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浅析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浅析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浅析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浅析

盐都电大 王开俊 胡宗高

[摘要]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西方人文主义的批判吸收,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民主 人文主义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这就深刻地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这是对“以人为本”的全新诠释,是对人本主义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试图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陈述管见。一、“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人(民)本思想的扬弃

中国人(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大体顺应社会性质的形成、发展、变化。在原始社会时期,生活资料(绝少生产资料)的原始共产主义,决定了政治上的原始民主制。禅让制 民族首领经民主推荐,由德才兼备者担任,尧而舜、舜而禹,为世人所熟知。民族首领以其德行、以其奉献为人们推崇。这似乎就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民本思想。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民思想的重要形成和成熟时期。春秋时的晏婴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晏子春秋》)这四个字。到了战国时期则又有管仲提出“………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的国,显然是指国君(诸侯),人和国的关系也是指君民之间的关系,而绝非今日意义上的国家、民族。无疑是要求为官、为政者,不可小觑民众,不可激化矛盾。大概也就是以后有人指出的水可载舟、亦能覆舟”,不要搞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意思吧。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直到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古代民本思想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知识分子大分化、大改组。各个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为着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同一个目的:为着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发展自己的看法、

主张,诸子百家争鸣。或主张如孔子“以德为政”,或主张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或主张如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爱民治国”,或主张如墨子“民为立国之本”、“兼爱”。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这种民本思想更为完善并且更注重于实践。西汉著名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民为政本”的思想,他认为,民为国之本、君之本、吏之本。记得汉光武帝刘秀也多次颁令轻徭薄赋,九次下令禁止蓄奴,解放卖身为奴者,还在皇室倡导废止奢靡。这也应该说是民本思想的影响和实践。唐太宗李世民则几乎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置于座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黄宗羲指出“封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他认为既然君主不为天下人着想,人民也没有必要无条件效忠君主。反过来说,黄宗羲是认为君主应该为天下人着想的。近代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在著述中号召推翻满清专制,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这里体现的作者思想,其主旨当然是反封建,但也包含了一种民本主义。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这无疑是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民”们以其勤劳智慧支撑起了帝王大厦,这是一般的封建地主阶级人士都能理喻的道理。因为,人民群众

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如果不让“民”们休养生息,那也就无异于竭泽而渔。陈胜之所以在大泽乡举兵就是因为“误其者斩”,被逼上梁山的。这些封建地主阶级人士恐怕也还懂这样一个道理。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不懂重、也不会承认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他们的民本思想,充其量也不过是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有创造物质财富的作用、有推翻封建专制的能力,而大声疾呼,警告、警示统治者而提出的一种缓解阶级矛盾、以期治国安邦,永保某氏王朝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便有如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中的不彻底性,没有法律的制度、没有依据的保证,人民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

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就是它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1卷第1版第306页)。同时马克思还向世界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同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可见诸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杰意识形态》、《哲学的贫

困》、《资本论》等论著。马克思、恩格斯毕一生致力于对社会、历史和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一次阐明了造成人的现实处境的社会经济根源以及改变这种处境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应该互为武器;靠暴力革命是夺取政权的一般形式;马克思主义还为人类描绘了极为灿烂辉煌的共产主义远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人类的解放和人类的发展。当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她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识。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无产阶级”视为“人类”的同义语。

列宁在十月革命的年代里,着手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寻求突破的时候,也同样是基本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是英法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以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求更疯狂更顽强地进行这个战争,以求再摧残数百万俄国工农……另一方面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城乡一切贫苦人民)争取面包、争取和平、争取真正自由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深入的运动。”(《列宁选集》第3卷第6-7页)这里的对“再摧残百万俄国工农”和“争取面包、争取和平、争取真正自由”,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亦是一种无产阶级思想家的人本主义。列宁亦在诸多场合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中,

列宁说:日前的基本情况,“一方面,人民群众,首先是十二亿五千万人,即全世界百分之七十(当时的比例。作者注)人口的贫困、破产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在任何一个债权国内,工人的处境也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列宁选集》第4卷第322-323页),列宁对此痛心疾首,忧患如焚。列宁也说过:“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列宁对此充满自豪、信心十足。

