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的串行口试验

ARM的串行口试验
ARM的串行口试验

ARM的串行口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3.掌握CPU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

二、试验内容

学习串行通讯原理,了解串行通讯控制器,阅读ARM芯片文档,掌握ARM 的UART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ARM系统硬件的UART相关接口。编程实现ARM和计算机实现串行通讯:ARM监视串行口,将接受到的字符再发送给串口(计算机与开发板是通过超级终端通讯的),即按PC键盘通过超级终端发送数据,开发板将接受到的数据再返送给PC,在超级终端上显示。

三、预备知识

1.用ARM ADS1.2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ARM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3.了解串行总线。

四、试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机Pentium100以上、用于ARM920T的JTAG

仿真器、串口线。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五、试验原理及说明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的重要。这里所说的通信是指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因此,通信既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也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传送信息,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成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输。对于那些与计算机相距不远的人-机交换设备和串行存储的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逻辑分析仪、磁盘等,采用串行方式交换数据也很普遍。在实时控制和管理方面,采用多台微机处理机组成分级分布控制系统中,各CPU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串行方式。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机应用系统常用的接口。

许多外设和计算机按串行方式进行通信,这里所说的串行方式,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实际上,CPU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

1、串行通信的概念

图1

所谓“串行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使用一根数据信号线(另外需要地线,可能还需要控制线),数据在一根数据信号线上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每一位数据都

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如图1所示。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当然,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慢。

由于CPU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串)。典型的串行接口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数据1位1位地从外设进入接口的“接收移位寄存器”,当“接收移位寄存器”中已接收完1个字符的各位后,数据就从“接收移位寄存器”进入“数据输入寄存器”。CPU从“数据输入寄存器”中读取接收到的字符。(并行读取,即D7~D0同时被读至累加器中)。“接收移位寄存器”的移位速度由“接收时钟”确定。

在数据输出过程中,CPU把要输出的字符(并行地)送入“数据输出寄存器”,“数据输出寄存器”的内容传输到“发送移位寄存器”,然后由“发送移位寄存器”移位,把数据1位1位地送到外设。“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速度由“发送时钟”确定。

接口中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容纳CPU送给此接口的各种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决定接口的工作方式。

“状态寄存器”的各位称为“状态位”,每一个状态位都可以用来指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状态或某种错误。例如,用状态寄存器的D5位为“1”表示“数据输出寄存器”空,用D0位表示“数据输入寄存器满”,用D2位表示“奇偶检验错”等。

2、奇偶校验

串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可能引起信息的出错,例如,传输字符‘E’,其各位为:

0100,0101=45H

D7 D0

由于干扰,可能使位变为1,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出现了“误码”。我们把如何发现传输中的错误,叫“检错”。发现错误后,如何消除错误,叫“纠错”。

最简单的检错方法是“奇偶校验”,即在传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传送1位奇/偶校验位。可采用奇校验或偶校验。

奇校验:所有传送的数位(含字符的各数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如:

1 0110,0101

0 0110,0001

偶校验:所有传送的数位(含字符的各数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如:

1 0100,0101

0 0100,0001

图3

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误码(1位误码能检出,2位及2位以上误码不能检出),同时,它不能纠错。在发现错误后,只能要求重发。但由于其实现简单,仍得到了广泛使用。

有些检错方法,具有自动纠错能力。如循环冗余码(CRC)检错等。

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

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将收、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三种基本的传送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但单工目前已很少采用,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式。

(1)、全双工方式(full duplex)

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如图1所示。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

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这对那些不能有时间延误的交互式应用(例如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十分有利。这种方式要求通讯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需要2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号。(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线,以及地线)。

图4

比如,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而显示终端带有键盘。这样,一方面键盘上输入的字符送到主机内存;另一方面,主机内存的信息可以送到屏幕显示。通常,往键盘上打入1个字符以后,先不显示,计算机主机收到字符后,立即回送到终端,然后终端再把这个字符显示出来。这样,前一个字符的回送过程和后一个字符的输入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工作于全双工方式。

(2)、半双式方式(half duplex)

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如图5所示。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收/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

图5

当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时,在半双工方式中,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使用同一通路。有些计算机和显示终端之间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这时,从键盘打入的字符在发送到主机的同时就被送到终端上显示出来,而不是用回送的办法,所以避免了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同时进行的情况。

目前多数终端和串行接口都为半双工方式提供了换向能力,也为全双工方式提供了两条独立的引脚。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像打印机这类的单向传送设备,半双工甚至单工就能胜任,也无需倒向。

4、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1)、波特率

在串行通信中,用“波特率”来描述数据的传输速率。所谓波特率,即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其单位为bps(bits per second)。它是衡量串行数据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有时也用“位周期”来表示传输速率,位周期是波特率的倒数。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110、300、600、1200、1800、2400、4800、9600、14.4Kbps、19.2Kbps、28.8Kbps、33.6Kbps、56Kbps。例如:9600bps,指每秒传送9600位,包含字符的数位和其它必须的数位,如奇偶校验位等。大多数串行接口电路的接收波特率和发送波特率可以分别设置,但接收方的接收波特率必须与发送方的发送波特率相同。通信线上所传输的字符数据(代码)是逐为位传送的,1个字符由若干位组成,因此每秒钟所传输的字符数(字符速率)和波特率是两种概念。在串行通信中,所说的传输速率是指波特率,而不是指字符速率,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假如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传送一个字符,包括12位(其中有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2个停止位),其传输速率是1200b/s,每秒所能传送的字符数是1200/(1+8+1+2)=100个。

图6

(2)、发送/接收时钟

在串行传输过程中,二进制数据序列是以数字信号波形的形式出现的,如何对这些数字波形定时发送出去或接收进来,以及如何对发/收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同步控制的问题就引出了发送/接收时钟的应用。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器在发送时钟(下降沿)作用下将发送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按串行移位输出;在接收数据时,接收器在接收时钟(上升沿)作用下对来自通信线上串行数据,按位串行移入移位寄存器。可见,发送/接收时钟是对数字波形的每一位进行移位操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送/接收时钟又可叫做移位始终脉冲。另外,从数据传输过程中,收方进行同步检测的角度来看,接收时钟成为收方保证正确接收数据的重要工具。为此,接收器采用比波特率更高频率的时钟来提高定位采样的分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波特率因子

在波特率指定后,输入移位寄存器/输出移位寄存器在接收时钟/发送时钟控制下,按指定的波特率速度进行移位。一般几个时钟脉冲移位一次。要求:接收时钟/发送时钟是波特率的16、32或64倍。波特率因子就是发送/接收1个数据(1个数据位)所需要的时钟脉冲个数,其单位是个/位。如波特率因子为16,则16个时钟脉冲移位1次。例:波特率=9600bps,波特率因子=32,则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频率=9600×32=297200Hz。

