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

1.1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1)

1.2 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1.3 GIS技术在智慧公安行业中的作用 (2)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4)

2.1 建设目标 (4)

2.2 建设规划 (5)

2.2.1总体建设要求 (5)

2.2.2 建设内容 (5)

2.3 建设要求 (6)

2.3.1 数据要求 (6)

2.3.2 接口建设要求 (7)

2.3.3 技术指标要求 (8)

2.4 总体设计原则 (10)

2.5 方案建设思路 (10)

2.5.1建设原则 (10)

2.5.2 基于“云计算”的公安数据中心设计 (12)

2.5.3方案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 (16)

2.6 智慧公安总体框架 (17)

2.6.1 总体结构图 (17)

2.6.2 数据服务与整合层 (19)

2.6.3 GIS运行数据中心 (19)

2.6.4 运行支撑平台 (19)

2.6.5 服务与搭建平台 (19)

2.6.6 服务组装与发布应用层 (20)

2.6.7 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 (20)

2.6.8 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在公安信息化中的定位 (21)

2.7 遵循的标准规范 (21)

2.8 环境部署方案 (22)

2.8.1硬件/网络环境 (22)

2.8.2 软件环境 (24)

第三章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 (25)

3.1 平台概述 (25)

3.2 功能模块设计 (29)

3.2.1 110指挥中心协同作战 (29)

3.2.2大情报研判应用平台 (33)

3.2.3数字社区警务管理 (35)

3.2.4专题数据采集系统 (39)

3.2.5预案智能管理 (42)

3.2.6消防指挥调度 (44)

3.2.7移动GIS (46)

3.2.8三维可视化应用子系统 (47)

3.2.9安全管理 (48)

3.2.10应用集成 (48)

3.2.11全局集中角色与权限管理 (48)

第四章方案特色 (48)

第五章应用案例 (50)

5.1 寿光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50)

5.1.1基础功能 (50)

5.1.2接处警系统 (50)

5.1.3业务信息系统 (51)

5.2 六盘水市公安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52)

5.2.1电子地图基础功能 (52)

5.2.2指挥中心接处警管理系统 (52)

5.2.3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53)

5.2.4 GPS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 (53)

5.2.5移动警员GIS (53)

5.2.6重点场所管理 (53)

5.2.7方预案管理与应用系统 (53)

5.3 兰州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53)

5.3.1派出所信息 (54)

5.3.2人口信息 (54)

5.3.3地址信息查询 (54)

5.3.4案件信息 (54)

5.3.5案件关联查询 (54)

5.3.6单位地址查询 (54)

5.3.7单位信息查询 (55)

5.3.8统计信息 (55)

5.4 公安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GIS系统 (55)

5.4.1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55)

5.4.2警用基础业务数据的管理 (57)

5.4.3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 (59)

5.4.4警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平台 (59)

5.4.5全局集中角色与权限管理 (60)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1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安全领域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各种犯罪越来越多,犯罪形式各式各样,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大部分地区已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越发达,社会公共安全隐患越大的状况。因此,公安部门正在努力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更先进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有效地调度与指挥现有警力,提高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口号,并且提出在近几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金盾工程”。即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先导,以各项公安工作信息化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机制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开展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即“金盾工程”建设,并将城市公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列入“金盾工程”23个一类项目中,成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多媒体技术、空间技术、虚拟实景、数学测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形芯片及宽带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进展,使得地理信息技术能从多领域、多功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

在警务工作中,大部分警务信息都与空间地理有关:如人口分布、单位场所、警卫预案、巡逻路线、警力部署、公安基础设施、接处警、道路交通等。地理信息可将警务信息和基础地图进行地理叠加和分层管理,最终成为警务信息的底层基础支撑软件平台。与普通而枯燥的表数据相比,地理信息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实际上,地理信息作为警务工作的基础软件平台,是将所有信息进行综合的容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可视化表现能力可以把各种分析结果以适当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图上,使分析人员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统筹安排,提高了决策效率,减少了片面性,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1.2 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地理信息技术,但是总体应用水平比较低。在“金盾工程”一期中,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部机关、北京、昆明、杭州、南京、青岛等从实战出发开展了公安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公安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委员会先后编制颁布了11个警用地理信息技术标准,组织了多次全国性的标准宣贯会,对公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随着“金盾工程”的正式启动,公安信息化水平相对于以往的单一指挥调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我们国内现阶段所开展的GIS应用大多还只是浅层次的,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GIS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广,在日常警务管理、犯罪分析与预防、指挥决策等警务实战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仍有限;其二,各警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应用系统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较低;其三,在数据共享和交换、公安基础应用服务等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其四,面对多警种业务应用,缺乏通用的公安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其五,与日常警务管理、犯罪分析与预防、指挥决策等警务实战结合不足;最后,未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更新机制,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尚低。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统一软件、统一平台的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即统一标准的公安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结构,统一基础GIS软件,统一基础应用服务和工具(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各级业务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实际灵活开发应用,避免各地公安基础地理数据库不统一,互联互通困难,重复投资、重复开发,影响发范围公安地理信息应用整体效果,顺利实现部、省、市三级公安机关的联网运行。

