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简介

青藏高原简介

青藏高原简介关于青藏高原简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

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添加义项 ?青藏高原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4个义项):中国西南部高原张千一作词、作曲歌曲米线乐团演唱版巴桑演唱歌曲青藏高原 - 中国西南部高原免费编辑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 :高原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中部的高原地带,东临中国内地,南邻喜马拉雅山脉,西抵横断山脉,北界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整个青藏高原地势崇山峻岭,气候严寒干燥,地理环境非常恶劣。

二、地形特点青藏高原是一片地势较高的高原,平均海拔约4500米,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十大最高海拔山峰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的地形呈现出高原地势、峡谷河谷、山地丘陵等多样化的地貌形态,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质奇观,如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昆仑山脉等。

三、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腹地,地处高纬度和高海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的气候主要表现为寒冷干燥、雨量不足、气温明显、温差大和阳光强烈等特点。

同时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还存在着高山峡谷气候和垂直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

四、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着许多独特的生态资源。

高原草甸、森林、湿地、冰川、高山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都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孕育着长江、黄河等中国重要的河流。

五、文化特色青藏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地区,这里生活着汉族、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

不同的民族在这里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其中,西藏地区更是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佛教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影响。

六、资源开发青藏高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在西藏地区,有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如稀土、铜、锌、铅、金、银等。

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基地。

七、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山、高山草甸、神秘的湖泊、悠久的寺庙,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特色。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1、描述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接壤。

2、青藏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间高原面起伏和缓。

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北部:昆仑山等,南部:冈底斯山等),东部是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西部是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

3、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由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坂块相碰撞形成的。

4、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及成因。

特征: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成因: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地形特殊,从而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5、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及成因。

青藏高原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风力较小,利于发展种植业;高原上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风力大,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可生长草类,可发展畜牧业。

6、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的差异产生这么大差异的原因是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南坡的纬度比北坡低、是迎风坡,在山下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

7、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

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8、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有差异。

9、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亚洲水塔冰川面积广、平均年融水量大,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

该地区孕育了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条亚洲的重要河流,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高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为未来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关于青藏高原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它横跨了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东西宽约25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

高原上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1. 干旱寒冷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较少。

这与高原上的地形和大气压力有关。

2. 高原反射辐射强:高原上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地面,使得辐射强度更大。

3. 昼夜温差大:由于高原上的空气稀薄,热量更容易散失,使得昼夜温差较大。

三、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1. 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大熊猫、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物种。

2. 退化现象: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原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日益严重。

3.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四、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青藏高原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地区。

高原上的地震活动主要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构造变动引起的,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印度板块向北的挤压等。

五、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1.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大量的江河源头位于这里。

人们对高原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利用和管理,保护和优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矿产资源: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黄金、铜、锌等。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可以促进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旅游资源: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人们可以通过开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高中地理教案: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一、青藏高原的概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气候与水文特点1. 高原气温低:由于海拔较高,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气温普遍低于平原地区。

2. 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雨;干旱在北部和西北部普遍存在。

3. 高度不对称性:西藏多雪,年降水量相对较多;青海则相对干燥。

三、植被分布1. 裸岩与草甸带: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没有植被覆盖或者只有极少且低矮的植物。

2. 灌木草甸带:位于4000-5000米之间,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蓝藿属、针茅属等为典型植物。

3. 高寒草甸带:位于3000-4000米之间,以高寒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如红毛菜、藏茴香等。

4. 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主要有云杉、冷杉等。

5. 山地常绿阔叶林:位于20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主要有樟树、水曲柳等。

四、动物资源保护1. 野生动物保护区: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国的动物王国”,各类珍稀动物众多,例如西藏狐、珍稀的黑颈鹤等。

政府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

2. 人工喂养与繁殖: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一些野生动物被人工喂养,如大熊猫等。

此外,还进行了人工养殖和培育技术的研究。

五、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1. 水土流失:由于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度放牧、畜禽养殖等,土壤容易流失,加速了水土的侵蚀。