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49年1月版第480——481页)的结束语中引用了古希腊的一则神话。说是有一位叫做安泰的著名英雄,他的母亲是地神盖娅。他对于生育、抚养并把他教养成人的母亲爱慕备至。这位安泰力大无比。每每与敌人决斗而感到疲乏时,他便往地上一靠,即投入母亲的怀抱,便获取了一股新的力量。后来他的敌人发现了这一秘密,设法将安泰举到空中,将他扼死。引用这段神话旨在说明,苏联共产党就是神话中的安泰,而苏联人民就是安泰的母亲。苏联共产党只要也只能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无往而不胜。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人本思想,是把人当着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体来观察。他们不仅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宏观角度得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从微观上关注每一个工人农民的“面包” 生存问题。他们不仅从世界观的角度看到了人的

能量、人的动力,而且从方法论上指导无产阶级承担起了不容推卸的历史重任。这无疑对我们正确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列宁时代不同,今天的中国与昔日的苏俄不同;即便是中国,今天和昨天,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所处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现实,要求我们既不把老祖宗丢了,又能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为“以人为本”作出新的诠释。

三、以人为本区别于西方的人本主义

西方的人本思想,也叫人文主义。它产生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科学家,以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世界的观念,对经院哲学大加鞭鞑,反对封建社会以神权压制人性。但丁的《神曲》为以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在地狱里安排了最适合的位置——进炼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神权的鄙视、仇视。哥白尼、伽利略、布罗诺以雄辩的科学依据推翻了基督教“地球中心说”,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进而又指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后来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正是这种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人文主义世界观对于抨击封建专制统治、鼓吹资本主义的兴起,曾经起到

过十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人文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为理论依据的,实际上也只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掌握政权的集中体现。这种“人文”尽管被美化成属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实际上只能是一种“海市蜃楼”。

在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欲望和满足,而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也被解释为人性的失落和回归;最理想、最合理的的社会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所谓人权,本质上就是掌握生产资料的统治者的权利;所谓自由,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凭借所有权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权利和无产者出卖劳动的自由;所谓博爱,就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互相关爱和合作,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应该具有高姿态、高风格,任人欺压、任人宰割。当然这种口号式的宣传,如果我们对事实稍加关注,它也就不攻自破了。据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民主的国家。但是,在美国的国土上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贫富分化走向极端说明了什么?它要那么多军队和监狱是干什么用的?在国际上,美国一直充当的是“国际宪兵”的角色。在世界的每一角落,哪里稍有风吹草动,哪里就会出现美国大兵。即便是天下无事,它也要想办法蓄意制造事端,惟恐天下不乱。人们憎恶世界关系中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人

们也十分清楚,美国就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形象代言人。提起美国,总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狼和小羊” 的故事,只要美国的世界政策不变,“狼和小羊”的故事总会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

四、“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无条件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奋斗。这是我们党的宗旨。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升华。

毛泽东同志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作讲演。张思德同志只不过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八路军战士。毛泽东亲自到会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正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对人的关注,说明了每一个哪怕是平凡的小人物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1-4卷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905页)这一名言就出自这一份演讲。这也就在实际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毛泽东一生论著等身。在诸多的论著中也都阐述了这一思想。如果你认真研读毛泽东著作,就不难发现,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方法是走群众路线,

过程是依靠人民群众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毛泽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军事和战争中、在经济建设中、在科学文化事业中都十分注重关心人民的利益、发挥人民的力量、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教导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行程千里,历时32天,深入农村,写出了《潮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4卷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78页)“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同上,第448页)。在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在今后的城市工作、经济工作中必须紧紧依靠工作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全国解放以后的《论十关系》谈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大略,也讲到了改善工人、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要妥善解决好而决不可激化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一系列著作言论,不仅要求全党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人民群众,还要求全党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引导人民

群众。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关于“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有着许多精辟的、独到的见解。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为试金石;江泽民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作了深刻的阐述。

总言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扬弃和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继承和创新,而又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今天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全面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浅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新版)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已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而人是建设、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做好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在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财产不受损失。“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所以,要做好安全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所以,在安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

