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精彩开场白
朱鑫生:如何设计精彩的开场白

3、如何让我们的演说拥有精彩的开场白呢?我们需要设计我们的开场白,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立马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一个好的开场白也直接决定了听众是否愿意听你继续讲下去,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像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人会通过第一印像来决定喜不喜欢这个人,愿不愿意跟这个人打交道,那么演说的开场白就是演说的第一印像。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演说大师他们是如何设计自己的开场白的!有以下几种设计开场白的方法:1、演说大师的精彩开场之塑造性问句开场。
2、演说大师的精彩开场之提问开场3、演说大师的精彩开场之故事开场4、演说大师的精彩开场之赞美开场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是塑造性问句开场,什么叫做塑造性问句呢?就是问句经过了塑造,这种问题的答然是你非常渴望实现的目标,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你希望成为一个超级有影响力的人吗?你希望成为万人瞩目的演说大师吗?你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极大贡献的人吗?你希望像超级演说家一样站在众人面前或者上电视台来感染你的听众获得巨大认同感吗?你希望成为一家上市公司里的核心成员吗?你希望了解如何1年就获得别人10年所拥有的财富秘诀吗?你希望自己和家人比现在过的幸福10倍以上吗?这就是塑造型问句,亚洲超级演说家梁凯恩老师经常会用塑造型问句开场,大家可以看到我刚刚提到的这些问句是不是很多人非常渴望实现的目标呢?是不是很多人希望达成的结果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在塑造性问句中会使用一些塑造性词语,比如说:“超级”“万人瞩目”“极大”“巨大”“核心”“10倍以上”等等一些词汇,当然,这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把事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好,那些伟人他们不都是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才成为了伟人吗?哪些名垂千古的人不都是做一些让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才名垂千古吗?所以只要你不断追求卓越你一定会变的更好!这就是塑造型问句开场。
说完塑造型问句开场之后,我们来说一说第2种开场,演说大师精彩开场之提问开场,这种开场和前面的塑造性问句开场相比在气势上会稍弱一些,它的问句会平淡一些,同样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想要获得成功的请举手我看一下?想要获得人脉资源的请举手我看一下?希望倍增业绩的请举双手我看一下?希望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请举手我看一下?希望一对多批发式销售的再次举双手我看一下?这一类问句就是提问开场,一对比,我们会发现这类问句其中没有使用一些塑造性词语,但是同样是大家想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没有塑造性问句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大!这种提问开场也是很多老师在培训会场使用的一种方式。
培训讲师开场白

培训讲师开场白篇一:培训师开场白台词培训师开场白台词(一)情系人寿挥洒青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肩挑责任放飞梦想我叫祁润波,是中国人寿镇原银保部主管。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个机会,使我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工作经验。
我**年1月我正式加入中国人寿。
走进中国人寿的第一天,我就被企业的美好前景、光辉的历程以及全员积极向上的凝聚力所感染。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系人寿挥洒青春,肩挑责任放飞梦想。
培训师开场白台词(二)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竞选,感谢领导给我了演讲的机会,能让我在这里接受检验和挑战。
更荣幸,我成为第一位走上这展示自我的舞台。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转眼之间,我已在企业人力资源领域工作有四年的时间了。
今天,我参加竞选的岗位是xx。
我想,参加竞选的其他同事和我一样,也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勇敢地走上了这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愿意把竞选当成多尽一份责任的机遇,更愿意把竞选过程当作激发我一片真心的宣言。
公司秉承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赏。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xx公司凭借自身实力优势发展壮大。
所以我想站在公司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更好的发展自己。
所以我知道,要做一名合格的培训师并不容易,做一名企业的培训师更难,站在这里,我清楚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但我坚信,人,只要执著地热爱这份事业,就能把他所从事的事业做好。
篇二:培训讲师的开场白培训讲师的开场白各位优秀的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公司给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学习沟通机会。
