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日铁路雅江峡谷地质特征及选线原则

合集下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理特征与地质演化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理特征与地质演化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理特征与地质演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誉为“地球上最深、最壮丽的峡谷”,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之间。

这个峡谷是自然界的壮丽杰作,其地理特征和地质演化引人入胜。

首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理特征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全长约505千米,最大深度达到6000多米。

峡谷两岸陡峭的峰峦与悬崖峭壁形成了壮丽的景观,仿佛是峡谷中的山峰在与云彩嬉戏。

而峡谷内蜿蜒流淌的雅鲁藏布江水清澈见底,河水在峡谷的碰撞中形成了许多湍急的瀑布和浩渺的漩涡。

无论是峡谷两旁的奇峰异石还是江水的翻滚,都给人一种雄浑壮丽的感觉。

其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质演化历程令人着迷。

据地质学家的研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是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构造作用影响的结果。

在数千年的构造应力下,山体发生了断裂,少量抬升和侵蚀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峡谷的形成过程。

这一演化过程还在不断进行中,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着地球的力量和无穷魅力。

此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由于地势陡峭,峡谷内气候、植被和栖息地的分布形成了大量的垂直带谱,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世界上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国豚鼠、金丝猴和红颈鹤等都在这里栖息繁衍。

远离尘嚣的峡谷为这些物种提供了相对安宁的栖息地,保护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然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这片自然宝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度的农业和木材采伐导致了水土流失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此外,由于峡谷地势险峻,交通条件艰苦,导致了资源开发的困难。

开发娱乐设施和旅游业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保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都应当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峡谷的保护中去。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加强对峡谷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保护与发展两手抓的有效途径。

雅鲁藏布江的特点

雅鲁藏布江的特点

雅鲁藏布江的特点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

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地理位置与水系构成: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帕隆藏布。

它从源头开始,流经林芝、米林市,最后在达旺市流入印度境内,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2.水量充沛: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径流量在全国各大河流中位居第三,仅次于长江和珠江。

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加上高山雪水的补给,使得雅鲁藏布江的水量充沛,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峡谷地貌:雅鲁藏布江流经的地区地形复杂,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高山峡谷、中山峡谷和低山峡谷三个部分。

其中,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最具特色的地貌类型,其峡谷深度和宽度均为世界之最。

4.生物多样性:雅鲁藏布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这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珍稀和濒危物种,如野生牦牛、藏羚羊、雪豹等。

5.水力资源: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干支流水能蕴藏量超过6000万千瓦。

由于流域内降水丰沛、落差大、流速快,使得雅鲁藏布江成为极具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宝库。

6.文化和历史遗产: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这里保存了丰富的藏族文化和历史遗产。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知识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知识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知识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也是中国最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

以下是关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一些知识点。

1. 地理位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南部,是雅鲁藏布江在其流经的区域中形成的。

峡谷自西向东延伸约700公里,宽度平均为50公里。

峡谷纵貫中尼南部东南,隔拉姆姆拉山为中印对峙的麦克马洪线。

2. 地质特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因其地质特征独特而著名。

峡谷两岸悬崖峭壁,高山峻岭环绕,地形险峻多变。

峡谷深处相对平缓,由于气候潮湿,热带植被十分繁茂。

峡谷内还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陷落带之一。

3. 自然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壮丽多样,有雄伟的高山、陡峭的峡谷、奔腾的江水等。

峡谷内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栖息地之一,同时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其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峡口处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雀儿山式断崖,其高度超过6000米。

4. 文化遗产除了自然景观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峡谷内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址,如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青年宫、巴宗寺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生活。

5. 生态保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自然遗产和生态保护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政府通过建立保护站、开展环境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峡谷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

同时,限制人类活动,避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6. 旅游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中国五大峡谷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游客可以选择激流漂流、徒步登山、观鸟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峡谷的壮丽景色。

同时,当地开发了一些观景点和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7. 地方产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

