫 water stress 水分胁迫(water stress)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 植物除因土壤中缺水引起水分胁迫外,干旱、淹水、冰冻、高温或盐演条件等不良环境作用于植物体时,都可能引起水分胁迫。不同植物及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不同,影响不一。在淹水条件下,有氧呼吸受抑制,影响水分吸收,也会导致细胞缺水失去膨压,冰冻引起细胞间隙结冰,特别是在严重冰冻后遇晴天,细胞间隙的冰晶体融化后又因燕腾大量失水,易引起水分失去平衡而姜蔫。高温及盐演条件下亦易引起植物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发生水分胁迫。干旱缺水引起的水分胁迫是最常见的,也是对植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水分胁迫对植物祝谢的影响在植物水分亏缺时,反应最快的是细胞伸长生长受抑制,因为细胞膨压降低就使细胞伸长生长受阻,因而叶片较小,光合面积减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高,水势明显降低,且细胞内脱落酸(ABA)含量增高,使净光合率亦随之下降,另一方面,水分亏缺时细胞合成过程减弱而水解过程加强,淀粉水解为糖,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水解产物又在呼吸中消耗;水分亏缺初期由于细胞内淀粉、蛋白质等水解产物增亥,吸呼底物增加,促进了呼吸,时间稍长,呼吸底物减少,呼吸速度即降低,且因氧化碑酸化解联,形成无效呼吸,导致正常代谢进程紊乱,代谢失调。水分胁迫对植物的严重影:由于水分胁迫引起植物脱水,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细胞膜结构的存在,植物细胞内有一定的区域化(compartmentation),不同的代谢过程在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word (1)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张涛 20135937 摘要:近年来SO2污染比较严重,它对植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植物既受到SO2污染的影响,又对SO2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能力。本文总结了关于SO2单一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直接影响以及其适应机制,并提出对这方面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硫;植物;抗氧化酶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所以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以SO 2 污染为主。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使煤炭以及石油的消耗量达到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剧了SO 2的排放污染。SO 2 是我国当前最主要 的大气污染物,在个别地区污染相当严重。SO 2 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细 胞后快速溶于细胞中,在细胞内释放出H+、HSO 3-和SO 3 2-等,从而对细 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也可与其它大气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这些成分随雨水共同降落成为“酸雨”,能够导致土壤和水系的酸化,干扰植物的代谢,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而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关 于SO 2 污染环境对植物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 注,并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在SO 2 的植物伤害症状、伤害机理、对生理生化指标、植物组织结构影响等方面取的研究得了许多进展。 1.二氧化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李利红,仪慧兰[1]等采用室内培养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不同浓 度SO 2暴露对拟南芥叶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SO 2 暴露对拟南芥成熟 叶片的伤害主要是叶面伤害斑的出现和叶片枯死,伤

害程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暴露于低浓度SO 2 时叶面无伤害斑,随 时间推移有少数叶片边缘卷曲,但在停止暴露后恢复正常;中浓度时暴露的植株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透明斑,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伤害症状发展为坏死斑, 暴露于高浓度SO 2 的植株,叶片很快出现不规则形的黄色坏死斑,坏 死斑的面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扩大,之后叶片大量枯死。但在脱离高浓度S O 2 后伤害性斑点不再增加,并能继续生长发育。 SO 2暴露对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浓度SO 2 暴露 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SO 2 暴露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使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面积呈浓度依赖性减少。 2二氧化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1二氧化硫对植物气孔的影响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体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因此气孔在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吉喜 [2]通过试验表明:通常情况下 SO2 促使植物气孔关闭,但也有某些植物经S O 2熏气后气孔关闭。气孔对SO 2 浓度的反应通常是SO 2 浓度越大,气孔 反应越快。 2.2二氧化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流的屏障作用,当植物处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时,刺激首先作用于细胞膜。大量观察研 究表明,细胞膜也是SO 2作用的最初部位,在植物接触高浓度SO 2 后,膜 首先受到损伤,继而膜透性发生改变。植物膜透性对SO 2 的反应差异通常与 植物的抗性有关,抗SO 2强的植物,细胞膜对SO 2 的反应不敏感,反之则很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植物影响 摘要:胁迫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如干旱胁迫,可造成经济作物产量的逐年大幅下降[1],它们不能逃避不利的环境变化, 它 们需要快速的感应胁迫刺激进而适应各种环境胁迫。