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

21.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

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度临床技能会考暨临床技能大赛评分表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

(推荐)产科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 一、适应症(10分) 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时采用此方法。 二、操作顺序(10分)(每一步操作2.5分)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 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的深度。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7分) 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3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2分) 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1分) 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2分) 6.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或阴道内诊协助诊断。 (1分)

骨盆外测量法

骨盆外测量法 external pelvimetry,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 【操作目的】 骨盆大小及形状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不可缺少的项目。骨盆外测量虽不能直接测量骨盆内径,但可以从骨盆外测量各径线的比例中,间接判断骨盆的大小及形态。 【方法与步骤】 1、孕妇排空膀胱取伸腿仰卧位,测量者站立于孕妇右侧。首先了解和观察骨盆有无畸形或外伤骨折史 2、备好检查床、骨盆外测量仪,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四个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仰卧位,双腿伸直,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仰卧位,双腿伸直,测量两髂嵴最宽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髂嵴后联线与脊柱中线交点下1.5cm处,此径线能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此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拳头,则大于8.5cm即属于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得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值<8.5cm时,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5)耻骨弓角度:5耻骨弓角度、耻骨弓角度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⑵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⑶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小于80度为不正常。 此角度能反映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检查完毕,协助孕妇整理衣裤,整理用物,放回原处。

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

骨盆 髂脊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骶骨 耻骨联合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 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两条经线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 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形经阴道娩

产科四步触诊

产科四步触诊 第1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了宫外形并测得官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若在宫底部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想到可能为横产式。 第2步手法 1.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

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底向前、侧方或向后。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更易诊断。 第3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

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4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上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若

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分别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上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人,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胎头俯屈)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胎头仰伸)时,股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

四步触诊法 四步触诊法是产前检查的常用方法,通过四步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适应症】 妊娠24 周以后。 【操作前准备】

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手要温暖;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屈外展,腹肌放松。 【操作过程】 前三步触诊时,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并面对孕妇头部,第四步触诊时,检查者则面对孕妇足部,动作要轻柔。 1. 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先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不规则的为胎臂。 2.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 3.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按第一步特点判断先露是头还是臂;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入盆。 4. 第四步两手分别插入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产科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产科四步触诊及骨盆测 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 一、适应症(10分) 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时采用此方法。 二、操作顺序(10分)(每一步操作分)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 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的深度。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7分) 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3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2分) 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1分) 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2分) 6.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或阴道内诊协助诊断。(1分) 骨盆测量 【骼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 一、适应症(10分) 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入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的骨盆外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10分) (一)骼棘间径测量 1.孕妇体位:屈伸腿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1分) 2.找准孕妇两侧骼骨的骼前上棘;(1分)

妇产科女性骨盆的测量及记忆口诀--一篇文章突破考点

骨盆 髂前上棘髂脊 耻骨结节骶骨 耻骨联 合

骶耻外径:测量第5 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 为骨盘入 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 骶岬上缘 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 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两条经线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 11.5cm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 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 出口平面由2 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 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形经阴道娩出。

腹部四步触诊考核标准

实践一腹部四步触诊考核标准 一、操作时间:40分钟 二、操作用物:孕妇人体模型、检查床、软尺、洗手液、护理记录单、笔。 三、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100分) 项目总分项目 内容 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得分 素 质 要 求(6分) 服装 服饰 服装鞋帽整洁,着装符合职业要求(2分) 2 仪表 举止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2分) 2 态度 语言 语言流畅,态度和蔼,面带微笑(2分) 2 操 作前准备(12分) 病人 通过护士解释,病人了解该项操作的目的,愿意 合作(表述)(2分) 2 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口述)(2分) 2 用物用物齐全,摆放科学、美观(2分) 2 护士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各2分) 6 四 步 触 诊(68分) 核对 解释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医嘱(2分) 向病人或家属解释(2分) 4 病人 准备 嘱病人排空膀胱(2分) 协助病人仰卧屈膝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腹肌 放松(6分) 8 第一 步 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并面对孕妇头部(3分) 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先确定子宫底高度, 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5分) 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 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且形 状不规则为胎臀(8分) 16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 轻深按,两手交替进行(5分) 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 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5 分) 10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 上方,握住先露部,按第一步特点判断先露是胎 头还是胎臀(8分) 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 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入盆(5分) 13 第四步检查者面对孕妇足部(3分) 两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轻轻 摇晃并往下深压,复核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 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7分) 10 整理记录协助病人穿好衣裤(2分) 整理用物(2分) 交待注意事项并记录(2分) 洗手(1分) 7 评价(12分) 操作 方法 程序正确,动作规范,操作熟练(5分) 5 操作 效果 体现爱伤观念,操作结果准确、有效(5分) 5 护患 沟通 解释合理有效,体现人文关怀,病人满意(4分) 4 总分100分

