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辅导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辅导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辅导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1.《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哪几种,其等级如何?

答:《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以下几种:

(1)热轧钢筋:是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在高温状态下轧制而成,包括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等级分为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HRB500级。

(2)余热处理钢筋:热轧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控制冷却,然后利用芯部自身余热完成回火处理所得成品钢筋。钢筋混凝土中常用RRB400级。

(3)热处理钢筋:是将热轧钢筋在通过加热、淬火和回火等调质工艺处理的钢筋。热处理后钢筋强度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塑性降低并不多。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40Si2Mn,48Si2Mn,45Si2Cr。

(4)冷轧带肋钢筋:采用强度较低、塑性较好的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钢热轧圆盘条作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其表面形成二面或三面有月牙肋的钢筋,根据其力学指标的高低,分为LL550,LL650,LL800三种。

《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用的钢丝按外形有下列几类:

(1)光面钢丝(消除应力钢丝):用高碳镇定钢轧制成圆盘后经过多道冷拔,并进行应力消除矫直回火处理而成。

(2)刻痕钢丝:在光面钢丝的表面上进行机械刻痕处理,以增加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3)螺旋肋钢丝:是用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钢热轧的圆盘条作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在其表面形成二面或三面有月牙肋的钢丝。

(4)钢绞线:是由多根高强钢丝捻制在一起,并经低温回火处理清除内应力后制成。可分为2股、3股、7股3种。

2.上述种类钢筋的受力和变形有何特点?

答:在上述钢筋种类中,热轧钢筋为软钢,其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断裂时有“颈缩”现象,伸长率比较大;冷轧带肋钢筋、热处理钢筋、光面钢丝、刻痕钢丝、螺旋形钢丝及钢绞线均为硬钢,它们的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伸长率小,质地硬脆。从各级热轧钢筋和光面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其塑性性能降低,HPB235级钢筋有较好的塑性,但强度较低,碳素钢丝虽强度很高,但塑性较差。

3.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按《规范》规定如何选用?

答:《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普通钢筋,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HPB235级钢筋和RRB400级钢筋,以HRB400级钢筋作为主导钢筋。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铰线、高强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HRB400和HRB335级钢筋是指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中的HRB400和HRB335级钢筋;HPB235级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面钢筋》GB13013中的Q235级钢筋;RRB400级钢筋是指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中的KL400级钢筋;预应力钢丝系指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中的三面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以及光面并经消除应力的高强度圆形钢丝。

4.钢筋强度标准值是如何取值的?为什么?

答: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对于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确定,

用f yk表示。因为构件中的钢筋应力达到屈服点后,将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很大变形和不可闭合的裂缝,以至不能使用。对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等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国家标准极限抗拉强度σb确定的,采用钢筋应力为0.85σb的点作为条件屈服点。

5.钢筋的塑性通常用哪两个指标来衡量?它们对钢筋的塑性有和影响?

答:钢筋的塑性通常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个指标来衡量。钢筋拉断后的伸长值与原长的比值称为伸长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冷弯是将直径为d的钢筋绕直径为D的弯芯弯曲到规定的角度而无裂纹及起层现象,则表示合格。弯芯的直径D越小,弯转角越大,说明钢筋的塑性越好。

6.钢筋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常用的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和适用?其数学表达式如何?

答:.钢筋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常用的有:双直线、三折线和双斜线三种。

(1)双直线(完全弹塑性模型)

将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简化为两根直线,该模型不计屈服强度的上限和由于应变硬化阶段增加的应力,如图题-6。图中OB段为完全弹性阶段,B点为用于设计的屈服下限,相应的应力及应变为f y和εy,弹性模量为E s,即为OB段的斜率;BC为完全塑性阶段,C点为应力强化的起点,对应的应变为εy,h。过C点后,认为钢筋变形过大不能正常使用。此模型适用于流幅较长的低强度钢筋。其数学表达式为:当εs≤εy时,σs=E sεs,(E s=f y/εy)

当εy≤εs≤εs,h时,σs= f y

E s—为钢筋弹性模量,见教材附表10。

题-6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

(2)三折线(完全弹塑性加硬化模型)

对于屈服后立即发生应变硬化(应力强化)的钢材,上述双直线的应力-应变模型对钢材弹性阶段以后的钢筋应力估计太低,要正确地估计高出屈服台阶应变以后的应力,可以采用三折线模型,将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分为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硬化阶段,如图题-6b。在最后阶段钢筋受拉应力达到极限值f s,,相应的应变为εs,u,这时认为钢筋破坏,该模型应用于流幅较短的软钢,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u

当εs≤εy时,σs=E sεs,(E s=f y/εy)

当εy≤εs≤εs,h时,σs= f y

当εs,h≤εs≤εs,u时,f s= f y +(εs-εs,h)tgθ'

可取tgθ'=E s'=0.01E s。

(3)双斜线(弹塑性模型)

对于没有明显流幅的高强钢筋或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模型可采用双斜线,表示钢筋的弹性阶段和硬化阶段,如图题-6c。图中B点为条件屈服点,C点应力达到极限值f s,u,相应的应变为εs,u,其数学模型如下:

当εs≤εy时,σs=E sεs(E s=f y/εy)

当εs,h≤εs≤εs,u时,f s= f y+(εs-εs,h)tgθ"

取tgθ"=E s"=(f s,u-f y)/(εs,u-εy)

7.何谓钢筋的疲劳?何谓疲劳强度?钢筋产生疲劳断裂的原因如何?影响钢筋疲劳强度的因素有那些?

