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浅论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使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协调实现。国外在发展循环经济实践方面具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国外经验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发展循环经济道路进行综合总结及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发展模式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淘汰的13个行业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还提出要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对我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内涵及在国内的产生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3R——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改变传统意义上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以单线流动经行的特征,而提出以让物质进行循环和使能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经济模式。从循环经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演变进程看,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一样,所以我国与德国、日本等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概念:一种有别于传统线性经济运行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强调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要求努力做到“低开采、高利用、少排放”,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再生资源”这样的反馈式流程。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例就达8%【1】以上,

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生态环境由于其自然属性,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共同享受而不用付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现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是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经济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其思想源于美国(如“宇宙飞船理论”)【2】,行动于德国而兴于日本,因此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3】。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日本以物质循环废弃物质的再生循环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切入点,以企业的自觉环保为循环经济实践基础。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国民,初步构建起了循环经济基本框架,日本从法律体系、政策扶持、微观运行体系和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4】

三、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践

近年来,我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组织理论和政策研究,开展企业、区域和社会多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和实践探索,为促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缓解全国环境污染

压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1、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

(1)、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趋向“零排放”在产品设计上实行源头减量在生产工艺上实行过程减量在原料替代上实行有毒有害物料减量在物料循环上实行排放减量在水资源上实现分质利用。

(2)、区域通过完善生态链走向“绿色招商”引进和培育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吸纳和培育相关产业核心项目,吸收和引进市场互补高端产品引进了吉化等企业,发展特种原料为基础的系列产品和深加工产品。

(3)、废物通过资源再生导向“循环利用”。

2、大连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

(1)、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通过提升原水的使用效率,开拓中水的使用渠道,解决大连开发区长期缺水的难题。

(2)、建立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废弃物”,加强资源循环和再利用。

(3)、是实施多样化的能源战略,力争解决能源这一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4)、建设一个标准生态工业园,计划招募或创建一些资源回收再利用、能源多样化等方面的公司。

3、抚顺矿业集团生态工业园区

抚顺市是一个煤炭城市,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抚顺矿业集团提出利用矿山废弃资源,以“一矿四厂一气”转产项目为主线,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规划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集延伸与深化资源加工产业链,开展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实施矿山生态恢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产业模式。

4、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

烟台开发区通过制定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构建再生资源加工区,初步形成了多条生态产业链。目前,开发区在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固体废物的高品质利用方面、危险废物管理、设施共享和产业链接、绿色社区建设等方面较具特色。

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上海市把循环经济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在清洁生产、节能、节水、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创建了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几个资源循环型城市,初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贵阳市作为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首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跨越式战略转型的首次尝试,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个核心系统和八大循环体系”的战略框架,建立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制度建设、立足生产、转变观念”的循环经济建设和推进体系。【6】

四、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从国外实践来看,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 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离不开技术的全力支撑。那么, 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支持技术创新, 带动技术“绿化”,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增加科技投入,拓宽资金渠道。中央财政要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并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功能,尤其是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2)、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上下游链接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3)、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4)、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比如一些开发难度大的能

源矿产资源可以积极争取国际资本和技术来开发。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方兴未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形成后发优势。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

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

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学习时报》第302期《“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应关注七大问题》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011770.html,2005年10月31日17:39:35

[2]、刘静暖、代栓平《对循环经济的再认识——从“3R”到“5R”》百度文库

[3]、谢道同《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简介》广西神州西部生态环境研究院 2007年12月14日

[4]、周强国、张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陆俊《浅谈生态循环经济及国家环保产业园的建设》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4年第5期

