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边的材料导学案

巧用身边的材料导学案
巧用身边的材料导学案

川底中学问题解决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型:授新课主备:王婷课题:巧用身边的材料审定:宋光琴时间:

教师寄语:新领地新课程新思路---创新不辍

一、目标导学:

1、感受纸质材料的质感,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

3、培养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导入新课: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老师准备带大家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去逛一逛。(请学生欣赏一段纸造型的视频)。看后提问:“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些漂亮、独特的造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纸的造型”。

二、自主学习

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1、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2、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

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

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三、合作交流

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1、课件展示范例,共同欣赏。

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

2、合作交流,分组汇报。

四、探究展示

1、我们用什么方法把纸立起来呢?

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可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等……

五、巩固训练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雕塑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

提示:①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厚薄、软硬、肌理)

③色彩搭配方法。

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六、拓展提升

1、思考:“纸和我们的生活”。(纸和森林,纸和河流,)———强调主题“节约用纸”。

2、谈谈如何做到节约用纸(提示:突出我们的创作更要注重以人为本)。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浙美版

巧用身边的材料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例外材料的质感,发现例外材料本身具有的美。 2、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法,设计制作生活装饰物或简单学具。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较重的阶段,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加之“巧用身边的材料”,能让学生取材便当,如:自然材料、事件、环境材料等),养成“变废为宝”的优良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材料、空间造型、制作等几个方面了解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材料中的美怎样精巧地表达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双面胶、垃圾袋、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教师)课件、垃圾袋及示范作品等。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现场示范:用垃圾袋现场制作一只水母。(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也可以变成艺术品,美无处不在) 同学们说说垃圾袋有什么特点?(轻佻、飘逸、松软、有光泽等) (2)展示垃圾袋制作的作品 2、展开教学 (1)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给你什么感受呢? (2)欣赏教材第30-31页鱼的造型图片,提出问题:艺术家使用了例外的材料来表现这些造型,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这些例外材料制作的鱼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运用的材料例外、制作出来的质感、形状和造型也有差异,产生了例外的美感。它们都精巧的运用了各种材质的特性,利用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进行创作。) (2)教学深入 分类赏析:按材料分类、按空间造型分类、按制作方法分类。 1、按材料分类:金属、布材、塑料、纸材等)。 2、按空间造型分类:(平面、半立体、立体等) 3、按制作方法分类:(焊接、切割、卷曲、编织等)。 (3)教师简单示范,运用多见工具进行现场示范作品,并让学生来体验剪、贴的欢乐。 (4)学生练习(小组合作) 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课内进行折、剪、切、刻的练习,感受材料造型的便利性和易操作性。 3、作品展示,自评互评、教师评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精编版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 ()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 2课时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材助读】 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 一、基础梳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一: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探究二: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下面表格。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1.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3.1.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PPT 1)师:之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都带了吗? 生:…… 师:纸杯里的水喝完了,我们一般会怎么做?来看一下,这是上周的有一天,我在你们班拍到的一张照片(PPT 2) 生:扔掉。 师:是的,扔掉。据报道,250个纸杯就可以毁掉一棵树,按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用三个纸杯来算,一年算下来,那该是多少啊?又要毁掉多少的树?。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我们能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活动2【讲授】欣赏大师作品 师: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使用过,但形状仍保持完好的纸杯,来进行艺术创作,欣赏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赋予纸杯新的生命,巧用身边的纸杯,进行DIY设计。(点题PPT 7) 活动3【活动】探究一 探究一:纸杯的特性(PPT 8)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手中的纸杯,分组讨论下纸杯有哪些特性? 生:…… 师小结: 1、纸杯是立体的,是圆柱体(形状) 2、纸杯是有硬度的,可以站立 纸杯可以剪切、挤压、变形(质感) 3、纸杯是有颜色的,有图案(有颜色、有图案)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每课导学案导学单》最新精品精编精选优秀优质完美完整实用整册打印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优 秀 导 学 案 (全册完整版)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平行和相交”教案设计

