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的填写姓名

2.答案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

3.应答选择部分前,应将答题纸上选做组别的识别框用2B铅笔涂黑,填涂的组别识别框必须与实际答题组别一致,如果不一致,两组别全涂或不涂者得零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1.A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太阳系结构模式、天文单位等天文基础知识。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火星是邻接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 1.52。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球宇宙环境、宇宙探索、宇宙的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等特征。志愿者飞往火星会遇到宇宙强辐射、失重。地球和火星比较,由于地球略大于火星,所以火星引力比不上地球且大气层由于质量没有地球大而没有地球稠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二)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3.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这说明“青岛号”

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答案】

3.D

4.A

【解析】

3.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风向。热带风暴即热带低压(气旋),当其中心位于正北方,该海域处于热带气旋南部,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应该是“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4.本题考查地区自转运动意义、日界线时期换算问题。自西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日界线西侧大部分为东12区,东侧为西12区。说明是自东12区向东穿过日界线,在日界线西侧过了第一个圣诞节(12月25日)后,日期减掉一天(12月24日),海上航线1天后(12月25日)再过第二个圣诞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三)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C.④ D.⑤

【答案】

5.C

6.C

【解析】

5.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海底地形与地质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四)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7.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①黄土梁、黄土峁密布②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④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

A.消费市场巨大B.集聚效应显著C.劳动力素质高D.运输条件便捷

【答案】

7.B

8.A

【解析】

7.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主要原因是日照较为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糖分的积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本题考查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影响商业网点布局主要的因素有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主要利用的是上海广阔的消费市场。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

(五)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9.在右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

10.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9.B

10.C

【解析】

9.本题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河流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失的沉积作用。图中②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本题考查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和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①④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六)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

1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

11.D

12.B

【解析】

11.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附近受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本题考查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1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

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13.D

14.C

【解析】

13.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计算。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有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4.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八)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15.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①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②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③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④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17.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②北美大陆西海岸③北美大陆东海岸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15.C

16.D

17.A

【解析】

15.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总体上看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震源深度都小于100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6.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由此可见图中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即为板块的边界,根据板块的边界形状判断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本题考查世界六大板块的位置及边界。太平洋西部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北美大陆西海岸的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形成。而北美大陆东海岸和南美大陆西海岸位于板块的内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九)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8.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19.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2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18.C

19.B

20.D

【解析】

18.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9.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本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B.d区C.e区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央商务区

【答案】

21.A

22.C

【解析】

2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弯曲可以利用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帮助记忆山谷和山脊。凸低为山脊,为分水岭,凸高为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河流流向低处。图中有河流穿过,则图中等高线分布代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等高线凸往高处,所以a 处为河流的上游,g处为河流的下游。开发漂流旅游项目出发地应选择在河流上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2.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g位于城市的外围,根据判读g地位于河流的下游;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g地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东北郊外,适合布局工业区,对城区的环境污染较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十一)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23.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4.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

【答案】

23.C

24.A

【解析】

2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4.本题考查西亚地区的自然资源。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十二)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5.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②增加农作物熟制③防止水土流失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25.B

26.D

【解析】

25.本题考查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垦梯田是对地形条件的改造,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6.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低山丘陵区坡度较小的平地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种植茶树和竹林,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保持水土,所以发展立体农业可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能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十三)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

27.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①③

28.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 .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 .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 .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

27.C

28.D

【解析】

27.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所在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反而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28.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十四)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 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 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29.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29.A

30.B

【解析】

2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0.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产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十五)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3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__月7日。(2分)

3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2分)

3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_____。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______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2分)

3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_。(2分)

3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南半球信风带向什么方向移动?该移动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别举例说明原因。(6分)

【答案】

31.3,5

32.135°W,11°43′N

33.16°34′,56

34.延长,减慢

35.移动方向;向北移动。该移动会造成南亚地区降水丰富,因为北移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球自转影响,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掠过暖湿的印度洋洋面,带来丰沛的降水。该移动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干旱少雨,因为该区在这一期间转为受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解析】

31.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地球运动方向、晨昏线移动、日期时间等。由极地经纬网地图经线45°W到0°经线(逆时针)西经度减少,可判断A点为北极点;晨昏线经过极点A,只有二分日(春、秋分);由图信息“过A点后”到B点,此时北极(A点)为极昼,说明是春分日(“3”月21或22)后,因此日期为3月。从3月22日岛6月22日(夏至、过图C 点),B点正好处在A、C中间,从时间上大约为3月22日岛6月22日中间附近即“5”月7日前后。

32.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方时换算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赤道上日出地方时6点,此时太阳直射经度为45°W即地方时12点,说明轮船所在经度为“135°W”;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位于B点,B点为A点(90°N)与C点(66°34′N)的中点,所以B点距离北极点的纬度差是11°43′,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11°43′N。

33.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和地方时换算。太阳直射点在11°43′N,根据同纬间距相同太阳高度相同推算:北京与太阳直射点纬间距为40°-11°43′即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间距为40°-11°43′,由此推算该地纬度=11°43′-(40°-11°43′)=-16°34′,即南纬“16°34′”;农历十五,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是地方时为0:00,根据此时135°E地方时为24:00,则121°E地方时为23:04,说明还需要等待56分钟到达24:00。34.本题考查上海纬度位置、地球公转运动昼夜长短及速度变化。从B到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上海白昼时间变成;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从B到C即5月份到6月份,说明公转速度变慢。

35.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对大气环流信风带移动、季风环流对降水量影响。从B到C,即5月份到6月份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风季风。西南季风掠过印度洋,携带丰沛的水汽,南亚地区往往形成雨季;该移动对于澳大利亚北部,因风向来自陆地内部,所以带来澳大利亚北部干旱少雨。

(十六)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36.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4分)