当地农产品如高寒蔬菜、水果和药材等在市场上享有盛名。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总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中国自然景观的瑰宝,以其壮丽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3号特大桥设计分析

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3号特大桥设计分析

De s i g n a n d An a l y s i s o f Ya r l un g Za ng bo Ri v e r No . 3 Br i d g e o n Lh a s a - Xi g a z e Ra i l wa y
L I U Zo n g — f e n g
r e l a t i o n t o s t r u c t ur e d e s i g n o f t h i s br i d g e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 Es pe c i a l l y, i n l i g h t 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i g h e a r t h q ua k e i n t e ns i t y i n t h e b r i d g e s i t e,t he i d e a s o f s e i s mi c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s h o c k a b s o r pt i o n we r e p ut t o g o o d u s e i n s t r uc t u r e d e s i g n o f t h i s b r i dg e . Ke y wo r d s:r a i l wa y b r i d g e;c o n t i n u o us r i g i d f r a me;d e s i g n a na l y s i s
Ab s t r a c t : T h e Y a r l u n g Z a n g b o R i v e r N o .3 B r i d g e i s a s u p e r ma j o r b r i d g e o n L h a s a — X i g a z e R a i l w a y , a n d t h e ma i n b r i d g e i s w i t h a s p a n 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 8 8 + 1 4 8 + 8 8 0 ) 一 m e t e r a n d w 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拉日铁路地热隧道方案比选研究

拉日铁路地热隧道方案比选研究
A b t a t Re e r h s r c : s a c pur s s:Th o g h n l sso h e lg c a d g oh r i o d to s o h e t e mi u n l po e r u h t e a ay i ft e g o o i n e t e m c c n iin ft e g oh r c t n e o h s fL a a— Ri a e Ra l y.t e p i cp e o h o i g t e lc to ft e g oh r c t n lo h h s — Ri z iwa k z i wa h rn i l fc o sn h o ai n o h e te mi un e ft e L a a ka e Ral y
S ma —Re b ft e Lh s e i n u o h a a—Ria e Ral y a e i h ae u a una n a e swih v le k z i wa r n t e plta nd mo ti r a t aly.Th a l v ain n eri wa lg me t
R e e r h c n l so s a c o c u i ns: r m t e a l y l n e t t lc to s f t e e t e m i t n e s n h s ci n e we n Fo h r iwa a i m n , he o ain o h g o h r c u n l i t e e to b t e g
s o l wa r m heplc s o a dsi e,m u f w ,t ls,r c aln n a l s mu h a s i l Es e il he h ud be a y fo t a e fln ld do l au o k f lig a d fu ta c spo sb e p ca l t y

雪域高原上的开路先锋

雪域高原上的开路先锋

结 束后 , 整修作业面洒一次 水 。喷射混
凝土前 , 掌子面 、 边墙 洒一 次水 。隧道 出渣时 , 在掌子面及渣体上不间断地洒 施, 作业面 的温度保持在 3 0摄 氏度左
右。 ”
没有 施工 便道 。 ”中 国铁建 二十一局集
团拉 日铁路 指挥部 副指挥 长王天 亮介 越雅鲁藏布江 索道 ,用钢索将挖掘机 、 装载机一台台 吊到施工现场 。 ”
雅 鲁藏布江 大峡 谷岸坡具 有 “ 重 力夷平下 切强烈 、 岩浆活动强烈 、 水平
应力为主 的构造应力场强烈 、 构造高地
温活动强烈 、 新构造地震活动强烈 、 岸 慎就可能因感冒引发脑水肿 、 肺水肿等 坡物理风化强烈”等六大特征 , 这在 国 高原病 。而施工 中遭遇地热 , 对人体健 内乃 至世界铁路 建设 史上都是 前所未
长 隧高 桥一 一 青 藏 之 最 、建 筑精 典
“ 猛招 ” : 他们购买了工业制冰机 ,用 冰
块降温 。掌子面打风枪 的地方 、 立拱 架 尹建勋深有感慨地说 。 的地 方 、地热 严重 的地 方都 置上了 冰 “ 线路 穿 越雅 鲁藏 布 江大 峡 谷地
块 。同时 , 他们还通过洒水降温 。开挖 质 断裂带 ,跨越 3 1 8国道 ,山势异常 陡峭 , 连接隧道的峡谷既深又窄 , 几乎
拉 日铁路 三跨 雅鲁 藏布 江 ,中国铁 建十 二局集 团 承建 的雅鲁 藏布江 二号 特 大桥悬 灌梁 旗工 。许卫 武 摄
雪域 高原上的开路先锋
一 文/ 杨 l : 鹏