《平行与相交》教案设计

2、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请有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老师提问: 是不是只要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呢?指黑板的一条边和门的一条边,如果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延长……延长……再延长……能相交吗?这两条直线平行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小结:它们不再一个面上,也就是不在同一平面内。今天我们只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谁再来说一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你认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不相交,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果图中的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一条用a表示,另一条用b 表示,a和b谁是谁的平行线?(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或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通过大家的探讨,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板书课题:平行与相交 3、深化认识 同学们概括的很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谁学的最扎实!课件出示练习:那组直线相交,那组直线平行? 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用手势表示对错。要听仔细。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互相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三、学画平行线,组织练习 1、动手做平行线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的知识,你能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出平行线的。 学生根据导学案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有:A、用折纸的方法。(刚才有同学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了一组平行线,还有那些同

《综合材料表现》教学设计

《综合材料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时间,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综合材料造型作品。 学生:画纸、笔等自备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思考与讨论各自的感受: 1、农民对刨花的处理方式对不对?以及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2、除了将刨花烧掉,刨花还有怎样的用处。 二、展示刨花制作的作品 1、刨花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题材? 2、通过范例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制作一个作品所需要的构思、方法和步骤。 三、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加深印象 观看绘画作品中新年花环、风中玫瑰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新年花环、风中玫瑰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刨花,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 学生发言:塑料,铁丝,粘土等等材料。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突出材料应用的多样与丰富。 四、分析课本上的图片 1、感受不同材质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

2、问题: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观看并讨论,学生初步体会。(石材、玻璃钢、纸等),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讨论,探究挖掘这些作品的特色之处和制作方法。 五、归纳小结 对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过程中有哪几个步骤? 1、构思; 2、选材; 3、画草图; 4、制作; 5、完成。 教师小结:我们要巧用身边的材料,变废为美,树立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心动不如行动,不妨把身边的材料利用起来,制作一个既可以装饰又环保的艺术品吧!

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使用导学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全员积极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特就如何使用导学案,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作以简要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的现实意义 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巩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

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种类 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编写导学案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备课:由原先备教案备学案转变。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学案。由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组成。预习学案为第一步,预习什么,即学情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基础、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设计。课堂导学案为第二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2.教学设计,要求师生活动明确,特别是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3.准备检测材料,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巩固题等。 四、导学案的操作 (一)课前延伸,先解决预习学案即前置测评,约2分钟。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课堂上必须体现出效果,老师心知肚明。

三年级科学下册 身边的材料 2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多见的材料 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4.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多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5.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材料准备: 1.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子.书.玩具小木船.塑料杯.铁制小刀.放大镜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活动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判断多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 1.四人一个小结,每组一套材料。此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第一幅图到“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第二阶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2.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认每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要给一些提示,例如,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成它的材料,椅子是木头制的……对于铜.铁.铝这些材料,先做归类示范,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材料的概念。对于玩具娃娃和衣服,可以让学生观察棉布纤维。在观察不清时,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还可以把带来的小块棉布撕开,露出棉絮。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纤维材料”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纤维材料。 3.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制成物品的材料,给这些物品分类,把同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称填在书上的圈里,再把组成每类物品的材料名称写在圈的下面。要求在书上4个圈里,分别填入物品的名称,并在对应的圈下,分别填上“金属”.“塑料”.“纸”和“棉布(纤维)教学设计”。同一圈里的物品,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4.对于第二阶段,第二幅图提供了课桌.保温瓶.铅笔.用电筒.衣架.沙发。这一部分可以用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其中铅笔.用电筒也可以直接观察实物。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发现并讨论一些物品往往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发现制成每种物品的几种材料,联系材料的性质,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为后面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用电筒的外壳是用塑料做的,冬天用手握着不感到凉,里边的连线是金属的,可以导电;沙发的罩是棉布的,很松软;衣架用金属做可以节省木材等。 6.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观察更仔细,发现的材料更多。 (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参考 0602 0845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 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了解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 (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

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二.名句品味积累: 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⑵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⑸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朝花夕拾》导学案(老师)资料讲解

《朝花夕拾》导学案 (老师)