答:钢筋的疲劳破坏是钢筋在承受重复、周期性动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从塑性破坏变成突然脆性断裂的破坏现象。疲劳强度是指在某一规定应力幅度内,经受一定次数荷载循环后,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一般认为,钢筋产生疲劳断裂是由于在外力作用下钢筋内部或外表面的缺陷引起了应力集中,钢筋中超负荷的弱晶粒发生滑移,产生疲劳裂纹,最后断裂。

对于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吊车梁等,如何确保其在正常使用期间不发生疲劳破坏,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材料的疲劳强度或疲劳应力幅度限值。

影响钢筋疲劳强度的因素很多,如应力的幅度,最小应力值的大小,钢筋外表面的几何形状,钢筋直径,钢筋等级和试验方法等。

8.钢筋混凝土构件对钢筋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1)强度

所谓强度是指钢筋的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是设计计算时的主要依据(无明显流幅的钢筋由它的条件屈服点强度确定)。改变钢材的化学成分,采用高强度钢筋可以节约钢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应考虑钢筋有适宜的强屈比(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保证结构在达到设计强度后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同时应满足专门规程的规定。

(2)塑性

要求钢材在断裂前应有足够的变形(伸长率)以保证构件和结构的延性,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给人们以将要破坏的报警信号,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另外,还要保证钢筋冷弯的要求,通过检验钢材承受弯曲变形能力的试验以间接反映钢筋的塑性性能。

(3)可焊性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要求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纹及过大的变形,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尽量减小焊接处的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

(3)温度要求

钢材在高温下,性能会大大降低,对常用的钢筋类型,热轧钢筋的耐火性最好,冷轧钢筋次之,预应力钢筋最差。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施工工艺中高温对各类钢筋的影响,同时注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钢筋发生脆性破坏,对钢筋的低温性能也应有一定的要求(5)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或称握裹力)

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有效性,两者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粘结力,钢筋表面的形状对粘结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要保证钢筋的锚固措施和锚固长度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另外针对不同的存在条件对钢筋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9.混凝土基本的强度指标有哪些?它们各有何作用?

答:混凝土基本的强度指标有三个,它们是: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或棱柱体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强度比较稳定,我国以该值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指标。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强度标准值的数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以下简称《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14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其中符号C表示混凝土(Concrete),后面的数字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N/mm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或棱柱体强度):棱柱体(高度大于边长)试件比立方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抗压能力。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如柱、屋架受压弦杆等,长度比横截面尺寸大得多,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接近。在构件设计时,混凝土强度多采用轴心抗压强度。

混凝土抗拉强度:通常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只有抗压强度的1/18~1/8,并且不与抗压强度成比例增大。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性、抗剪、抗扭承载力等均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理论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参数。

10.何谓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对立方体强度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规范》规定,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在20?C±3?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的空气中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叫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 cuk表示。

对立方体强度影响因素主要有:

(1)压力机加压时,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的大小:试块纵向受压缩短,而横向将扩展。由于压力机垫板与试块上、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垫板好象起了“箍”的作用一样,将试块上下端箍住,阻碍了试块上下端的变形,提高了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接近试块中间部分“箍”的约束影响减小,混凝土比较容易发生横向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加,当压力使试件应力水平达到极限值时,试块由于受到竖向和水平摩擦力的复合作用,首先沿斜向破裂,中间部分的混凝土最先达到极限应变而鼓出塌落,形成对顶的两个角锥体。如果在试件和压力机之间加一些润滑剂,这时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减小,其横向变形几乎不受约束。试件沿着几乎与力的作用方向平行地产生几条裂缝而破坏。这样所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规范》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中不加润滑剂,这比较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2)试块的尺寸:试块的尺寸不同,试验时试块上下表面的摩擦力产生“箍”的作用亦将不同,因此,当试件上下表面不涂润滑剂加压测试,得到的抗压强度值与试件尺寸有很大关系,立方体越小,抗压强度值越高。根据试验资料分析,当采用边长为200mm和100mm的立方试块时,其换算关系分别取1.05和0.95。

(3)试验时的加载速度:试验时加载速度对立方体强度也有影响,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强度越高。

通常规定加载速度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取每秒钟0.3N/mm2~0.5N/mm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取每秒钟0.5N/mm2~0.8N/mm2。

(4)混凝土的龄期:随着混凝土的龄期逐渐增长,抗压强度增长速度开始较快,后来逐渐趋缓,这种强度增长的过程往往延续若干年,在潮湿环境中延续时间会更长。

11.混凝土的受压破坏机理如何?

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低于其宏观结构层次中基相和分散相(砂浆和粗骨料)任一成分的强度,其原因必须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机理来分析。混凝土受荷前由于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就已经存在了初始微裂缝。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是裂缝不断发生、扩展和失稳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从受荷到破坏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30%~40%极限抗压强度以内。此时只在试件内骨料和浆体结合面的某些孤立点上产生拉应力集中,当拉应力超过结合面粘结强度时,这些点开裂,从而缓解了应力集中并恢复平静。微裂缝的出现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但其数值极小,因此纵、横向应力-应变(σ-ε1、σ-ε2)曲线接近直线变化,横向变形系数μ=ε2/ε1维持常量,平均体积应变ε=(ε1+ε2+ε3)/3为压缩。随着应力的增加,微裂缝不断产生、扩展,截面裂缝向砂浆中延伸,从而进入了第二阶段。此时,裂缝缓慢稳定地发展着,如果停止加载,裂缝扩展也停止,所以称之为裂缝稳定扩展阶段。由于不可恢复的变形明显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变弯,横向变形系数增大,相应的体积应变(压缩)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当体积应变速率降至零(平均体积应变开始由压缩转为膨胀)时,其应力水平约为70%~90%的极限强度,通常称为临界应力。此后进入裂缝不稳定扩展阶段,即第三阶段。这时,裂缝数量、宽度急剧增加,有的砂浆裂缝与粘结裂缝已连在一起,成为连续裂缝,应力再增加,混凝土内裂缝大量传播发展,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作用基本丧失,大体连成与受荷作用方向宏观平行的通缝,使混凝土断裂成若干分离的小柱而导致整体的最后破坏,应力达到极限抗压强度。这一阶段应力-应变曲线更加弯向水平轴,体积应变不断膨胀。