借各位热情的双手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谢谢!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你们的到来、因为有你们的到来才会有我们的今天,把掌声送给优秀的你们自己。
大家以为我会怎么样其实也不怎么样,首先是海拔不高165CM的高度,但也不要太失望,据目前最新科学调查这个高度是目前地球最适合生存的高度,大家要不要给我这个最适合的高度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谢谢!在坐各位是第一次来听我演讲的请举手给我看一下好吗?好把手放下,居然有这么多的新朋友、我们用掌声对新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欢迎我们的老朋友让我们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成为我们一生的好朋友大家说好不好?(好)讲师在台上的第一印象象发射火箭一样重要,所以讲师除了在培训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讲师提高开场白的效果:一、夸奖你的听众夸张观众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夸奖必须是真诚的,真实的,一定不要为了夸奖而夸奖,更不能虚假;同时夸奖听众不是迎合,献媚,这种虚假的不真实的夸奖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有效的夸张观众的方法是了解当地大风土人情,历史纪录或者很知名度的人物等,一定注意不要用负面的东西作为夸奖的素材.记住.讲正面的可以树立你的正面形象,除非你自己愿意当反面教材.二、关注听众的反应关注观众的反应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应注意,而一开场就很关注观众可以随时做好调整.始终把观众纳入你的势力之内.及时反馈,一定不要硬梆梆讲那准备好的东西,不管现场情况就搬出来.一定用观众喜欢的方式和内容和他们交流.这要求讲师在做开场白准备时要准备几个备选方案.三、对听众进行询问询问是一种拉近双方关系的很好手段,所谓老师平易近人就是这一手段.注意的是,询问时态度要真诚,,在保持姿态的同时不要盛气凌人.某些老师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经常会拿学员尤其是第一排的学员开涮,以为自己姿态很高,很有底气,其实是基本尊重观众的礼貌都不懂,这是貌是强大,实则虚弱的表现,让很多人反感,一开场就给人不好的印象.只有弱者才会靠攻击他人获取信心.讲师尊重观众,也会赢得尊重!同时问题也不能太难,询问的目的是引起重视而不是让学员出丑,除非讲师确定自己的智商比学员都高.所以有这诘难癖好的讲师最适合在精神病院演讲和做培训.四、修辞性提问修辞性提问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开场白的方式.这种问题不用回答.有很好强调效果,对于你的主题的辅助功能很好.提问题是最让人注意力集中的,而不用回答的问题让观众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时又能适当的放松.问一些观众感兴趣又与主题相关同时又无须回答的问题吧.五、夸张的陈述或者数据夸张的目的是为了引起重视,引出一些比较特殊,引人注目,让人震惊的事实或者数据,能一下子引起观众的重视.尤其是对本次培训主题的重视.但是夸张必须有度,而且引用数据一定是真实的.选择那些特殊的本身就比较有震撼力的事实或者数据.六、(自己的)成功故事这不用讲了,很多准大师级的讲师常用的是这点.为什么是准大师,因为真正的大师是不用介绍自己的成功故事的,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了.刚出道的讲师不敢讲,因为没有成功,所以出道比较久的,有点小成就的,还需要更大提升名气的准大师会用这招.人们也习惯了这点,也喜欢听成功故事.只是讲自己的成功故事时要注意,第一,要真实.如果造假恰好台下有你的老熟人可能就有点麻烦了.第二,要适度.如果讲他人的成功故事要注意,第一与主题相关;第二,要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七、准备接受听众的挑战培训既是游戏,更是象一场战斗,现代人习惯性的”PK”,同时现在的讲师又很多,学员们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可不是象以前那样的容易忽悠的,所以讲师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从一站上讲台,就告诉自己,战斗开始了.注意力一定要集中,随时准备接受挑战.讲师一旦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我感觉,通常状况是没有人敢来挑战.如果讲师感觉自己对控场能力不太自信,那末在培训前可以多了解学员的情况,注意几个重点照顾的人物.这类人如果没有处理好,可能会让老师下不了台.如果做好了,会成为讲师最重要的支持者.这类人一般坐在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派.某些培训机构在大型点的公开课中会安排一些”无间道”,很会配合,甚至专门培训过如何鼓掌,这阵仗有点吓人.很多学员会对此很反感.个人觉得,真实最好.适度为佳!八、权威理论树权威为了树立权威,好让培训顺利进行,讲师一开始就可以来一个”下马威”,引用某些很权威人士的权威理论来树立权威..这是很多新培训师最常用的方式和技巧.这里要注意,第一,权威人士一定是真的有权威.不要用有争议人物.第二,引用的理论或者话在确保真实的同时没有漏洞和争议.记住,你的台下的有专门想找岔的活跃分子.国内很多讲师喜欢说”某中国富豪.”一夜之间可能就出问题了.讲师如果在一开场就带来争议性的话题,后面的进行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类似问题在以后的案例选择中也会专门讲到.所以一般引用某世界级的某某大师,某某世界级的企业家.九、适当的幽默 .幽默不是滑稽.这两者很相似,但是不一样,记住,讲师永远都不是小品演员,更不是马戏团的小丑.好的幽默能一下子活跃气氛,拉近距离,增加吸引力,所以很多讲师会用,尤其是在开场白用,但往往陷入滑稽的陷阱.在台上装腔作调,上蹿下跳,引来哄堂大笑,还以为很受观众欢迎.真正的幽默是让观众捧腹大笑,甚至于满地打滚.真正的幽默是让观众略有思考,然后豁然开朗会心的微笑.这点在后面讲”运用幽默的力量”还会讲到.十、声音是最好的武器声音是上天给培训师最好的武器.一个好的声音本身就来无穷的魅力,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不太重视说话发声的国度,如果是优美的,悦耳的,有磁性,抑仰顿挫,厚实又有穿透力的声音,那观众自然会追随你。
讲师开场白和自我介绍(共3篇)