[6]、石磊、周宏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案例分析》环境科学研究第23卷第6期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开辟了一条中国民族的特色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发展的道路,以中国传统为根本所发展,使国轮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走向世界强国的领域。 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也就是说想要走上发展之路,就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开辟新道路,要不怕苦不怕累,本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开辟的发展之路,就是我们的民主之路,民主之路则是强国之路。 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炼造了一个强大的名族,强大的国家。 民族的强大,也靠一些伟人们的丰功伟绩所带来的,他们有着充分的报国思想,只希望一心一意为祖国着想,甚至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对祖国充满了热爱的精神值得被我们学习,是他们开辟出来的新中国。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精神,敢于拼搏,敢于尝试,被后人所尊重,被后人所铭记,要有充分的理性和热情,才能更好的塑造历史,通过这条民族之路,人们脱离了贫困。从这条路走上了小康生活,国家也挤身与世界。强国之中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自己才不会被外人所欺负,铭记历史,他将是我们发展的动力。 我们有成就,更有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国家从唐朝的繁荣走向了衰亡,只有铭记这些,才能让我们有方法,有动力,有目标性地去建立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卫国家,使祖国更加地富强也是身为中国人民的我们所有的责任,要以爱小家更要爱大家的胸怀,先发展好自己的小家,再去发展大家,做好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中华民族的特色发展道路,必须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前提,开辟民族之路,要以充分的理性和热情,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速度。 创新是我们要走的民族之路,发展之路,走好民族之路,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性发扬光大。 评语: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文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为什么中国必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中国必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本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而取得的正确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作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者。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的主要 矛盾”、“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和发达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论十大关系” 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毛泽东的这些探索为后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创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教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 是在实践上初步形成。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地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又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 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为了实 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 为现实,为奋斗中的共产党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此后近30年是社会主义迅猛发展的30年,先后出现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 但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各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新课题。在实践中,各国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对社会主义制度具体运行的实践、 改革、完善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积极探索;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等等。这些 探索成果为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起到重大作用。但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 都是首次,没有具体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也曾出现重大失误。 这些重大失误再加上社会主义在体制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即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一挫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讲,无疑提供了重要教训。这就是社会主义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走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回应时代挑战中蓬勃兴起, 并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 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观看《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有感

观看《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有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热播。全片分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尤其第二集《创新活力》给我感想最多。该集主要讲述这五年来我国聚焦创新,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从中国制造到大国重器、从海工领域到空天领域,无疑不展示出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208万亿元人民币,世界第一;中国超级计算机已经站上技术制高点,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完全使用国产芯片;中国每年要产生300亿件快递包裹,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领先全球;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接近9万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智能工厂已遍布146个行业领域……一项项尖端创新,正不断拉伸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想象。 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之快,民众诉求之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冲破藩篱,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民众得到实惠,国家得到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的战略,我国才能走到世界前列,百姓的期待才能有实现的一天。辉煌中国,辉煌凝聚在地图上纵横交叉的交通线上,凝聚在每样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成就之中。使科技创新理念遍布全国,给祖国更添新辉煌!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以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会创新为民服务的便捷流程,让民众服务最简洁最便利,把创新工作始终作为我今后工作的核心。

开辟出的中国发展之路

开辟出的中国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而中国的发展之路注定是由中国人民自己开创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 从古自今,中国就是世界舞台上的令人无法忽视的角色。早在遥远的唐朝,中国与外国就已经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向世界宣布我们是世界之王!人在元朝时期,中国就差一点统治了整个样亚欧大陆,此时中国虽国力不及唐朝,但成吉斯汗却将中国版图扩至巅峰,在这之后这头威武的东方巨龙似乎打了个瞌睡,而此时,正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时期。中国积弱已久,外国的侵略者不再犹豫,挥下了准备已久的屠刀,砍向了这头巨龙,使其损失极大,损失的极为重要的珍宝——圆明园。 直到1949年这头巨龙似乎不在沉睡,准备突破束缚在其身上的锁链,再次在世界腾飞。时间推移到现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旗,向中国一开辟出了一条真正的属于中国的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发展之路。中国巨龙已经重新腾飞在世界舞台上,而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人民的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知识。再来细数在中国发展之路上中国取得的成就,远的不说,先说近的,2018年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血汗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让世界震惊。中国即将雄起,再往前一点,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世界上首个探索月球背面的登月飞船,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研制出来的科技,而中国领先了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以前的一无所有已经变成了有实力与梦想,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技术从以前的落后,世界平均水平提高到了领先世界顶尖水平。这一切都是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大旗的带领下做一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发展之路。 中国还将在这条开辟出来的中国发展之路上走下去,另将带着更多惊喜。作为中国的一份子,竟将以行动动助推中国发展。 评语: 中国的发展之路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所以我们要更加的努力。

