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在板翅式换热器尺寸优化中的应用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发布时间:2022-05-23T06:19:33.45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2月第3期作者:倪艮丹[导读] 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传热效率高的换热设备。
由于结构紧凑倪艮丹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11400摘要: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传热效率高的换热设备。
由于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它还具有提高传热表面利用率,减少整个换热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换的优点。
板翅式换热器因其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工作量大,可靠性低。
下面本文讨论了如何优化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流量分配;理论模型;数值计算;结构优化1板翅式换热器结构概述自1930年Marston Excel Sior公司首次开发板式翅片换热器以来,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其传热效率高、适应性强、制造工艺复杂,国内外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优化设计、工艺改进和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板翅式换热器是最先进的换热设备之一,在我国,体积小,重量轻,高热效率,耐用性、适应性强的优点,设计成在传热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10倍以上的条件下,每单位体积的流体和传热面积相同,仅管壳式换热器的重量为15-20%,可用于各种介质(气体和气体,气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传热和相变凝结和蒸发,因为它的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空气分离、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原子能,导弹、车辆、船只(燃气轮机)、动力机械、机床、冶金、油冷却器制冷,而热能的利用,余热的回收利用,在较低的原材料成本和一些特殊用途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传统设计方法的板翅式换热器是首选,冷却介质的流动和换热面,然后假设几何尺寸进行多次试验,直到满足换热器的所有约束条件,称为试验误差。
换热器由该方法设计的质量通常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工作量很大,和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而非最优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4期 总第 18期 5
低 温 工 程
CRYOGENI CS
No 4 2 0 . 0 7 S m NO 5 u .1 8
基 于遗传 算 法 的板翅 式 换 热器 优 化 设计
敖铁 强 余 建祖 高红 霞
A b t a t A d fe e ei lo t m n i l e e i lo ih we e u e o o tmie t e sr c sr c : mo i d g n t ag r h a d smp e g n tc ag rt m r s d t p i z h tu — i c i
tr s e f l ef et xh ne ( F ) codn iee t eurm nso d s n tew i t f ue i a -nh a ec agr P HE .A c rigt d frn rq i e t f ei , h e h o zop t显减 小 , 换 同时证 明 改进 遗传 算法 的有效性 和先进 性 。 关键 词 : 翅 式换 热 器 遗传 算法 板
中图分 类号 : B 5 . T 675
优 化设 计
文章编 号 :0 0 1 (0 7 0 - 6 -5 10  ̄5 6 2 0 )40 00 0
t i e ’ fn h u d b p i z d. Co a e t hed sg e e uls ts o d t tt e weg to wo sd s i ss o l e o tmie mp r d wi t e in d r s t ,i h we ha h ih fPFHE h o tmie n ti r s r d e b iusy a d te v ld t n d a tg ft e mo iid g n t l o p i z d i h s wo k wa e uc d o v o l n h ai i a d a v n a e o h dfe e e i ag - y c rtm s p o e . Thi meh d wa n v ra n o l e us d frdi e e to tmum sg fPFHE. i h wa r v d s t o s u ie s la d c u d b e o f r n p i f de in o K e r : pa e fn h a x h n e ;g n t lo t m ;o tmie e i n y wo ds lt— e te c a g r e e i ag r h i c i p i z d d sg
序列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柔性优化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通道排列

2016年第35卷第5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353·化 工 进展序列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柔性优化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通道排列肖武,王开锋,阮雪华,庄晨,胡云云,贺高红(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4)摘要: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在优化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通道排列中进行个体间交叉、变异操作后,存在无法保证各流体的通道数恒定不变的问题。
对此,以通道的热负荷累积均方差为目标函数,建立通道排列的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序列数编码方式的改进遗传算法进行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通道优化设计,实现了个体间交叉和变异遗传操作。
对一包含4个流股57个通道的板翅式换热器通道排列进行优化,并通过多工况点设计对系统柔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本文优化设计方案的累积热负荷均方差为3562.9W ,比文献经验值小2.7%,相比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减少了15.1%,且累积热负荷在零线上下均匀波动。