讲师开场白和自我介绍(共3篇)第1篇:讲师开场白和自我介绍讲师开场白和自我介绍讲师开场白自我介绍很重要讲师自我介绍对于一场演讲真的很重要,许多讲师介绍自己名字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这样就会影响培训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了解讲师自我介绍须要留意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出一份完备的自我介绍。
首先讲师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让学员相识自己,便于培训中的沟通。
另一方面简洁的概述自我的个人经验和特长,建立威信等,给更多的培训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其次做讲师自我介绍前须要打算什么?1.对被培训公司或员工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策划培训内容。
2.打算更多的培训学习资料,设计培训授课方式,制作符合公司和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3.准时参与培训。
主要是给被培训学员们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再次避开讲师自我介绍四大误区。
1.不讲讲师自己的名字,封闭自己不情愿打心门。
有些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只是简洁的说一下自己的姓是什么,比如说姓赵,叫我赵先生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很不简单拉近和学员们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让别人记住自己。
2.拆字介绍——特殊是生僻的字,拆了半天,对方可能仍旧没有明白。
比如,名字叫赵杰,假如说:各位挚友,大家好。
我叫赵杰,赵就是一个走字旁,加一个叉,杰就是上面一个木下面四点水。
——这样的介绍是最一般的介绍方法,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介绍方法。
3.不留意语气语调,没能抑扬顿挫。
没有抑扬顿挫,讲话平淡无奇,无法给别人形成强力的冲击力,所以也无法记住您的名字。
4.低级粗俗的词语来介绍自己。
比如,我姓王,王八的王;我姓涂,涂料的涂;我姓黄,黄色的黄——这些介绍可能都会贻笑大方。
最终讲师自我介绍要学会利用培训讲师开场白的一些技巧,才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采纳故事法,对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的经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比如孙迎菊,可以这样介绍:我叫孙迎菊,据我妈妈讲,在我诞生的那天,我家窗台的一那盆菊花一夜之间就绽放出来,于是我妈妈就给我起了这个一个名字。
讲师开场白台词

讲师开场⽩台词讲师开场⽩台词 讲师开场⽩需要具有吸引⼒,能抓住听众的注意⼒。
下⾯是讲师开场⽩台词,欢迎阅读。
讲师开场⽩台词【⼀】 请问⼤家想成功⽐较容易成功,还是⼀定要成功⽐较容易成功。
是哪⼀个。
觉的⼀定要成功的请举⼿。
啊这群⼈通通不会成功哦喂我问各位。
你们觉的嘴巴说说就会成功,还是要实际采取⾏动哪⼀个⽐较容易成功的。
是哪⼀个,觉的要⾏动⽐较容易成功的请举⼿,这群⼈依然不会成功,我问⼤家, ⼀个保险业务代表,⼀年只⾏动⼀次、⼀年只拜访⼀位顾客。
这⼈会不会成功啊,不会吗!所以⾏动不会成功。
我问⼤家运动⾝体会不会健康啊,觉的运动⾝体会健康的请举⼿,现在⼤家不敢举⼿了。
⼿放下,运动⾝体不会健康的,⼀年365天只慢跑⼀次这样会健康吗?答案是不可能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成功不只要⾏动。
还差了哪两个字,你们猜猜看持续对 觉的持续⾏动持续运动会健康的请举⼿。
⼿举快⼀点哦,现在举⼿的依然犯下滔天⼤错。
我问⼤家太阳从那⼀边升起来哪⼀边哎从西边啊你家住哪⾥我再问⼀次 太阳从哪⼀边升起来东边所以我们今天要看⽇出的话我们要持续往哪⼀个⽅向⾛东边对不对 可是有⼀个⼈持续的往西边⾛他要看⽇出有没有看到所以持续⾏动也不会成功。
除⾮⾛对⽅向⾛对⽅向你们同意吗同意的请举⼿我现在看⼤家都不敢举⼿了。
这次是真的赶快举⼿我现在让你打量⼀下你左右边的伙伴是稍微看他们⼀下。
我叫你看他们没有叫你们看他的内⾐呀。
这个感觉你左边右边的伙伴蛮帅或是蛮漂亮的请⽴刻举⼿。
你这个⼿举的不够快等⼀下出去脸会肿起来知道吧! 我们市场调查⼀下觉的知识在成功⽽⾔⽐较重要的⽐⼈脉关系更重要的请举⼿ OK 觉的⼈际关系⽐较重要的请举⼿ OK 假如两者选⼀你们选哪⼀个你们选知识还是选⼈脉关系的请举⼿ 选哪⼀个选知识的请举⼿只能选⼀个选⼈脉的请举⼿⼿放下你们还是答错了。
所以选哪⼀个⽐较重要,、、、哪个也是错误的答案。
我问⼤家你们觉的⼀个⼈的头脑⽐较重要还是⼼脏⽐较重要。
主持人活跃气氛的开场白(5篇)

主持人活跃气氛的开场白(5篇)主持人活跃气氛的开场白 1大师上课,不仅水*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
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梁启超: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
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__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
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沈从文:你们睡觉可以,不要打呼噜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
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
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喝堂彩。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
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培训讲师的精彩开场白