2. 湿地退化和沙漠化:气候干燥和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涸,湖泊面积缩小,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同时,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沙漠化问题。

3.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是全球三大冰川集中地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上的冰川持续融化。

这将给全球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带来严重影响。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政府在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网络,限制开发行为,并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4)图中乙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小麦、青稞 ; 该地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量较高,请 分析其主要原因。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或日照充足)。植物光合作 用强;昼夜温差大(或夜间气温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少, 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
(5)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 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 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6)加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西南季风的 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 区,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 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例题1: 读右图回答下国 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是 ②(填序号), 其发源地在我国的 青海省(填省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 该河区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区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 供开发?
湄公河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上通航 旅游观光 边境贸易等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 ③(填序号)穿越了 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近年来该经济核心 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3)2005年10月8日,在图中甲地发生7.6级强烈地震, 并引发大范围的滑坡,使该地区遇难人数超过7万人之 消亡 多。甲地板块边界类型是(生长或消亡) 边界, 简述该地地震发生的原因。 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碰撞带;地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 跨15个纬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青藏高原的周围及内部有许多山脉:
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 高原外的地面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前十位,珠 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米)。 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

中国地形图四大高原

中国地形图四大高原

中国地形图四大高原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地形特征。

其中,四大高原是中国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四大高原分别是: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北平原。

1. 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之一。

它的地理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一部分。

内蒙古高原的平均海拔约为1,100米左右,地势相对较低。

这个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业地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和河流系统。

内蒙古高原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变化,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风。

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造就了内蒙古高原独特的动植物群落。

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特点之一,它为牧民提供了广阔的放牧场地。

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和西藏自治区境内。

它的平均海拔约为4,5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

青藏高原的地理条件极其恶劣,因为其高海拔和严寒的气候。

这里的气候一年四季变化无常,夏季凉爽,冬季严寒。

在青藏高原上,高山和冰川是最突出的地貌特征之一。

此外,这个高原还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

3. 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横跨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高原平均海拔约为1,500米以上,地势相对较低。

云贵高原的地形起伏,山脉交错,河流密布,水系发达。

云贵高原的气候条件多样,有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

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和园艺的发展。

云贵高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4.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北方的中部,横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之一,华北平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它是中国的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主要产区之一。

华北平原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平坦,海拔较低。

尽管在这个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发达,但农耕和农业依然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经济活动。

归纳总结我国四大高原

归纳总结我国四大高原

归纳总结我国四大高原我国地理辽阔,境内分布着许多著名的高原地貌,其中包括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西南山地高原。

这些高原地形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气候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我国四大高原进行归纳总结,从地貌特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其地理位置范围广泛,东西纵向延伸约2500公里,南北横跨约1000公里。

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达到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青藏高原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高原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脉组成。

同时,高原地形还包括着许多深邃的峡谷和广阔的草原。

气候条件上,青藏高原呈现高原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的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分布不均,西部地区呈干旱气候。

二、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理位置相对青藏高原较为靠近。

该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整体上呈现北西向倾斜。

内蒙古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是大草原和风沙地貌,同时也包括一些低山丘陵。

这些地貌形成了内蒙古高原广阔的草原景观,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高原气候以干旱气候为主,呈现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冬寒夏热,气温变化较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

尽管如此,内蒙古高原因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仍然具备一定的农业发展潜力。

三、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石灰岩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貌高原之一。

云贵高原地貌形成于地壳活动和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美丽的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钟乳石等。

云贵高原气候多样,呈现明显的山地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特点。

气候湿润,多雨季节明显。

由于高原地势复杂,海拔差异大,导致云贵高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四、西南山地高原西南山地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横跨云南、贵州等省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

该高原以山地为主,包括喀斯特山地、盆地和山谷等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我不但支持他,连反对他的人也支持他。
语序不当,改为“不但我”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作业

课后作业: 1.整理积累本 2.《创新设计· 病句集训板块一》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 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 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 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 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语序不当。“奥运会中历届”应该为“历届奥运会中”。
青藏高原

