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

合集下载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意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意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意象所谓的意象就是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要鉴赏一首诗歌,首先就要鉴赏诗歌所描绘的形象。

一般而言,在叙事诗中,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在抒情诗中,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在写景状物诗中,诗中的“景”和“物”就是形象。

简而言之,诗歌的形象包括了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要把握一首诗歌,就首先要把握这首诗的具体内涵。

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这样就好比拿到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鉴赏诗歌的意象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识别、知,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找出来。

比如荡成大的《碧瓦》:“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满天絮,不雨棠前满地花。

”是一首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前两句诗中的“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是人文景物,后两句“碧溪”“杨柳”“棠梨满地花”是自然景物。

通过这些形象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就苦犹如一幅色彩绚烂富有生趣的图画。

从中也看出诗人喜悦的心情,有些形象还呈叠加式。

需要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

比如李白的《风俗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风俗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上是自然的物象,但仔细感悟,诗人的形象便“复活”了。

是自然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叠加。

当我们读到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帆都消失了,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

独留长时间伫立江边的诗人,我们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脸上写满了对朋友的留意、牵挂我祝福。

第二、分析概括,即是对形象的概括。

在诵读的基础上感知形象以后,只是第一步,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形象和景物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就要开展开我们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已的语言来再现画面。

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面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鬃云欲渡香腮雪。

《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探究CATALOGUE目录•引言•诗歌意象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研究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主题背景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意象在诗歌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意境,是读者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赏析诗歌的意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研究目的探究赏析诗歌的意象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意象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意象赏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选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歌篇目,进行意象赏析的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实证研究CHAPTER诗歌意象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意象定义意象分类意象定义与分类营造意境意象通过物象与情感的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使读者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深远意境。

表现情感意象通过物象与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增强表现力意象通过物象与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是意象的灵魂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与情感的关系CHAPTER《赏析诗歌的意象》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总结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素养。

详细描述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交流和表达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词详细描述审美鉴赏与创造总结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意象意境的鉴赏

意象意境的鉴赏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 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 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 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 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 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 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 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 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 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 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 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参 考 答 案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 景色的赞美(喜爱)。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 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

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

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近年来,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诗歌的鉴赏与赏析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题型。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

本文将从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现代诗歌常见题材两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中考重点现代诗歌鉴赏与赏析。

一、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诗歌是一种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音韵、意象和修辞等方面的运用。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整体结构。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有机的联系和合理的布局。

通过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修辞则是通过各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关注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意象,并分析其象征与隐喻的含义。

同时,还要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往往能够加深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最后,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现代诗歌以语言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为特点,常常运用到口语、方言和俚语等。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要留心诗歌中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现代诗歌的常见题材现代诗歌作为一个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涉及到的主题和题材非常广泛。

不同的题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各异,鉴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理解。

1. 自然题材自然题材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鉴赏自然题材的诗歌时,我们可以注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留意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2. 爱情题材爱情题材是现代诗歌中常见且永恒的一种。

诗人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在鉴赏爱情题材的诗歌时,我们可以关注诗人对爱情的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以及其中蕴含的对爱情的理解和思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赏析诗歌的意象 核心素养探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赏析诗歌的意象 核心素养探究

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平易通俗。再如,按词论家 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 约含蓄。了解诗人的语言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中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范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 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 境美。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 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 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 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 ”,词人以动衬静,写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品味角度:体会意象作用 1.营造背景或环境。即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 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课文范例:《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抬头,看到天 空的鹰,俯首,看到水底的鱼,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 动景。上片巧妙地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相宜,描绘出 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2.营造意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 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只有“临其境” 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 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的能力。“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 中“屈穷”的“穷”指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摘要:一、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二、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三、分析诗歌意象的类型四、掌握诗歌意象的赏析技巧五、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正文:诗歌是一种充满韵律美和意象美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为了更好地欣赏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诗歌意象。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

诗歌意象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情感和思想所采用的具体而生动的形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又是含有诗人情感的形象。

诗歌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通过对它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要学会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

诗人的写景往往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基础。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描绘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为后两句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打下了基础。

通过分析诗中的景物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诗歌意象的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豪放洒脱型、忧国忧民型等。

例如,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豁达大度的风格,而杜甫的诗则表现出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忧虑和同情。

了解诗歌意象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人的风格特点。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诗歌意象的赏析技巧。

一是要关注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是要分析诗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三是要体会诗歌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领略其中的美妙意境。

最后,我们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感悟,积累一定数量的诗歌作品。

只有对诗歌有深入了解,才能在赏析诗歌意象时游刃有余。

总之,赏析诗歌意象是一项富有艺术魅力的任务。

通过抓景物特点、分析诗歌意象类型、掌握赏析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意境。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和意象描写,能够唤起人们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赏析诗歌意象是深入理解诗歌之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首先,诗歌意象是通过作者巧妙运用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其思想和情感。

读者需要关注诗歌中呈现出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感觉体验。

例如,诗歌中描述花朵的颜色、形状和香气,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芬芳。

其次,诗歌意象往往采用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传达深层的含义和情感。

隐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或者象征意义。

例如,用“深情如海”来形容一个人的爱意就是一种隐喻。

而比喻则是通过直接的类比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例如,将夕阳比喻为一轮红彤彤的火球,既表达了夕阳的美丽,又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此外,诗歌意象还可以通过抽象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哲理。

抽象意象是在思维层面上对事物进行拓展和深化,通过一种情感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例如,以“愁”、“喜”、“哀”等情感为线索,通过形象丰富的描写,帮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内心情感。

最后,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有助于赏析诗歌意象。

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对于同一意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作者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赏析诗歌意象是一项独特而重要的修养。

通过关注诗歌中的形象描写、修辞手法、抽象意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 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 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
作者:贲永昌冯德芳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诗歌是以诗中的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精确的说,就是以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

对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的鉴赏,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鉴于此,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意象;意境;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13-03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

即教育要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者不可偏废。

可见,教学中育人以美,是教师的任务之一。

语文学科教材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而语文学科中的诗歌教学又是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诗歌较其他文体更为短小精悍,集中凝炼,易于诵记;同时又适于抒情言志,艺术感染力强。

所以,诗歌教学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和思想情操方面都具有不同其他文体的独特作用。

因此,如何设计好诗歌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经常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诗歌教学,是一门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课,因为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和艺术感染力、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教师通过对诗歌绘声绘色的朗读、细腻的剖析、启发式的讨论,不仅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将艺术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在学生未来的人生长河中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诗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进入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诗歌里,诗人为了营建某种意境和感情,会极力铺叙一些意象,以达到完美的意境并抒发强烈的情感。

因此,诗歌教学只有通过意象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为意境是诗的焦点、是诗人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凝结升华。

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物,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笔者认为:首先对意象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何为“意象”?意象,“意”是欣赏者的情意、神态;“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

它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诗歌的意象很多,常见的有:1.送别类意象,如:杨柳、长亭、酒等,抒写了诗人对友人或爱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