(4)、传输距离

串行通信中,数据位信号流在信号线上传输时,要引起畸变,畸变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

波特率——信号线的特征(频带范围)

传输距离——信号的性质及大小(电平高低、电流大小)

当畸变较大时,接收方出现误码。

在规定的误码率下,当波特率、信号线、信号的性质及大小一定时,串行通信的传输距离就一定。为了加大传输距离,必须加调制解调器。

5、调制解调器(MODEM)

计算机的通信是要求传送数字信号,而在进行远程数据通信时,通信线路往往是借用现存的公用电话网,但是,电话网是为300~3400HZ 之间的音频信号设计的,这对二进制数据的传输不适合。为此,在发送时,需要将二进制信号调制成相应的音频信号,以适合在电话网上传输。在接收后时,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调解还原成数字信号。

因此,在发送端使用调制器(Modulator)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携带了数据信号,称为载波信号),模拟信号经通信线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再以解调器(Demodulator),把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大多数情况下,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个装置中,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在通信中,Modem起着传输信号的作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简称DCE或称数传机(Dataset),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简称DTE。加入Modem后,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调制信号的方法有:

把采用调频方式的称为FSK——对应频移键控FSK类型的MODEM;

把采用调相方式的称为PSK——对应相移键控PSK类型的MODEM;

把采用调幅方式的称为ASK——对应振幅键控ASK类型的MODEM。

当波特率小于300时,一般采用频移控键(FSK)调制方式,或者称为两态调频。它的基本原理是把“0”和“1”的两种数字信号分别调制成不同频率的两个音频信号。其原理图如图8所示。

图8

两个不同频率的模拟信号f1和f2 ,分别经过电子开关S1、S2送到运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相加点。电子开关的通/断由外部控制,并且当加高电平时,接通;加低电平时,断开。利用被传输的数字信号(即数据)去控制开关。当数字信号为“1”时,使电子开关S1接通,送出一串频率较高的模拟信号f1;当数字信号为“0”时,使电子开关S2接通,送出一串频率较低的模拟信号f2。于是这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经运算放大器相加后,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就得到了调制后的两种频率的音频信号。

6、串口通讯—异步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1)、异步通信的特点及信息帧格式:

以起止式异步协议为例,下图显示的是起止式一帧数据的格式:

图9

起止式异步通信的特点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传输,每个字符一位一位地传输,并且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每一个字符的前面都有一位起始位(低电平,逻辑值),字符本身由5-7位数据位组成,接着字符后面是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校验位),最后是一位或一位半或二位停止位,停止位后面是不定长的空闲位。停止位和空闲位都规定为高电平(逻辑值1),这样就保证起始位开始处一定有一个下跳沿。

从图中可看出,这种格式是靠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实现字符的界定或同步的,故称为起止式协议。

异步通信可以采用正逻辑或负逻辑,正负逻辑的表示如下表所示:

异步通信的信息格式如下边的表所示:

例:传送8位数据45H(0100,0101B),奇校验,1个停止位,则信号线上的波形象图10所示那样:异步通信的速率:若9600bps,每字符8位,1起始,1停止,无奇偶,则实际每字符传送10位,则960字符/秒。

图10

(2)、异步通信的接收过程

接收端以“接收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下面以波特率因子等于16(接收时钟每16个时钟周期,使接收移位寄存器移位一次)、正逻辑为例说明,如图11所示。

图11

①、开始通信时,信号线为空闲(逻辑1),当检测到由1到0的跳变时,开始对“接收时钟”计数。

②、当计到8个时钟时,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若仍为低电平,则确认这是“起始位”B,而不是干扰信号。

③、接收端检测到起始位后,隔16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0位数据。若为逻辑1, 作为数据位1;若为逻辑0,作为数据位0。

④、再隔16个接收时钟,对输入信号检测一次,把对应的值作为D1位数据。….,直到全部数据位都输入。

⑤、检测校验位P(如果有的话)。

⑥、接收到规定的数据位个数和校验位后,通信接口电路希望收到停止位S(逻辑1),若此时未收到逻辑1,说明出现了错误,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帧错误”标志。若没有错误,对全部数据位进行奇偶校验,无校验错时,把数据位从移位寄存器中送数据输入寄存器。若校验错,在状态寄存器中置奇偶错标志。

⑦、本幀信息全部接收完,把线路上出现的高电平作为空闲位。

⑧、当信号再次变为低时,开始进入下一幀的检测。

(3)异步通信的发送过程

发送端以“发送时钟”和“波特率因子”决定一位的时间长度。

①、当初始化后,或者没有信息需要发送时,发送端输出逻辑1,即空闲位,空闲位可以有任意数量。

②、当需要发送时,发送端首先输出逻辑0,作为起始位。

③、接着,发送端首先发送D0位,直到各数据位发送完。

④、如果需要的话,发送端输出校验位。

⑤、最后,发送端输出停止位(逻辑1)。

⑥、如果没有信息需要发送时,发送端输出逻辑1,即空闲位,空闲位可以有任意数量。如果还有信息需要发送,转入第②步。

对于以上发送、接收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收端总是在每个字符的头部(即起始位)进行一次重新定位,因此发送端可以在字符之间插入不等长的空闲位,不影响接收端的接收。

②、发送端的发送时钟和接收端的接收时钟,其频率允许有一定差异,当频率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接收端检测错位,能够正确接收。并且这种频率差异不会因多个字符的连续接收而造成误差累计(因为每个字符的开始(起始位处)接收方均重新定位)。只有当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频率差异太大,引起接收端采样错位,才造成接收错误。

③、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空闲位的信号,由“发送移位寄存器”自动插入。在接收方,“接收移位寄存器”接收到一帧完整信息(起始、数据、校验、停止)后,仅把数据的各位送至“数据输入寄存器”,即CPU从“数据输入寄存器”中读得的信息,只是有效数字,不包含起始位、校验位、停止位信息。

7、串口通讯—同步通信方式

(1)、同步通信方式的特点:

采用同步通信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位。当然,对同一个传输过程,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数位,比如说n位。这样,传输时,按每n位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则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个字符。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

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2)、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IBM的BSC协议)

图12

该协议规定了10个特殊字符(称为控制字符)作为信息传输的标志。其格式为:

SYN: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每帧可加1个(单同步)或2个(双同步)同步字符。

SOH:标题开始(Start of Header)。

标题:Header,包含源地址(发送方地址)、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路由指示。