混凝土宏观破坏是裂缝累积的过程,从内部结构局部损伤到遭受连续性破坏,导致整个体系解体而丧失承载力的过程,而非其组成成分中的基相和分散相自身强度的耗尽。

12.简述棱柱体试件在短期一次加载时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的全过程。

答:混凝土在一次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反映了受荷各个阶段内部的变化及其破坏的机理,它是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极限强度理论(截面应力分析、内力重分配、刚度和挠度、抗裂性和裂缝宽度控制、结构抗震性能等)的重要依据。

题-12典型的混凝土棱柱体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试验表明,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两部分:

1)上升段(OC ):分为三个阶段,从加荷至A 点(应力约为0.3f c ~0.4f c )由于试件中应力较小,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骨料和水泥结晶体受力产生的弹性变形,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以及初始微裂变化的影响很小,故应力与应变关系接近直线,一般称A 点为比例极限点,OA 为第一阶段。超过A 点,进入第二阶段—稳定裂缝扩展阶段,至临界点B ,临界点应力可作为长期抗压强度的依据。此后试件中所积蓄的弹性应变能始终保持大于裂缝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形成裂缝不稳定的快速发展状态直至峰点C ,即第三阶段(如前所述的受压破坏机理)。这时,达到的峰值应力σmax 称为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f c ,相应的应变称为峰值应变ε0,其值在0.0015~0.0025之间波动,平均值为ε0=0.002。

2)下降段(CE ):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力后裂缝继续扩展、传播,从而引起应力-应变关系变化的反映。在峰值应力以后,裂缝迅速发展,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赖以传递荷载的传力路线不断减少,试件的平均应力强度下降,所以应力-应变向下弯曲,直到曲线的凹向发生改变(即曲率为零的一点D ),我们称该点为“拐点”。超过“拐点”,结构受力性能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骨料间的咬合力及摩擦力开始与残余承压面共同承受荷载。随着变形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逐渐凸向水平轴方向,此段曲线中曲率最大的一点E 称为“收敛点”。从收敛点开始以后的曲线称为收敛段,此时贯通的主裂缝已经很宽,结构内聚力已几乎耗尽,收敛段(EF )对于无侧向约束的混凝土已失去结构意义。

13.影响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上升段和峰值应变的变化不显著,而下降段的形状有较大的差异,混凝土强度越高,下降段的坡度越陡,即应力下降相同幅度时,变形越小,因此延性越差。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还与加载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强度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应变速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应变速度的降低,峰值应力也逐渐减小,但是达到最大应力值时的应变却增加了,下降段也比较平缓。

14.国内外最广泛采用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我国《规范》采用的表达形式如何?

答:国内外最广泛采用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

1) 美国E.Hognestad 建议的模型

题-14-1 E.Hognestad 建议的模型曲线 题-14-2 Rüsch 建议的模型曲线

该模型的上升段为二次抛物线,下降段为斜直线,如图题-14-1所示。其数学模型为:

当ε≤ε0时(上升段):])/()/(2[2

00εεεεσ-=c f

当ε0≤ε≤εu 时(下降段):)15.01(00

εεεεσ---=u c f

式中f c —峰值应力(棱柱体极限抗压强度);

ε0—相应于峰值应力时的应变,取ε0=0.002;

εu —极限压应变,取εu =0.0038。

2)德国Rüsch 建议的模型

图题-14-2的模型的上升段与E.Hognestad 建议的模型相同,下降段采用水平直线,形式更简单。即 当ε≤ε0时(上升段):])/()/(2[2

00εεεεσ-=c f 当ε0≤ε≤εu 时(下降段):σ=f c

ε0—相应于峰值应力时的应变,取ε0=0.002;

εu —极限压应变,取εu =0.0035。

15.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时的变形有何特点?对工程实际有和意义?

答:三向复合受压状态下的混凝土比单向受压混凝土不但提高了强度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延性。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加,试件的强度和延性都有显著提高。

在工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密排螺旋筋、箍筋或采用钢管混凝土来侧向约束混凝土,这是一种被动的约束方式。在混凝土轴向压力很小时,钢材约束几乎不受力,此时混凝土基本上不受约束,当轴向压力使混凝土应力达到临界应力时,由于混凝土内部裂缝发展引起体积膨胀变形而挤压螺旋筋、箍筋或钢管,这就使得螺旋筋、箍筋或钢管反过来约束混凝土,混凝土如同在三向应力下工作,因此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强度,对延性的提高更加明显,螺旋筋或箍筋越密提高越多。螺旋筋与箍筋的不同之处是,密排箍筋对提高延性较好,但对提高抗压强度的效果不大,这是因为方形箍筋仅能使箍筋的角上和核心的混凝土受到约束,总的来看,方形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效果就不如螺旋筋好。