1.3 GIS技术在智慧公安行业中的作用

我国自80年代开始,在各个行业部门运用GIS技术,建立了大量的应用系统,公安系统也不例外,由于公安信息化所使用的大量业务数据都与空间位置有关系,所以包括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等各级公安部门都进行了一些尝试,针对

不同业务建立了各种各样的GIS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证明,公安部门应用GIS 系统可以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

1.迅速辨别事故发生地点,指挥中心根据语音系统、电话号码或者移动电话等快速在地图上标绘事故地点;

2.进行快速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根据数据库和出事地点信息快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警情、警力、社保、安防信息以及交通和建筑分布状况;

3.帮助制定战术方案,根据事故蔓延趋势进行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划定,从数据库中提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方便地进行分析和制图输出;

4.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定位,定期维护,查询统计,制定巡视计划等,需要时可以迅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所需相关设备(如:消防设施等)和快速获取途径;

5.绘制疏散路线,指挥受难者迅速撤离。定位紧急避难所,根据避难所的接受能力、距离和到达时间分配受难者,并进行紧急救援物资的合理配给;

6.将救援计划和战术布置以图形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迅速传达到每一支救援/警备力量,从而迅速准确地执行紧急任务;

7.使警力的布置和作战指挥更加直观、准确;

8.随时查询并进行基于各种目标的专题分析。如:人口分布,犯罪发生地点,人口年龄分布,火灾多发区,火灾多发季等;

9.详细了解犯罪区域分布情况,更有助于警力的规划和分布,通过对犯罪高发区的地形、街区和道路分析,战略性地设置路障和关卡;

10.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到达出事地点是关键因素。通过路径分析和模拟,用图形方式精确而直观地表示出在多种交通状态下,多个出警方案到达出事地点的时间;

11.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犯罪活动的统计分析,得出犯罪趋势分析结果,有助于制定战略性计划和决策;

12.对火灾救援、犯罪追踪等进行预案模拟、预案查询、网络模拟训练;

13.帮助制定社区保安系统和应急服务措施。

公安部已经将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平台建设列入“金盾工程”二期项目重点项目之一。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就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公安宽带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公安基础信

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提高在指挥决策、快速反映、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警力部署、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业务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从整个公安行业信息化和公安部大力推行“金盾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建立公安综合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系统十分必要,是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2.1 建设目标

在分析公安对GIS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构建持续动态更新维护的公安地理数据库和公安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软件,对全市提供共享服务,并实现省级和其他平台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若干典型业务,基于平台开发相应的业务GIS应用系统。

1.搭建公安综合地理信息网络共享与发布平台,实现公安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发布,实现全市多级电子地图体系管理。

2.建立公安地理基础数据库,公安地理公共信息数据库,公安信息地理关联数据库,直观再现全市地形情况、交通状况、公安机关布控堵截卡点和公安机关、警力的分布状况等。

3.建立全市统一的警务专用数据采集平台,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入库,保持数据持续动态更新。

4.在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利用所提供的开发接口建立全市公安行业所需的相关业务应用。

5.建立全市典型的公安综合地理信息应用,实现实时警力、实时视频、综合查询等应用。

2.2 建设规划

2.2.1总体建设要求

1.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公安专网进行地理信息传输和浏览。

2.在全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各节点可根据权限上报相

关地理信息并访问该数据库中的信息。

3.和全球定位系统、平安城市、110指挥协同作战平台等业务系统相关联,

为应急指挥、重大事件处理提供支持。

4.软件系统的功能要达到操作程序简单方便、用户界面友好、系统便于维

护扩充和数据整理方便可靠的要求。

5.采用SOA结构化系统设计技术,使平台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

对有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自行实现要求。

6.容错性能强,业务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可靠。

7.安全保密性好,与外系统有安全、合理、可靠的接口,数据的管理使用

有可靠的权限控制。

2.2.2 建设内容

基于上述总体建设要求,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2.2.2.1 建立公安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