运作、推动和实施。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人与机械设备、环境、物料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所以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挖掘员工在安全管理和生产上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员工拥有的知识、才能和技巧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只有依靠人的力量,把所有员工纳入到统一的安全管理中,才能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这可通过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起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形成做好安全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是必须的,但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如果企业管理没有人性化,只是一味地强迫职工去执行,就容易使员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在生产建设中无

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2004.6新视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政策和具体国情的分析,以及“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体现过程的简要回顾,无疑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倡导“以人为本”原则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和 建国以来“以人为本”思想的启蒙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首先把人本主义原理引入哲学,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以具体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人为根本,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历史。“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 用的合力,就是历史。”[1] 由此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体现的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前提,以现实的人为动力,以现实的人为目的的思想。一切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现实的人,就是要把满足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和具体国情的分析,对新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的解读,试图说明“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实施和贯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发展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4)06-0071-03 试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文/王怡丹 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人,而社会主义就是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主义概括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 件。”[2]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要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则要把社会改造成为一个联合体。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思想浓重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存在很多矛盾的制度体系。从建国到1978年以前,经济体制几乎沿袭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提出让农民群众富裕起来,但各项政策几乎只体现阶级和集体的抽象利益,个人利益淹没在国家和集体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便是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论指导下,重新确立起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指出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 争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不适应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的工作中心。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 义。”“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3] “社 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4]并强调:“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 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 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 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就必须解放思想,其实质是解放人。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共同富裕”目标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先富带动后富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社会主义制 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级分化”。[6] 消灭人与人的不平等,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就是要从保障基本人权(生存权)到保障人类的发展权,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这种发展权不因人、因地、因制度、因民族而有不同,也不应该因时间不同而使后代无发展权。因此,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应有之意,并且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连续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育,经济领域的自由、平等、竞争唤醒了人们的自我发展意识,现代文明解脱了禁锢人们思想的束缚,呼唤着人的全面、充分 理论资讯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有那些详解

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主要思想有那些? 最佳答案 最有名的当属: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无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 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 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 动性的肯定。 第二,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 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 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 第三,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或类主体价值较之人的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更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 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 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的重要性,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辨析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先江 410081)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将人置于至尊至重的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而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或者说是前者的自然的要求。因此,深入挖掘、整合“以人为本”的传统资源,对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浅谈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浅谈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浅谈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服务和服从于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酒店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本文从“以人为本”出发,就酒店如何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阐述了对酒店管理和服务中如何“以人为本”开展工作,论述了酒店经营发展的基本思路“凝人心、重营销、抓管理,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与加强酒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酒店管理以人为本政治思想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届大会上,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酒店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具体落实为创立一个安全、稳定、创新、和谐全新的天平大酒店,把“以人为本”引入到日常管理与服务中,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使酒店的管理与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人为本”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 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至深至广的影响。孔子的提出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管理论断;这些话充分表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革命都是围绕着“以人为中心”进行的,毛泽东著作中大 量论述过的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关心群众生活等都是教导各级干部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工作。党历来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放到了第一位。 “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有效地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加强酒店员工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酒店稳定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酒店是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与酒店员工的状态和素质紧密相关,抓队伍稳定,提高员工素质,是酒店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抓酒店队伍的稳定,首先就是抓好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在酒店自主经营后,调整酒店组织架构和选拔聘任管理人员时,注重“德、能、勤、绩”,不搞“内外有别”,不搞“洗牌换血”,将原中高层管理人员根据其所长继续聘用到合适的岗位上。这一举措,既稳定了

思想汇报1500字_共4篇

思想汇报1500字_共4篇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虽然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但是我深知我们正处于一个不断汲取知识的时间,学习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好好利用和学习,我们就有理由学到更好,我们的思想觉悟应当更高。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表明人的全面发展已经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价值目标到具体行动纲领的关键性转变。因而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且仅当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时,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人的感性存在时,其有效性的提高才能有现实可能性。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开启了将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社会目标的社会发展理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等,我们党和国家已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等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根本上确立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的理念。 理论上的清醒确保了实践上的自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党和国家始终自觉地将以人为本作为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