37.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4分)

38.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4分)39.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36.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航线有风浪危险。(任答一点即可)37.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甬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8.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任答一点即可)。

39.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解析】

36.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世界海洋航行。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该题要求描述海陆位置,则强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海陆位置优越,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分析航运的优劣应结合世界主要的海洋运输线路及条件回到。该航线的优势是运输量大,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劣势是与苏伊士运河航道比,航线长,好望角航线受西风影响,风浪大。

37.本题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大陆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入海河流能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在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能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根据图示: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甬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8.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农业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在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所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

3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十七)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9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40.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3分)

41.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

4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6分)

【答案】

40.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41.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42.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3.机械增长

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解析】

40.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

41.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42.本题考查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3.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分类、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十八)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问题。(19分)

图1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

(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图2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

44.据图1,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4分)

45.据图2,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

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0~16km 70 50 38

16~48km

46.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6分)

47.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4分)【答案】

44.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任答两点即可)

45.

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0-16km

16-48km 26 40 50

可见,在0-1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布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46.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47.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合理性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使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较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

制造业的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荡然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解析】

44.本题考查工业布局、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表资料判断,该地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呈现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45.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解答本题读懂图表是关键,根据表格提示,在0-16km 范围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占70%,而到48km处技术密集型占到95%左右,所以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占25%左右。依此判断资本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数量比重。

46.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47.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原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结合N市的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分析: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变低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的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荡然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十九)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12分)

图2西欧地理景观图

48.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

【答案】

48.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

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

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48.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应该从地貌、大气、洋流、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应通过对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要素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自然要素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西欧温和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形成当地以面包和乳畜产品为主的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以下为选做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二十)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011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49.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50.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51.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答案】

49.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50.华北地区: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51.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4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对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50.本题考查西北太平洋副高移动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根据图示:2011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主要原因是北方受锋面雨带影响,南方地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51.本题考查对干旱灾害的防治。对于干旱灾害的防治应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十二)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5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5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54.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答案】

52.差异:(1)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2)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3)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5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54.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解析】

52.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53.本题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54.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总结: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

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上海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一)1.A2.D(二)3.D4.A

(三)5.C6.C(四)7.B8.A

(五)9.B10.C(六)11.D12.B

(七)13.D14.C(八)15.C16.D17.A

(九)18.C19.B20.D(十)21.A22.C

(十一)23.C24.A(十二)25.B26.D

(十三)27.C28.D(十四)29.A30.B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第(十五)至第(十九)题为共同部分

(十五)(本题14分)

31.3,5

32.135°W,11°43′N

33.16°34′,56

34.延长,减慢

35.移动方向;向北移动。该移动会造成南亚地区降水丰富,因为北移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球自转影响,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掠过暖湿的印度洋洋面,带来丰沛的降水。该移动会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干旱少雨,因为该区在这一期间转为受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十六)(本题16分)

36.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航线有风浪危险。(任答一点即可)37.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甬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38.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任答一点即可)。

39.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013年高考试题——地理(山东卷)解析版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地理试题(含解析) 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答案为C。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 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解析】同样的暴雨过程,由于植被覆盖率减少,使河流径流量变化越来越大,因此Ⅰ到Ⅲ三个阶段对应的径流量变化应该是③②①,故答案为C。 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解析】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故为草原。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解析】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它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逐渐变窄,故答案为D.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解析】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点气温最高,这两个时间段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的时刻。而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此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也就是距离日出前后6点和距离午后两点中的时刻,即9点。 6.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解析】从维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丙地位于回归线之间,为直射该地,当太阳直射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甲在北,因此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而正午太阳高度是,谁距离直射点越近谁的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而图中显示甲、乙距丙地距离一样,正午太阳高度甲、乙相等,C、D项错。 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7-8题。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地理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地理卷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高考地理2019年·全国卷2卷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重绘图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国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4-5题。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A.生产中心 B.分拣中心 C.销售中心 D.质检中心 5.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A.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 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地理

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地理部分 第Ⅰ卷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图2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图4示意我国某地14日6时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 B.14 日19时 C.15日4时 D.15 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第Ⅰ卷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攀枝花周边地形。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卷高清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 1.(4分)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4分)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4分)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 如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4~6题.

4.(4分)导致图示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5.(4分)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4分)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9~11题. 9.(4分)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10.(4分)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11.(4分)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 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 支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周边地形.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天津卷)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天津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 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 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据此回答4~5题。 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

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读下图,回答6~7题。 6.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上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 8.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9.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

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

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图1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B项。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_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大纲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 每题4分 共44分 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 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 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 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 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 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 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 种植西瓜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 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 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 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

、选择题:本题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国卷I ) 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 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3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 先河。至 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 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 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 4—5 题。 4. 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5.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 B. 价格低 C. 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脚杆, 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 但 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 题。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 2 000 毫米 B. 约为 2 000 毫米 C. 约为 210 毫米 D. 远小于 210 毫米 7.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而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A.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 不断刺 A. 市场营销成本 B. 原料成本 C. 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6-8

2013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地理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图2为45o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文综试题(地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 8.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B.N、M之间 C.S、R之间D.S、K之间 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160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含解析)

试卷第1页,总10页 …装…………○…………订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装…………○…………订绝密★启用前 2020年全国卷1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C 2.B 3.C

试卷第2页,总10页 ……○…………外…………○………※※请※※不……○…………内…………○………【解析】 【分析】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 。 2. 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提高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所以选B 。 3.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 【点睛】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 的是(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2013年高考特训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图1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 图2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图3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图4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天津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 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据此回答4~5题。 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读下图,回答6~7题。 6.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上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 8.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9.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回答10~11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 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 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 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安徽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23.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2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8~29题。 28.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 29.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 (安徽卷)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臵变化图”。完成30~31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