《朝花夕拾》导读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向昀 2018.10.30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你们的同龄人,看看他在做什么? 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一个贪玩、淘气的孩子。 2.长大后,他成了一名作家,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鲁迅) 二、目标呈现: 1.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重点) 2.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重点) 3.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难点) 三、自主合作: 1.“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2.请同学们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请对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做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3.利用手中《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完成填空 (1)《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四、展示质疑: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这篇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行为,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3.《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的感受入手,重点分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 4.《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作者叙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了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 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生:看) 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边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组观察课本2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图,填写好“材料研究 记录表”(表样附后)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3、按材料给以上物品分类

把分类结果填到课本第二页五个白色的圆圈。 师:分类有一定的标准,这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材料) 师:请同学们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 4、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5、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 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材料研究记录表”想一想,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 2、除了木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 告诉学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首先要设计确定并制造模具,玻璃原料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辅料在高温下溶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冷却、切口、回火,就形成玻璃瓶。) 4、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课件) 2、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浙美版初中美术《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人造的,也有自然的。这些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使得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也不同。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对它的运用组合,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有着特殊的材质美感。 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材料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身边一系列材料的再次利用和整合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享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体验材料的质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饰物和学具。 教学重点: 整合利用材料的不同质感进行创造。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美感,将它们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板书课题:巧用身边的材料 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创造的魅力!注意观察运用了哪些材料。 (出示图片) 二、欣赏图例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上的图例运用了哪些材料? 师:总结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哪些方便我们用来设计创作? 1、石材; 2、废弃电子垃圾; 3、纸材; 4、木材;

5、塑料; 6、废弃金属,易拉罐等。 (鼓励: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那么我们又应该运用哪些方法来让它们改变外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设计作品思考制作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三、步骤解说 师:我们先看看纸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课件展示纸质设计作品) 1、扭曲变形; 2、添加; 3、拼贴; 4、组合; 5、镂空。 师:当然啦方法肯定不止这一些,留着给同学们去探索发现! 师:在美术创作中,除了用纸、金属以外,还可以用塑料、木材、布、石等材料。此外,还往往综合地使用多种材料,把各种材料的特质都充分利用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特别的韵味。所以各种各样的身边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做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 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跃跃欲试了吧?那接下去的时间就给大家来创造吧! 四、实践学习 1、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根据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学习用具,并利用该作品进行相关的学习。 注意要求: 巧妙利用课前准备的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合作完成设计制作,各展特长。 内容不限,创作生动有趣的作品,突出小组个性化创意。 四、作业评价 请小组代表上来谈谈创意。 (鼓励表扬)

《紫藤萝瀑布》精编实用导学案(附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我能行】 1.字词积累运用(l)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 )忍俊不禁.()伫.立( ) 挑.逗( )仙露.琼浆.()( ) 盘虬.卧龙()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稀落: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仿句:生活是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4.[学生活动]讨论: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我快乐】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b.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c.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6.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看了这流动的花瀑,欢笑的花穗,生长的花朵,作者被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6)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脚步的原因。 (7)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8)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

《串联和并联》导学案精编版

三、串联和并联 学习目标: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工作特点。 2、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路连接情况。 3、学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串、并联电路,连接并联电路。 自主学习: } 1.尝试探究:给你两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个组电池组,要把他们连接起来有多少种方法(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发光;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温馨提示: (1)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熄灭 (2)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仍然发光

尝试用铅笔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 (1) (2) 2.认真阅读15-16页内容,回答: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 串联:像图(1)那样,两个小灯泡,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 关联:像图(2)那样,两个小灯泡,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 3.探究一:串联电路 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如图所示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直到检查无误后,才可以开关。(2)在本电路中,将开关闭合,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怎样的若

