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2010-12-23 22:19:02| 分类:教育教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

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重点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

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

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

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

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

“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

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教师小结: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

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

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

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

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

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

赏,不能被引导呢?

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

那辆巴士上……”

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

“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

之前驶过出事地点!”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探究交流

教材第105页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

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我们反思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体会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来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而很多外号都是带有讽刺和贬低的意味,使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异地相处,也有同学就你的某一特征或缺陷给你起外号,你会怎样想呢?所以,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答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

相悖的。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从根本上讲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

知识点2 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2.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知识点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探究交流

教材第106页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点拨:通过活动,帮助我们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只强调个人的私利,而不去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为实现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

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欢迎的,也很难在一个集体中立足。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人交往,这就要求我们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善于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实现共享或共赢。

答案;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

诚帮助。

知识点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教材第107页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通过“管鲍之交”的故事,帮助我们加深对谅解一词内涵的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被历代传颂,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的理解与谅解之上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明白对方在做些什么,但只要有一份信任和谅解,我们就能够宽容和理解;也有些时候,别人在无意中伤害了我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需要我们彼此多关心、多爱护、多体谅、多理解、多宽容,只有这样,友谊之花才会开得更艳。

答案: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

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知识点5 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知识点6 换位思考的实质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相关链接换位思考的步骤

换位思考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

虽然我们每个人因为性格、经历、观念、爱好、学识等不同,个人的需要也必然会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色中来考虑自己的需要从而推断他人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了解洞察别人心理的一个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A.N.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

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马斯洛认为,在这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中,只有当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在高一层次上有所欲求和需要;而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会支配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会为了更高的追求而能忍受低级需要的不满足,尤其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在精神需要的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选择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顾生命的安危……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达到自我实现是一致的,尤其是对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着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嘴上怎么说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倘若这种需要总是遭到他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的剥夺时,我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

所以,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换位思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卡对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喜欢别人肯定、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斥责和抵触他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卡耐基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后,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之间明天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

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

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

那么,当人家也处在类似情景时,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有时候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有时不妨先卸下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实不止你这一种。

换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

有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门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来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

着10美分的小费。

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摘自周隽著《心理游戏》)

知识点7 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

心。

相关链接学会赞赏他人

爱听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谢后哼着歌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人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别人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他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更是不可缺少。“小宝真乖,快把苹果分给小弟弟。”之类的话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儿子真棒,爸爸为你而自豪。”“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这些对培养儿童的

自信心和自立能力非常重要。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

循环。

当然,夸奖他人并不意味可以毫无顾忌,以下两个原则是要注意的:一是真诚。夸奖别人要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即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不要让别人感到你言不由衷,另有所图。如夸奖一位身材矮小者长得魁梧恐怕就要出现“拍马屁拍在蹄子上”的情况。二是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称赞中年妇女身材苗条,赞扬老年人身体硬朗便很容易引起良好反应,而赞美儿童年轻、青年人牙齿

坚硬等却很难有积极效果。

典例剖析经典例题

例1 (单项选择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①关心他人③歧视他人③尊重他人④理解他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分析]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是把多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的一种题型。这道题,选择排除法比较容易解决。这道题是考查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掌握。从①②③④中看,只有歧视他人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旨相违背的,所以将②排除,于是正确答案就显现出来了。答案:B

例2 (多项选择题)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该

A.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与我们共同进步B.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C.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谋求自己的利益D.像关注自己的发展一样关注他人的发展

[分析]这道题考查我们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内涵的理解,以及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从四个选项看A和D是正确的,都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中作出了正确选择,而B和D都是错误的,关键在于这两种选择都以利己主义为出发点,甚至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所以是错误的,不符合

道德规范。答案:AD

例3 (多项选择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

A.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B.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C.不能原谅对方的任何过失

D.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应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加以谅解

[分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的理解,换位思考用另一种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将心比心”,因此其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根据这一实质衡量四个选项,其中只有C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内心一定非常痛苦,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而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就会体察对方的痛苦,宽容地谅解对方,而不会“斤斤计较”或者“冤冤

相报”。答案:ABD

例4 (探究自我)根据以下提供的一些情况,做出你自己的选择。

情境1 别的同学考试成绩超过了你,而且在你面前大声炫耀时,你该怎么办?

情境2 当你的同学伤心难过时,你该怎么办?

情境3 当看到别人正在做有损祖国利益的事时,你应该怎么办?