培训讲师的精彩开场白培训讲师的精彩开场白培训讲师是指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企业自身需要,运用现理念和手段,策划和实施培训项目。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培训讲师的精彩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培训讲师的开场白各位优秀的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首先要感谢我们的XXX公司给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学习沟通机会。
借各位热情的双手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谢谢!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你们的到来、因为有你们的到来才会有我们的今天,把掌声送给优秀的你们自己。
大家以为我会怎么样其实也不怎么样,首先是海拔不高165cm的高度,但是也不要太失望,据目前最新科学调查这个高度是目前地球最适合生存的高度,大家要不要给我这个最适合的高度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谢谢!在坐各位是第一次来听我演讲的请举手给我看一下好吗?好把手放下,居然有这么多的新朋友、我们用掌声对新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欢迎我们的老朋友,让我们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成为我们一生的好朋友,大家说好不好?(好)培训讲师提高开场白的技巧一、夸奖你的听众夸张观众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夸奖必须是真诚的,真实的,一定不要为了夸奖而夸奖,更不能虚假;同时夸奖听众不是迎合,献媚,这种虚假的不真实的夸奖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有效的夸张观众的方法是了解当地大风土人情,历史纪录或者很知名度的人物等,一定注意不要用负面的东西作为夸奖的素材。
记住。
讲正面的可以树立你的正面形象,除非你自己愿意当反面教材。
二、关注听众的反应关注观众的'反应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应注意,而一开场就很关注观众可以随时做好调整。
始终把观众纳入你的势力之内。
及时反馈,一定不要硬梆梆讲那准备好的东西,不管现场情况就搬出来。
一定用观众喜欢的方式和内容和他们交流。
这要求讲师在做开场白准备时要准备几个备选方案。
三、对听众进行询问询问是一种拉近双方关系的很好手段,所谓老师平易近人就是这一手段。
注意的是,询问时态度要真诚,,在保持姿态的同时不要盛气凌人。
专家讲课前介绍的主持词
专家讲课前介绍的主持词专家讲课前介绍的主持词篇一:专家讲座现场主持词同志们: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王瑞璞教授,为大家作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对策及对首都经济影响”的讲座。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瑞璞教授!王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久负盛名,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党建专家。
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中国改革报告》以及长达180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等20余本著作,发表论文250余篇,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除了学术方面的高深造诣,王瑞璞教授还经常深入到各地调研、授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真知灼见,受到了全国各地学员的一致好评。
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花博会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都和顺义的发展都站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该如何把握当前的宏观经济以及新形势下北京和顺义的发展,相信王教授的讲课能够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为我们授课!刚才,王瑞璞教授围绕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政策走向以及首都在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教授还紧密联系地方发展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为我们解读了一些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想这对于我区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我区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使顺义重点新城成为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成为建设“三个北京”的典范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在会后继续认真思考,深刻领会。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王教授的精彩授课表示感谢!篇二:专家授课主持词尊敬的吴江院长、同志们:上午好!今天,我们举办这次专题报告会,是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实际步骤,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阔思路,提升能力的一项重要实践,也是加快全市质监系统单位改革,应对风险,迎接挑战,推动质监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
剪鸭尾主持词开场白
剪鸭尾主持词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体验鸭尾剪裁的乐趣!