实现对购买、制作的电子地图和卫星影像的数据处理,采集重要的公安公共地理信息和业务专用地理信息,完成公安业务信息上图,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安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公安公共地理数据库、公安业务专用地理数据库、标准地址编码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业务信息地理关联数据库、方预案库、实时和历史动态信息数据库、图形符号库等。

2.2.2.2 建设公安地理信息平台

公安地理信息平台是基于地理、面向各警种、集成众多业务系统为一体的协

同作战平台。公安地理信息平台能够与警务综合系统、请求服务平台、大情报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还可根据公安业务需求在公安地理信息平台之上利用SOA 建设公安各类业务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联动和信息共享、跨部门的异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进行综合决策分析。

通过公安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公安专题数据,为公安各部门提供专题数据共享服务,并为其他系统功能提供重要的地址匹配数据支持。

2.2.2.3 建设公安数据中心

公安地理信息中心是存储和管理公安地理数据和公安业务数据的工具,通过数据中心将公安数据进行分类和分专题以及分年度和分粒度进行数据管理;同时采用分布式技术,通过权限进行数据的使用和调度,实现公安行业数据的真正共享;数据中心是根据需求通过全组件技术搭建的,降低了开发难度,更容易操作。

2.2.2.4 实现基于平台的公共地理信息应用

建立基于GIS的业务信息研判系统,实现对现有MIS中的信息通过地址关联实现基于地址的关联、地图可视化展示、时空分析和综合研判,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提供基于GIS的业务信息研判手段。

2.2.2.5 实现基于平台的主要公安业务GIS应用系统

利用公安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平台提供的地理信息和功能服务接口,构建主要公安业务单位的专题GIS应用,如数字警务GIS应用系统、110指挥中心协同作战、平安城市等GIS应用系统。实现全市公安局所关注的业务在电子地图上的展现、查询和分析。

2.3 建设要求

2.3.1 数据要求

系统对图层分层、属性分类要求符合国家和公安相关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

对公安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安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更新规范,保证全市公安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统一、持续更新和维护。

2.3.1.1 建设公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对已有电子地图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完善与整合,建立一套可供全市使用的公安电子地图基础空间数据(体系),为各单位有关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2.3.1.2 建设公安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

业务地理关联库的数据来源于业务系统或者业务单位采集。业务地理关联库中仅保存本级业务数据的业务标识码、地址和基础信息。通过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可在地图上查询、定位和分析业务信息,也可以在业务系统中实现地图定位。

数据示例:

常口: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户籍唯一编码+户籍地址+所属派出所+空间位置

视频点:视频唯一编码+视频所属道路+所属派出所+视频类型+空间位置

2.3.1.3 建设标准地址数据库

标准地址库主要指城市所有建筑物的门牌地址描述的集合。规范化门牌地址描述与其地址组成是建库的前提,最终目标是实现业务数据上图和以图管房,并形成统一的标准地址字典表,供所有系统使用。

关键项包含:门牌地址标识(单位名称)、门牌地址组成要素、XY坐标信息、地址编码。

2.3.2 接口建设要求

应用系统开发模式为基于应用服务接口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提供B/S、C/S 的应用服务接口,并保证B/S、C/S为显示效果一致、高品质的地图,B/S应用

服务接口服务器段采用WebService,前端需封装为JavaScript函数,C/S接口应为COM接口。

2.3.2.1手机报警定位接口

手机拨打特服号时,需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开通定位服务保证所有拨打特服号的手机自动获得其基站定位地理坐标。将报警的手机电话传递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定位网关,返回手机号码、定位地理坐标,将结果传递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直接定位到地图上,并画出精度范围。

2.3.2.2与图像监控系统之间的接口

图像监控系统提供控制指令和图像监控软件,在电子地图上将所有监控点标注,并录入其唯一编码和名称,当在地图上点取监控点时,将视频监控控制信息和唯一编码传递到图像监控系统,图像监控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的视频。