世界三大施工难题的中国铁建 。
“ 施工进入正洞不久就感觉一股 股热 气
从岩隙 中冒 出,经 测试 ,岩 面温度 达

拉日铁路勘测设计新理念

拉日铁路勘测设计新理念

铁路 网的建设 得以逐 步完善 。不久 的
将来 , 将形 成以青藏 铁路 、 拉萨至 日喀 则铁路 、拉萨 至林芝铁 路三条 骨干铁 路构成的 “ Y”形主骨架和 以日唁则至 聂拉木 ( 亚东 )口岸铁 路等支 线铁路
如今 , 当人们享受着拉 日铁路给广 大旅客带来的方便 陕捷 , 也许很少有人
国西藏 专 两 稿
-_
、 ■ 蕾
] 铁 路列 车行 驶在 拉萨河 上 。杨斌 摄
日铁路勘测设计新理念
中 国西 藏
厂、 0 1 4年 8月 1 6日, 青藏高原上 是祖国西南边 陲的大 门 , 并且是历代班 提高藏 族人 民物质 文化生活 水平 、增 / 一条新的钢铁大动脉横空出世, 禅的驻锡地和后藏的政治 、 经济 、文化 强 民族 团结 、维 护 国家安全等 都具有
拉 日铁 路开 通之 日。 杨斌 摄
2 o 1 4年 第 5期
ll
国西藏1
身上去 ,也得颇费一番周折 。 拉 日线 遍地都 是大漂石 ,钻头 刚 刚下去 , 强大的阻力就传到了技术工人
手里 : 石头太硬 !普 为金刚石钻头不耐高温 , 在钻进时必须
Z 随着- -7 J ' 火车缓 缓驶 出拉 萨火 中心 ,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 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前 、 后藏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 , 日喀则地区的 GPD不足拉萨市的一半 ,修建铁路对 于后藏地 区来说势在必行 。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车站 ,以 1 2 0公里 的时速 ,风驰 电掣 般奔向 日喀则 , 从此 , 藏南地 区结束了
雪域高 原探路 者
历经 4年勘测设计 、 4年施工建设 的拉 日铁路建成通车 , 意味着从拉萨到 日喀则的时间 , 将从此前的 4, , j % - j - 左右 缩短为约 2小时 。 使世界海拔最高的青 藏 铁路 向珠穆 朗玛峰方 向延伸 了 2 5 1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铁程管-04a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二)工程名称:新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工程施工合同段:拉日铁路TJ4标编号:新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工程TJ4标段吉沃希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十二局集团拉日铁路工程指挥部二项目部二0一一年四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警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落脚点,因此在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作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进行,将隧道施工前方的围岩状况了解得清清楚楚,确保施工安全。

为次我项目部成立了超前预报工作小组负责次项工作。

一、地质状况:吉沃希嘎隧道穿越区的岩性主要为沉积岩类(包括粉砂岩、石英砂岩),隧道出口位置偏压、进口及隧道洞身局部位置埋深较浅,碎石土堆积层为主,隧道穿越区域存在三条断裂带,分别为:① F4-3断层:与隧道洞身位置交于IIIDK117+520-IIIDK118+005,断层产状N32°W/78°S,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内物质主要为的断层泥砾及压碎闪长岩,宽度为320-340m。

