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城市专题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海绵城市专题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

研究报告

Economic

And Market Analysis China Industy

Research Report 2018

zhongbangshuju

前言

“重磅数据”行业分析报告主要涵盖范围

“重磅数据”系列研究报告主要涵盖行业发展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竞争分析,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产品的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总体情况,主要领先企业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重磅数据”企业数据收集解决方案

“重磅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自身数据库包含上中下游产业链数据资料。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纬度,不同部门的情报收集和整理。依据客户需求,搭建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关系图谱,打通上、中、下游的数据信息服务,一站式采集到所需要的全部数据服务。可以满足不论是企业、个人还是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在不同层面需求。

关于我们

“重磅数据”是基于知识关系挖掘的大数据工具,拥有关于企业、行业与专业研究机构的最完整的全球商业信息解决方案,帮助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全面的商业资讯。提供全球超过500个行业累计专业研究报告15000篇行业研究报告,用户均可获取相关企业、行业与企业决策者的重要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目录

第一节海绵城市为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提供新思路 (7)

一、内涝等“城市病”亟待防治,城市水生态问题突出 (7)

1、城市内涝频发,“城市看海”成热门话题 (7)

2、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质污染严重 (8)

3、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强排能力不足 (9)

4、不科学工程性措施导致水系统功能整体退化 (10)

二、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可有效缓解内涝及面源污染 (10)

第二节国外城市降雨径流管理理念和实践概览 (14)

一、美国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策略方兴未艾 (14)

1、低影响开发理念 (14)

2、城市雨水控制项目的实施需多层面保障 (14)

3、防治合流制溢流,纽约实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15)

二、英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16)

1、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理念内涵 (16)

2、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17)

3、英国景观事务所Grant Associates可持续发展景观 (18)

三、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设计 (20)

1、控制雨水径流水质,墨尔本等城市推崇WSUD雨洪管理体系 (21)

2、林恩布鲁克房地产开发项目 (22)

四、国外降水径流管理发展共同点 (25)

1、降水径流管理理念相近,实施方案大同小异 (25)

2、发展进程缓慢,立法周期较长 (25)

3、技术标准复杂,投资额巨大 (26)

第三节海绵城市进行时,PPP模式助力推广 (27)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27)

1、国家政策支持是海绵城市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27)

2、首批试点城市投资已超百亿,项目完工率达60% (30)

二、PPP模式保驾护航,未来年均投资额或达两千亿以上 (31)

1、推广PPP模式,社会资本将发挥核心作用 (31)

2、海绵城市所需投资额巨大,未来五年产业规模将超万亿 (34)

3、以南宁为例看海绵城市建设,PPP实施仍需改进 (35)

三、融资能力和技术标准成为制约市场的两大因素,未来盈利模式有待创新

(37)

1、融资能力决定市场容量,PPP模式落地情况受期待 (38)

2、项目回报机制使用者付费较少,盈利模式有待创新 (39)

3、技术标准不完善,建设时间紧迫 (40)

第四节海绵城市建设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42)

一、海绵城市分五类业务,上市企业及时布局 (42)

二、铁汉生态等园林企业: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使园林行业受益

(44)

1、源头减排绿色工程的实施利好园林业务 (44)

2、以铁汉生态为例:生态园林龙头,紧跟PPP发展大潮 (44)

三、中国中铁、葛洲坝等工程类企业:锐意改革,及时布局 (46)

1、中国中铁:组建海绵城市联合体,发挥基建综合业务优势 (46)

2、葛洲坝:转型升级,致力打造环保平台 (47)

四、苏交科:国内工程咨询龙头,PPP项目布局充分 (49)

1、工程设计、咨询经验丰富,在海绵城市领域有望受益 (49)

2、PPP布局充分,承接项目优势明显 (49)

3、收购TestAmerica,打造中国最大第三方检测平台 (50)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 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1573.16km2;常住人口425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35.9km2,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15.4km2,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0.5km2。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

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 (1)领导机构组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过程管控。一是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多规合一”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联评联审,发改委在项目建议