文章表明序列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增加了遗传算法种群中个体的多样性,提高了搜索效率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通道排列;序列数编码;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TE 9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5–1353–07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5.014Flexible optimization of passage arrangement for multi-stream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with ordinal number encodingXIAO Wu ,WANG Kaifeng ,RUAN Xuehua ,ZHUANG Chen ,HU Yunyun ,HE Gaoho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 ,R&D Center of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 116024,Liaoning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the passage number cannot remain the same ,when the crossover and the mutation operation are performed to optimize the passage arrangement of multi-stream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MS-PFHE ) by genetic algorithm (GA ) using the real coding. Hence ,an improved GA using ordinal number encoding wa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passage arrangement of MS-PFHE. On this basis ,the crossover and the mutation opera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passage arrangement was built with the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heat load accumulation in the passage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passage arrangement of MS-PFHE was optimized ,which contained 4 streams and 57 passages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analyzed by several operation poi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square deviation of heat load accumulation of the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in this study was 3562.9W ,which was 2.7% lower than the empirical method in the literature ,and it was 15.1% lower than the result obtained by GA using the real coding. In addition ,the heat load accumulation fluctuated to the zero line. It indicated that GA using ordinal number encoding can increase population individuals variety in GA and improve searching efficiency ,so that the algorithm can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reaching the global optimum.第一作者:肖武(197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系统工程研究。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紧凑式换热器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紧凑式换热器
崔永正;任禾盛;郝桂梅
【期刊名称】《动力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5
【摘要】应用遗传算法对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预定的传热量、两侧压降、体积等设计要求为适应度函数,通过对设计变量构成的种群个体进行适应度评估以及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得到符合设计约束的换热器最优结构参数(如翅高、翅长、间距,以及长、宽、高等).此外,对10次计算得到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结构参数的不确定度很小,应用遗传算法可以快速方便地对紧凑式换热器的几何结构参数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选择.
【总页数】5页(P739-743)
【作者】崔永正;任禾盛;郝桂梅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4
【相关文献】
1.基于遗传算法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J], 沈杨
2.紧凑型板壳式换热器导流结构优化设计 [J], 刘敏珊;孙爱芳;董其伍
3.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管壳式换热器 [J], 蒲星星;刘尚明;蒋洪德
4.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200 MW多头螺旋管式换热器 [J], 周云龙;董利利;李书芳
5.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板翅式换热器 [J], 张丽娜;杨春信;王安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作者:徐理正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09期摘要:以多学科优化框架软件iSIGHT平台为基础,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以换热器翅高、翅距和芯体宽度作为优化参数,以提高换热效率和减轻重量为优化目标,改良了板翅式换热器,最终优化了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
该优化,使板翅式换热器的重量减轻了,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iSIGHT平台;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TQ0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9-0042-02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具有很高的传热效率,又因其结构紧凑,重量很轻,所以成本低。