STX:正文开始(Start of Text)。

数据块:正文(Text),由多个字符组成。

ETB:块传输结束(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标识本数据块结束。

ETX:全文结束(end of text),(全文分为若干块传输)。

块校验:对从SOH开始,直到ETB/ETX字段的检验码。

(3)、面向bit的同步协议(ISO的HDLC)

图13

一帧信息可以是任意位,用位组合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帧格式为:

F场:标志场;作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字符为8位,01111110。

A场:地址场,规定接收方地址,可为8的整倍位。接收方检查每个地址字节的第1位,如果为“0”,则后边跟着另一个地址字节。若为“1”,则该字节为最后一个地址字节。

C场:控制场。指示信息场的类型,8位或16位。若第1字节的第1位为0,则还有第2个字节也是控制场。

I场:信息场。要传送的数据。

FC场:帧校验场。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除F场和自动插入的“0”位外,均参加CRC计算。

(4)、同步通信的“0位插入和删除技术”

在同步通信中,一帧信息以一个(或几个)特殊字符开始,例如,F场=01111110B。

但在信息帧的其他位置,完全可能出现这些特殊字符,为了避免接收方把这些特殊字符误认为帧的开始,发送方采用了“0位插入技术”,相应地,接收方采用

“0位删除技术”。

发送方的0位插入:除了起始字符外,当连续出现5个1时,发送方自动插入一个0。使得在整个信息帧中,只有起始字符含有连续的6个1。

接收方的“0位删除技术”:接收方收到连续6个1,作为帧的起始,把连续出现5个1后的0自动删除。

(5)、同步通信的“字节填充技术”

设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帧为:

字节填充技术采用字符替换方式,使信息帧的DATA中不出现起始字符SOT 和结束字符EOT。

设按下表方式进行替换:

其中,ESC=1AH,X、Y、Z可指定为任意字符(除SOT、EOT、ESC外)。

发送方按约定方式对需要发送的原始帧进行替换,并把替换后的新的帧发送给接收方。例如图所示:

图14

接收方按约定方式进行相反替换,可以获得原始帧信息。

(6)、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比较

①、异步通信简单,双方时钟可允许一定误差。同步通信较复杂,双方时钟的允许误差较小。

②、异步通信只适用于点<--> 点,同步通信可用于点<--> 多。

③、通信效率:异步通信低,同步通信高。

8、串行接口的物理层标准

通用的串行I/O接口有许多种,现仅就最常见的两种标准作简单介绍。(1)EIA RS—232C

这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推荐的一种标准(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Recoil-mended Standard)。它在一种25针接插件(DB—25)上定义了串行通信的有关信号。这个标准后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使用到计算机的I/O接口中。

信号连线

在实际异步串行通信中,并不要求用全部的RS—232C信号,许多PC/XT 兼容机仅用15针接插件(DB—15)来引出其异步串行I/O信号,而PC中更是大量采用9针接插件(DB—9)来担当此任,因此这里也不打算就RS—232C 的全部信号作详细解释。图 2 给出两台微机利用RS—232C接口通信的联线(无MODEM),我们按DB—25的引脚号标注各个信号。下面对图2中几个主要信号作简要说明。

图15

保护地通信线两端所接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此线相联。当通信电缆使用屏蔽线时,常利用其外皮金属屏蔽网来实现。由于各设备往往已通过电源线接通保护地,因此,通信线中不必重复接此地线(图中用虚线表示)。例如使用9针插头(DB—9)的异步串行I/O接口就没有引出保护地信号。

TXD/RXD是一对数据线,TXD 称发送数据输出,RXD 称接收数据输入。当两台微机以全双工方式直接通信(无MODEM方式)时,双方的这两根线应交叉联接(扭接)。

信号地所有的信号都要通过信号地线构成耦合回路。通信线有以上三条(TXD、RXD 和信号地)就能工作了。其余信号主要用于双方设备通信过程中的联络(握手信号),而且有些信号仅用于和MODEM的联络。若采取微型机对微型机直接通信,且双方可直接对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芯片编程,若设置成不要任何联络信号,则其它线都可不接。有时在通信线的同一端将相关信号短接以“自握手”方式满足联络要求。这就是如图2(a)所示的情况。

RTS/CTS 请求发送信号RTS是发送器输出的准备好信号。接收方准备好后送回清除发送信号CTS后,发送数据开始进行,在同一端将这两个信号短接就意味着只要发送器准备好即可发送。

DCD载波检测(又称接收线路信号检测)。本意是MODEM检测到线路中的载波信号后,通知终端准备接收数据的信号,在没有接MODEM的情况下,也可以和RTS、CTS短接。

相对于MODEM而言,微型机和终端机一样被称为数据终端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而MODEM被称为数据通信装置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DTE和DCE之间的连接不能像图2中有“扭接”现象,而应该是按接插件芯号,同名端对应相接。此处介绍的RS—232C的信号名称及信号流向都是对DTE而言的。

DTR/DSR数据终端准备好时发DTR信号,在收到数据通信装置装备好DSR信号后,方可通信。图3-2(a)中将这一对信号以“自握手”方式短接。

R1原意是在MODEM接收到电话交换机有效的拨号时,使RI有效,通知数据终端准备传送。在无MODEM时也可和DTR相接。

图15(b)给出了无MODEM情况下,DTE对DTE异步串行通信线路的完整连接,它不仅适用于微型机和微型机之间的通信,还适用于微型机和异步串行外部设备(如终端机、绘图仪、数字化仪等)的连接。

信号电平规定

RS—232C规定了双极性的信号逻辑电平:

-3V到-25V之间的电平表示逻辑“1”。

+3V到+25V之间的电平表示逻辑“0”。

因此这是一套负逻辑定义。

以上标准称为EIA电平。PC/XT系列使用的信号电平是-12V和+12V,符合EIA标准,但在计算机内部流动的信号都是TTL电平,因此这中间需要用电

arm实验报告最终版

ARM与嵌入式技术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0通信工程1班 姓名:万洁 学号:100103011125 实验日期:2013年5月28日 指导老师:郑汉麟