论中国发展之路

论中国发展之路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840年,这个必定载入中国史册的年份,中华民族陷入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期。那次的战败,把一个自大了两千年的帝国惊醒了,并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纵使中华民族曾经一度到了被灭绝的的边缘,无数的中华儿女照样奋起抗争。最终,在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宣告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路。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近三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懈奋斗,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同时也终于明确了,我们真正的发展之路,真正的方向标。上世纪70年代末,在经过惨痛的历史磨练之后,我党第十三届三中全会要开创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邓小平为主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实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最终中国成功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经济迅猛发展,中国正正向着平稳快速的方向反展。21世纪,国际形势巨变,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危险与机遇并存。朝核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东非洲部分国暴乱以及中国复杂的周边关系,世界的经济动荡等不同的变化与威胁,中国以后的发展之路将是如何?以下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周边安全来说说我个人关于中国以后发展之路的见解。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两个结构性变化:其一,以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其结果,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其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大大减弱,主要国家政府管理和企业、金融机构经营面临非常艰难的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大转变,提出了新的全球治理需求:一则,需要对长期积累的矛盾进行治理,二则,国际治理需要反映新的变化,需要新的力量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资金、技术等转让的现状,有利于我国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我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扩大对外的经济交往,逐步放宽政策,放开或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积极鼓励支持产业的创新,及新能源的开发,新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新科技创新。中国的产业结构要从落后的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专利权的掌握的高新技术产业迈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品可以用他的三大产业所占比例来粗略判断,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但同时也要有第二产业工业的强力支持。 国际关系格局与世界秩序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美国霸权受到严峻挑战,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其二,在这种转变中,出现了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局面,比如,传统力量与新兴力量的抗衡,极端恐怖势力的猖獗,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国家陷入不稳定甚至动乱。以及当今世界的专权统治下,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而且进一步的拉大,而引起的社会暴动。中东地区的不安定,以及非洲部分国家的暴乱反叛都是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下贫富差距悬殊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国际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环境,尽管中国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然而,中国并不是完全被动应付的。较之过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 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 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 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 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 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目标问题———生态环境和资源 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在技术层面上实 行试点,面临着很多困难,涉及到对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 次矛盾问题,需要对若干理论实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有效推动。 1.关于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对污染的定义可表述为外部不经济,也就是未签订契约就将生 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这个角度说,污染是违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而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源于生态环境没有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 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国家 政府代表社会来实施。当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电销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电销发展之路 说起电销,有人误以为是电商,电销其实就是电话销售,通过一根电话线就把产品卖出去,一开始我就觉得很好奇,电话销售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也有很多人觉得很讨厌,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到很多骚扰电话,但是没有办法,有投资理财股票白银期货的,有卖保险的,有让你参加会议的,做网络推广的,有冒充银行公安诈骗的,五花八门。最早的电销是手工拨号码;后来嫌工作效率太低,开始出现屏拨号码,鼠标点击一下号码就呼出去了。发现很多停机关机无人接的还是很多,工作效率还是不高,后来开发成群呼系统。但是还是有很多接通电话就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才发展成播放广告的语音转坐席,把停机空号无法接通和无意向消费者全部过滤掉后,把有意向的消费者才转接到坐席上做人工服务沟通。 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电销元年,因为这一年中国最大的电销公司苏州某公司日均发货量高峰期达一万多单的电子产品,可是好景不长,2015年央视315曝光后,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深圳金某公司被曝光,老板被抓,国家重拳出击打击线路透传,导致很多的电销企业不能正常,这个行业开始走向下坡路。2016年央视315期间前后2个月,大家都还紧张兮兮的。部分已经赚钱的电销企业开始转行,留下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基本都是还没有真正赚大钱的创业者。 2016年电销更是难上加难,我个人觉得原因有几点,第一点能提供线路的电信运营商胆子没那么大了,能做群呼的线路越来越少,导致现在群呼的效果和质量越来越差,很多都是几秒或者十几秒都没有声音的,声音效果和通话质量大不如以前,大家都知道这个是按分钟来扣费的,浪费了很多的电话费,以前什么号码都可以透传,你要透传10086和10000号都可以,现在能给你透传400开头的号码就不错了,要不然就只能透传当地0512或者其它号码,如果用这样的号码打给消费者说办理免费通话套餐,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相信吗?所以电销人员只能是撞大运,看看每天能遇到几个250早点出单。 第二点中国所有的号码段基本都已经打过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了,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已经是打烂了,全国多少电销公司在打,特别是江苏电销公司最多,很多消费者都直接说是不是办理499元套餐你免费送手机平板啊,消费者的意识已经增强了。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1年5月河北学刊May.,2011第31卷第3期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31No.3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叶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 [作者简介]叶梅(196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3-0159-03[收稿日期]2010-12-16 循环经济利用生态学原理,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高速、持续发展,经济总量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循环经济作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一、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循环经济概念于1990年代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念倡导阶段(2002年)、国家决策阶段(2002—2005)、全面试点示范阶段(2006年以来)。 首先,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公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树立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出努力,更需要公众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中国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树立循环经济观念;二是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对循环经济进行广泛宣传,使民众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循环经济纳入了国家决策层面。中国政府意识到当前经济模式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加严重。通过一些积极的举措,如制定法律法规,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在社会、企业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及战略目标,并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 再者,组织试点示范。中国已在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四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在推广循环经济上,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循环经济,对于加快中国产业化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理念引入、理念倡导到具体实践这一过程还不长,但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单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1],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仍然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其他保障措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虽然有许多原则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体 95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 2015-10-31 16:08 在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撰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十大成果”,全文如下: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发展时期,整整十个年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