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研究

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2T16:35:11.3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作者:刘大欢 [导读] 注重对于环境的发展。因此,结合现代化道路建设,改善城市的排水能力,大力发展海绵城市,是具有战略性的发展眼光的。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 300392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道路,在设计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排水问题。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环境局提出,是一种城市排水、蓄水管理的新概念,指在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来临时,城市能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由于城市不合理排水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国于2012年引进了相关理念。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排放不合理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构建理念,提出建设渗水式的道路建设、加强绿化环境,完成海绵城市的系统处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问题道路设计自然灾害 前言: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暴雨洪涝灾害,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城市的硬化面积过大,而绿化面积不足,城市中的水循环存在问题对于污水处理不够完善。而如果仅仅采取工程措施的话,不但要占用很多地下空间,而且容易造成更大的污染。并且,这些设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纯盲目的增加城市绿化率,会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控制污水处理,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与海绵城市的观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结合现状,加强透水式的道路建设 1.1我国目前的道路排水现状 目前我国道路大多是由沥青和混凝土混合铺筑的。当有降雨的时候,雨水会聚集到路面上,形成积水,不但会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危及交通安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直接引流,在设计公路的时候,路面是倾斜的。发生大规模降雨的时候,使水顺着路的横坡流到道路排水系统里,进而排出城市。这种排水模式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会提高修建道路的成本,增加道路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把降水全部排出城市,会造成城市地下水的缺失,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城市正常的水循环。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城市绿化用水无法利用。 1.2透水式的道路建设 透水式的道路建设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道路设计使雨水渗透到路面之下,采用易渗透的建路材料,对于雨水简单过滤之后,有效补充地下水,改善传统排水方法流失地下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降雨量大的情况,能够减轻排水压力。一般来说,由于城市建筑密度比较大,降暴雨时,城市范围降水无法及时排出,就会造成内涝。而采取透水式的道路建设的话,雨水在排出的过程中,流经路面不断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减轻雨水对于城市的冲击,降低水流的冲刷力度,使排水方式更加多元化,有效分流。而且在雨水流经路面的时候,会溶解大量的可溶解污染物,造成极大的环境影响。但是透水式的道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经过简单的过滤,雨水直接渗透到地面下,减少了对路面的冲击,不但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污染环境。降雨的时候,由于传统的路面会有积水,不但会降低摩擦力,而且夜晚开车的时候会因为反光,增大了开车的危险。而透水式的道路则能够提高轮胎对于路面的附着力,使雨天驾车更加安全[1]。 二:有效加强绿化 提到绿化,首先想到的就是种植植物。那么,是不是只要绿化面积足够大就能够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呢?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高密度化是不可避免的,只追求绿化面积,是无法很好的与我国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的。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前期,就要结合原有的生态环境,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在有效完成城市建筑的前提之下,不破坏生态环境,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在道路两旁加强绿化面积[2]。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构建天然的绿化带。如果说渗水式的道路解决的是城市的排水问题,它负责的是海绵的“吸水”,那么绿化解决的就是海绵的“挤水”。有效加强绿化面积,不但能够有效吸收降水和生活污水,而且能够帮助储存地下水,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对于道路建设,可以使绿化带置于车行道的中间,使车行道向中间倾斜,而且一般来说绿化带是要低于道路高度的,这样有利于收集雨水。这样的话,使简单的雨水收集变成较好的绿化渗透。 三:完善道路设计中的细节建设 3.1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衔接问题 由于人行道的载重量比较小,可以直接用透水人行道板铺砌,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而且能够增大雨水的渗透率。在与机动车相邻的一侧要结合实际路况,设置碎石隔离层。使积水更加容易渗透到底部,而不会使积水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留置。对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有绿化带的情况,可以使他们靠近绿化带的一侧向内倾斜,并适当降低绿化带的高度[3]。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适的衔接方式,对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道路边缘防护措施 在城市边缘地区,有很多的道路边坡情况存在,道路边坡的安全性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对于边坡的防护一般都是浆砌片石或者植草防护,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上,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随着海绵城市的发展,对于道路边缘的防护和应用都更加广泛。道路边缘分为两种,一种是土质的边坡,这种情况一般要进行碎石砌面,碎石面对于水的渗透能力比较强,能够达到防护的要求。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是石质的边坡,石质边坡比较坚硬,而且它的渗水性能也不好,直接进行开挖的话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3]。所以要根据石质的岩石走向,适当放平石坡的陡度,采用生态手段处理积水,并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和碎石沟,从而有效的处理降水对于道路边缘的冲击问题。 3.3雨水口、路肩边沟设计 3.3.1雨水口 由于传统的雨水口缝隙较小,极易出现堵塞的情况,目前的雨水口大多在道路边缘设置,雨水口中会因平时打扫或者被人为丢入垃圾,在降水的时候就会污染水质[4]。更为严重的是,在城市出现较大降水的时候,污水会涌出到地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可以将雨水口建在绿化带的中间,或者绿化带与道路的交界处,即路面的最低点,雨水除了被草地吸收外,流入雨水口,流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项目主要从事海绵城市材料研发生产,预计总投资14603.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2%;流动资金3224.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8%。 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2546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228.96万元,税金及附加91.26万元,利润总额5234.04万元,利税总额6085.80万元,税后净利润3925.53万元,达纲年纳税总额2160.27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35.84%,投资利税率41.67%,投资回报率26.88%,全部投资回收期5.22年,提供就业职位410个。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44.71万元,同比增长33.67%(5401.37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海绵城市材料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9290.8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9.9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443.6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4.05万元,增长率8.39%;实现净利润3332.7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06.65万元,增长率26.91%。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19-04-08T10:00:07.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刘言斌 [导读]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建设养护中合理设置,发挥设施调蓄、存储、运用的作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率越来越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排水设施建设上如何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排水人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加强城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 1、渗: 由于建设时把城市构造成了钢筋水泥的深林,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循环,水资源的地表、地下消耗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2、滞: 滞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流径调节、地形调节,让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并引流到我们想要雨水流到的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过大的现象,延缓集中降雨形成径流高峰。 3、蓄: 现有的治水理念是快速的将水排入水体,不要形成内涝,将雨水一排了事缺少对有效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蓄的概念就是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建一些能储水的排水构筑物,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作用。 4、净: 净是指水通过土壤、植被、路面、构筑物等各种媒介的渗透,运用渗滤、净化、生物处理等方式,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建成一个循环系统。 5、用: 在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水资源充足地区还是贫瘠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6、排: 排是利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三、海绵城市推进建设中城市综合排水设施的作用 1、改变现有排水理念: 现有排水只是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缺乏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思维,改变原有的排水理念,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渗”来补充地表水,通过“蓄”合理调蓄降水,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水合一的生态之城。 2、改善内涝积水现象: 通过对排水分区区域情况、设施情况、蓄排情况、防洪情况、应急情况等的众多内涝积水成因的分析,了解区域内的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评估通过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泵排建设、调蓄空间建设、防洪水利建设来延缓降雨积水峰值时间,消减流量峰值,同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级来解决或改善内涝积水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能径流滞蓄排的更为合理有效。 3、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问题在岸上,通过排水体系调研(排水体制、管网连接情况和管网运行水位)、错接混接情况、管道破损运行情况、外来水汇入(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上游入流等)情况、排水口调查、污水处理厂调查、河道调查,排摸混接、偷排、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等污染水体的污染源,通过雨污分流纳管、封堵违规排水口、严惩超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置效能、前期雨水截流等排水设施建设来解决或改善水体黑臭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排出的是达标水质。 四、海绵排水设施建设的探索 要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需细化探索海绵排水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排兼备、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务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以下扼要谈谈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想法: 1、推进雨水系统提标改造: 遵循安全高效、排蓄结合的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排水防涝标准、雨水径流标准及污染治理标准,提标改造改善城市雨水