1、 通过实验掌握ARM 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 2、 掌握简单的ARM 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 3、 了解集成开发环境 Embest IDE 及其开发软件的应用; 、实验环境 Embest IDE 应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新一代图形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括一套完备 的面向嵌入 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具。其开发软件 Embest IDE for ARM 是集编辑器、编译 器、调试器、工程管理器( projectma nager )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窗口环境,用户可以在 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工程、编辑文件、编译、链接、运行,以及调试嵌入式应 用程序。 三、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 运行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菜单项 File 宀New Workspace ,如图一,系统弹 出一个对话框,键入文件名“ wj ”,如图二,点击 0K 按钮。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 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 (老师提醒:不要放入Bin 文件夹中) ■ Emb?t QE Pre 亠 Educat 「販]£dii_Vww Buid frtbug D if** Qri+W 诊 Open-" Qrl*O 2)建立源文件: 点击菜单项 File T New ,如图三,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文本编辑窗,输入源文件代码。 编辑完后,保存文件“ wj.s ”后缀,如图三,四。 Hr* Open Workspace.? 图一 ■■ rflJO IUU rl jil rd f rfl,rl Clop : h Ho. .end 图 tut vUrl: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完整版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完整版 篇一: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第 赵成,张克新 院姓专学 系:名:业:号:电子通信工程系周振宇物联网工程 121309140 电子通信工程系 XX年3月制 实验一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ARM9 S3C2410A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熟悉ARM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指令状态、寄存器组及异常中断的概念,掌握ARM指令系统,能在ADS1.2 IDE中进行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ADS1.2 IDE的安装、环境配置及工程项目的建立;2.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参考附录A): (1)两个寄存器值相加;(2)LDR、STR指令操作; (3)使用多寄存器传送指令进行数据复制;(4)使用查表法实现程序跳转;(5)使用BX指令切换处理器状态;(6)微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 三、预备知识 了解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及指令体系;熟悉汇编语言及可编程微处理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UP-NETARM2410-S嵌入式开发平台,J-Link V8仿真器;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集成开发环境:ARM Developer Suite (ADS) 1.2。 五、实验分析 1.安装的ADS1.2 IDE中包括两个软件组件。在ADS1.2

中建立 ARM Executable Image(ARM可执行映像)类型的工程,工程目标配置为 Debug;接着,还需要对工程进行目标设置、语言设置及链接器设置;最后,配置仿真环境为ARMUL仿真方式。 2.写出ARM汇编语言的最简程序结构,然后在代码段中实现两个寄存器值的加法运算,给出运算部分相应指令的注释。 ; 文件名: AREA XTF,CODE,READONLY 声明32位ARM指令 R0arm嵌入式实验报告完整版) ADD R0,R1,R2 3.列写出使用LDR、STR指令的汇编程序,并在关键语句后面给出相应的注释。 AREA XTF,CODE,READONLY ;声明代码段XTFENTRY ;标示程序入口CODE32 ;声明32位ARM 指令START LDR R0,=1 ;加载数据LDR R1,=2LDR R3,=ADDR_1;载符号地址 ADD R2,R0,R1;R2[R3] ;数据空间定义 AREA Data_1,DATA,ALIGN=2 ADDR_1 DCD 0 END ;结束 4.“使用多寄存器传送指令进行数据复制”汇编程序分析。 LDR R0,=SrcData ;

《嵌入式系统与开发》ARM汇编及接口设计-实验报告 - 答案

《ARM汇编与接口设计》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实验1 ARM汇编与S3C6410接口设计 一.实验目的 熟悉裸板开发环境构建,掌握利用ADS开发工具或arm-linux-gcc开发工具编写裸板系统下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裸板程序的基本架构,熟悉汇编设计的基本指令和伪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S3C6410接口开发基本方法和步骤,并编程设计LED流水灯和看门狗程序设计。深刻体会软件控制硬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1.1 熟悉ADS开发工具或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的安装和基本使用 实验1.2 LED流水灯实验 实验1.3 看门狗实验 三.预备知识 C 语言、微机接口等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PC 机Pentium100 以上、串口线。 软件:WinXP或UBUNTU开发环境。 五.实验步骤 5.1 ADS开发工具安装和使用 步骤: 第一步,ADS工具安装在 平台 B.linux平台)下,按照类似于VC++ 第二步,利用ADS打开demo项目模板,查看ADS中配置中几个重要选项, 第三步,参照demo项目代码结构,编写裸板程序完成两整数加和两整数减函数,分别用C代码实现,写出完成汇编启动代码和C代码。 第四步 用ADS自带的ARM的汇编代码,b被编译器优化到寄存器中,函数返回汇编语句 。 5.2 arm-linux-gcc编译工具安装和使用

第一步:arm-linux-gcc(A. WINDOWS平台 B.linux平台)下,按照类似于gcc 第二步:参看相关实验样例,一般基于arm-linux-gcc编译的裸板程序通常包含汇编启动代码文件,C功能代码文件和make工具文件Makefile。 5.3 LED流水灯设计实验 本实验要求使用arm-linux-gcc编译。备注,控制LED1的GPIO口为GPM0 步骤1:编写代码 参看相关实验样例,编写LED1报警灯代码,实现LED1以1秒左右的时间进行闪烁,要求LED 驱动代码编写在leddrv.c中,功能代码编写在main.c文件中,启动代码文件和Makefile文件参照实验样例代码来设计。 则启动代码文件内容: 功能层main.c文件内容: 步骤2:编译 编译步骤为: 步骤3:加载到内存中运行

ARM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学院ARM嵌入式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基于ARM嵌入式系统跑马灯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1102班 姓名:段相辉 学号:201106002232 指导教师:陈光辉 2014年11 月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Ⅰ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题目要求 (1) 2 设计软件的安装 (2) 3 开发平台的搭建 (22) 4 项目设计 (23) 4.1 设计思路概述 (2) 4.1.1 设计层次介绍 (2) 4.1.2 设计模块介绍 (3) 5总结 (6)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 (27)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IT技术的进步,8位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要了;而16位处理器在性能和成本上都没有很大的突破。并且在8位机的开发中,大多使用汇编语言来编写用户程序。这使得程序的可维护性、易移植性等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正是基于此,ARM公司适时的推出了一系列的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ARM7和ARM9系列,ARM7TDMI内核的ARM7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电子、通讯、消费电子等嵌入式设备。

1、题目要求 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熟悉linux的命令操作,并在嵌入式Linux 开发环境中设计跑马灯。 2、设计软件的安装 2.1 VMware Player简介 (a) VMware Workstation是一个“虚拟机”软件.它使用户可以在一台机 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b) VMware Player是VMware Workstation的精简版,最初只是虚拟机的“播放机”, 但最新版本的已经具有创建虚拟机的功能.具有体积小,使用灵活,免费等特点. (c) 多个操作系统在主系统的平台上,可像Windows应用程序那样切换.而且每个操作系统都可以进行虚拟的分区、配置而不影响真实硬盘的数据. (d) 利VMware Player创建虚拟机

