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ol电磁场实例

comsol电磁场实例
comsol电磁场实例

一、实验目的熟悉掌握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3D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铂电极-玻璃体-视网膜的分层电刺激模型。深入研究电极如何影响电刺激效果,系统的分析了电极尺寸、电极到视网膜表面的距离等参数对视网膜电刺激的影响,为视网膜视觉假体刺激电极的刺激效果提供指导意义,进一步优化电刺激效果,达到提高人工视觉的修复效果。二、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三、实验原理影响视网膜电刺激效果的因素有许多: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电极形状、电极排列等,这里主要从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来探讨。视网膜电刺激模型通过参考视网膜解剖结构构建,电刺激的有效响应区域取决于神经节细胞层(GCL)电场强度是否大于1000V/m,当大于该值时认为该区域神经节细胞能够兴奋,进而指导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的参数。四、实验内容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结构来构建相应的视网膜分层模型,模型总共分为8层:玻璃体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内核层,外网状层,外核层,视网膜下区域,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及巩膜。根据视网膜各层的导电特性来设定相应的导电率,模型构建,设置边界条件。在电极处施加相应电流刺激,规定神经节细胞层(GCL)电场强度(>1000V/m)时认为能够引起视神经细胞兴奋,在确定的电流强度下,神经节细胞层(GCL)层电场强度大于1000V/m 的区域认为有效响应区域,进而判断电极刺激的有效响应区域,指导电极尺寸r和电极距视网膜距离h等参数设置。其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所示:1、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特性构建视网膜分层模型。模型在三维模式下电磁场子目录下的传导介质DC场下建立。进入建模窗口后,在绘图栏下设置模型为圆柱体,输入各部分的长宽高数值,轴基准点为圆柱体的圆心坐标。模型分为9层(11个求解域),其示图如下:

2、模型建好后,在菜单栏下的物理量里面选择求解域设定,对示图的11个求解域进行设定传导率,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层的电导率情况参考于视网膜导电特性。

3、边界设定。在求解域设置好后,同样在在物理量目录下的边界设定里面对模型边界进行设置。模型中除了地面接地,其他各外表面设置为电流流向,初始值为0。内部表面除了电极内表面视之为电流源输入,其他各内表面设置为连续边界。

4、在完成上述步骤,设置电流源电流输入大小值。然后对模型进行网格化,如下图所示。最后在菜单栏里的求解里选择进行求解,对模型求解,之后利用菜单栏里的后处理里的功能对模型进行求解后续美化处理,完成实验,如图3所示。

五、实验数据在仿真实验中,做了6组仿真模型,分别在电极距视网膜距离处于h=50um,h=150um,所用电极半径r为25um~150um,恒定刺激电流为50uA(电流密度不同)情况下,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