它还具有能改善传热表面利用率,减少整个换热器与周围环境交换等优点。
因为其具有许多优点,所以,板翅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工作量大,可靠性也不高。
下面就如何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展开讨论。
1板翅式换热器的数学模型1.1设计目标以重量最轻为目标,其中,质量公式为:. (1)式(1)中:ρ——换热器材料密度,假设ρ不发生变化,翅片的厚度δc也不变;V——换热器体积;a——芯体长度;x——翅内距。
1.2设计变量的参数化表达在此,主要考虑的是翅距、气侧翅高、液侧翅高、芯体宽度这四个变量。
翅距(Mc)表达式:Mc=0.000 1k1+0.000 50≤k1≤200. (2)气侧翅高(Lc)表达式:Lc=0.000 1k2+0.005 0≤k2≤300. (3)液侧翅高(Ls)表达式:Ls=0.000 1k3+0.001 50≤k3≤300.(4)芯体宽度(c)表达式:c=0.001k4+0.070≤k4≤1 700.(5)上述4个式子中,0.000 5 m、0.005 m、0.001 5 m、0.07 m分别为原始的翅距、气侧翅高、液侧翅高和芯体宽度。
0.000 1 m、0.001 m分别为翅距和翅高、芯体宽度变化一次的长度范围。
基于遗传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管路优化方法

基于遗传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管路优化方法
吴志刚;丁国良;浦晖;龙慧芳
【期刊名称】《化工学报》
【年(卷),期】2007(58)5
【摘要】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遗传编码方法和遗传操作算子,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换热器管路连接优化方法.在满足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实际制造工艺的约束条件下,以换热器管路连接最短为优化目标对一个实际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优化算法能够在5 h内收敛,优化后的连接管长度缩短25%.【总页数】6页(P1115-1120)
【作者】吴志刚;丁国良;浦晖;龙慧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4
【相关文献】
1.遗传算法在管箱式翅片管换热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J], 刘云;徐伟福;赵伟;周昆颖
2.屋顶式空调器翅片管换热器管路设计分析 [J], 吴海敏;马焕桥
3.基于知识及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管路优化方法 [J], 吴志刚;丁国良;浦晖
4.基于自适应退火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布局优化方法 [J], 范小宁;林焰;纪卓尚
5.基于整数置换遗传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的回路优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板翅式换热器新技术及应用_凌祥

第31卷 第2期2002年3月 石 油 化 工 设 备PET RO-CHEM ICAL EQ U IPM EN T V o l.31 N o.2M ar.2002试验研究文章编号:1000-7466(2002)02-0001-04板翅式换热器新技术及应用凌 祥,周帼彦,邹群彩,涂善东(南京工业大学过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板翅式换热器研究与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①为提高铝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和隔板表面的耐蚀性和亲水性,开发了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②开发的板翅式换热器快速创型系统,具有优化设计、参数化绘图和快速报价等功能,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倍。
③通过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和引进新材料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抗强腐蚀、抗结垢、耐高温和耐高压能力的板翅式换热器系列新产品。
④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系统对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设计准则。
关 键 词:板翅式换热器;快速创型;表面处理;先进制造工艺;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Q051.51 文献标识码:AN ew techniques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 and its applicationLIN G Xiang,ZHO U Guo-ya n,ZO U Qun-cai,T U Sha n-do ng(Adv anced M a nufacturing Technolog y Lab.o f Process Equipment,N anjing Univ ersity o f Techno lo g y,N anjing210009,China)Abstract:The resear ches made o n plat e-fin heat exchang ers by author s w ere intro duced.Fir stly,a surface tr eatment me tho d for fins and pa rting sheet is propo sed in o rder to enha nce their resistance to co rr osio n and hydro philic ca pability.Secondly,a rapid innov ation sy stem which inv o lv ed a lo t of functio ns such a s optima l ther mal desig n,pa ramet ric dr awing and r apid quo tatio n is dev eloped.The practice applicatio n o f this sy stem sho ws the desig n efficiency increases8to10tim es and the cost decr ease va stly.Thir dly,sev eral new type o f pla te-fin heat ex cha ng ers with specia l perfo rma nce,such as co rro sio n-proo f,anti-fo uling a nd high temper ature resistant etc,w er e dev eloped th ro ug h ado pting new adva nced ma terials and new a dv anced manufac turing techno log y.Fina lly,the st reng th ana ly sis fo r plate-fin heat exchang ers subjected to hig h pr essur e w as car ried out.So me design criteria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pla te-fin heat ex chang er s a re o btained.Key words:pla te-fin heat ex chang er;r apid innov ation;sur face t reatme nt;adv anced manufac turing techno log y;finite element a naly sis 板翅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与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其传热效率提高20%~30%,成本可降低50%,现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原子能和机械等领域。