ARM实验报告--Thumb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实验报告

西安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丶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ARM处理器16位Thumb汇编指令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Thumb汇编语言,完成基本reg/men访问,以及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 使用Thumb汇编语言,完成较为复杂的程序分支,领会立即数大小的限制,并体会ARM与Thunb的区别。 三、实验原理 ARM 处理器共有两种工作状态: ARM:32 位,这种状态下执行字对准的ARM 指令; Thumb:16 位,这种状态下执行半字对准的Thumb 指令 在Thumb 状态下,程序计数器PC 使用位1 选择另一个半字。 注意: ARM 和Thumb 之间状态的切换不影响处理器的模式或寄存器的内容。ARM 处理器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可以切换。 1)进入Thumb 状态。当操作数寄存器的状态位0 为1 时,执行BX 指令进入Thumb 状态。如果处理器在Thumb 状态进入异常,则当异常处理(IRQ,FIQ,Undef,Abort 和SWI)返回时,自动切换到Thumb 状态。 2) 进入ARM 状态。当操作数寄存器的状态位0 为0 时,执行BX 指令进入ARM 状

态。处理器进行异常处理(IRQ,FIQ,Undef,Abort 和SWI)。在此情况下,把PC 方入异常模式链接寄存器中。从异常向量地址开始执行也可以进入ARM 状态。 四、实验过程 1)打开Embest IDE Pro软件,选择菜单项File-->New Workspace,系统弹出对话框,创建名为TEXT的新工程,并同时创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此时在工作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2)建立源文件: 点击菜单项File-->New,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没有标题的文本编辑窗,输入光标位玉窗口中第一行,将程序所需的源文件代码输入,编辑完后,进行保存,保存文件格式为_a.s文件。 3)添加源文件: 选择Project-->Add To Project-->File命令,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在工程目录下选择刚才建立的_a.s格式的源文件 4)基本配置: 选择菜单项Project-->Settings,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框,在工程设置对话框中,选择Processor设置对话框,选择ARM7对目标板所用处理器进行配置。

ARM实验报告

ARM嵌入式 实验报告 姓名:冯贤成 学号:120101021106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郑汉麟

ARM嵌入式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ARM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 2、掌握简单的ARM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 3、了解集成开发环境Embest IDE及其开发软件的应用; 二、实验平台 Windows 7系统下的Embest IDE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将R2的高8位传送到R3的低8位(不考虑R3的其它位) 程序如下: .global _start .text _start: MOV R2,#0x80000003 /*把第一个立即数送进R2*/ MOV R3,#0x40000013 /*把第二个立即数送进R3*/ AND R0,R2,#0xff000000 /*取R2高8位到R0*/ AND R3,R3,#0xffffff00 /*R3低8位清零*/ ORR R3,R3,R0,lsr #24 /*R0逻辑右移24位后与R3相或,结果送进R3*/ stop: b stop .end 调试结果: ①Download下载: ②把第一个立即数送进R2:

③把第二个立即数送进R3: ④取R2高8位到R0: ⑤R3低8位清零: ⑥R0逻辑右移24位后与R3相或,结果送进R3:

单步跟踪后的结果,存储器及寄存器的结果显示: 2.编程实现64位的加法运算,要求【R1:R0】+【R3:R2】结果放回【R1:R0】。

程序如下: .global _start .text _start: MOV R0,#12 /R0=12 MOV R1,#6 /R1=6 MOV R2,#8 /R2=8 MOV R3,#9 /R3=9 ADDS R0,R0,R2 /R0等于低32位相加,并影响标志位 ADC R1,R1,R3 /R1等于高32位相加,并加上低位进位stop: b stop .end 调试结果: ①Download下载: ②将12赋给R0 ③将6赋给R1

STM32-ARM-综合实验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ARM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 设计专题:综合实验二类: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 班级: 小组成员 (1)姓名:学号:学科:电话:Email:导师: (2)姓名:学号:学科:电话:Email:导师: (3)姓名:学号:学科:电话:Email:导师: 20XX年XX月XX日

一、本实验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次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ARM内部的A/D转换器进行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设计。实验要求如下: 1、采用STM32开发板上的12位A/D转换器(参考电压3.3V)采集电位器测 试点的电压值。电位器与A/D的输入通道14相连接。 2、当按下Key键之后任意旋转电位器,利用A/D转化器采样20组电压值(每 1ms采样一次,使用定时器TIM2计时),并在液晶屏幕上显示当前电压值,当再次按下Key键之后将20组电压值存入到FLASH中。 3、复位后按下Temper键将保存的20组电压值在液晶屏幕中央绘制出波形(要 求各点连接,每个点为5个像素,要有坐标系)。 1)横坐标为“1~20”,每个横坐标之间的间隔为8个像素点; 2)纵坐标为电压值“0V,1V,2V,3V,4V”,相邻坐标之间的为10个像素 点。 4、在液晶屏合适的位置显示组名、姓名、学号、开发日期等信息。可利用STM32 开发板的资源扩展其他自定义功能(如增加温度采集通道、当前采样频率显示和设置、采样率调节等)。 二、硬件框图 本次实验的硬件部分主要是计算机和STM32两个部分,对于计算机部分不做过多的介绍,下面着重介绍STM32中的与本实验相关模块。 1.1 ADC模块 12位ADC是一种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多达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模拟看门狗特性允许应用程序检测输入电压是否超出用户定义的高/低阀值。ADC的输入时钟不得超过14MHz,它是由PCLK2经分频产生。 STM32教学平台的电位器是信号是连接到STM32的PC4口的,PC4正好是A/D转换的通道14,STM32实验教学平台上也标注了ADC12_14(14通道),电位器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ADC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北航ARM9实验报告:实验3uCOS-II实验