16.混凝土的变形模量有哪三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混凝土的变形模量有如下三种表示方法:

(1)混凝土的原点弹性模量

通过一次加载的混凝土棱柱体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原点的切线斜率,称为原点弹性模量,以符号E c 表示。

E c =tg α0

或E c =σc /εela

式中E c —原点弹性模量,简称弹性模量;

α0—混凝土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

(2)混凝土的变形模量E c '

当应力较大,超过比例极限时,弹性模量E c 已不能反映这时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为此采用变形模量的概念。由原点O 与曲线上任一点连线的斜率,称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E c '(又称割线模量),它的表达式为:

E c '=tg α1

或 E c '=σc /εc

因总应变εc 中包含弹性和塑性变形两部分,由此所确定的模量又可称为弹塑性模量。

(3)混凝土的切线模量E c ''

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σc 点处作一切线,其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值称为相应于应

力为σc 时的切线模量E c ''。即

E c ''=tg α

或 c c c d d E εσ/'

'=

式中α—为某点应力σc 处的切线与横坐标的夹角。

由于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混凝土的切线模量是一个变值,它随着混凝土的应力增大而减小。混凝土的变形(割线)模量也是一个变量,随着应力大小而有区别。它与原点切线模量的关系如下:

E c εela = E c 'εc

E c '= E c εela /εc = νE c ν—混凝土受压时弹性系数。当应力较小时,处于弹性阶段,可以认为ν=1;当应力增大,处于弹塑性阶段时,ν小于1,随着应力的不断增加,ν值逐渐减小。

17.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徐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混凝土徐变与哪些因素有关?混凝土的徐变对结构构件有何影响?

答: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即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徐变产生的原因,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混凝土硬结以后,骨料之间的水泥浆,一部分变为结晶体,另一部分是充填在晶体间带有凝胶孔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的性质。当向水泥石施加外荷载时,在加荷的瞬时,结晶体与凝胶体共同承受外荷载。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胶体由于其粘性流动而逐渐卸荷,此时晶体承受了更多的外力,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水泥石变形(混凝土徐变)增加,即水泥凝胶体与水泥结晶体重新分布应力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从而导致应变的增加。当应力不大时,徐变的发展以第一种原因为主;当应力较大时,以第二种原因为主。

试验表明,徐变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对徐变有很大影响,水泥用量愈多,水灰比愈大,徐变愈大,当水灰比在范围变化时,因为应力作用下的徐变与水灰比成正比;增加混凝土的骨料的含量,其骨料越坚硬,弹性模量越高、对徐变的约束作用越大,混凝土徐变就减小。(2)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养护条件,特别是养护时的温湿度对徐变有重要影响。养护条件好,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大,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徐变越小。(3)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越小,徐变越大,受荷后所处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则徐变越大,构件加载前混凝土强度愈高,徐变就愈小。(4)构件截面的形状、尺寸也会对徐变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尺寸混凝土构件内部失水受到限制,徐变减小。另外,(5)钢筋的存在以及应力的性质(拉、压应力等对徐变也有影响)。(6)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应力越大,则徐变越大。当压应力σ>0.8b

a R 时,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往往是不收敛的。因此,如果构件的混凝土在使用期间经常处于不变的高应力状态是不安全的,需要特别注意。

混凝土的徐变对结构构件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如增大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等。

18.什么是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混凝土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混凝土的收缩对结构构件有何影响?

答: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过程中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一般认为,产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凝结引缩和混凝土内的自由水蒸发产生的收缩。

试验表明,混凝土的收缩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水泥愈多和水灰比愈大,收缩也愈大,减水剂的使用可减小收缩;

(2)水泥标号和品种: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构件收缩大;不同品种的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收缩

水平不同。如矿渣水泥具有干缩性大的缺点;

(3)骨料的物理性能:骨料的弹性模量大,收缩小;

(4)养护和环境条件:在结硬过程中,养护和环境条件好(温、湿度大),收缩小;

(5)混凝土制作质量:混凝土振捣越密实,收缩越小;

(6)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比值大时,收缩小。

混凝土的收缩对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如,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混凝土的收缩就要使构件中产生收缩应力,收缩应力过大,就会使构件产生裂缝,以致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的收缩将引起钢筋预应力的损失等等。因此,应当设法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对结构产生有害的影响。

19.《规范》对混凝土等级的选用有何规定?

答:《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对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当采用山砂混凝土及高炉渣混凝土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

20.在荷载、温度、收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为什么能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答:在荷载、温度、收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能够共同工作:(1)因为二者之间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2)因为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的粘结能力来抵抗粘结应力。粘结应力通常是指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剪应力。

21.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通过哪些途径得到?

答:试验表明,粘结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到:

(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这种力一般很小,当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该力即行消失。仅在受力阶段的局部无滑移区域起作用。

(2)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裹住而产生摩擦力。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挤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大,则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试验表明,光圆钢筋压入混凝土的试验所得的粘结强度比拉拔试验所得的粘结强度大,主要是因为钢筋受压时缩短,直径增大,挤压混凝土使摩擦力增加所致。

(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产生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力,又称咬合力。变形钢筋具有肋会产生咬合力。这种机械咬合作用往往很大,是变形钢筋粘结能力的主要来源。而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接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附加锚固能力。

22.,影响光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高光面钢筋锚固性能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答:试验表明,影响光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强度和钢筋表面状态。平均粘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增大,但不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成正比,与抗拉强度大体上呈正比关系。钢筋表面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轻度锈蚀的钢筋,其粘结强度比新轧制的无锈钢筋高,比除锈处理的钢筋更高。所以在实际工程中,除重锈钢筋外,一般不必除锈。

光面钢筋设置弯钩后,能较大地提高钢筋锚固性能,是一种有效的附加安全措施。为了安全可靠起见,在具体设计时,光面钢筋末端均需设置弯钩。

23.影响变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根据试验研究可知,影响变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保护层相对厚度、钢筋间距、锚筋外形特征、箍筋情况或横向钢筋设置、混凝土浇注情况及锚固钢筋的侧向受力情况等。

24.《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给出了哪些专门规定?