这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寓意上,都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盛宴!
今晚我们荣幸迎来了一代法国美发大师——张师傅!
它从中国文化继承了艺术,将创意和技术完美结合,让今天我们得以参与这乐趣鸭尾剪裁大赛!
尽责其自尔,表现得宜,了取得漂亮佳绩!
我很看好大家,让我们一起期待,看看谁会获得本次比赛的鸭尾剪裁最佳呈现!
让我们手牵手,开始本次乐趣鸭尾剪裁比赛!
祝大家赛事顺利、安心无忧!。
开场白—王女士是湘绣大师英语作文
开场白—王女士是湘绣大师英语作文Opening Paragraph - Mrs. Wang, the Embroidery MasterMrs. Wang's hands moved deftly, guiding the needle through the delicate fabric with practiced precision. Each stitch, carefully placed, added another layer of intricate detail to the captivating landscape unfolding beneath her fingertips. As the vibrant colors blossomed on the cloth, it was clear that this was no ordinary embroidery - this was the work of a true master.Mrs. Wang's journey to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Xiang embroidery artists in China had been a long and arduous one, filled with a lifetime of dedication and unwavering passion. Born into a family of skilled artisans, she was exposed to the art of Xiang embroidery from a young age, watching in awe as her mother and grandmother meticulously crafted the intricate designs that had become the hallmark of this centuries-old tradition.From an early age, Mrs. Wang displayed a natural talent and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for the craft. She spent countless hours observing her elders, absorbing every nuance of the technique, and practicing tirelessly to hone her skills.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patience,precision, and creativity required to master Xiang embroidery was a challenge that Mrs. Wang embraced with unbridled enthusiasm.As she grew older, Mrs. Wang's dedication only deepened. She spent years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symbolism of Xiang embroidery, immersing herself in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at underpinned this art form. She learned to imbue her work with the stories and traditions of her people, weaving in subtle references to the natural world, the cycles of life, and the enduring spirit of her homeland.Mrs. Wang's mastery of Xiang embroidery soon became the stuff of legend. Her intricate creations, featuring breathtaking landscapes, vibrant flora and fauna, and intricate patterns, captivated audienc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ollectors and connoisseurs sought out her work, recognizing the unparalleled artistry and the profound emotional resonance that imbued each piece.But for Mrs. Wang, the true reward of her craft lay not in the accolades or the financial success, but in the profound sense of connection and purpose it brought her. Through her embroidery, she felt a deep and abiding bond with the generations of Xiang artisans who had come before her, and a profound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and elevate this cherished tradition.It was this sense of duty that drove Mrs. Wang to not only hone herown skills but to also share her knowledge and inspi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Xiang embroidery artists. She became a tireless advocate for the art form, traveling to remote villages and hosting workshops to impart her expertise and foster a new wave of creative talent.As Mrs. Wang's reputation grew, so too did the demand for her work. Her creations were sought after