是谁带来 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 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 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 我看见 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1.某记者在采访刘永行先生时提出的问题: 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 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 评估准确吗? “第二首富”自相矛盾

一. 语序不当

(一)语序不当的几种情况 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3.一般词序不当 4.句序不当

例句 1. 那几朵花园里美丽的红色盛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花园里那几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色玫瑰花”

2. 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高考真题
(2009· 安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D ( )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 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 “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 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 “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表意不明 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 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 “总结了”缺少宾语,成分残 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缺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 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 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的同他”

3.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参 天的高楼大厦却是用它们建成的。
关联词和主语错位,两分句主语不同,“虽然”应放句首

4. 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 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句序不当,应改为“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子孙后代不答应”
停顿引发歧义

(2)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 “一边”歧义 不很清楚。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高额利息使 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利息” 歧义

(3)结构关系不明引起的的歧义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明令禁止取缔”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 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D ) A.王刚本来要去公园,可是在坐车的时候遇见了张 经理,就一起在春风旅社前一站下了车。
表意不明,“前”有歧义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 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语序不当,介词“对”放错位置导致主客颠倒,改为.“宝玉对王夫人”
分句语序不当,改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 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D.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 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表意不明,“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有歧义

5.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介词“对于”放错位置


6.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把这本书”
语序不当



(三)方法点拨 1.句子中出现多项定语或状语时,要多加注意。 2.关联词的位置。 3.顺承和递进复句中分句的次序。 4.“把/被”句,“把/被”与“不/没有/能/愿 /可以”的语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B )
A.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充 分分析,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 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表意不明,“有错误的观点”有歧 义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 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 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 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 语序不当,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 用的时尚奢侈品。 D.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 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二. 表意不明

(一)表意不明的几种情况 1.指代不明 王刚和李飞在路上遇见了,欣喜地说他购买了一台电脑。
“他”指代不明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使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 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这”指代不明 2.歧义 (1)读音、轻重或停顿引起的歧义 “还 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三千元。 ” “有的是” 富联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他背着班主任和班长偷偷地去网吧上网。
表意不明,“看到我们非常惊讶”有歧义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一个月后,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 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表意不明,“他的儿子”指代不明

B.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 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表意不明,“对……非常气愤”有歧义
“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4)省略不当、主语不明引起的歧义 初次见到她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 故而谈的极少。 “十来岁的孩子” 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 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歧 义
表意不明

(二)方法点拨 1.注意三类词:指代词、数量词、多音多义词。 2.注意肯定否定变化,辨别句意。 3.梳理句法关系,变换节奏和重音多读几遍。
命题规律




1.考查类型: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查热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 2.问题形式:一般是“没有语病的一项”。 3.不重复原则,三个病句选项在病句类型上各有侧重。 4.每个病句一般只有一处语病。 5.选材新颖,多源于当前的报纸杂志,涉及生活各个方面,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复习目标: 1.明确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在语法结构或语义上的特点 2.熟练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
课堂小结
语序不当
六 种 常 见 病 句 类 型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一般词序不当 句序不当
注意多项定(状)语、关联词 、介词、把/被、句序
指代不明
表意不明
歧义
注意指代词、多音多义词、 数量词、肯否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强化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有效的”调至“方法” 的方法。 前 B.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 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2.某主持人在播报影视快讯时说: 好莱坞国际影帝马龙· 白兰度不久将班师中国拍一 “班师中国”搭配不当 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巨制影片。”

“班师”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回 朝

3.某主持人在形容干警的辛苦时,说: 在对抗风雪灾害的行动中,有他的身影;在打击车 匪路霸的行动中,有他的身影;在拐卖妇女儿童的行 动中,有他的身影…… “在拐卖妇女儿童的行动中,有他的身
影”,不合逻辑
高考专题复习(六) 辨析与修改病句
考点阐释



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 辑事理的句子。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 句”,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修改 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能力层级均为: 表达应用 E级。 近几年安徽语文高考,辨析病句题通过率较低, 只有3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