答:纵向受力钢筋及预应力钢筋、钢丝、钢绞线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附表的规定。对应相应的构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以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附表18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表中环境类别的划分按表9-1的有关规定;

(3)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采用;

(4)处于同一类环境中的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5)当梁、柱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6)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有关防火标准的要求。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工程材料 试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材料试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1 1.写出下列力学性能符号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Akv、ψ、δ5 、σb 、σ0.2 、σs 、σe、σ 500、HRC、HV、σ-1、σ、HBS、HBW、E。 2.钢的刚度为20.7×104MPa,铝的刚度为6.9×104MPa。问直径为2.5mm,长12cm 的钢丝在承受450N的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若是将钢丝改成同样长度的铝丝,在承受作用力不变、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也不变的情况下,铝丝的直径应是多少? 3.某钢棒需承受14000N的轴向拉力,加上安全系数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为 140MPa。问钢棒最小直径应是多少?若钢棒长度为60mm、E=210000MPa,则钢棒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 4.试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特点,指出各自最适用的范围。下列几种工件的硬度适宜哪种硬度法测量:淬硬的钢件、灰铸铁毛坯件、硬质合金刀片、渗氮处理后的钢件表面渗氮层的硬度。 5.若工件刚度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若是刚度可以而弹性极限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 6.指出下列硬度值表示方法上的错误。12HRC~15HRC、800HBS、58HRC~62HRC、550N/mm2HBW、70HRC~75HRC、200N/mm2HBS。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材料塑性、韧性愈差则材料脆性愈大。 (2)屈强比大的材料作零件安全可靠性高。 (3)材料愈易产生弹性变形其刚度愈小。 (4)伸长率的测值与试样长短有关,δ5>δ10 (5)冲击韧度与试验温度无关。 (6)材料综合性能好,是指各力学性能指标都是最大的。 (7)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只要化学成分一定,就不变了。 复习思考题2 1.解释下列名词:晶格、晶胞、晶粒、晶界、晶面、晶向、合金、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组元。 2.金属的常见晶格有哪三种?说出名称并画图示之。 4.为什么单晶体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的金属通常没有各向异性? 5.什么叫晶体缺陷?晶体中可能有哪些晶体缺陷?它们的存在有何实际意义? 6.固态合金中固溶体相有哪两种? 7.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复习思考题3 复习思考题3 1.概念: 过冷、过冷度、平衡状态、合金、相图、匀晶转变、共晶转变细晶强化、枝晶偏析、变质处理。 2.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和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3.铸锭是否一定要有三种晶区?柱状晶的长大如何抑制? 4.合金结晶中可能出现的偏析应如何控制使之尽量减小? 5.本书图3-lOPb-Sn合金相图。 7.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合金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各有什么特点?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 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1231231321321321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 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 派拉力: 位错交互作用力 (a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是位错间距。) 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观塑性变形。 晶粒减小将增加位错运动阻碍的数目,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使屈服强度降低(细晶强化)。 屈服强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霍尔-派奇(Hall-Petch) σs= σi+kyd-1/2 3.溶质元素 加入溶质原子→(间隙或置换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半径不一样)产生晶格畸变→产生畸变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交互运动→使位错受阻→提高屈服强度(固溶强化)。 4.第二相(弥散强化,沉淀强化)

不可变形第二相:提高位错线张力→绕过第二相→留下位错环→两质点间距变小→流变应力增大。 不可变形第二相:位错切过(产生界面能),使之与机体一起产生变形,提高了屈服强度。 弥散强化:第二相质点弥散分布在基体中起到的强化作用。 沉淀强化:第二相质点经过固溶后沉淀析出起到的强化作用。 (二)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因素 1.温度:一般的规律是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原因:派拉力属于短程力,对温度十分敏感。 2.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大,强度增加。σε,t= C1(ε)m 3.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越低。 缺口效应:试样中“缺口”的存在,使得试样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现象。 9.细晶强化能强化金属又不降低塑性。 10.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更加危险?韧性断裂:是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 特征: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度角。 断口成纤维状(塑变中微裂纹扩展和连接),灰暗色(反光能力弱)。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这三个区域的比例关系与材料韧断性能有关。 塑性好,放射线粗大 塑性差,放射线变细乃至消失。 脆性断裂:断裂前基本不发生塑性变形的,突发的断裂。 特征:断裂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滑,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注意:脆性断裂也产生微量塑性变形。 断面收缩率小于5%为脆性断裂,大于5%为韧性断裂。 。 第二章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复习题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 一、填空题: 1、《混凝土规范》规定以 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标。 2、测定混凝土立方强度标准试块的尺寸是 。 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 划分的,共分为 级。 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所用的钢筋可分为两类: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和无明显屈服点 的钢筋,通常称它们为 和 。 5、钢筋按其外形可分为 、 两大类。 6、HPB300、 HRB335、 HRB400、 RRB400表示符号分别为 。 7、对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通常取相当于于残余应变为 时的应力作为名 义屈服点,称为 。 8、对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需要检验的指标有 、 、 、 等四项。 9、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需要检验的指标有 、 、 等三项。 10、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它们之间能够很好地共同工作是因 为 、 、 。 1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由 、 、 组成的。其 中 最大。 12、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cu ε包括 和 两部分, 部分越 大,表明变形能力越 , 越好。 13、钢筋的冷加工包括 和 ,其中 既提高抗拉又提高抗 压强度。 14、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采用 强度作为钢筋强度的标准值。 15、钢筋的屈强比是指 ,反映 。 二、判断题: 1、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 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一组立方体试块抗压后的平均强度确定的。( ) 3、采用边长为100mm 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做抗压试验时,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为 0.95。( ) 4、采用边长为200mm 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做抗压试验时,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为 1.05。( ) 5、对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设计时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条件屈服强度。( ) 6、对任何类型钢筋,其抗压强度设计值y y f f '=。( )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答案 束德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 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 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