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海绵城市试点: 第一批:2015年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第二批:此次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共有17个城市参加,评审专家组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通过现场答辩,专家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结果排序如下: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盘锦、呼和浩特、运城。分数前14名的城市入选试点城市。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1.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时间表 一项针对351个城市的调查显示,2008到2010年期间,超过6成被调查城市发生过内涝。而同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为此,国务院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陆克华介绍,核心目标是将城市中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要达标。 2.海绵城市的市场规模 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突出,具备全国推广潜力。海绵城市对于北方城市将主要起到“止涝济旱”,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的作用。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城市,则主要起到防灾减害,分化利用的作用。预计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城市(涵盖我国城市数量90%以上)将作建设海绵城市的强制性要求。当前全国658个城市中仅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资料单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资料单 一、规划局 1、城区总体规划电子版(图纸格式.dwg、说明书格式.doc) 2、新建城区总体规划电子版(图纸格式.dwg、说明书格式.doc) 3、规划城区地形图(1:1000,需要测算径流系数) 4、近期规划及近期道路建设情况 5、管线综合规划 6、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7、城市水系图及水系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8、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9、城区道路竖向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10、城市道路停车场地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1、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2、城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3、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4、城市现状各类用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15、试点区域的范围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住建局 1、近10年城市内涝次数、内涝原因、积水深度、积水范围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2、现状中心城区内近10年积水点的情况及形成原因(包括:积水点分布图、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积水面积等)。