[分析]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考查我们对宽容的原则和换位思考的理解,换位思考也是要遵循宽容的原则的。对待家人、朋友、同学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无意伤害,也要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宽容去感化对方。但对“坏人”“恶人”决不宽容,对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决不宽容。

答案:情境1:体会他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真心地为他高兴,向他表示真诚的祝贺。情境2:劝慰开导他,帮助他摆脱失败的阴影,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关心他,帮助他。情境3:决不容忍,坚决制止,因为这涉及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堂小结本节归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资料园地知识拓展

换位思考的黄金法则

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我心

里热热的,联想很多。

我不信冥冥中的上帝,但我仍坚信自然中的法则。“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

则。

我认识一位国内的书商,他炮制的书从不敢带回家,怕自己的孩子看见学坏。他当年特牛,一身名牌一掷千金,后来进局子了,落了个妻离子散一无所有。也许,这就是对违背黄金法则者的惩罚。

我关注一位国外的书商,亚马逊总裁贝佐斯。他摸透了读者的心思: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希望拥有更方便、更快捷、更便宜的购书方式。他投资免费送书系统,投资网络建设,投资新技术开发。一年间美国读者就能从他那儿得到超过30亿美元的补贴。贝佐斯不急于挣钱,却缔造了电子商务的神话。也许,

这就是对遵循黄金法则者的奖赏。

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换位思考对出版者和发行者来说,就是要与作者、与读者“将心比心”。

作者写书不容易,需要尊重、肯定和理解。编辑应该摸清作者的心思和思路,不仅明白作者在说什么,还要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才能与作者沟通,才能协调修改好书稿。周国平特别感谢其《尼采传》“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重读女儿课本里的这段话,心里酸酸的。当年也是穷学生,知道遇到好书撂不下又买不起是啥滋味儿。鲁迅先生当年面对的贫穷读者,今天也不在少数。图书定价的时候,应

该首先想到他们。

换位思考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简单。

评论这张

0人 | 分享到:

阅读(7072)| 评论(0)| 转载(3) |举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设计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历史上的今天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Arashiba

臧大汉

卟想薸泊

月弦葳蕤

linruzhe

chuyi201

shysu678

tanbingh

评论

点击登录|

取消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坪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 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徳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 -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 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來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八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案 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实践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二.温故互查:(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课前复习,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并记忆。) 1.宽容指的是__________,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____” 2.“和而不同”,_____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________,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_________,获得更多的朋友。 三:导入新课 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填空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______在别人身上。(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的的同时,也要帮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尊重,理解。 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___________。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__________过程。将心比心、__________,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__________ 。 (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学生评价或更正,教师讲解) ㈡、【阶段小结巩固训练】(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答题,二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各小组上黑板展示) 1.本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情景引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3、探究交流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 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 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 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四.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会下面习题,4分钟后上黑板默写。比一比谁最棒!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 ?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什么? 4.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质) 请欣赏笑话: 一辆公共汽车行至途中上来一个驼背的人,车上一个秃头的人想捉弄驼背人,于是他对驼背人说:“我认识你,你不就是前凹村后疙瘩队的高峰同志吗? ”说完后得意的看了看周围的人,驼背人看了他一眼,然后说:“我也认识你,你不就是灯泡厂无丝车间的光光同志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秃头的人又气又羞 你能告诉大家秃头的人为什么又气又羞吗? 活动:留意生活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人“捉弄”过? 比如: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课桌上;由于身材、外貌和某些特征被同学们取了绰号;被故意悄悄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大跳;你原本结实的座椅,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了;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复习资料不翼而飞…… 1.谈谈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2.你有没有对别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应不应该那样做?为什么?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温馨提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问题1:你怎样评价小琳这样的做法?(对小琳的这种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2:她做到换位思考了吗?为什么?

狄艳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难点、疑点和提出问题,并依据教材和参考书力争自己解决难点和困难。在教法上,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这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当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唉!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微客 通过微课教师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让学生将知识点内化。 事例二:小乔的故事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你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得出结论: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应多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事例三:驴子和马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