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什么不同,其抗拉设计值fy各取曲线上何处的应力值作为依据? 2.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什么?冷加工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对强度有何影响? 4、试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5、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用什么符号表示? 6、除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外,为什么还有轴心抗压强度? 7、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如何测试的? 8、什么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弹性模量与割线模量有什么关系? 9、什么叫混凝土徐变?线形徐变和非线形徐变?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有什么本质区别? 10.如何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收缩裂缝?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1.什么是结构可靠性?什么是结构可靠度? 2.结构构件的极限状态是指什么?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有何不同? 4.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作用的分类有哪些? 5.什么是荷载标准值、荷载准永久值、荷载设计值?是怎样确定的? 6.结构抗力是指什么?包括哪些因素? 7.什么是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强度设计值?如何确定的? 8.什么是失效概率?什么是可靠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9.什么是结构构件延性破坏?什么是脆性破坏?在可靠指标上是如何体现它们的不同?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在外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任一截面上存在哪些内力?受弯构件有哪两种可能的破坏?破坏时主裂缝方 向如何? 2.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每个阶段是哪个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3.什么是配筋率?配筋量对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有何影响? 4.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特征有何区别? 5.什么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7.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应力图形如何确定?受压区混凝土等效应力图形的等效原则是什么? 10.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双筋截面?其计算应力图形如何确定?其基本计算公式与单筋截面有和不同?在双筋截面中受压钢筋起什么作用?其适应条件除了满足之外为什么还要满足? 13.在进行T型截面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校核时,如何分别判别T型截面的类型?其判别式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无腹筋简支梁出现斜裂缝后,为什么说梁的受力状态发生了质变? 2.无腹筋和有腹筋简支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它的破坏特征是怎样的? 3.影响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梁上哪些位置应分别进行计算?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1.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为什么在轴心受压柱中,还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 轴心受压构件中的钢筋,对轴心受压构件起什么作用? 2.轴心受压短柱的破坏与长柱有何区别?其原因是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配置螺旋箍筋的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江大工程材料力学性能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弹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答: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2、弹性模量E的物理意义?E是一个特殊的力性指标,表现在哪里? 答: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E=Z /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特殊表现:金属材料的E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 学性能指标,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不大,E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 本性和晶格类型。 3、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有何异同? 答: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弹性极限:试样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屈服极限:开始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什么是滞弹性?举例说明滞弹性的应用? 答: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应用:精密传感元件选择滞弹性低的材料。 5、内耗、循环韧性、包申格效应? 答:内耗:金属材料在在弹性区内加载交变载荷(振动)时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循环韧性:? ??塑性区内???;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 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 6、什么是屈服强度?如何确定屈服强度? 答:屈服强度Z s :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以下屈服点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强度;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以产生0.2%残 余变形的应力为其屈服强度。 7、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内因: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位错密度增加,晶格阻力增加,屈服强度随之提高)②晶粒大小和亚结构(细晶强化)③溶质元素(固溶强化)④第二相(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外因:①温度(一般,升高温度,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②应变速率(应变速率硬化)③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则越低)。 8、屈服强度的实际意义?答: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力学性能,它是工程上从静强度角度选择韧性材料的基本依据,是建立屈服判据的重要指标,钢的屈服强度对工艺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降低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形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9、静力韧度的物理意义。答: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定义为静力韧度,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 10、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有何不同?有何意义?真实应力应 变曲线的关键点是哪个点?答: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和应变是用试样标距部分原始截面积和原始标距长度来度量的,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或度量应变;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则代表瞬时的应力和应变,更为合理,可以叠加,可以不记中间加载历史,只需知道试样的初始长度和最终长度。工程〉真实。关键点是B点,B点前是均匀塑性变形,后是颈缩阶

材料力学性能试题(卷)集

判断 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 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 10.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 11.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 12.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3.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越小。(×) 14.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 15.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

16.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 17.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 18.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19.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20.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 22.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23.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24.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 IC下降。(×) 25.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 IC。(√) 26.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 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27.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2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29.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 30.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加所造成的。(×) 31.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32.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33.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东北大学