2.3.2.3与无线GPS定位系统之间的接口

将各种需要配备有GPS装备的重点车辆、巡逻车、警员等的实时定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后台并接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实时信息通信服务分发到GIS系统。

2.3.2.4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

由于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库非常大,不可能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生成一个专题图层,同时,考虑到现有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不可能修改原有系统的数据结构。因此需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关联接口,能够在地图上查找相应的业务信息,业务信息也能够定位到地图上。

2.3.3 技术指标要求

2.3.3.1 性能指标

为满足工作中实时性的要求,提高动态反映最新的业务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至少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1.指挥中心

地图显示响应时间≤2秒,报警定位显示响应时间≤2秒,查询分析响应时间≤5秒。

2.B/S地图浏览

300个用户并发获取地图请求时,每个地图请求的显示响应时间≤2秒。

3.地址匹配响应时间

25个用户并发获取地址信息时,每个地址匹配请求响应时间≤1秒。

4.GPS移动目标响应时间

100个移动目标并发获取实时信息时,每个GPS监控请求响应时间≤2秒(不包含GPS系统延迟时间)。

2.3.3.2查询性能指标

对于单类信息的快速查询:响应时间小于3秒。

对于综合查询,响应时间一般在30秒之内。

对于模糊查询与统计数据:响应时间在1分钟内。

2.3.3.3技术实现要求

整个系统在技术实现方面有如下要求:

1.系统采用B/S为主,C/S为辅的技术路线,B/S采用J2EE架构,C/S采用公安数据中心模式架构。

2.GIS平台选择成熟通用、功能全面、支持多源数据转换、支持海量数据库存储、支持网络访问的GIS软件平台。

3.应用系统开发模式为基于应用服务接口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提供B/S、C/S 的应用服务接口,并保证B/S、C/S为显示效果一致、高品质的地图,B/S应用服务接口服务器端采用WebService,前端需封装为JavaScript函数,C/S接口应为COM接口。

4.支持不同比例尺、不同类型的地图数据叠加显示,并且通过栅格地图图片引擎预先生成地图图片,在后端不需要读取空间数据库中数据和实时渲染地图,

所以大大节省了系统运行时间,满足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需求,并提供出版极精确和高品质的图片显示质量。

5.考虑完整的数据库建设方案和流程,对信息初始采集和长期更新维护机制,均有可实施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支撑,建立一套与业务密切关联的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和基于B/S实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维护平台,能够实现与警务综合平台集成业务数据关联和通用图层的维护。

6.与公安行业子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实现公安五要素业务信息的关联与查询、统计分析。

2.4 总体设计原则

为了公安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必须安全、可靠、稳定,具备很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建设系统时,应遵循以下系统设计原则:

1.以数据为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基础电子地图数据、业务数据。业务数据从业务系统中获得,完成业务数据与电子地图数据的结合,通过电子地图展现业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应用。

2.以信息应用为核心。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与公安业务相结合,满足实战需要,服务业务工作。

3.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智慧公安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首先要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需要进行分布实施,快速完成业务系统的应用。

2.5 方案建设思路

2.5.1建设原则

2.5.1.1 快速响应、高效实现报警定位

实现针对110报警服务台受理的报警案情实时、快速定位,GIS系统与公安110指挥协同作战平台的“三台合一”接处警等应用系统无缝衔接,完成各种报

警方式的采集、应用与表现。

在保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充分设计服务于公安行业报警定位系统的建设规范与总体架构,设计适应多种定位模式的业务流程;以充分保证满足大数据量的定位要求、满足各级别指挥中心的报警定位要求及基于报警位置的报警电话自动路由等要求;同时具有识别运营商号码、定位数据误差分析、模糊定位、地址匹配等功能。

实现报警定位信息分析统计;实现报警定位子系统用户管理、数据管理、运维管理;支持系统稳定运行的网络监控服务。

2.5.1.2 基于SOA和数据服务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整合应用

通过数据服务技术,将公安业务数据库及其他办公业务数据库内各项可用于地图展示的数据抽取出来,形成独立的GIS业务数据库,并将增量更新数据实时导入库,实现警务信息的地图可视化及关联分析。