by collectors and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and she found herself in high demand as a cultural ambassador, sharing the beauty and significance of Xiang embroidery with global audiences.Yet, despite her international acclaim, Mrs. Wang remained deeply rooted in her local community. She established a small workshop in her hometown, where she mentored aspiring artists, collaborated with local artisans, and worked tirelessly to ensure that the traditions of Xiang embroidery would continue to thriv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Through her unwavering dedication and her profound artistic vision, Mrs. Wang has not only elevated the art of Xiang embroidery but has also become a living embodiment of its enduring legacy. Her work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radition, the beauty of craftsmanship,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spirit.As one stands before a masterpiece created by Mrs. Wang,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be captivated by the sheer artistry and the depth of emotion that emanates from every stitch. In the intricate floral patterns, the serene landscapes, and the delicate interplay of color and texture, one can glimpse the essence of Xiang embroidery - a rich tapestry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boundless creativity of the human mind.It is a legacy that Mrs. Wang continues to build upon, driven by a deep and abiding passion for her craft and a steadfast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the tradition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With each new creation, she weaves together the thread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creating a tapestry that not only delights the senses but also speaks to the very heart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In the end, Mrs. Wang's story is one of unwavering dedication, unparalleled artistry, and a profound connectio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shaped her life and her work. Through her embroidery, she has not only elevated the art form to new heights but has also become a living embodiment of the enduring spirit of Xiang embroidery -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radition, the beauty of craftsmanship,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spirit.。
想像大师的“开场白”
龙源期刊网 想像大师的“开场白”作者:孙藜来源:《视野》2008年第06期朋友指着我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要能有幸聆听这些大师们的课,该是多么美妙。
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大师的开场白》(2008年1月B版),其中说及梁启超、刘文典、闻一多、章太炎等大师们既具学养、又溢个性的开场白。
我立马附和,但附和同时,又隐隐感到有些不妥。
在一个“大师”稀缺的时代,有谁不会同意这种感慨呢?做了二十多年学生,更是深知:哪怕能听大师随便聊聊,都是冥冥中修得的福分。
其实,大学里也一直在倡导这样一种方向。
不说梅贻琦众所周知的“大学,大师之谓”,老师开的书目,强调的是“经典”,即使教授们少有可称“大师”的,但也要规定他们给本科生上入门的专业基础课。
仔细想来,无他,都是因为那些大师(经典),经过艰苦修炼,学识做人都达致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随口而出的语句,都闪烁着智识的光辉。
“开场白”的魅力,即在于此。
隐隐的不妥,不是指向大师,而是指向我们自己。
耳提面命、活生生的口语传播,自是难得一见,但那些同样浓缩着他们人生思考菁华的著作,在当下大学里倍受冷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见过很多学生(自己也曾经如此)抱怨教师的讲课水准,感慨大师的稀有,但“抱怨”只是停留在牢骚水平,少数上焉者会到图书馆抱回几本经典,象征性翻翻之后,还是接着“抱怨”:太枯燥,没劲!曾在复旦选修一位当下一流哲学家的课,应该算是接近感受“大师”风采了。
但事实是:从爆满到稀落,看英语读小说,课堂景观或许稍好,但寻常所见也一样不少。
这个例子恰当与否,姑且不论,从来对哲学或是学术感兴趣的,也许都只是少数人,不感兴趣,或者拒绝大师,也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处在一种自我矛盾中,缺乏一种自我反省。