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_敖铁强

2007年第4期 总第158期低 温 工 程CRYOGE N I CSNo 14 2007Sum N o 1158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敖铁强 余建祖 高红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摘 要:以板翅式换热器的质量为目标函数,以换热器芯体外形尺寸和冷热两侧翅片参数为优化变量,分别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和基本遗传算法对其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与原始数据相比,换热器的质量明显减小,同时证明改进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B6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16(2007)0420060205收稿日期:2007201212;修订日期:2007207219作者简介:敖铁强,男,28岁,硕士研究生。
O p ti m um design of p la te 2fi n hea t exchanger based on genetic a l gor ith mAo T ieqiang Yu Ji a nzu GaoH ongxia(School ofA eronau tic Sci en ce and Technol ogy ,Beiji ng Un i versit y ofAeron auti cs and A stronau tics ,Beiji ng 100083,Ch i na)Abstr act :A modified genetic a l g orithm and si m ple genetic a l g orit h m were used to opti m iz e t h e str uc 2ture size of p late 2fi n heat exchanger(PFHE ).A ccordi n g to diff erent requ ire ments of design ,t h e we i g h t of the PFHE could be taken as object(target)f unction by G A .The di m ensi o ns ofPF H E and the para meters of t w o sides .fi n s shou l d be opti m ized .Co mpared w ith the designed results ,it sho wed t h at the weight of PF H E opti m iz ed i n th i s work was reduced obvi o usly and the va li d ity and advan tage of the modified genetic a l g o 2rit h m was proved .Th is method was un i v ersal and cou l d be used f or dif ferent opti m um desi g n of PF H E .K ey w ords :plate 2fin heat exchanger ;genetic algorithm;opti m iz ed design1 引 言换热器是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占据了系统很大的质量和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言
紧凑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 体积小, 重量轻、 效率高等优点,在化工、制冷、电力、航空等行业 广泛采用。比如,在大型电力生产系统整体式微型 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中,采用紧凑度高、体积小、效 率高的回热器(再生器) ;在飞机环境的控制系统 或在地面制冷中,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换热器。 为了强化换热器两侧的对流换热,采用各种不同的 翅片如平直矩形、波纹、锯齿、百叶窗翅片等,如 在微型燃气轮发电设备中用的回热器有板翅式、原 表面式等,在制冷上所用的冷凝器有管翅式、壳管 式等。传统的换热器设计方法往往是在经验选择和 多次验算的基础上,或者是根据前人所得的研究结 果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只要满足设定的换热性能和 阻力要求,即可采用所借鉴参考的换热器形式和翅 片类型。 应用 人 工 智 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或 软 计算(Soft Computing)如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逻辑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
基金项目 :教 育部 “ 新世纪 优 秀人才支持 计 划 ” 项 目 (NCET- 040938);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91056)。
编码、锦标赛选择、均匀交叉和单点变异,以及采用基于小 生境下的共享技术和择优策略; 性能校核程序中根据个体 解码后的结构尺寸进行性能评价。应用结果表明,与原始数 据比较,换热器的重量(效率)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小(增加), 但在工程实际中不宜采用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 该文的设计 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作为优化设计不同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紧凑换热器;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性能计算
第 26 卷 第 7 期 2006 年 4 月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6) 07-0053-05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A
Vol.26 No.7 Apr. 2006 ©2006 Chin.Soc.for Elec.Eng. 学科分类号:470⋅10
t=0