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点,并为我国现阶段如何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制订行动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体系,全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其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的具体展现与确证,从而极大地保证、促进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认同,增强了人们从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角度自觉地、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积淀为自身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主体意识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对自身现实规定性的否定和超越,成为一个不断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也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对活动的一种态度、方式、方法。适合的、有效的态度、方式、方法,将有助于教育活动主体之间良好的和有利于交流、引导的关系的确立,有助于促进教育对象激活自身的一切有利于接受活动刺激的内在准备条件、状态。对于教育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其属人的本性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解读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自身所蕴涵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以此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的对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力量,赋予他们不断超越现实自我的自信心和力量,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受教育者更广泛的认同;其次,在面对受教育者时,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前提下充分关注“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人们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现实生活世界中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既解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摘要】本文简述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做文章,具体阐述了:“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沟通”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有效方法:“激励”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把人为的制度管理这种死的东西活用,做到“人性化”。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达到管理目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关键词】尊重沟通激励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学校要管理,学校呼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能否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才智和被管理者的作用,这决定于管理者的思想,管理水平。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出质量。然而,在管理者的工作实践中,在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时常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被管理者的自尊、人格,甚至侵犯了被管理者的权利。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对人的:尊重、关怀、爱护、体谅、欣赏等方面。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就是要在“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上做文章。 1“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 每一个集体、团体,要实现目标,靠的是团结。只有把团队的整体实力展现出来,才能使管理思想更清晰,目标更容易实现。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多听意见,维护每个人的权益。实际上,这也是管理者一个调研、分析、、综合的过程。有的学校开学初,特意设计一个征询意见的表格,把每位教师所希望担任的年级、学科;自已有什么特别要求;对学校有什么合理建议都反映出来。对这些意见,学校又很重视。认真对待,专门一桩桩、一件件落实。安排工作尽量满足老师的要求,只要是合理化的建议就采纳,老师称之为“连心卡”。还有一个“帮你了确一个小心愿”为主题的活动,也很有人情味:就是在班会上让每个孩子许一个小小心愿,对特别困难一时不能如愿的学生,班主任就组织学生帮助他、满足他。这种做法都是对人格的尊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 人人都渴望尊重,教师也不例外,哪怕一句温暖鼓励的话,可以使他干劲倍增,孩子需要一句“你真行”,有可能会改变他的人生,尊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尊重能创造奇迹。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集体中,管理者以及每个人的文化层次。思想素质,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甚至产生矛盾都是正常的,如何达成一致,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缩小对事物差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让每个人愉悦地工作和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白雀寺八一中心小学李彦青 以人为本,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潜能,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近几年广泛被引起重视,学校管理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学生亦提倡以人为本,提倡人文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利用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方法促进人的能动性,使其发挥个人特长,激发其内在的潜质,一心为工作着想。 在学校管理中,完全依赖于制度、规程是有很大弊端,因为这些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对老师行为只起约束、限制作用,难以发挥和调动人的内在潜力。而以人为本就是弥补这一不足,它通过领导同志的尊重、信任;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等行为感染教师,而不是动不动就拿老师的绩效工资做文章,说什么不想干了就走人等一些话,还有说把工作干不好上面的领导把他怎样了他就要把下面的人怎样的话。其实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都是有自觉性、主动性的,都是希望发挥好个人的才能。只要领导能做到以人为本,就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我认为作为学校的领导,管理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此,我想说的

是学校领导在管理教师方面首先就要具备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思想,而尊重是践行这种思想的前提,领导要尊重教师的人格,维护教师的自尊心,这样,领导才能获得教师的尊重,这也是一种无形的领导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人本管理思想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信任。对同志的充分信任,才能促使同志很好地完成任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既然无法选择所管教学校的教师,那么,就尝试信任他们。人与人的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坚持人本取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也是体现领导们人本管理思想的一个方面。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必须做到,而这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关键是要用行动证明一切,包括很多细节化的问题。有些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领导就是领导,看那些教师顺眼,所有的利益就是那些教师的,而且年年都是,顺眼的教师犯有错误,领导看不见,不顺眼的教师有丁点问题就在会上指桑骂槐,甚至还可以拍桌子吼叫:你觉得这里放不下你,你就可以走呀等、、、、、、哎!这往往都是学校不利于开展工作的过激的行为。