产检+骨盆外测量

产检(包括四步手法、听胎心音)+盆腔模型骨盆外测量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步触诊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物品: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 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四步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前3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形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点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的距离。(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顶点)。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8.5~9.5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骨盆测量操作

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流程 1目的 评估骨盆大小及形状,判断胎儿能否阴道分娩。 2 用物准备 检查床、骨盆测量尺。 3 操作方法及程序 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骨盆外测量 1、髂棘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触清两侧髂前上棘,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 ⑴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第五腰椎

棘突下,相当于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两侧髂嵴联线中点下1~1.5cm 处。)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18~20cm。 骨盆外测量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 ⑵又称坐骨结节间径。测量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外阴部,触到坐骨结节,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若无骨盆测量器,可用检查者拳头置于两坐骨结节间,可容一拳时,估计此径线大于8.5cm,属正常。测此径线,可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横径长度。当出口横径小于8cm时,应测后矢状径。)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⑴此时嘱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 ⑵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若骶尾关节已固定,则以尾骨尖为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若后矢状径与出口横径之和大于15cm,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9㎝。

妇产科各个径线记忆口诀

妇产科各个径线记忆口 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妇产科难记的一些数据歌诀一:各个经线的记忆口诀 入门要发财 出门责罚我 家中实在好 对门要爱我 见你我生儿 解释:入(入口前后径)门要发(18cm)财 出(出口横径)门责罚我(8.5cm) 家中(中骨盆横径)实(10cm)在好 对(对角径)门要爱我(12.5cm) 见你我(减去1.5)要爱(谐音2,真结合径为11cm,1+1=2) ①入口前后径为骨盆入口最有意义,有两个骨头,一个是耻骨联合上缘,一个是骶髂上缘。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髂上缘的距离就是入口前后径。 ②两个坐骨棘之间的距离为中骨盆横径 ③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出口横径,如果它小了,还要测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如果它比较大也可以。 (2)5条线: ①骶耻外径就是上面说的入口前后径,正常值18~20cm对角径:正常值12.5~13cm,减去1.5~2cm就是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1+1=2) ②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就是上面说的中骨盆横径),正常值10cm ③坐骨结节间径:就是上面说的出口横径,正常值8.5~9.5cm。如果小了不要紧,还可以测出口后矢状径 ④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说明胎儿也能出来。<13cm那就真不出来了。

手测宫底高度记忆歌诀:三月联合上二三 四耻五下六上一 七三八剑九下二 十月正在脐剑间 耻上子宫长度记忆歌诀:我(五月开始)是怕(18cm)死(24cm)溜(26cm)走(29cm)两(32cm)三(33cm)回

第45章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一、目的 四步触诊是孕中、晚期产科腹部检查方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二、适应证 孕中、晚期孕妇。 三、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子宫敏感或已经有宫缩者,应避开宫缩,且动作务必轻柔。 四、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皮尺、洗手液。 2.检查者准备:清洁双手O 五、操作步骤 1.体位: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检查者站在孕妇的右侧,在作前三步于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2. 第一步:检查者将左手置于宫底部,描述宫底距离脐或剑突 的指数,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两手置于宫底部,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 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3. 第二步: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能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4.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 指分开,置于骨盆入口 注意:为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检查者要态度和蔼,并向孕妇解释操作的必要性。 注意:检查者要清洗双手,天气较冷时要轻搓双手,使双手温热开始检查。 注意:一手轻按的同时另一手固定不动,之后交换进行。