3、排水管渠现状图(1:1000,对于易积水地段,还需提供雨水口布置图)、泵站等分布图(包括现状雨水分区排放情况,现有排水管渠断面、位置、管内底标高、流向、坡度、材质、建设年限等)。此项建议委托方对城区排水管网进行普查。 4、现状排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按区域和路段分别统计)。 5、现状排水泵站(包括立交和排涝泵站)的基本资料(包括:泵站性质,设计重现期、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设备配置、运行情况)。 6、现状调蓄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湖泊、自然坑塘、人工调蓄池等调蓄设施的位置、调蓄能力、汇流情况)。 7、已完成的各条道路施工设计图或道路雨水工程竣工图。 8、应急设施单位时间的排水能力。 三、水利局 1、城市防洪专项规划 2、城区和城区外围主要水库、湖泊、坑塘、湿地等的设计资料(包括:是否具有防洪功能、流域面积、库容、最低水位、正常设计水位、相应防洪标准下的设计防洪水位等)。 3、河道防洪堤坝、蓄水坝(橡胶板、滚水坝等)、各类闸门、滞洪、蓄洪、排涝泵站等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情况。 4、台前县水资源状况,城市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情况。 5、台前县水环境质量状况。 6、台前县水生态、水安全现状。 四、气象局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改版)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 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7)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9)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1“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海绵城市应根据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文等相关条件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 及设计策略。湖南地区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多丘陵山地,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从水 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四个角度综合考虑。1.1 水安全。居住区的“水安全”是指在 暴雨时期小区内部不积水及首层雨水不倒灌,错开暴雨高峰期,缓解居住区周边市政雨水 管网的压力,保证场地内的防涝安全。水安全是湖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更是打 造“蓝绿共赢”模式最关键环节。1.2 水资源。“水资源”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中水再利用,相较于北方城市的雨水短缺情况,湖南地区雨量充沛,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可作 景观水体补水、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 于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湖南地区居住区的水资源真实利用率相对较小,也常常 被人忽视。1.3 水环境。“水环境”是旨在提升水质净化率及污染控制率,在居住区设计中, 主要体现在雨水的面源污染控制率,通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回用设施等净化作用达到规 划中的目标值,而当海绵设施的“蓝”与景观元素的“绿”相结合,即成就了“蓝绿”的友好兼容,也就是水环境的提升。1.4 水生态水生态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滞留雨水来提高室外土壤的保水量,达到调节居住区内部小气候的作用,与景观设计中降低城市 热岛效应的目标相契合。 2“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2.1 前期阶段。首先需明确项目所在地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包含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 指标。其中强制性指标一般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 计)、雨水资 源利用率、防洪标准、管网标准、水质目标等组成,而引导性指标一般由透水铺装率、下 凹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其次是对建筑、总图、规划、给排水、地勘、绿色建筑等相 关专业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所需内容,如建筑屋顶排水方向、居住区内各控制点竖向 标高、绿地及铺装的范围、综合管网分布、地下土层情况(非地库之上)、绿建指标等。最后还需在前期完成与景观专业的衔接,包括景观设计风格及植物空间等。2.2 设计方法。(1)下垫面情况分析。对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应根据各类型下垫面的不同材质及做法,结合雨量径流系数得出场地的综合径流系数。期间应充分分析景观专业对透水与非透水地 面材质的区域划分,同时,需满足绿色建筑专业对于透水铺装率的要求。(2)径流分析及 汇水分区划分。结合建筑单体屋面排水、总图的竖向以及雨水管网分布等,对场地内雨水 径流方向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划分汇水分区。期间需与景观专业同时进行设计,整体进 行竖向把控,让雨水能够就近排入LID 设施,而不影响场地的美观。(3)LID 设施布置及其 消能措施。海绵城市规划主要为3 个层次,分别是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 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6)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8)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案 (71) 6.1 概述 (71) 6.2 建设方案 (73) 6.3工程量 (87) 第七章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91) 7.1 工程概况 (91) 7.2 建设方案 (91) 7.3 堤顶路工程 (107) 7.4 工程量 (130) 第八章节约能源 (132) 8.1 设计依据 (132) 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34) 8.3 节能措施 (134) 8.4 节能管理措施 (137) 8.5 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138) 第九章环境保护 (139) 9.1 建设地点现状 (139) 9.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39) 9.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 (139) 9.4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41) 9.5 环境影响控制预期效果 (142)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3)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43) 10.2 消防 (14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建设管理 (147) 11.1 组织机构 (147) 11.2 项目建设管理 (147) 11.3 运营管理 (147)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心得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心得 2017年7月20日至23日,在武汉市海绵办、市海绵公司的组织下,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有关单位对与武汉同属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的萍乡、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报告、看现场的方式对两地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深切了认识,现将考察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萍乡在2015、2016年度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有许多可取的经验值得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建设目标明确。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与武汉一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着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展开规划设计,重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试点区域面积32.98平方公里,海绵项目共计159个,计划总投资63亿元。截止日前,投资完成比80.70%。 2、体制机制创新。与其他试点城市类似,萍乡海绵建设也成立了海绵办,但与武汉不同,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作为全市战略在推进,真正当做一把手工程在实施,形成了“海绵办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市长半月一调度,市长一月一调度,书记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各