思想汇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修订稿

思想汇报全面理解以人 为本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思想汇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尊敬的党组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以人为本,可以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但前者的涵盖面更广。以人为本的提法,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没有任何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感到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不能把其中的以人为本单独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命题到处套用,导致这一概念在使用上的泛化。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是因为我们所讲的发展,其外在形式虽往往表现为物质的、经济的方面,但它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这个目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忘记了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使发展偏离正确的道路。一段时间内,一些人把gdp的增长当作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认识,在实践中带来了危害。当然,gdp指标还是应当重视的,只不过不能把它当作唯一指标、唯一标准。如果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那么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只有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不偏离健康的轨道。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含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义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两者都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可以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没有必要把以人为本改为“以民为本”。那么,为什么不提“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树立全面、协

浅析以人为本与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以人为本与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管理学界对管理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管理模式已从物本管理阶段过渡至人本管理阶段,而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从传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转变。本文从分析管理模式的变化入手,阐释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传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提出。 在早期的管理学、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理论中,特别是物本管理阶段,基于“经济人”假设,“人”是作为物质与机器来对待的,人变成了资本的工具,获取利润的工具。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理论又认为只要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人就会被激励从而积极地工作。 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源于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一种能够推动物质资源能动性资源。同时,随着马斯洛等管理学家的学术研究,发现人不是等同于物的工具,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它肯定了人的多方面需求,开始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及个体的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承认人是社会人,人对工作的热情不但是基于物质刺激而且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的,要求企业管理者注重人物质与精神和各层次需要的满足。基于这些管理学家的学术研究和在当时各大企业中的实验,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肯定和推广,因此管理模式也从以物为本的管理逐渐过渡到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我国传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几乎都是以传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主,其特点表现为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不见人与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讲,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病如下: (一)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观念相对落后。 在人才培养方面,偏重行政人员培养而忽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偏重政工型管理者的培养而忽视复合型人才、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在薪酬涉及中留有浓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官本位”的色彩;在分配和激励方面带有平均主义倾向,不重视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培养。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 在人员配置方面,公共部门极力压缩编制,或者同一人员兼任多职。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劳动力内部市场干部选拔任用实行公开等制度,但是由于总体上竞争意识淡薄、市场机制作用性不强,人力资源配置上缺乏科学性,存在着大量人力资源的冗余和浪费现象。例如,人才招聘缺乏科学性、人员录用有随意性、未能根据岗位应有编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而造成人事不匹配、能岗不匹配、人浮于事、人力资源信息流通不畅,有的岗位人员相对过剩或不足等现象。

最新整理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汇报.docx

最新整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汇报把握当下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科学发展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观,在这个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时期,我充分重视人,和人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是xxx的核心。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xxx在xxxxx大报告中指出:xxx,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xxx,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奋斗目标。他批判地继承、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把抽象的、孤立的、非历史的人科学地还原为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xxx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xxx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管理中由重物到重人,是管理哲学上的跃迁,它表明人们认识到人是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管理都必须依靠人,而且还认识到一切管理活动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开始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力求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结合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增强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注意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在企业营运中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论文结合有关文献对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归纳,重点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对策 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概述 (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说法。这种以人为本是古代哲人和圣明君主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一种理论反映。具体形式有:一、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二、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孟子明确阐述了人民、国家、统治阶级三者的关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人为天地万物之尊。当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主要是从手段意义上来讲的,仅仅是把人当作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古代一些圣贤和开明君主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到,民众对于成就霸业和维护统治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而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的“人”是真正大写的人。我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映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构成了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渊源。 (二)以人为本管理的含义 企业中的以人为本管理即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涵义:第一,把人的因素当作企业管理的首要因素和本质;第二,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提高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智力、体力等,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管理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即以谋求人的全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的重要思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一方面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更大的挑战,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转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完全有可能使数量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变成潜力巨大的人口财富。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社会科技文化素质,使科技进步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具体来说,有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充分肯定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既要强调人在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1、人是首要的管理对象管理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诸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管理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人、财、物、信息等,在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首要的,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对物的支配是靠对人的支配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观念。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其内涵包括:(1)管理的起点必须是人,必须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2)人是首要的管理客体。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首先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发挥能动作用,协调与运用好其它要素。(3)人本观念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管理活动中具有自己的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也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不论作为管理主体,还是作为管理客体的人,都反映和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2、人本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