实验三UC-OS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内核移植了uCOS-II 的处理器上创建任务。 二、实验内容 1.运行实验十,在超级终端上观察四个任务的切换。 2. 任务1~3,每个控制“红”、“绿”、“蓝”一种颜色的显示,适当增加OSTimeDly()的时间,且优先级高的任务延时时间加长,以便看清三种颜色。 3.引入一个全局变量BOOLEAN ac_key,解决完整刷屏问题。 #define RdURXH0() 当键盘有输入时在超级终端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三、实验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虽然uCOS-II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比如: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因为uCOS-II在设计的时候就己经充分考虑了可移植性,所以,uCOS-II的移植还是比较容易的。 要使uCOS一工工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处理器的C编译器能产生可重入代码。 2)在程序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中断。 3)处理器支持中断,并A能产生定时中断(通常在10Hz}1000Hz之间)。 4)处理器支持能够容纳一定量数据的硬件堆栈。 5)处理器有将堆栈指针和其它CPU寄存器存储和读出到堆栈(或者内存)的指令。

uCOS-II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把当前任务的CPU寄存器存放到此任务的堆栈中,然后,再从另一个任务的堆栈中恢复原来的工作寄存器,继续运行另一个任务。所以,寄存器的入栈和出栈是uCOS一工工多任务调度的基础。 五、实验步骤 1 以实验十为模板,将实验六inc目录下的LCD320.H 和src目录下的LCD640.C 拷到模板下的相应目录,将LCD640.C加入工程中。 2包含以下头文件#include “inc/lcd320.h”。 3改LCD640.C 文件中包含头文件的路径。 #include "../inc/drv/reg2410.h" 4 声明引用的变量extern U32 LCDBufferII2[LCDHEIGHT][LCDWIDTH]; 六、源程序 #include"../ucos-ii/includes.h" /* uC/OS interface */ #include "../ucos-ii/add/osaddition.h" #include "../inc/drivers.h" #include "../inc/sys/lib.h" #include "../src/gui/gui.h" #include "../inc/lcd320.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cd320.h"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_swi) // ensure no functions that use semihosting OS_EVENT *MboxSem; ///******************任务定义***************/// /*OS_STK SYS_Task_Stack[STACKSIZE]= {0, }; //system task刷新任务堆栈 #define SYS_Task_Prio 1 void SYS_Task(void *Id);*/ OS_STK task1_Stack[STACKSIZE]={0, }; //Main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1(void *Id); //Main_Test_Task #define Task1_Prio 12 OS_STK task2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2(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2_Prio 15 OS_STK task3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3(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3_Prio 17 OS_STK task4_Stack[STACKSIZE]={0, }; //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 Task4(void *Id); //test_Test_Task #define Task4_Prio 10

ARM嵌入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ARM汇编指令使用实验——基本数学/逻辑运算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使用ARM ADS / Embest IDE for ARM 开发环境及ARM软件模拟器。 2. 通过实验掌握数据传送和基本数学/逻辑运算的ARM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硬件:PC机。 2. 软件:ADS 1.2 / Embest IDE 200X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熟悉ADS 1.2 / Embest IDE 200X开发环境的使用,使用LDR/STR和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实现数据的加法运算。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 armasm1a.s */ .EQU X, 45 /*定义变量X,并赋值为45*/ .EQU Y, 64 /*定义变量Y,并赋值为64*/ .EQU STACK_TOP, 0X1000 /*定义栈顶0X1000*/ .GLOBAL _START .TEXT _START: /*程序代码开始标志*/ MOV SP, #STACK_TOP MOV R0, #X /*X的值放入R0*/ STR R0, [SP] /*R0的值保存到堆栈*/ MOV R0, #Y /*Y的值放入R0*/ LDR R1, [SP] /*取堆栈中的数到R1*/

ADD R0, R0, R1 STR R0, [SP] STOP: B STOP /*程序结束,进入死循环*/ .END 2.使用ADD/SUB/LSL/LSR/AND/ORR等指令,完成基本数学/逻辑运算。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armasm1b.s */ .EQU X, 45 /*定义变量X,并赋值为45*/ .EQU Y, 64 /*定义变量Y,并赋值为64*/ .EQU Z, 87 /*定义变量Z,并赋值为87*/ .EQU STACK_TOP, 0X1000 /*定义栈顶0X1000*/ .GLOBAL _START .TEXT _START: /*程序代码开始标志*/ MOV R0, #X /*X的值放入R0*/ MOV R0, R0, LSL #8 /*R0的值乘以2的8次方*/ MOV R1, #Y /*Y的值放入R1*/ ADD R2, R0, R1, LSR #1 /*R1的值除以2再加上R0后的值放入R2*/ MOV SP, #0X1000 STR R2, [SP] MOV R0, #Z /*Z的值放入R0*/ AND R0, R0, #0XFF /*取R0的低八位*/ MOV R1, #Y /*Y的值放入R1*/ ADD R2, R0, R1, LSR #1 /*R1的值除以2再加上R0后的值放入R2*/

arm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实验报告册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 姓名:段定杰 学号:1140710726 院系:微电子技术系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嵌入式)教师:李伟 2014 年6 月14 日

实验一:基于S3C2440 IIC控制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S3C2440的IIC接口,向EEPROM芯片AT24C02A写入8个数据,然后再将所写的数据读出,并显示在串口调试工具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IIC外接EEPROM的硬件原理图: 为了控制多主控 IIC 总线操作,必须写入值到以下寄存器中: –多主控IIC总线控制寄存器,IICCON –多主控IIC总线控制/状态寄存器,IICSTAT –多主控IIC总线 Tx/Rx 数据移位寄存器,IICDS –多主控IIC总线地址寄存器,IICADD 当释放了IIC总线时,SDA和SCL线应该都保持为高电平。一个高到低SDA 的变化可以启动一个起始条件。SCL稳定保持在高电平时的一个低到高SDA的变化可以启动一个停止条件。 起始和停止条件通常由主设备产生。第一个数据字节为7位地址值,其在启动起始条件后放到总线上,可以确定出主设备要选择的从设备。第8位是决定传输方向(读或写)。每个放到 SDA线上的字节都应该总共为8位。字节可以在总线传输操作期间无限制的发送或接收。数据通常从最高有效位(MSB)开始始发送,并且每个字节应该立即通过应答(ACK)位跟上。 实验内容:触摸屏的校准设计中通过IIC总线来存储校准参数到EEPROM,以便

以后校准时可以随时读出。 三:实验步骤: 1、首先在ADS上建立一个工程,工程名为IIC,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存放。 2、将光盘中TQ2440测试程序里面inc和src文件夹下的2440addr.h、2440lib.h、2440slib.h、def.h、Nand.h、Option.h、2440addr.inc、Memcfg.inc、Option.inc、2440init.s、2440slib.s、2440lib.c、nand.c这13个文件依次拷贝到刚才所建工程的文件夹下。 3、新建一个源文件,命名为IIC.c,存放到工程名为IIC的文件夹下。 4、在IIC.mcp下创建一个分组,取名为startcode,然后将前面拷贝的3个文件2440init.s、2440slib.s、nand.c依次添加到以startcode命名的文件夹下。 5、将IIC.c添加到工程里面去。 6、配置DebugRel Settings(参考实验一)。 7、在IIC.c里面进行程序的书写。 8、编译所写程序。 9、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将波特率设为115200。 10、将开发板、仿真器、串口线和电脑正确连接,打开Hjtag软件,调试程序。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1.定义一个延迟函数: 2.IIC的写函数: void wr24c02(unsigned char worAddr,unsigned char *buffer,int date) { int i; flag=1; rIICDS=devaddr; rIICCON=~0x10; rIICSTAT=0xf0; while(flag==1) { delay(100); flag=1; rIICDS=worAddr;