在雅鲁藏布江右岸断层通过处,山体坡面不完整,为不稳定斜坡,深切冲沟沟岸两侧坡面破碎。

在雅鲁藏布江左岸既有公路318国道边山道可见明显断层破碎带物质,青灰色为主,夹有锈黄色、灰绿色,主要由断层角砾组成,在318国道边可见有明显的断层角砾物质,含有少量压碎岩及断层泥砾等,断层西界为闪长岩,东界被第四系地层覆盖,迹象不明显。

断裂断层两侧均为燕山期中期粗粒闪长岩体。

表层已被覆盖第四系块石土。

② f2-6断层:与隧道洞身位置交于IIIDK118+586.7-IIIDK118+686,断层产状N25°E/70°S,为逆冲性断层,破碎带内物质主要为压碎闪长岩和少量的断层泥砾物质,宽度约为100米。

在雅鲁藏布江右岸断层东侧发育一错落体,洞身范围内表面被第四系地层覆盖,迹象不明显。

③f1-1断层:与隧道洞身位置交于IIIDK120+950.7-IIIDK121+340,断层产状N19°W/20°/30°S,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内物质主要为断层泥砾及压碎闪长岩,宽度约为300-38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1月
地 下 水
G r o u n d wa t e r
J a n ., 2 0 1 4
V0 1 . 3 6 N0. 1
第3 6卷
第1 期
拉 日铁 路 雅 江 峡谷 地质 特 征 及 选 线 原则
雷俊 峰
( 中铁第 一勘 察设 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3 ) [ 摘 要] 拉 日 铁路 为青藏铁路 延伸段 , 全长约 2 5 3 k m, 穿越 雅鲁藏布江峡 谷 区, 区内地质 条件 极为 复杂, 断层发 育 ,
主。受构 造影 响严 重的岩浆 岩类 较为破碎 。完整 的岩体岩 质坚 硬, 节理较 发育 一发育 , 多 为陡峻地貌 , 表层 受温差影 响风 化较
为严 重 。
2 . 3 . 4 构 造 岩
1 概 况
拉萨至 日喀则铁路位于西 藏西南部 , 线路 长度 约 2 5 3 k m, 起 点位 于拉萨 , 穿越 了西藏境 内拉 萨河 、 雅鲁 藏布 江 , 连 接西南 部 日喀则市及其他县城 , 其经济意义极 为重要 ; 本线 色麦镇 ( A K 8 4 + 5 0 0 ) 至大竹卡镇 ( A K 1 7 6+ 5 0 0 ) 段为雅江高 山峡谷 区 , 长约9 2 k m。该段地形 、 工程地质 、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 工程极为艰 巨。
该套地层分 布于 河谷 、 山间 及 山前 地带 , 地 层 成 因为 冲洪
积、 坡积 , 以卵石土 、 碎石 土为 主 , 含 有少量 细颗 粒土 ; 洪 积 扇 和
动性 , 为沿线 的主要断裂 骨架 , 以雅江 深大断裂 为代表 , 两侧 发 育着较 多近乎 平行 的次一 级断 裂。这 组断 裂特点 为 : 走 向近东 西向, 倾向南( 局部分支断裂有 北倾 ) , 倾角 5 0 。一7 0 。 , 沿产 状方
件 下 的 线路 工程 选 线 有 一 定 指 导 意 义 。
[ 关键词 ] 拉 日 铁路 1 ; 雅江峡谷 2 ; 地质特征 3 ; 选线原则 4 [ 中图分 类号 ] P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1 1 8 4 ( 2 0 1 4 ) 0 1 — 0 1 5 8— 0 3
最 宽 断层 可达 7 0 0余 m, 各向断层相互交织 ; 不 良地 质 分 布 广 泛 , 如 滑坡 、 错 落、 危岩 落石、 泥石流及地 热等 , 不 良地 质 作 用