思想汇报,以人为本

思想汇报,以人为本 篇一:思想汇报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思想汇报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尊敬的党组织: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要有新的时代气息。在大学期间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好好学习。我们要勇于承担建设新时代的责任。这其中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放松,我们要紧跟时代,学习先进的理论。我们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言之,一是由于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由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从理论上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客观过程的一般发展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主要是指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是党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人民如何自觉地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人有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在尊重自然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突出人的主体性,集中表达了人类应该如何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及这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观点。二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所以,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充分肯定了人、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从实践上看,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走发展之路,这是大势所趋,人之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情况已经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不仅要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而且必须更加明确:发展的主体是谁、依靠谁来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衡量发展功过成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提出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正确回答这些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世界上失去什么最令人痛心?勿容置疑,是亲人的生命!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间,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子女的孝敬,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但是,非常痛心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煤矿一个又一个的事故夺去了多少鲜活强壮的生命,每一个宝贵生命的离去,都是一个家庭永远痛苦与沉重生活的开始。一个男人走了,他年轻的妻子从此被人们称为寡妇,他幼稚的孩子从此失去父爱,他年迈的父母从此失去依靠,这岂是多少金钱可以弥补得了的。纵观这些夺走无数生命的事故,有几起不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酿成的恶果呢?有几起不是对我们漠视生命、追求一时利益的惩戒呢?我从不相信,那些危险、那些隐患大家都会看不到,大家都没有办法处理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存在呢?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在内心深处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珍惜!日本的一些企业出了事故,业主和总经理要长跪在死者家属的面前,乞求他们的宽恕和原谅;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战死者的亲人可以在议会上指着鼻子骂他们的首相布莱尔;美国人可以在国会中质询布什总统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女儿去死。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我们是美国的107倍,是印度的10倍,这是何等的悬殊!面对这些差距,我们是否问心有愧?!我曾经在一次抢救事故中被困火区,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我能切

身体会到遇难人员呼喊救命时的那份对生命的留恋和渴望。清明节快到了,当漫山的野花灿烂时,我们是否能采撷几朵山花,送给那些为我们煤矿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不单是为了寄托哀思,更是为了去听一听他们亲人伤心无奈的哭泣,体会亡者在天之灵对我们的期望,不要忘了,他们曾经都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带着亡者之灵的期望,我们再到那些因工亡事故成为孤儿寡母的破碎家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呀!能否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重新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特别是那些贫穷生活中的一家之主生命的份量!违章作业与自杀的方式不同,但后果却是一样的;违章指挥与抢劫杀人的手段不同,但效果相同;漠视安全隐患与见死不救又有何分别?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漠视隐患的,大多是因为侥幸心理的驱动,极少数是因为无知的结果。只要我们真心关爱职工的生命,视生命为第一,一切从生命的角度去考虑,违章行为和现象就会大幅度下降,生存的希望就会大幅度上升。把普通百姓视为草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现在,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真正体现了关爱老百姓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法律,而是在制定这些制度的过程中缺少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一理念!我想,假如我们在考核各级领导的效益工资时也引用安全一票否决制;规定在安全隐患没有处理好时,有权停止作业,企业必须支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对产生违章行为、漠视隐患的源头来个釜底抽薪,那是否会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呢?人,虽有穷富之别,但生命的价值同等!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我们人类。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最神圣的,关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各

浅论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藏文系09级人文教育专业叶文江 20093111144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所付出的代价和对人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而作出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回应。以人为本的“人”相对于物而言的,“人”是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如下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 【关键词】以人为本; 历史渊源; 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倡导的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所遵循的执政理念,其中的“人”既不是人道主义所指的抽象意义的人,也不是人本主义所提出的生物意义的人,更不是民本主义所理解的仅仅作为手段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具有创造性、实现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人。“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我们党对于为什么人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如果从哲学上来解读以人为本,它应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价值论的命题。它与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相通,也与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与“神性”、“神权”相对立的世俗人本主义有一致之处,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相对立,明确肯定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说,人是目的,而“物”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这是对中国传统的“人为贵”的思想和“人本主义”的超越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摆正“人”与“物”何者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