湖南工业大学ARM实验报告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 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1204 指导老师:谭会生 姓名: 学号: 实验一:ARM汇编指令使用实验——基本数学/逻辑运算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使用ARM ADS / Embest IDE for ARM 开发环境及ARM软件模拟器。 2.通过实验掌握数据传送和基本数学/逻辑运算的ARM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硬件:PC机。 2.软件:ADS 1.2 / Embest IDE 200X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熟悉ADS 1.2 / Embest IDE 200X开发环境的使用,使用LDR/STR和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实现数据的加法运算。具体实验参考程序如下: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新建工程。先建立一个实验文件夹,如E\ARMSY\armasm1;然后运行Embest IDE集成开发环境,选择File→New Workspace菜单项,弹出一个对话框,输入工程名armasm1a/armasmlb等相关内容;最后单击OK按钮,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能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2.建立源文件。选择File→New菜单项,弹出一个新的、没有标题的文本编辑窗口,输入光标位于窗口中第一行,按照实验参考程序编辑输入源文件代码。编辑完后,保存文件armasmla. s。 1)armasmla. s源程序: /* armasm1a.s */ .EQU X, 45 /*定义变量X,并赋值为45*/ .EQU Y, 64 /*定义变量Y,并赋值为64*/ .EQU STACK_TOP, 0X1000 /*定义栈顶0X1000*/ .GLOBAL _START .TEXT

ARM实验报告.

ARM实验报告 一,程序功能。 该程序可以实现简单的音乐播放,通过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乐,播放的音乐为music[] 数组中的乐谱。每秒播放一个频率的音乐。播放完毕后重头开始播放。 二,播放的原理 在音乐中每个乐谱的频率值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改变驱动给蜂鸣器的频率值来使 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下面是频率对应表: 在本程序中,我们采用的是方波驱动,故只需要在IO口产生高低电平就可以了,对于不同的乐器,其频率值都是一样的,只是驱动蜂鸣器的波形不一样,这里由于是简单的音乐播放程序,故我们直接使用占空比为50%的方波作为蜂鸣器的驱动波形,改变占空比可以模拟不同的乐器发音。 三,程序流程图

四:主函数代码和相关注释. /**************************************************************************** * 文件名:main.c * 功能:使用定时器0实现1秒定时,控制蜂鸣器蜂鸣。(中断方式) * 说明:短接蜂鸣器跳线JP7。断开CF卡跳线JP13、GPIO接口J17。 ****************************************************************************/ #include "config.h" #define BEEPCON 1<<7 // P0.7引脚控制B1,低电平蜂鸣 int n,j; //全局变量见后面的详细解释。 int freq[]={0,523,578,659,698,784,880,988,1046,1174,1318,1397,1568,1760,1976};//1234567频率值int music[]={5,5,6,5,1,7,5,5,6,5,2,1,5,5,3,2,1,7,6,4,4,3,1,2,1};//播放的音乐数组 void frequecy_time(int f) { T0MR0 =(int)(110592/f) ; //产生特定频率时给T0MR0的初值 } /**************************************************************************** * 名称:IRQ_Time0() * 功能: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取反BEEPCON控制口。产生50%的占空比 * 入口参数:无 * 出口参数:无 ****************************************************************************/ void __irq IRQ_Time0(void) { if( (IO0SET&BEEPCON) == 0 ) { IO0SET = BEEPCON; //输出高电平 } else { IO0CLR = BEEPCON; //输出低电平 } if(n==freq[music[j]]) //到达1秒后 {T0PR = 99; // 设置定时器0分频为100分频,得110592Hz T0MCR = 0x03; // 匹配通道0匹配中断并复位T0TC frequecy_time(freq[music[j]*2]); //播放下一个频率值 T0TCR = 0x03; // 启动并复位T0TC T0TCR = 0x01; n=0; j++; if(j==25) j=0; //播放完毕后从新播放 /* 设置定时器0中断IRQ */ VICIntSelect = 0x00; // 所有中断通道设置为IRQ中断

ARM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嵌入式系统B 实验报告 班级100023 专业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 学号10002304 姓名陆海霞 实验项目: 1、ADS下简单ARM汇编程序 2、熟悉LINUX开发环境 3、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范山岗

实验一ADS下简单ARM汇编程序 实验目的: 1、熟悉ADS1.2下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2、熟悉在ADS中创建工程及编写、编译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方法; 3、熟悉AXD中各种调试功能。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ADS1.2。 实验内容: 1、在ADS中新建工程,并设置开发环境。 2、在Code Warrior 环境中编辑、编译和链接汇编语言程序,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3、在AXD中调试汇编程序; 4、使用命令行界面编辑、编译和链接汇编程序。 实验步骤: 本实验要求在ADS环境下,编写一个汇编程序,计算S=1+2+3……+n的累加值。 把累加结果S存入到存储器的指定位置;在AXD中调试该程序,使用ARMulator模拟目标机。 1、新建工程。 打开Code Warrior,选择File->New(project)选项,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模版新建一个工程。 2、设置编译和链接选项。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模拟机,设置汇编语言编译器的模拟处理器架构为Xscale;在ARM Linker 中,选择output选项卡并选择Linktype为Simple类型,确认RO Base为0x8000,修改RW Base为0x9000, 3、为当前工程添加源程序文件。 ARM汇编程序源文件后缀名为S大小写均可。 确保添加入当前工程复选框选上。 4、编辑源程序代码。 参考程序add.s : ;armadd源程序 N EQU 7 ;累加次数 ;定义名为Adding的代码段 AREA Adding,CODE,READONL Y ENTRY MOV R0,#0 MOV R1,#1 REPEAT ADD R0,R0,R1

中北大学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班级 14070541 学号 1407054103 姓名贾晨凌

实验一 ARM 处理器指令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ARM指令系统,熟悉ARM SDT编辑编译连接,ARM Project Manager和ARM Debugger 的设置和使用 二、实验条件 Windows平台的ARM SDT 2.51软件:ARM Project Manager和ARM Debugger。 三、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ARM Project Manager建立项目文件,编辑汇编文件,并加入项目。学习ARM编译器和汇编器的设置。通过编程熟悉ARM指令,包括跳转指令,数据处理指令,状态寄存器传送指令,load/store指令,中断异常产生指令。学习ARM调试起的使用方法,包括程序的导入,单步执行,断点设置等。 四、实验要点 工程文件的建立,在ARM Project Manager中点击File->New,选择Project,点击确定。 链接器的设定,需要设置代码和数据段的起始地址。 点击图标,选择不进行远程调试,即可打开调试器。 五、实验结果 熟悉ARM指令系统 实验二p1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 ARM SDT 软件开发方法和技能;