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 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 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背应力是一种长程(晶粒或位错胞尺寸范围)内应力,是金属基体平均内应力的度量。因为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的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这一般被认为是产生包辛格效应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反向加载时,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与预变形的位错异号,要引起异号位错消毁,这也会引起材料的软化,屈服强度的降低。 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是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辛格效应。其次,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较大。另外包辛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在高周疲劳中,包辛格效应小的疲劳寿命高,而包辛格效应大的,由于疲劳软化也较严重,对高周疲劳寿命不利。可以从河流花样的反“河流”方向去寻找裂纹源。解理断裂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的代表,微孔聚集断裂是典型的塑性断裂。 5.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位错增值和运动晶粒、晶界、第二相等外界影响位错运动的因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派拉力:位错交互作用力(a 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 是位错间距。) 2.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07 秋材料力学性能 一、填空:(每空1分,总分25分) 1. 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有、和。 2. 在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经常采用三种典型的试样进行研 究,即、 和。 3.平均应力越高,疲劳寿命。 4.材料在扭转作用下,在圆杆横截面上无正应力而只有 , 中心处切应力为 ,表面处。 5.脆性断裂的两种方式为和。 6.脆性材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则; 塑性材料切口根部裂纹形成准则遵循断裂准 则; 7.外力与裂纹面的取向关系不同,断裂模式不同,张开型中外加 拉应力与断裂面,而在滑开型中两者的取向关系则为。 8.蠕变断裂全过程大致由、和

三个阶段组成。 9.磨损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磨损的失效机制分为、和腐蚀磨损等。 10.深层剥落一般发生在表面强化材料的区域。 11.诱发材料脆断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和。 二、选择:(每题1分,总分15分) ()1. 下列哪项不是陶瓷材料的优点 a)耐高温 b) 耐腐蚀 c) 耐磨损 d)塑性好 ()2. 对于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一般比抗拉强度 a) 高b) 低c) 相等d) 不确定 ()3.用10mm直径淬火钢球,加压3000kg,保持30s,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50的正确表示应为 a) 150HBW10/3000/30 b) 150HRA3000/l0/ 30 c) 150HRC30/3000/10 d) 150HBSl0/3000/30 ()4.对同一种材料,δ5比δ10 a) 大 b) 小 c) 相同 d) 不确定

()5. 下列哪种材料用显微硬度方法测定其硬度。 a) 淬火钢件 b) 灰铸铁铸件 c) 退货态下的软钢 d) 陶瓷 ()6.下列哪种材料适合作为机床床身材料 a) 45钢 b) 40Cr钢 c) 35CrMo钢 d) 灰铸铁()7. 下列哪种断裂模式的外加应力与裂纹面垂直,因而它是最危险的一种断裂方式。 a) 撕开型 b) 张开型 c) 滑开型 d) 复合型()8. 下列哪副图是金属材料沿晶断裂的典型断口形貌 a) b) c) d) ()9. 下列哪种材料中的弹性模量最高 a) 氧化铝 b) 钢 c) 铝 d) 铜 ()10. 韧性材料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变成脆性材料 a) 增大缺口半径 b) 增大加载速度 c) 升高温度 d) 减小晶粒尺寸 ()11.应力腐蚀门槛值正确的符号为 a) K ISCC b) ΔK th c) K IC d) CF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 些?12 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试举出几种能显著强化金属而又不降低其塑性的方法。固溶强化、形变硬化、细晶强化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21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