思想品德:4.9.2《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德清新市中学关越 一、设计依据 1、课标要求: (1)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与人为善。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生活品质,让学生 切身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待人宽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4、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想 (2)学法:自我体验、讨论、自我剖析 5、教学手段:多媒体 二、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一则小游戏导入,目的引发学生意识到: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是过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用处,还是想到别人需要我们有什么样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思考 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新课教学 (展示幻灯片“小朱的烦恼”)阅读案例,师引导学生思考: (1)小朱的烦恼是什么?(生答) (2)你怎样看待类似这种取笑他人的行为?(生答) (3)现场调查:我们班有类似的现象吗?(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引导学生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 (展示幻灯片“换位思考”) (教师展示“换位思考”的方法,揭示实质: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展示幻灯片“小试牛刀”) (阅读故事一、二引导学生思考,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析,教师总结) (展示幻灯片“换位体验”) (教师分别展示三个情境:失学儿童、危难中的同龄人和用心良苦的父母,教师简要介绍,学生可任选其一,进行换位思考,以当事人的角色谈感想,回到自身有何启发,教师倾听引导) (展示幻灯片“心灵反思”) (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写卡片,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总结 (展示幻灯片“教师寄语”) (配乐诗朗诵中结束本节课)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珲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难点、疑点和提出问题,并依据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科目思品教学 课题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主备 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3、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和总结反思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我的再设计 情境导入 《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 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 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 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 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 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 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这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当肢 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 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唉!我 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激发学生对知识 深入探讨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以饱 满的热情进入本 节课的学习。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微客 事例一:小乔的故事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 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 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 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你了 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得出结论: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应多 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 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 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事例二:驴子和马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 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 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 让学生将知识点 内化: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含义 像对待自己那 样对待别人 关心、尊重、 理解是根本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读一读,想一想: 事例一: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头上,谁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事例二: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三:皮皮是一个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气球!”惹得全班同学哄堂,美术老师十分生气。 假如你是那位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事例四:请看P105相关链接 事例五: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请求驮了少量货物的马帮他驮一点东西。马却不愿意,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如果你是这个故事里的那匹马,你懊悔吗? 事例六: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七: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从盲人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事例八:阅读P107“管鲍之交”的故事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设计理念和学生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分配策略 六、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活动目标: 1、待他人对人对己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善由我始”的交往态度;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和素质,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掌握换位思考的内在对话技术,于练习中实践、形成与开发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辨析悖论“好心没好报”,锻炼辩证思考的能力,初步形成对“度”和“方向”的把握。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澄清“好心没好报”的道德、生活悖论;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活动重点:换位思考的方法和理念。 活动难点:与人为善既要建立在善于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又要指导换位思考的进行。 活动方法:情景创设、情境模拟、访谈法、故事法、合作研讨、讲解法、活动法活动准备:1、收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好心没好报”、“好心办坏事”的事例,按其所需引导的方向分成三大类(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将心比心,宽以待人;③设身处地,善解人意)。 2、将无法在课堂内探讨、而又具有一定启发思考或指导实践价值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堂贡献纪念品》(幻灯片格式,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打印版裁剪为卡片形式)。 用以:第一,上课时激励学生;第二,引导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 活动过程: 激思导入:引导—图片《地球是圆的》揭示了一个规律:我们对别人的行为,最终会落到自己的身上。请根据这一规律,以“地球是圆的。因此,如果我不想被人……,就……”造句。 活动—以接力式进行造句。 过渡—即使我们不能马上看到对待别人的方式落到自己身上,至少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方式在对方身上的反应。想想看,当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微笑,将会怎样? 情景创设:(播放广告片《When you smile》) 引导—你的笑容对世界绽放,世界将回以满眼的灿烂。你是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待? 点题—那么,就请“与人为善”。 分享—今天,善待过他人吗?感受怎样?/今天,得到过别人的善待吗?感受如何? 过渡—地球是圆的,但地球也在转动,有些东西会被甩离原来的轨迹。有时候,好心不一定会有好报。 师生探讨: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分享—(备选)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为了节省他的外出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高长大”,每天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引导—你是否也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你有过对别人好心,对方却不领情、不给好报的经历吗?当时,你有何感受?或者,别人是否对你有过“好心办坏事”、指责你“不领情”的经历?当时,你有何感受? 分享—(学生介绍经历与感受) 分析—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含义和实质。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P105-109,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我们一定能行!10分钟) 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和()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实质)就是: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它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

6、换位思考的含义:。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位思考的实质: 7、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为什么要与人为善) 三、探讨与提高:12分钟 七嘴八舌话问题: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多媒体展示) 讲故事:《马和驴》(多媒体展示) 思考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思一思:阅读课本107页的“”的资料,并回答其下面的问题。 1、谈谈你对“管鲍之交”的看法。 2、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被谅解的? 探讨与拓展:在辨别中学会选择(多媒体展示)5分钟 四、巩固·延伸(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我懂得学以致用,所以我能解决很多问题,2分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 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 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A. 成绩好,不需要朋友 B. 同学们都很忌妒他 C. 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 D. 别人都对他有所求 4.换位思考要求我们() 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③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④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语文课上,老师误以为张辉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张辉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撞,这时张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②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请老师原谅③有意识地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解释清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纲和说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设计理念和学生分析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分配策略六、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发生相互 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 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来说明理解 的重要性和力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