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都知道 ,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而且还维持着植物的正常体态。因此,我们要用各种预防途径来减少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关键词:干旱胁迫植物影响 Drought stress impact on plants Abstract : stress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drought stress, which can cause economic crop production has fallen dramatically year by year [1], they cannot escape from adverse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y need fast induction stress stimulation and adapt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Most plants by drought adversity after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re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 As we all know, water in the plant life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s one of the raw material of photosynthesis, but also maintains the normal posture of plants. Therefore, we want to use a variety of preventive ways to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drought on plant.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V A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能力及抗逆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接种菌根真菌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新方法。V A菌根侵染能扩大寄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能够改善水分运输,抵抗水分胁迫,提高植物抗旱性能;能够增强植物对矿物元素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改变菌根根际土壤环境,并在根际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V A菌根真菌也可通过植物根系获得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从而形成营养上的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氮等矿物营养;增强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及水分循环运转;提高植物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可见,V A菌根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电场处理对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自2002年以来,将电场技术应用于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结果表明,恰当的电场处理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及苗的生长,增强了其抗旱抗寒能力。 多胺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研究进展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会改变生长和发育类型以适应环境。许多研究表明,在各种逆境协迫下,植物体中多胺水平及其合成酶活力会大量增加,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其抗逆能力,这种反应对逆境条件下的植物可能有意义。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多胺之所以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其机制可能是:①通过气孔调节和部分渗透调节控制逆境条件下水分的丢失。Liu等的研究表明,多胺以保卫细胞中向内的K+-通道作为靶点,调节气孔的运动[10]。多胺还可作为渗透调节剂,其积累可增加细胞间渗透,部分调节水分丢失。②调节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多胺可与膜上带负电荷的磷脂分子头部及其他带负电的基团结合,影响了膜的流动性,同时也间接地调节膜结合酶的活性。③多胺可影响核酸酶和蛋白质酶特别是与植物抗逆性有关的保护酶活性,保护质膜和原生质不受伤害。④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和降低膜脂过氧化。⑤调节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尽管多胺对植物抗逆性起积极作用,但植物的各种抗性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很难用转基因的方法将如此众多的外源基因同时转入一种植物中并进行表达调控,更何况还有很多与抗性有关的基因尚未发现,这说明植物抗性机制是复杂的。迄今,多胺合成代谢中的3个关键酶ADC、ODC、SAMDC已在许多植物中得到了纯化和鉴定,它们的基因也从多种植物中克隆,并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一些认为多胺可提高植物抗性的证据,但多胺在植物中的载体是什么,植物对多胺的信号感受和传递途径怎样,多胺通过怎样的信号转导通路作用于植物的抗性基因,作用于哪些抗性基因,进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控制胁迫蛋白的水平,都还不清楚。因此,采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多胺对植物作用的多样性和提高植物抗胁迫的分子机制、多胺作用的信号转导是值得考虑的 多效唑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多效唑是英国ICI有限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1],因此它对多种植物都有调节生长的效应。多效唑还能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的代谢和结构变化,增强植物的抗逆性[2],并兼有杀菌作用。