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检查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 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 被推动,则示已衔接。 注意:第四步检查者 面向孕妇足端5. 第四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人口向 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 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 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为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 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六、相关知识 四步触诊是通过腹部触诊的方式了解胎儿大小及胎位的物理诊 断方法。 每月妊娠子宫大小:12 周末耻骨联合上2-3 横指;16 周末脐 耻之间;20 周末脐下1 横指;24 周末脐上1 横指;28 周末脐上3 横 指;32 周末脐与剑突之间;36 周末剑突下2 横指;40 周末脐与剑突之 间或略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振宇王山米)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测试题 1.四步触诊第一步于法错误的是 A.检查者站立在孕妇右侧,动作轻柔 B.检查者双手置于宫底部,并划线标记宫底位置 C. 若宫底位置不明显可嘱孕妇双腿略屈曲使腹肌放松 D. 检查者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了解宫底部胎儿部分 E 孕妇头部稍垫高 2. 四步触诊第二步手法正确的是 A. 孕妇应该排空膀脱取左侧位 B. 检查者立于孕妇左侧 C. 检查者双手指置于孕妇腹部一侧 D. 双手同时轻推和深按 E. 若产妇有不适要减轻按压幅度 3. 对孕妇进行腹部检查时应该 A. 检查者立于孕妇左侧 B. 先听取胎心再进行四步触诊 C. 当出现宫缩后要暂停测量 D. 对前置胎盘的孕妇禁做四步触诊,只测量宫高腹围 E 孕28周前不用做四步触诊 4. 对某孕妇进行四步触诊时哪项是错误的 A.孕妇应该排空膀胱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新版.pdf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 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 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 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 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 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 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 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 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 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 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两侧圆孔卵圆孔棘孔位于最后边 前部通眶眶上裂圆形短管视觉连 后窝中央是大孔前外舌下神经管 岩部后面内耳门颈静脉孔二沟延 注:圆形短管—视神经管二沟—横窦沟、乙状窦沟

骨盆外测量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盆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 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 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

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平面有四条径线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是前三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平均值为8.5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前端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9cm. 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形经阴道娩出。

骨盆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骨盆外测量 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8.5cm,即属正常。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 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严格进行外阴消毒。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以润滑油,动作轻柔,依次进行检查。测量的主要径线有: 1、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真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其正常值约11cm。方法是检查者将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用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手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手指,测量此接触点到中指尖的距离,即为对角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Four Maneuvcrs of' Leopold 一、目的 四步触诊是孕中、晚期产科腹部检查方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 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二、适应证 孕中、晚期孕妇。 三、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子宫敏感或已经有官缩者,应避开宫缩, 且动作务必轻柔。 四、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皮尺、洗手液。 2.检查者准备: 清洁双手。 五、操作步骤 1.体位: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 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检查者站在孕妇的右侧,在作前三步 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注意:为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检查者要态度和蔼,并向孕妇解释操作的必要性。 2.第一步:检查者将左手置于宫底部,描述官底距离脐或剑突的 指数,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两手置于官底部,以两手指 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 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注意:检查者要清洗双手,天气较冷时要轻搓双手,使双手温热开始检查。 3.第二步: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 轻轻深按进行检查。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 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能感到胎儿肢体 在活动。 注意:一手轻按的同时另一手固定不动,之后交换进行。 4.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 4 指分开,置于骨盆入口上方 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检查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人盆;若不能被推动,则示已

妇产科女性骨盆的测量及记忆口诀--一篇文章突破考点

骨盆髂脊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骶骨 耻骨联合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两条经线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 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骨盆外测量技术操作流程

骨盆外测量技术操作流程 大家好,我是**科的**,今天操作的项目是骨盆外测量,操作目的是为了了解骨盆的形态和大小,评估头盆是否相称、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 用物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手要温暖。 2.用物:处置车、医嘱卡、骨盆测量器、洗手液。 3.病人:诊断和配合程度。 4.环境:温湿度、光线适宜,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操作流程: “您好,李梅请进来”“您好,李梅,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今天来做检查,就是想知道胎儿是否能经阴道分娩” “好的,您需要做一个骨盆外测量,了解一下骨盆的形状与大小,评估一下头盆是否相称, 能否经阴道分娩,请您配合一下好吗?” “好的”“请您去一下卫生间,我去准备用物” “好” “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衣帽整齐,指甲已修剪,快速手消毒剂在有效期内” 七步洗手 “李梅,现在就要给您做检查了,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您有什么需要吗?” “没有” “请您躺到床上好吗?”