成效,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循环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将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坚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二、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立了循环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1中国循环经济概况 1.1.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脉络 从20世纪末中国学者根据德国和日本的相关做法开始引入循环经济到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经历了理念倡导、国家决策和试点示范之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循环经济的全面推进。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指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主要是物质流管理,这与德国在2004年之后的环境政策新理念相吻合。循环经济主要的实践形式开展在企业、产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原料循环利用和能量阶梯级利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企业之间搭建生态产业链条和建设高效共享的能源、水等公共资源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层面上,我国学习日本的“静脉产业”积极建立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各类废弃物的产业,通过世博会在消费领域积极倡导资源能源节约、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但是2011年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绿色经济TIO 峰会上国家工信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的再利用是下策。发展循环经济的上策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他表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环境友好型体系作为重要的抓手,这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 1.1.2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区域战略模式 根据目前中国循环经济推广的实践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形势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和转型的类型不同,其具体实践模式各具特点,相关政策所呈现的需求不同。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水平和发展目标看,中国目前循环经济出现了三种区域战略模式。 中国的西部地区存在着交通不便、资金和技术匮乏、人力资源稀缺,生态脆弱等不利因素。20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资料显示,我国18%的GDP是以“生态透支”换来的。而西部地区的就是这种“生态透支”的典型代表。对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贵阳来说,作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代表,只有做好自己提出的“两个环节、三个核心系统和八个循环体系”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技术的飞跃。 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资源存量的不断减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和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它们的环境和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2002年提出的“3+1”循环经济模式成为了它们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旋律。 而江苏苏南、上海、浙江等地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从发展阶段看,循环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同步合拍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都较好。所以东部地区通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结合生态省建设,立足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分别制定了循环型社会规划,并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1.2从德日模式看中国模式的发展趋势 1.2.1德日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对比 走在全球循环经济领域前列的国家有很多,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和日本。他们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典型代表,被许多国家模仿和借鉴 德国通过发掘公众潜力,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并呼吁他们承担责任,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尽早调整生产规则减少危险废物和降低长期成本,运用循环经济原则带来长期经济效益的手段来推广循环环境政策新理念并到达整体性的物质流管理。 与德国相比,虽然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称谓不同,但是他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是基本一致的。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采用一种“动”“静”结合的模式,即环保产业化,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