本文仅就多效唑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钙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钙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植物在缺钙条件下,出现与缺钙有关的生理性病害,如苹果果实缺钙可导致苦痘病、水心病和痘斑病等在采前或贮藏期间的生理病害[1]。早在19世纪,钙就被列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并与氮、磷、钾一起称为“肥料的四要素”。钙有“植物细胞代谢的总调节者”之称,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钙能与作为胞内信使的钙调蛋白结合,调节植物体的许多生理代谢过程[2,3],尤其在环境胁迫下,钙和钙调素参与胁迫信号的感受、传递、响应与表达,提高植物的抗逆性[4]。近十几年来,有关钙素营养生理及钙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钙生理及抗逆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前人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外源钙对植物的影响,对细胞内钙的作用的细节研究得不够深入细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1)植物是如何感受到逆境信号以及这些信号是如何由激素传导的;(2)激素是如何把逆境信号通过细胞膜传递给钙信使系统的;(3)钙信使系统如何一步步激活靶酶将逆境信号转变为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使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4)钙信使系统与其它胞内信使是如何一起协调调节植物激素的生理反应的。相信随着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对以上这些问题一定会有日益透彻的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钙生理及抗逆性的研究更加深入,使钙素营养的研究和应用走向新的辉煌 硅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果聚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及相应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文除了介绍果聚糖的有关知识外,重点综述了果聚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并从果聚糖对渗透的调节,对膜的保护,在低温、干旱条件下果聚糖相关酶活性变化方面阐述了果聚糖抗旱、抗寒机制。此外,综述了提高果聚糖积累方面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水分胁迫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萌发作为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易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和氧气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水分是种子萌发起始的重要条件之一,能够保障种子启动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进行萌发[4-5]。褚世海等[6]发现,黄顶菊在土壤含水量达15%~60%的条件下能萌发、出苗和生长。不同种类杂草种子萌发所需的含水量范围和最适含水量各有差异[6-8]。水分过多时,会形成淹涝胁迫,对种子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造成缺氧,从而使种子发芽延迟和发芽率下降,还可能导致幼苗形态异常[9]。MallorySmith等[10]对淹水条件下粗茎早熟禾和高羊茅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淹水造成的缺氧环境使二者发芽延迟,但未影响幼苗存活,淹水28d后幼苗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58%和46%。水分不足时,会形成干旱胁迫,直接造成种子吸水速度降低,最大吸水量减少,对种子胚芽及根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种子发芽延迟,发芽速度减慢,进而导致发芽率下降[9,11]。王晓阳等[12]的研究表明,节节麦萌发受水分胁迫显著影响,且对水势敏感,随着渗透势的下降,节节麦发芽率降低,当渗透势小于 -1.0MPa时,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王立峰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棒头草种子的萌发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在渗透势为-0.4MPa时萌发被完全抑制。唐伟等[14]对甜茅萌发的研究表明,甜茅对水分胁迫具有中等耐受性,在渗透势为-0.6MPa时萌发率为53%,在渗透势为-1.0MPa 时不发生萌发。Chauhan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含羞草种子的萌发对水分胁迫具有耐受性,随着渗透势的下降发芽率降低,在-0.8MPa的渗透势下也会发芽,但发芽率仅为5%。

水分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近年来,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当今全球水资源危机逐渐加重。据统计,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可耕地处于供水不足状态下,而且其它耕地也常因周期性干旱或难以预计的干旱而减产。我国在作物生长季节也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在我国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水问题一直是限制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了之一。因干旱造成的减产超过其它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 根据前人研究说明:一、水分胁迫对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株高、叶面积可以作为水分胁迫对小麦影响的直观指标,水分胁迫下小麦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叶片变得小而挺立、叶表面蜡质层加厚,程度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加剧,此为植物适应逆境的一个自我调控的反应,在水分缺失的条件下,植物要尽可能减少蒸腾蒸发表面积来维持自身生长所需水分。株高、叶面积减少的直接结果是总生物量的减少,同时水分胁迫又促使了干物质向鞘部的运移,可见水分的缺失影响了干物质向“库”的运移,在成熟期之前,鞘部截获了向生殖器官运送的干物质;成熟期时另有一部分干物质向叶部、根部输送,水分胁迫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中度水分胁迫条件对根部的生长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二、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多少表映了作物抗逆性的大小,小麦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倒三叶的抗逆性表现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对照,说明水分胁迫增强了倒三叶在开花期之前的抗逆能力,并且这种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抵御能力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增强。叶绿素荧光动