“好的” “李梅请把双腿伸直” “好的” “双手持测量器末端置于髂前上棘外缘,测量髂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cm,沿两髂嵴外缘 平行,找到最宽的距离,测量两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cm”“李梅请您向左侧卧位好 么,请把左腿弯曲,右腿伸直好吗” “好的” “持测量器末端,一端置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一端置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测量骶耻外径, 正常值为18-20cm。李梅请躺好,请您把双腿弯曲,用双手抱膝好吗?” “好的” “持测量器末端置于两坐骨结节内缘(即坐骨结节间经),测量正常值为8.5-9.5cm,(若 此径值小于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 8-9cm),两者之和大于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然后将两拇指斜着对拢,放于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测量耻骨弓的角度,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 度为不正常” “李梅,骨盆外测量已经做完了,您的骨盆大小正常,头盆相称,可以经阴道分娩,请问您

四步触诊法心得体会

四步触诊法心得体会 篇一:四步触诊法 一、目的 1.评估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 2.了解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二、操作步骤 1.核对姓名和床号,自我介绍,向病人简要说明操作目的及操作中可能的不适及配合方法,嘱孕妇排空膀胱,操作者清洁双手。 2.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头部垫高度适合的软枕。检查者站立于孕妇的右侧,温暖双手。(四步触诊的前三部需面向患者头部,第四步面向患者足部) 3.四步触诊第一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两手置于宫底,触摸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宽而软且形态略不规则。 4.四步触诊第二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触到平坦饱满的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的朝向,凹凸不平的部分是胎儿的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 5.四步触诊第三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右手拇

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判断先露部是胎儿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衔接,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6.四步触诊第四步:检查者面向患者足部,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进一步检查胎先露,并向骨盆入口方向往下深按,进一步确诊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7.协助孕妇起身,整理衣物,询问孕妇是否有不适感觉。 三、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点 1.根据孕妇腹壁厚度及胎儿大小把握手法力度,力量太小不易扪清胎位,力量太大易引起孕妇不适感及诱发宫缩。如诱发宫缩,嘱孕妇尽量放松,待宫缩结束后再继续检查。 2.若四步触诊无法明确胎先露时,可通过阴道检查、肛诊或B超来诊断。 3.不同孕周子宫底的高度: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末-脐耻之间,20周末-脐下一横指,24周末-脐上一横指,28周-脐上3横指,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36周末-剑突下2横指,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4.子宫大于相应孕周: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

四步触诊法

一、目的 1.评估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 2.了解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二、操作步骤 1.核对姓名和床号,自我介绍,向病人简要说明操作目的及操作中可能的不适及配合方法,嘱孕妇排空膀胱,操作者清洁双手。 2.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头部垫高度适合的软枕。检查者站立于孕妇的右侧,温暖双手。(四步触诊的前三部需面向患者头部,第四步面向患者足部) 3.四步触诊第一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两手置于宫底,触摸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宽而软且形态略不规则。 4.四步触诊第二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触到平坦饱满的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的朝向,凹凸不平的部分是胎儿的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 5.四步触诊第三步:检查者面向患者头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儿先露部,判断先露部是胎儿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衔接,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6.四步触诊第四步:检查者面向患者足部,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进一步检查胎先露,并向骨盆入口方向往下深按,进一步确诊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7.协助孕妇起身,整理衣物,询问孕妇是否有不适感觉。 三、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点 1.根据孕妇腹壁厚度及胎儿大小把握手法力度,力量太小不易扪清胎位,力量太大易引起孕妇不适感及诱发宫缩。如诱发宫缩,嘱孕妇尽量放松,待宫缩结束后再继续检查。 2.若四步触诊无法明确胎先露时,可通过阴道检查、肛诊或B超来诊断。 3.不同孕周子宫底的高度: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末-脐耻之间,20周末-脐下一横指,24周末-脐上一横指,28周-脐上3横指,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36周末-剑突下2横指,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4.子宫大于相应孕周: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孕周推算错误;子宫小于相应孕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横位、孕周推算错误。 5.不同胎方位的胎心听诊位置: (1)枕先露:脐左下(LOA)脐右下(ROA) (2)臀先露:脐左上(LSA)脐右上(RSA) (3)肩先露:脐部下方 6.宫高、腹围的测量方法: (1)宫高:耻骨联合上缘到宫底切缘的距离。 (2)腹围:绕脐一周的数值。

产科四步触诊

产科四步触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产科四步触诊 第1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了宫外形并测得官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若在宫底部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想到可能为横产式。 第2步手法 1.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 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底向前、侧方或向后。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更易诊断。 第3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4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上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分别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上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人,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胎头俯屈)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胎头仰伸)时,股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 四步触诊法 四步触诊法是产前检查的常用方法,通过四步触诊法可以判定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衔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并估计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的多少。 【适应症】 妊娠 24 周以后。 【操作前准备】 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手要温暖;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腹部,双腿略屈外展,腹肌放松。 【操作过程】 前三步触诊时,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并面对孕妇头部,第四步触诊时,检查者则面对孕妇足部,动作要轻柔。 1. 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先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不规则的为胎臂。 2.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