这会妨碍我们看清真相,甚至会简单地以一种“娱乐精神”参与到对大师的想像中。
以“开场白”为例,不是所有的大师口才都好。
一些大学者如顾颉刚、陈达、沈从文,讲课方式甚至就是照本宣科,幽默轻松的讲授当然好,但这不应当构成我们愿意学习与否的主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故事•下旬——大师精彩开场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民国的大师们深暗此道。
譬如上课时就很注重打响第一炮,比出口成章更胜一筹,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人听了不仅忍俊不禁,而且还终身难忘,在不知不觉间长了很多见识,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教育就跟喂鸡一样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讲台,他就拎出一只还在“喔喔”叫的公鸡,并掏出一把米往公鸡的嘴里塞。
公鸡拼命挣扎,一粒米也不肯吃。
但陶先生一放开手,恢复了自由的公鸡扑棱了几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来。
在听众一头雾水之际,陶行知从容不迫地说道:“我以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强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他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很多!”启功: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是个很幽默的人。
一次他外出讲学,第一句便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
”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启功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分外亲切和轻松。
大抵“胡家人”多幽默,启功先生的“老本家”胡愈之先生在客串讲课时候,亦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
”胡愈之先生笔走龙蛇,在创作时语斟字酌,怎么会好似胡写?敢于自我调侃之人,往往有着过人之处。
章太炎:来听我讲课是你们的幸运章太炎先生嗜烟,给学生讲课时,一手拿粉笔,另一只手必拿烟卷。
有时他讲到精彩处,就拿着烟卷往黑板上板书,常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更绝的是,太炎先生一次讲课时,有五六个弟子作陪,有专门板书的,有倒茶水的;太炎先生国语不太好,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其景甚是壮观和有趣。
最有意思的是太炎先生讲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讲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惯常的狂,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然而却丝毫不影响他备受众人敬仰的状况。
梁启超:启超没什么学问梁启超给学生讲课时常常先抑后扬,也很是让人过耳难忘。
有次讲课他开口便说:“启超是没什么学问的。
”一听此话,学生喧哗开了,不知道教授这是唱的哪出戏。
梁启超眼睛向上一翻,尔后又补上一句:“启超还是有些学问的。
”本以为他自诩没学问,想要谦虚一下,谁料他竟是这等自负。
学生在乐呵的同时,也立马记住了这位不一样的教授,不知不觉间被他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
刘文典:(《庄子》我不懂也没人懂刘文典在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日本的飞机经常神出鬼没地轰炸大后方的昆明,西南联大也是日机轰炸的目标之一。
一次,警报又响了起来,人们纷纷往防空洞跑。
刘文典在跑的过程中看见沈从文也在跑——按理说逃命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谁知刘文典竟对着沈从文呵斥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其狂妄之言,让人啼笑皆非,也让人不得其解。
所以他每次讲授《庄子》,第一句话便是技压群雄:“《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在某校教师培训讲座的开场白-|mengxuan 发表于2010-8-27 19:59:00推荐首先提一个要求,千万别记笔记。
因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
”其二,我们都说要“倾听”,不是“倾记”,对不对?第三,一边听一边记,真的很累,这些内容我的博客上有全文,如果是学校要求要有非要有听课笔记的话,到时候去复制粘贴或者摘录就可以了,第四,下面我要说很长一段说了之后我就会赖的话,你们都记下来了,我到时候赖不了,各位帮帮忙。
最后,如果你还不听,还非得记,我保证接下来的20分钟,你无法往本子上写点什么。
说明一点,坐在前面的感觉真好!真的,必须的!说实话,我第一次坐在前面的时候,那个感觉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脸部肌肉不知道该如何运动。
而现在说实话,坐在前面的时候,我很兴奋。
为什么呢?坐在这里可以充分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成就感,它同时也能造就一个人的幸福感。
于是,当坐久了之后,我就明白了从古至今为什么中国人都向往做官、为什么中国的会多,为什么许多做了官的人不做了或者退休了之后会郁闷。
而在自从我去年实名举报jk那件事之后,就更加地充分认识到坐在主席台上的美妙感觉是多么的珍贵。
所以,今天我就不感谢CCTV、J STV、TZTV、SCTV了,我得郑重地感谢x校长,是他给了我温习这样的美妙感觉的机会。
(不过,我不能保证他不后悔。
)最最重要的是,坐在前台,就掌握了话筒,掌握了话筒也就掌握了话语权,话语权很重要,而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真正有话语权的人并不多。
所以,党说,(请原谅,我真的记不清也不想搞清是谁说的了。
)选拔好领导干部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车头带得好,火车提速早,车头……抱歉,从文章的表达效果考虑,下面的话我就不说了。
这叫留白。
刚才按照惯例,主持人介绍了一下我,其实我是个熟脸,且这张脸长得并不好看,本来不必介绍了。
但主持人介绍之后,出于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导,和《课程标准》“我手写我心”的要求,我觉得我有必要重新介绍一下自己:个性愤青(刺猬)我不想避讳,很多老师之所以知道我,是因为我经常说一些“偏激”的话,总是抱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阴暗心理,经常骂人,经常批评公开课,于是,慈祥的人会说,这个人很有“个性”,各位请注意,“有个性”在我国,当前绝对不是什么褒义词。