力学参数与旗叶叶绿素值高度相关,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在此期间PS II没有遭到水分胁迫的破坏。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显著相关,水分胁迫没有破坏光合器官、光合进程,水分匾缺对作物的影响表现在所引起的气孔的关闭,气孔导度的下降,蒸腾速率下降,从而导致光合能力的下降。 三、水分胁迫增加了小麦开花期叶部、秆部、穗部、根部的绝对含水量。叶部是作物进行蒸腾蒸发的主要器官,因此叶部绝对含水量要高与于其他器官。开花期此时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作物的奢侈蒸腾相对减少,水分利用利用效率相对提高。而此时根部绝对含水量的较大幅度的提高则可能是因为随着作物的奢侈蒸腾的减少,根系吸收的水分向地上部运移的能力相对减少,从而较多的水分积累在根部。 水分既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影响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转运、转化和同化,水肥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土壤环境因子中,影响养分向根表流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水势。缺水使土壤水势下降,土壤孔隙被空气充满,由于养分扩散路径的曲折度增加,养分向根表移动缓慢;就植物本身而言,水分胁迫延长苗期作物的封垄时间而增加地表蒸发损耗,在后期则加速作物早衰。而植物对养分的要求被认为是现阶段植物组织中养分的浓度和可能的组织中最高养分浓度之间的差别,植物中最大养分浓度在不同器官中不一样,对每一器官来说,它是植物组织生长发展的函数,因此,植物的早衰必然会影响植物组织吸收养分;同时,水分胁迫抑制根系生长,降低了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木质部液流粘滞性增大,降低了对养分的吸收和运

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2003,32(2):72-76.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吴强盛1,夏仁学1,张琼华2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1) 摘 要:综述近十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气孔反应、光合作用、水势变化、碳水化合物代谢、矿质营养、活性氧代谢、多胺代谢、内源激素、脯氨酸和甜菜碱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果树;水分胁迫;反应  中图分类号:S66; 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3)02-0072-05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response to fruit trees under water stress WU Qiang-sheng1, XIA Ren-xue1, Zhang Qiong-hua2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2.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Wuhan 430071,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recent research in response to fruit trees under water stress is reviewed. The morphological reactions and 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 leaves and roots of fruit trees under water stress are described.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fruit trees, such as stomatal reactions, photosynthesis, variation of water potential,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metabolism of lipoxygenase and polyamine, changes of endogenous phytohormones, and contents of proline and betai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fruit trees; water stress; response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出,水资源日益紧张。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即使在非干旱地区也经常会发生突发性干旱,干旱成为影响果树生产常见的一种环境胁迫。因此,研究果树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果树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果树形态和细胞显微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1.1 叶片 叶片是果树外部形态对水分胁迫反应最敏感的器官。在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枝条节间变短,叶面积减少,叶数增加缓慢,细胞的扩大和分裂受限制;叶多朝北,冠层叶多层分布,幼叶变厚;栅栏组织明显加厚,栅栏细胞变得更长,海绵细胞变小,栅栏组织上、下表皮细胞变扁,其纵/横径变小[1-4]。成龄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与幼叶相比表现出叶变薄,栅栏组织的厚度不同程度减小,细胞形状变化不及幼叶明显,纵/横径变小,叶肉下表皮细胞大多数分解[4]。曲桂敏等[4]认为,幼叶可能比成龄叶对水分胁迫更敏感,因为幼叶正处于形态建造过程中,显微结构更富有弹性,更易随着水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成龄叶形态建成已经完成,水分胁迫影响程度较小。 收稿日期:2003-01-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促进三峡移民专项(S200110)  作者简介:吴强盛(1978-),男,江西临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生理生态和果树菌根研究。 注:1)夏仁学为通讯作者。

二氧化硫污染对绿色植物的影响