通过SOA实现公安地理信息系统与警务其他系统互相调用,实现与固定电话报警定位、手机信号定位、GPS、视频监控等多种业务和技术系统整合应用。

以服务为导向的SOA架构体系通过各警种、各部门的公安业务来驱动,通过各项业务来驱动各类服务,再通过服务来驱动技术。

把公安地理信息平台业务应用的基本功能组件建成一个可以在网络上调用的服务,在此之上对应公安业务流程,建成一个一个组合复合应用的概念,不同业务流程可以直接从底层调用和重复使用这些服务,来搭建适合自己部门需要的业务应用子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SOA技术,开发一些基础、通用性的地理服务接口,使系统采用接口服务模式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在其他业务应用系统需要GIS服务时,可以不用再购置GIS软件,通过直接调用接口,将GIS功能嵌入到业务系统,实现其他系统与GIS应用的有机结合。

2.5.1.3 重视基层应用,满足实战需求

根据《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将公安地理信息按图层划分为:基础图层、公安公共图层和业务专用图层,各单位在基础图层基础上,实现与其业务系统的融合,满足实战需要,服务公安工作,尤其要着重考虑基层单位

(如:分局、派出所等)的应用,以服务实战为核心。

2.5.1.4 与智能检索集成

实现业务数据多角度搜索与展示提供强大的信息综合与分类检索能力,能够对公安业务中涉及的案件、人员、线索等信息进行相同和相似检索,是情报研判、案件串并、执法考评检索等系统的支持平台。

2.5.1.5 应用词虎,实现业务、地理名词地图显示

“词虎”软件实现了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本、文字与文件的智能连通,用户可以在任何电子办公文字文档资料中,自动从公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库、GIS 业务库中获得与地名、单位相关的地图、影像和文档。

用户可以从公安网站和办公信息系统中方便地通过词虎提供的服务调用地图,从而使公安地理信息系统更灵活得与其他系统、网站、文档等信息资源集成应用,使得地图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更广泛的利用。

2.5.1.6 与BI集成,实现深层次数据分析与空间展示

通过BI的情报信息多维分析,找寻案件发生的时空规律,发布预警信息,结合旅馆等社会信息,自动报警,缉捕在逃人员、案件的嫌疑人员及各种布控对象。信息通过Web门户展示,其含有地址属性的信息通过SOA调用,在GIS平台上将分析的结果展现于地图上。

将GIS作为情报体系系统信息分析的入口,在地图上自定义选择区域,设定好空间维度,与情报体系中再设定好时间及其他维度要素综合统计分析,其结果含有地理要素的内容亦可以通过WebGIS展现。

2.5.2 基于“云计算”的公安数据中心设计

2.5.2.1 建设思路

云管理平台建设:将建设目标和需求都围绕云计算的集中管理,共享服务,易扩展等特性,采用IBM云计算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来集中管理所有的计算资源,

集中管理,动态调配,满足所有应用和用户的需求。

云计算服务建设:综合考虑平台需要推出的云计算服务,需要采用相应的硬件、软件资源,通过服务将硬件、软件资源定制成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和应用软件服务。

2.5.2.2 建设宗旨

公安数据中心的建设宗旨

1.应用为先:根据调研结果,并根据应用的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软硬件平台。由应用决定平台,而不是由平台限制应用;

2.创新为体: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架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产品和创新的思路,最大化利用现有投入,并考虑到今后扩展的需求;

3.效率为要:充分考虑总体架构的合理性和资源管理等要素,实现一个高效率计算(High Productivity Computing)的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建立不是一个现成的软件或者硬件产品,也不是拿来安装上就可以使用的。每个数据中心的IT架构和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使用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和软件等各有差异,另外不同部门的IT管理流程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需求各异的情况,一个现成的产品是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的。因此云计算平台建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方案,需要充分了解当前的IT环境,理解管理流程,根据实际需求将应用系统及基础架构优化平台所需的各种组件有机的组织连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搭建出一个满足业务动态需求的资源池平台。

通过对数据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打破单个业务应用对资源的独占,从而帮助中心建设统一虚拟资源池管理平台。

公安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资源分配

硬件包括x86或Unix的机器、存储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软件可以包括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应用,如Aix、Linux、DB2、WebSphere、Lotus、Rational等。

IBM“云”管理软件。“云”管理软件由IBM云计算中心开发,专门用于提供

云计算服务。

IBM“云”咨询服务、部署服务及客户化服务。“云”解决方案可以按照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使云计算管理平台与客户已有软件硬件进行整合。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可以自动管理和动态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资源,也可以自动安装软件和应用。“云”可以向用户提供虚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自己定义虚拟基础架构的构成,如服务器配置、数量,存储类型和大小,网络配置等等。用户通过自服务界面提交请求,每个请求的生命周期由平台维护。