将开关断开,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又是怎样的 (3)若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小灯泡还能断续发光吗 (4)改变一下开关的位置,它的控制作用也会随着改变吗 (5)在左面的电路图中用箭头标出电流流动的路径,这样的路径有几条 @ 4.探究二:并联电路 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如图所示电路 (1)从两灯的连接方式看,灯L1和L2是连接,这种连接称为。(2)若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小灯泡还能断续发光吗即各个用电器(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在左面的电路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干路和支路分别标示出来。干路就是两个小灯泡共用的那部分;支路就是两个小灯泡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4)左面电路图中的开关是干路开关还是支路开关它是控制哪些用电器的若将它换接到L1支路或L2支路,它又是控制哪些用电器的即开关的作用与开关的位置是否有关 (5)在上面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 归纳总结: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电路图 电流路径 } 电流有条路径 电流有条路径 开关的作用 开关可以控 制, 干路开关可以控 制,支路开关只能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导学案设计(带答案)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导学案设计 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型新授课 1. 认识“乒、乓”等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 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 力”等16 个词语。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 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到的资料解决问题。 4. 体会纳米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 1. 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 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到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1. 制作课件,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 2.查找纳米技术的相关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用时:3 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0 分钟) 1.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2. 介绍本文体裁,过渡到新课。 1. 组织学生自由读文。 2.课件出示一些科学术语,理 解这些科学术语。 ( 纳米技术纳米涂层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机器人纳 米缓释技 术) 3.指 导词语和多音字。 (1)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 乒乓、拥有、杀菌、蔬菜、碳纳 米管、癌症、疾病、病灶) (2) 引导学生认读多音字“率”。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梳理课文内容。 (1) 引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 组内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3) 引导学生汇报梳理结果。 1. 读课题,说一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如: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齐读课题。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科学术 语。 2.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科学术语。 3.同桌互读,小组内读,互相正音。 (1) 读准词语,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菌、蔬、疾、灶。 (2) “率”在本课读l ǜ,另一个读音 是shuài ,组词:率领、率先。 4.分自然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通顺。 5.(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交流每 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2) 同桌交流,概括整篇课文介绍了 哪些内容。 (3) 全班汇报。围绕课题,课文介绍 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 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 让人们更加健康。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知 道的问题记录下来,从而发 现课文正是围绕课题展开 的。 1. 对于这些科学术语,教师 不必过多解释,不影响学生 正常阅读即可。学生结合资 料理解科学术语时,教师可 稍加点拨。 2. 学习生字词时,可放手 让学生合作学习。 3. 启发学生抓住中心句来 梳理课文内容。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人造的,也有自然的。这些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使得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也不同。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对它的运用组合,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有着特殊的材质美感。 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材料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身边一系列材料的再次利用和整合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享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体验材料的质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饰物和学具。 教学重点: 整合利用材料的不同质感进行创造。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美感,将它们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板书课题:巧用身边的材料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创造的魅力!注意观察运用了哪些材料。 (出示图片) 二、欣赏图例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上的图例运用了哪些材料?师:总结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哪些方便我们用来设计创作? 1、石材; 2、废弃电子垃圾; 3、纸材; 4、木材; 5、塑料;

6、废弃金属,易拉罐等。(鼓励: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那么我们又应该运用哪些方法来让它们改变外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设计作品思考制作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三、步骤解说 师:我们先看看纸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课件展示纸质设计作品) 1、扭曲变形; 2、添加; 3、拼贴; 4、组合; 5、镂空。 师:当然啦方法肯定不止这一些,留着给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师:在美术创作中,除了用纸、金属以外,还可以用塑料、木材、布、石等材料。此外,还往往综合地使用多种材料,把各种材料的特质都充分利用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特别的韵味。 所以各种各样的身边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做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 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跃跃欲试了吧?那接下去的时间就给大家来创造吧! 四、实践学习 1、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根据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学习用具,并利用该作品进行相关的学习。 注意要求: 巧妙利用课前准备的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合作完成设计制作,各展特长。内容不限,创作生动有趣的作品,突出小组个性化创意。 四、作业评价请小组代表上来谈谈创意。 鼓励表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创新导学案(151页,含答案,精校WORD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歼.灭(jiān )督.战(dū)芜.湖(wú)签.订(qi ān )取缔.(dì)对峙.(zhì)要塞.(sài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