ε > ε min 限制条件 ∆pi < ∆pi ,max (i = 热侧、冷侧) (2) x < x < x min i max 式中: ε min 为允许的最低效率(0.75);∆ph ,max 、∆pc ,max 分别为热侧和冷侧 允许 的最大 压降 (0.5 kPa, 1.0 kPa)。xi 为优化变量(s,b),xmax , xmin 分别为每个变量 优化的上、下限(s=1.1~1.5, b=5~8)。 个体经过解码后,得出变量的实数值即翅片尺 寸大小, 再进行性能校核计算。 性能校核计算 (RAT) 过程为,由解码后得出的翅片特征计算表面几何参 数(当量直径 Dh,换热面积 A,自由流通截面 Ac) ; 计算流动 Re 数,通过传热 j(Re)与阻力 f(Re)关联式 得出表面传热阻力特性; 计算传热系数与翅片效率; 计算热容比和传热单元数,再得出效率,最后再求 出两侧的压降。RAT 过程描述如图 3 所示。其中传 热因子 j 与摩擦因子 f 的拟合关系式为[9]
求即可,对换热器性能几乎无影响。本文因为去探 讨实现一种设计方法,故仅选取两侧翅片的间距、 高度来作为优化变量,只考虑一种平直三角锯齿翅 片形式,其他翅片形式可相应推广。
L2 冷 空气 L3 f s2 L1 b1
b2
s1
a
热燃气
1
物理模型
板
封条
(a) 换热器
1.1 优化设计模型 对于紧凑换热器设计,效率高、阻力小、重量 轻是设计者追求的共同目标。在工程实际中主要有 两种设计要求,一种是在满足设定的效率和阻力要 求下尽可能的减小换热器外形尺寸和重量,另外一 种是在给定的换热器尺寸和重量,使换热器效率尽 可能高。所以,对紧凑换热器进行优化前,可根据 不同的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函数进行优 化。不失一般性,本文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模型 下,亦都分别采用重量最轻和效率最高两个目标作 为遗传算法的优化函数。 芯 体 是 换热器的核 心 部 分和主 要 关 键 换热 部 分,占换热器的大部分体积和重量,封头、盖板、 接管等附件只是起封闭、连接和组装等辅助功能作 用,所以,在本文只考虑对换热器芯体部分进行设 计。 在考虑重量时, 在芯体的结构重量乘以一个修 正系数 C(设定为 1.25),即可视为换热器整体重量。 本文选用一种回收高温燃气来加热空气的回热 器作为模型,该换热器为板翅式,如图 1(a)所示, 为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行业上所常设计的形式。这 种子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很多,包括芯体的外形尺寸 参数:长 L1、宽 L2、高 L3,翅片及通道参数:翅片 间距 s、高度 b,厚度δ,板厚度 a 等。翅片是板翅 式换热器的基本原件,结构如图 1(b)所示。换热过 程主要依靠翅片完成,加装翅片是通过增加二次表 面来强化换热,但又会对流体的流动产生阻力,所 以,翅片的类型及尺寸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主要因 素,是优化的变量。本文将翅片以及板的厚度参数 视为不变量,不进行优化,因为它们只满足强度要
第7期
谢公南等: 遗传算法在板翅式换热器尺寸优化中的应用
55
2
遗传算法
2.1 算法原理 遗传算法维持有一群个体组成的种群 P(t) (t 代表遗传代数) ,每一个体均代表问题的一个潜在 解,每一个体都被评价优劣并得到适应值。经竞争 选择后的个体要经历遗传操作: 交叉(crossover)和变 异(mutation),由此产生新的个体,新个体称为后代 C(t)。从父代种群和子代种群选择优秀个体形成了 新的种群。在若干代以后,算法收敛到一个最优个 体, 该个体很有可能代表这问题的最优或次优解[5]。 遗传算法的一般结构可由图 2 描述。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 strategy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PFHX) was develope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GA). For different required designs, weight or effectiveness of a PFHX can be taken as an objective function respectively.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fin pitch and height on each side of PFHX were considered as variables to be optimized by means of GA approach The implement of optimum design consists of two routines, one is GA routine which included binary coding for tournament selection, uniform crossover and one-point mutation. Niching and elitism were adopted. The other is rating (RAT) routine which is used to evaluated performance of PFHX, and may be performed after decoding individuals to real geometrical sizes. An example from literature was solved with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PFHXs have lighter weight or higher effectiveness than those original cases. For a PFHX with high effectivenes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eeking higher effectiveness is not recommended due to sharply increase of the weight. The optimizing method of PFHX is universal and can be used for various PFHXs with those parameters of fin and layer can be modified into real world problems. KEY WORDS :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desig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摘要:提出了应用遗传算法对板翅式换热器的尺寸优化方 法。该方法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把换热器的重量或效率分别 作为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冷热两侧的翅片间距、高度作为 待寻找最佳值的优化变量。 设计方法的实施包括遗传算法程 序和性能校核程序两大模块, 其中遗传算法程序采用二进制
δ s (b) 翅断 面
b
板
Fig. 1
图 1 板翅式换热器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1.2 原始数据及搜索范围 表 1 为换热器两侧的尺寸数据及性能要求[10]。 优化 范围 是本 文 设 定 的 上 下 限 :翅片间距为 1.1 mm~1.5 mm、翅片高度为 5 mm~8 mm,用于在特定 范围内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使得目标达到最优。 换热器流动为整体交错流,每侧均不混合。设定效 率(效能数)不能低于 0.75,以及热侧与冷侧的最 大压降分别不能超过 0.5 kPa、1.0 kPa。换热器材料 均采用铝, 其导热系数为 170 W/(m.K), 密度为 2790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