因素有哪些?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断裂强度与抗拉强度有何区别?抗拉强度是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记为σb;拉伸断裂时的真应力称为断裂强度记为σf; 两者之间有经验关系:σf = σb (1+ψ);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就是断裂强度;对于塑性材料,于出现颈缩两者并不相等。裂纹扩展受哪些因素支配?答:裂纹形核前均需有塑性变形;位错运动受阻,在一定条件下便会形成裂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 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答:单向拉伸试验的特点及应用: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较硬,一般用于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弹性比功: 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xx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 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 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 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 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 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 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 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 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1、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功能。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震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金属的内耗。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多少塑性变形(残余应力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金属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塑性变形由均匀塑性变形和集中塑性变形两部分构成。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脆性:脆性相对于塑性而言,一般指材料未发生塑性变形而断裂的趋势。 ?解理面:因解理断裂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解理刻面:实际的解理断裂断口是由许多大致相当于晶粒大小的解理面集合而成的,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解理台阶: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交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段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了河流花样。 ?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多晶体金属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裂纹穿过晶内的断裂为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的断裂为沿晶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有时候可以同时发生。 二、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的意义 ?E(G):弹性模量,表示的是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比; ?σr: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表示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常用σ0.2表示材料的规定残余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σs:屈服点,表示呈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 ?σb:抗拉强度,表示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 ?n:应变硬化指数,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 ?δ:断后伸长率,表示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δgt: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最大均匀塑性变形); ?ψ:断面收缩率,表示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三、问答题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何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由于弹性变形是原子间距在外来作用下可逆变化的结果,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际上是原子间作用力与原子间距的关系。所以,弹性模量与原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原子间距也有一定关系。原子间作用力决定于金属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故弹性模量也主要决定于金属原子本性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问答题参考答案 1.软钢和硬钢的区别是什么?应力一应变曲线有什么不同?设计时分别采用什么值作为依据? 答:有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软钢,如热轧钢筋和冷拉钢筋;无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硬钢,如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 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1所示,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破坏阶段。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有两个强度指标:一是屈服强度,这是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时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这将使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大大增 f作为钢筋的强度极限。另一个强度指标是加以致无法使用,所以在设计中采用屈服强度 y f,一般用作钢筋的实际破坏强度。 钢筋极限强度 u 图2-1 软钢应力应变曲线 硬钢拉伸时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2。钢筋应力达到比例极限点之前,应力应变按直线变化,钢筋具有明显的弹性性质,超过比例极限点以后,钢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塑性性质,但应力应变均持续增长,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到达极限抗拉强度b 点后,同样由于钢筋的颈缩现象出现下降段,至钢筋被拉断。 设计中极限抗拉强度不能作为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一般取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σ0.2作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强度限值,通常称为条件屈服强度。对于高强钢丝,条件屈服强度相当于极限抗拉强度0.85倍。对于热处理钢筋,则为0.9倍。为了简化运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统一取σ0.2=0.85σb,其中σb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图2-2硬钢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 2. 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 答: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根据轧制和加工工艺,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HPB235(Q235,符号Φ,Ⅰ级)、热轧带肋钢筋HRB335(20MnSi ,符号,Ⅱ级)、热轧带肋钢筋HRB400(20MnSiV 、20MnSiNb 、20MnTi ,符号,Ⅲ级)、余热处理钢筋RRB400(K 20MnSi ,符号,Ⅲ级)。热轧钢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3. 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什么?冷加工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冷拉方法? 答:钢筋冷加工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以节约钢材。除冷拉钢筋仍具有明显的屈服点外,其余冷加工钢筋无屈服点或屈服台阶,冷加工钢筋的设计强度提高,而延性大幅度下降。 冷加工方法有冷拨、冷拉、冷轧、冷扭。 冷拉钢筋由热轧钢筋在常温下经机械拉伸而成,冷拉应力值应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钢筋经冷拉后,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拉强化。冷拉后,经过一段时间钢筋的屈服点比原来的屈服点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时效硬化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过高(450℃以上)强度反而有所降低而塑性性能却有所增加,温度超过700℃,钢材会恢复到冷拉前的力学性能,不会发生时效硬化。为了避免冷拉钢筋在焊接时高温软化,要先焊好后再进行冷拉。钢筋经过冷拉和时效硬化以后,能提高屈服强度、节约钢材,但冷拉后钢筋的塑性(伸长率)有所降低。为了保证钢筋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冷拉时应同时控制应力和控制应变。 4. 什么是钢筋的均匀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反映了钢筋的什么性质? 答:均匀伸长率δgt 为非颈缩断口区域标距的残余应变与恢复的弹性应变组成。 s b gt E l l l 000'σδ+-= 0l ——不包含颈缩区拉伸前的测量标距;'l ——拉伸断裂后不包含颈缩区的测量标距;0b σ——实测钢筋拉断强度;s E ——钢筋弹性模量。 均匀伸长率δgt 比延伸率更真实反映了钢筋在拉断前的平均(非局部区域)伸长率,客观反映钢筋的变形能力,是比较科学的指标。 5. 什么是钢筋的包兴格效应?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的力学性能与单向受拉或受压时的力学性能不同。1887年德国人包兴格对钢材进行拉压试验时发现的,所以将这种当受拉(或受压)超过弹性极限而产生塑性变形后,其反向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极限将显著降低的软化现象,称为包兴格效应。 6.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宜采用哪些钢筋?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2)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7. 试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1)对钢筋强度方面的要求 普通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主要是

2012年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期末考题

2012年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期末考题(回忆版) 一、填空 1.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表示 2.真应力真应变(,)和工程应力(,)间的关系为, 3.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 ,单向拉伸时 4.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有个,各向异性材料的弹性材料有个,独立的有个 5.持久强度是的应力值 6.蠕变断裂主要有、机制 7.单向复合材料的独立特征强度值有个,分别为 8.典型疲劳裂纹扩展曲线的三个区为、、 9.热疲劳应力是由于导致的 10.平面应变断裂任性测试时有效性检验的条件为:1.厚度判据:;2.载荷比判 据: 二、名词解释 1.抗拉强度 2.断裂韧性 3.疲劳极限 4.滞弹性形变 5.临界体积分数 三、简答题 1.叙述单项复合材料在纵向拉伸载荷下的变形过程和失效形式 2.试推导单向复合材料纵向、横向弹性模量与组分弹性模量和体积分数的关系 3.用力学状态图说明:1、加载方式变化时断裂类型变化;2、温度变化时断裂类型的变化 4.试分析影响材料断裂韧性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5.简述应力集中系数,应力强度因子和临界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区别 6.描述变动载荷的参量有哪些,写出描述参量之间的关系 四、计算题 1.一个构件由钢A制造,其为1520MPa,断裂韧性为66MPa ,假设设计应力为材料的 一半,那么如果用另一种为2070MPa,为33MPa 的钢B来制造。问:(1)能节省多少质量;(2)如果材料内部有2mm长的缺陷,此两种材料能否使用?其能承受的应力为多大?设Y=1 2.工业应用中,玻璃纤维常用来强化尼龙。如果尼龙基复合材料含有30%体积分数的玻璃纤 维,问纵向加载时纤维承受的载荷分数是多少?(已知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 E=78.53X103MPa,尼龙的弹性模量E=2.83X103MPa)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第二版 课后复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 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 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背应力是一种长程(晶粒或位错胞尺寸围)应力,是金属基体平均应力的度量。因为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的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这一般被认为是产生包辛格效应的主要原因。其次,在反向加载时,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与预变形的位错异号,要引起异号位错消毁,这也会引起材料的软化,屈服强度的降低。 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是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辛格效应。其次,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应力较大。另外包辛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在高周疲劳中,包辛格效应小的疲劳寿命高,而包辛格效应大的,由于疲劳软化也较严重,对高周疲劳寿命不利。 可以从河流花样的反“河流”方向去寻找裂纹源。 解理断裂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的代表,微孔聚集断裂是典型的塑性断裂。 5.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