学习和巩固 ARM 指令集; 学习和巩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实验条件 Windows 平台的 ARM SDT 2.51 软件:ARM Project Manager 和 ARM Debugger; DebugServer.exe ; EFLAG-ARM-S3C44B0 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 目录 ARM251\EXAMPLES\ASM 下的汇编程序, 学习和调试代码,分析所得结果。 在调试器上仿真软件的执行。 在实验箱上,调试软件,并观察软件的执行结果 四、实验要点 在调试软件目录中启动 DebugServer.exe 调试器服务程序。 启动 SDT 调试软件 ARM Debugger。 五、实验结果

2014完整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修订版) 20 – 20第学期 赵成,张克新编著 院系: 姓名: 专业: 学号: 电子通信工程系 2014年3月制

实验一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ARM9 S3C2410A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熟悉ARM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指令状态、寄存器组及异常中断的概念,掌握ARM指令系统,能在ADS1.2 IDE中进行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ADS1.2 IDE的安装、环境配置及工程项目的建立; 2.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参考附录A): (1)两个寄存器值相加; (2)LDR、STR指令操作; (3)使用多寄存器传送指令进行数据复制; (4)使用查表法实现程序跳转; (5)使用BX指令切换处理器状态; (6)微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 三、预备知识 了解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的体系结构及指令体系;熟悉汇编语言及可编程微处理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UP-NETARM2410-S嵌入式开发平台,J-Link V8仿真器;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 集成开发环境:ARM Developer Suite (ADS) 1.2。 五、实验分析 1.安装的ADS1.2 IDE中包括和两个软件组件。在ADS1.2中建立类型的工程,工程目标配置为;接着,还需要对工程进行、及链接器设置;最后,配置仿真环境为仿真方式。 2.写出ARM汇编语言的最简程序结构,然后在代码段中实现两个寄存器值的加法运算,给出运算部分相应指令的注释。 ; 文件名:

第一次ARM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按键控制蜂鸣器实验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9电子信息工程2班学号:20090416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涂二生李建华 完成时间:2012年4月25日报告成绩:

实验一用按键控制蜂鸣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M7——LPC2131的GPIO口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应功能; 2、掌握GPIO的特性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 微型电子计算机(含软件H-JIAO V0.3.1 和ADSv1_2)、Easy ARM2131开发板、USB接口电源线和JTAG接口线以及部分跳线。 三、实验原理 (1)蜂鸣器控制电路 在Easy ARM2131开发板上,接有一个蜂鸣器,由P0.7控制,通过跳线JP11选择连接。蜂鸣器控制电路如图一所示。 电路说明: 如果跳线JP11选择蜂鸣器,当P0.7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鸣叫,当P0.7输出高电平时,则蜂鸣器停止鸣叫。实验利用P0.7的输出功

能,控制蜂鸣器鸣叫。程序设置PINSEL0使P0.7连接GPIO,并通过IO0DIR将其设置为输出状态,然后通过IO0CLR和IO0SET清零和置位P0.7口,控制蜂鸣器。LPC2131中,具有I2C总线功能的I/O 口(P0.2-SCL0、P3.0-SDA0、P0.11-SCL1、P0.14-SDA1)为开漏输出,在用作I2C总线以及其他功能时,需要加1K~10K欧姆的上拉电阻。则此电路图在JP11前,加R22=10K的上拉电阻。(2)按键控制电路 如图4.2所示,当P0口连接GPIO且用于输入时,如用于检测按键的时候,由于P0口作GPIO输入时,内部无上拉内阻,所以需要加10K左右的上拉电阻,把I/O口拉到高电平。 当P0口用于GPIO输入时(如按键输入),内部无上拉电阻,需要加上拉电阻,电路如图4.14

ARM实验报告

ARM实验报告 朱银忠 1、实验目的 (1)熟悉LPC2378的结构功能和代码体系。 (2)熟悉LPC2378实验板的各个模块功能。 (3)掌握基本的硬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方法。 (4)利用按键模块,显示模块和主控CPU实现简单的功能。 2、实验步骤 (1)学习并熟悉电路图,理解掌握LPC2378及其各个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和工作方法。 (2)将LPC2378和其他外围原件焊接在实验板上。 (3)学习keil C的使用方法,建立一个工程。并利用keil C将所有的主程序和外围程序烧写到LPC2378中。 (4)上电测试各个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不正常工作则找到原因并解决故障。(5)通过keil C 编写一个小程序,在LPC 2378实验板上实现一定的功能。3、硬件调试结果 (1)上电后经万用表测试,电压转换电路工作正常,芯片供电电压为3.3V,部分外围元件为5V。 (2)在keil C 中建立工程后,通过进行合适的配置成功的将程序下载进了LPC2378。 (3)将串口模块通过串口线和计算机连接后。利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测试串口模块工作正常。 (4)通过对SD卡的读写操作测试证明SD卡模块工作正常。 (5)通过对键值的读取证明按键模块工作正常。 (6)液晶模块在插上排线后没有反应,经检查,发现接口和封装并不匹配。将接口调换位置后重新插上排线,再通过调节电位器到合适的位置,液晶可以正常工作。

4、程序功能和实现思路 该程序通过LPC2378对液晶模块和按键模块的联合控制,实现了一个“推箱子”游戏的功能。 该程序基本实现思路为,通过按键函数读取键值得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命令。根据命令控制“人”的位置和“箱子”的位置。在屏幕上显示“人”的位置和“箱子”的位置,最终当“人”将“箱子”推到预定地点后,游戏结束。 5、程序清单 #include "LPC23XX.h" #include "CONFIG.h" #include "GPIO.h" #include "LCD.h" #include "IRQ.h" #include "RTC.h" #include "TIMER.h" #include "KEY.h" #include "I2C.h" #include "UART.h" #include "MOTOR.h" #include "RS485.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UP 0x34 #define DOWN 0x63 #define LEFT 0x32 #define RIGHT 0x36 unsigned int i,j; unsigned char deslocatex[]={13,14}; unsigned char deslocatey[]={13,14}; unsigned char flag0=0,flag1=0; unsigned char temp; unsigned char ss[]; unsigned int sc=0; unsigned long time=100000; static int step=0; unsigned int cant=0 ; struct BOX { unsigned int x; unsigned int y; }Box1,Box2,Box3,Box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