二氧化硫污染对绿色植物的影响 上海市园林学校(200051)胡天勤 化学与生活,1996(7)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任意排放,对我们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本文就二氧化硫这一主要大气污染物对绿色植物所产生的影响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二氧化硫的来源 在大氧中有许多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NOx、臭氧、烟尘等,其中以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源,原因是它来源广、危害大。据统计,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多达2.4亿吨左右,单在我国,就有1400万吨之多,其污染量之大令人吃惊。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它来自以下凡方面: (1)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煤炭中含硫,一般含量在3%~5%左右,燃烧后即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由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大多从烟囱排入大气。 (2)钢铁、炼油、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水泥等工厂企业,在生产流程及工艺操作过程中,也会排放相当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据统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可达3.4吨左右。而当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出0。2~0。3PPm时,一些绿色植物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二)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一般有三种: 1。急性危害:高浓度的SO2气体会大大超出植物的承受能力,使植物在短时问内(1~2天或几小时内)发生叶片枯焦脱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直到枯

萎死亡。 2。慢性危害:植物因长期在低浓度SO2污染的环境中,逐渐产生不易被人们所觉察的一些症状,使植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不良。 3。隐性危害:植物长期在低浓度SO2影响下,并未表现出任何症状,但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已受到侵害,生长发育受阻。 (三)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化学机理 当二氧化硫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叶子后,被叶肉吸收,转变成亚硫酸根离子然后又可转变成硫酸根离子,由于在植物体内SO2转变成SO32-的速度要比SO32-转变成SO42-快得多,所以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内后,会造成高浓度的SO32-的积累,而SO32-对植物的毒性比SO42-扩大30倍,从这一意义上分析,二氧化硫对植物造成的损害,实际上是由于其还原作用所引起的。 (1)对气孔机能的影响 当二氧化硫气体进入叶片以SO32-形式积累起来后;便会对气孔的开启和关闭机能带来影响,使气孔机能瘫痪,从而使大量二氧化硫气体进入植物体的细胞,加重对植物的危害。此外,由于植物气孔机能受阻,还会引起水份大量蒸腾,导致植物组织迅速枯萎。 (2)对叶片组织结构的破坏 当二氧化硫通过开放的气孔进入叶片组织后,溶解在细胞中,致使细胞内含物遭破坏或变形,引起外渗与原生质分离,使叶片组织结构遭到损害,海绵细胞与栅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其主要症状为:细胞失水变形、组织破碎。栅状组织细胞的排列层次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叶片明显变薄等。 (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1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经常会面临干旱、涝害、盐碱、高温、低温、冷害、营养匮乏、重金属污染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干旱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被减少和草地退化等现象,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胁迫因素之一。本文就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其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其他酶类变化,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植物;抗旱机制;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基因工程 干旱问题已经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它导致了植被的减少、河流断流、土地沙化、沙尘暴频发、湖泊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1],这些都影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深入的研究植物抗旱机制有利于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农作物产量低下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育出耐旱性更强的品种。本文就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其生长指标、植物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其他酶类变化,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1生长指标与抗旱机制 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当植物收到干旱胁迫时,植物的生长指标的变化就能反映出植被的耐旱程度。植物的株高、胸径或基径、冠幅、叶片数量、单株叶面积、叶长、生物量均与干旱胁迫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叶片萎蔫程度、根系发达程度与干旱胁迫强度呈正相关关系。Yin等[2]对海拔不同的青杨与青海杨的干旱胁迫,通过对比他们的早期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来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 明,高海拔的青海杨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采取的是保守的用水方式,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刘建兵等[3]研究表明,干旱胁迫环境下,不同种源马尾松苗高增长量和高增长百分率逐渐减小,苗木生物量和苗高一样呈现正相关,各个种源马尾松苗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