基于云计算虚拟化资源池管理平台的优势

1.灵活的 IT 基础架构

云计算平台可以要做到资源的随时随地按需分配。云计算平台所管理的资源由共享的服务器、共享的存储系统、网络组成。这些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动态调度。资源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迅速进行组合和配置,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可以使用的系统提供给用户。用户使用结束后,这些资源会立即释放,供其他用户使用。

资源的供应方式由传统的“Just in case”的竖井式模式转化“Just in time”的弹性模式。

2.自动化资源部署

"云计算"的核心功能是自动为用户提供IT服务能力。用户、管理员和其他人员能通过界面对云计算平台进行管理和监控。完全自动化的部署流程不仅符合安全要求,而且能自动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令其价值倍增的因素还包括:引入技术和创新的时间缩短,设计、采购和构建硬件和软件平台的人力成本降低,以及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复用率节省成本。

3.端到端服务请求管理

云计算平台不仅提供了对数据中心进行运维管理的能力,还提供了针对业务的端到端流程管理。该流程管理可以提供对服务请求的全周期管理,包括订单处理,系统开通、服务计费等等。

2.5.2.3 方案设计

1.云计算资源

搭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所有计算资源组成,包含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

所有的计算资源按照数据中心最终将提供的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同时在资源的选择上,满足云计算要求的易扩展、高可用、稳定的特性。云计算资源的具体介绍将在硬件方案设计中进行具体阐述。

2.云计算管理平台

所有的计算资源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来实现集中管理、资源调度、并根据需要定义服务、提供服务管理等。在本次方案中,将采用IBM云计算管理平台来实现对所有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监控和调度,同时云计算管理平台提供完整的用户计算资源申请、审批、调配的服务流程管理。云计算管理平台的内容会在云计算管理平台章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通过搭建云计算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如下的计算资源使用模式:

3.基础设施服务

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对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管理之后,将可以直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将硬件资源组成计算资源池,根据计算资源中有的计算资源,分别提供虚拟小型机、虚拟X86服务器、虚拟存储和虚拟网络的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的内容取决于组成计算资源的硬件设备的虚拟化功能,具体介绍将在硬件方案设计中结合各个子资源池的功能进行具体阐述。

4.应用服务

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完成之后,可以根据用户的应用,搭建应用服务层,在本次方案中将中地GIS应用做为服务进行提供,后面会对中地GIS服务进行详细阐述,用户可以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不断扩充应用服务内容。

5.服务门户

云计算中心搭建完成之后,将提供一个集中的服务门户,提供给最终用户一个友好、便利的服务门户,通过此服务门户,数据中心管理员可以将所有的服务内容进行展示,最终用户可以在门户上选择自己的服务请求。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它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用户使用。

利用“云计算”能提高IT资源利用率和促进空间网格计算能力,降低动态基础架构的总体建设成本。

2.5.2.4 灵活的系统应用框架搭建

公安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多部门、多警种应用且与多种应用和技术平台集成的基础应用平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应用范畴决定了系统要求有灵活的应用框架结构,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变更、新业务定制做出快速搭建。用户的管理,包括角色的批量分配,用户添加、删除、变更等方面都要做到灵活、快速实现。

2.5.2.5 与公安业务子系统高效集成应用

使地理信息系统更好地与公安业务子系统进行集成,达到“同一平台、可视化应用”的目标。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多种地理模型分析方法,结合公安行业应用,适时提供各种报警类型的空间定位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把地理位置和相关警情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将加工、提炼过的各类信息输出给各级用户使用;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辅助各级公安机关进行决策和实时调度。

2.5.3方案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

根据该方案建设原则与设计思想来构建公安地理信息平台,使得平台建设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系统必须安全、可靠、稳定,具备很强的综合服务能力。

2.5.

3.1 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公安地理信息平台将在满足基层警务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兼顾系统建设中所使用的各项技术,充分做到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紧密结合,最终使系统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

2.5.

3.2 一致性和可管理性

方案设计的一致性与可管理性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平台能保持通过数据导入,数据转换,PDA采集等方式进行数据更新,审核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后,及时更新到服务器,很好的维护和管理公安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