于是,其实大家是想说这家伙就是个愤青或者刺猬,还好,至今我还没有听到有人说我“变态”,不过,估计也不远了。
可也有老师说,刘老师这人很亲和、很幽默,咳,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大概充分说明人具有两面性吧。
南京有个特级朋友,第一次见我大吃一惊:“这就是传说中梦轩吗?我以为梦轩是破帽遮颜过闹市、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那种干瘦的人,没想到是这么一个肥肥的弥勒状的人物。
”我只能再叹一口气,咳,它又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我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可我想不通,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方针来做的呀: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冬天一样残酷无情。
早晨我认真地查了一下,据说这是雷锋说的,各位,雷锋说的会有错吗?这可是我们伟大领袖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雷锋说的,可是,怎么就错了呢?专家——砖家。
汉字很有趣,有许多同音词,所以,我必须把这个词打出来,以防混淆视听,是第二个词。
下次你无论是听到关于本人的介绍或者自我介绍,请你坚定地相信你的耳朵,它一定是后面这个词——砖家,专门砸砖头的家伙的简称。
名师——明师这又是一组同音词,去年开始听见有主办会议的单位称我为“江苏省著名教师”了,为什么这么称呼呢?主要是考虑到本人既不是校长,又不是主任,更不是特级教师,就想抬举我,而叫全国著名教师呢,显然这个牛又有点吹大了,于是,一不小心我就成了省级名教师了。
所以,我声明一点,不是。
当然,更不是后面的明师,因为我现在肯定不是,那是我的追求目标。
为什么把这两组词拿出来说,是因为有老师告诉我,昨天是刘校长讲的,提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很感兴趣。
不过,他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中神通,我属于东邪,我肯定不是西毒,也不想做西毒,我的理想目标是做北丐或者周伯通。
我最近常给老师送书,扉页上用我异常糟糕的字写上一句话:做一个挺立在讲台上的明师。
所以,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简单地做一个补充,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官方认定的名师,但老师还是要有专业追求的,我以为,教师的专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评价标准并不是做不做名师,能不能评上小中高或者特级。
然后,我还想引用一段,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崇拜的,在我们身边的一位今年没有能评上特级教师的老师对于自己落选之后的态度,他没评上,我很难过,很多人都难过,因为我们能肯定,许多评上了的肯定不如他,但他说:顺其自然,也不是非要有什么头衔、名号,我是怎样还是怎样,符号又不能提高境界和水平。
当然,得到了可以暂时小高兴一下;但,失去我不会在意、伤心。
也不是你猜想的那样,是我条件不够吧。
你更不要这样想,不能总是想别人的不是,别人的坏。
我常想别人的善,不想别人的恶;即使有人真恶,我也同情、理解。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这样的父亲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这样的老师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记住他的名字——何伟俊。
那怎么办呢?我最近读了一本书《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天使——第56号教室的奇迹》,相信很多老师都读过这本书。
我想,我们是不是也要寻找我们的第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教研不是为了害怕惩罚而去做。
不过,我是为了害怕而请求你们不做笔记。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教研不仅仅是为了当官、评职称、做名师。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我们不是为了领导而工作的。
虽然领导大多数时候能决定我们的许多东西,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如今绩效了,我们要有这样的底气,也应该有这样的底气。
只要我们自己不自绝于人类,我们的饭碗起码不会丢。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良心让我们去做。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有爱,就有一切。
但,爱要是有原则的。
第六阶段:我有我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很重要。
于是,现在的我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想起一个笑话,来自一则古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喜爱。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便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这则短文说的是,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这个笑话,讲的是我自己,说实话,我这几年一直在犹豫,有逃离的打算,我的意思是说,我也是一只很小的鹦鹉,可能也没有多大的力量,来改变一些庞大的现实,但是,既然我还在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
我的网友紫雨大姐讲得很悲壮,说:“死也要死在讲台上。
”咱不能死,咱得活着,好好活着,咱好不容易盼来绩效工资,更重要的是,咱都死了,谁教宝宝们作文呀?还想到个个典故:清朝末年,学者梁济投湖自尽,在投湖自尽前三天,他问他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他的儿子,我们都很熟悉,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他的名字——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