也异常 强烈 , 落石 可达 1 0余 m, 局部地温高达 6 0度以上。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 , 提 出相应 的选线原则 , 对相近 工程 地质条
高阶地 以漂石土为主 。大竹卡站一带雅 江局部分 布风积沙 。风 化严重的山体 , 分布崩积 物 , 堆积物成分杂乱 , 多见大 型块石土 。
2 . 3 . 2 三 叠 系上 统 ( 1 r 3 )
向都具波状 的特点 , 很 多弯折 处多 为北东 向和北 西 向断裂 的结 合部 位 , 根据勘察文件一些超基性岩体多沿结合部位侵入 。
2)
2 )断层构造特征 区内断层 构造 在南北 向构造 应力 的长期 活动 下 , 分布 的主 要 断层构 造为东西 向 、 北东 向、 北西 向及南北 向四组 断裂。
东西向断裂 , 其伸展 距离 长 、 深 度大 、 断 层 带 宽 且 具 多 次 活
分布于构造破 碎带 内 , 主要为压 碎岩 、 糜棱 岩 、 断层 泥 及断
层片理带等。
1 )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2 工 程 地 质 特 征
2 . 1 地 形 地 貌
区域大地构造 单元 的 划分及 其 基本 特 征依 据板 块 学说 理
论, 青藏高原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北 移拼合作 用产生 , 新 生代 和中生代 数次挤压 拼贴作用 , 产生 了诸多缝合带 和板片 ( 板片作 为造 山带 结构 中的 I 级 陆壳型 亲缘 地体 , 由陆 壳或过 渡壳 岩石 单元 组成。板 片之 间 的构 造单 元称缝 合带 , 其 建造 由洋壳 型岩 石单 元组 成) 。 沿线 涉及 到的的一 级构 造单 元有冈底斯一念 青唐古拉 板片 ( 南缘 ) 、 喜马拉雅板 片 ( 北缘 ) 和两 者之 间的雅 江缝 合带 , 均呈 近东 西向展布。这 些构造 单元 间接 控制着 该地 区沉积作 用 、 火 山作 用 、 岩浆侵 入 、 变 质活动及 断层 和断裂构造 作用 , 导致 沿线
岩性 和 主要 断 烈 主 要 以 东西 向延 伸 。
雅江峡谷区河谷两 岸 , 岸坡 较陡 , 山坡突 兀, 局部悬 崖绝壁 ,
沟谷呈现“ V ” 型沟 槽 , 雅 江 江 面 宽度 约 为 1 0 0— 2 0 0 m, 本 段 江 底 海
拔为 3 6 4 0~ 3 7 0 0 n l , 水流湍急 。除局部 色麦站一 尼木站 和卡如 站一 宗嘎站段河谷极其狭 窄, 河流 阶地 不发 育外 , 其他 地段 两岸
发育有多级 阶地地貌, 以一 、 二级 阶地为主, 阶面高度 1 5— 4 0 m。
2 . 2 气 象 特 征
线路沿线为高原 温带 干旱气候 , 空气稀 薄 、 温度 低 , 年 温差 小、 日温差 大 、 干湿分 明、 气候类 型复杂 、 垂直变化 大等特征 。沿 线 自东 向西气温逐渐降低 。
2. 3. 3 岩 浆 %
沿线分布的最主要岩性 , 以燕 山期 的岩浆 岩为主 , 局部分 布 喜山期侵入岩体 。岩 体岩性 较 为复杂 , 以闪长岩 、 石英 闪长 岩 、 花岗闪长岩为主 。喜 山期 岩浆岩 岩性 以花 岗岩 、 花 岗 闪长岩 为
北东 和北 西向断裂为 两个共 轭剪 切性质 断层 , 主要 发生 于
雅 江 大 断 裂 以北 , 这 两 组 共 轭 剪 切 性 断 层 形 成 时 间早 , 自形 成 至
广泛分布于雅江南岸地 区 ( 雅 江断层 以南 ) , 曲水站 至色麦
站之间在雅江北侧山体出露 , 岩性 为灰 色砂 岩 、 灰岩夹板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