种难题。同时,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源整合有深度,从全市选调了22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了一个指挥有力、业务扎实、综合协调、常态运作的工作机构。主要表现在简化办事流程,对涉及到的手续做到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并联的一律同步进行,能走绿化通道的一律挤进去,解决了项目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 3、全员参与和舆论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该市通过多媒体广泛传播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在干部群众中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将政府有形的手和社会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海绵城市”连续两年成为萍乡年度十大热词之一。 4、制度和管控创新。加强制度和管控创新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萍乡为此出台了《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技术导则》等制度标准,从项目的立项、可研、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实途径,解决了项目在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无标准、无规程的问题。在管控方面,与武汉类似的做法是推行差异化管理。按照“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以面带片”的指导思想,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将新老城区整合成7个汇水片区。 5、推进海绵城市监测平台建设。聘请了专业机构作为海绵城市技术服务(监测平台和技术咨询)单位,建设统一的海绵城市

(完整版)海绵城市项目专项施工方案

**市海绵城市项目专项施工方案 一、综述 1.1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现场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5、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16、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7、现行国家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 1.2 工程概况 海绵城市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铺装、坐凳、踏步及绿化工程等。 铺装一大面积采用30厚彩胶透水石。 铺装二大面积采用60厚100*200透水砖。 1.3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图、有关标准及国家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编制的。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建设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积极与质量监督部门配合,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从严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同时,在施工中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将建设单位投资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以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更好更快地交出让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调查 (1)

适应性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研究 ——以乳山市为例 乳山市委党校丛众华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雨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化建设的热点,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的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威海与其它各城市间差异性明显,复杂的城市水问题催生了多样化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适应性研究成为当前威海海绵城市建设的焦点,也是建设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分支力,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应性研究,不仅可以给威海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同时为及早确立为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市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威海政府工作报告把“借助16 个试点城市多样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技术和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和引进,加快建设海绵城市”作为2017年政府工作重点。为此,乳山党校课题组以乳山市为例,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探讨。 一、适应性视角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使民众感受到更大幸福感与获得感。海绵城市以恢复生态滞、净、用能力为指导思想,搞好城市 - 1 -

的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不断改进民生。乳山一直以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城市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宜居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海绵城市建设高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百姓看着更舒心、住着更顺心。 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与智慧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众多城市发展模式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系统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目标、多途径特征,在制定实施方案和各类项目的分配时,必须落实这六字箴言,不能将这六字截然分开,即便某个小项目甚至项目中的一个小系统,也不能只关注该具体设施的作用,而忽视了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怎么去的大问题,忌条块分割、各司其政、重复投资建设,避免城市治理体制碎片化等问题,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自然生态、文明发达的可持续城市。 三是符合“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更易被老百姓接受。威海“优于水也忧于水”,建设海绵城市,为破解长期面临雨季内涝、干旱缺水、水质恶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目标出发,坚持“生态效应优先于经济利益,民生诉求优先于景观效果”,推进威海整体治理,符合百姓的意愿,老百姓易接受。 - 2 -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篇一:常德南宁海绵城市的考察报告 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3月14日至19日,由市政府研究室李文新副主任率队,市水务局、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常德、南宁两个第一批国家试点海绵城市。此次调研合计6天,目的是学习和借鉴这两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与做法。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行程安排 二、调研主要内容 (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文件有哪些亮点及成效如何;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设时序、投融资模式、

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1 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规划、住建、水务、市政、园林等部门联动协调和配合情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 (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城市道路项目规划、建设、协调、验收等经验做法。 三、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海绵城市,又为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系统。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也即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新建的建筑、道路、绿地等场所对雨水要有渗、滞、蓄、净、用、排几项功能,不能象传统开发模式那样,对雨水只靠集中排放单一方式,没有积、蓄、自然净化、利用等功能。积、蓄雨水可以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起到部分防洪排涝作用,自然方式净化是为了防止雨水二次污染,降低河涌治污成本。海绵城市一项重要指标是径流排放,这一指标是衡量该区域积、蓄等纳水的能力。 2015年3月,常德、南宁两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海绵城市后,以新型城市发展观和建设模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在这轮新型城市建设过程 2 中,他们也拓宽了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内涵,将数字化市政、涉水国有企业改制等,凡是与城市治水工作有关的工作均纳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范畴,其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05T19:01:53.5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振华[导读]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一、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了解以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三、具体实施方式 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四、有益效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能够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