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血色浪漫》有感
《血色浪漫》观后感

《血色浪漫》观后感
《血色浪漫》观后感
已经下载了一年的《血色浪漫》,在这个周末终于看完了。
钟跃民,一个永远顺着自己的心活的人,一个今天不知明天的人。
他爱过周晓白,爱过秦岭,爱过高玥。
他更爱自己。
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分,一辈子都不会安下心来平平淡淡过日子,一个不会对爱有承诺、负责任的人。
我总在想,等到哪一天他真的玩累了,他会不会就静下心来和高玥过日子呢?或许就像剧中说的',我是个女人,我终究也不能理解,不能免俗。
周晓白,追求一份爱追求了十多年,最终还是未能嫁给那个自己爱的人。
于是一气之下与爱了自己十多年的张海洋领了证。
其实在这个剧中我觉得周晓白不是不可能爱上张海洋的,她可能一直在盼望着张海洋勇敢的说出那句我爱你,而不希望他一直出于与钟跃民的友谊而将她让来让去。
她会为了自己的爱而不顾一切,她当然也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会是那样。
而张海洋却始终也没有那样做。
她可能也一直在盼望着能与钟跃民重归旧好。
可钟跃民也没有。
可见两人皆不能如她愿。
最后戏剧性的稀里糊涂的领了证。
我觉得当岁月沉淀下来,周晓白会明白,她和张海洋是最合适的,和张海洋在一起也是最幸福的。
张海洋,我觉得他是这个剧中最适合结婚的。
他是一个忠诚于友情和爱情的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郑桐和蒋碧云是我挺羡慕的一对,夫妻一心,同甘共苦,没有被现实中的任何困难打倒。
秦岭,在这个剧中是和钟跃民思想最像的一个人,我觉得她是一个很理智,思想很前卫的人。
但她终究是个女人,她终究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的,她不会像钟跃民那样一直“轴”下去,于是和楚良去了美国。
《血色浪漫》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血色浪漫》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血色浪漫》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血色浪漫》读后感1在好友的推荐下,我看了电视剧《血色浪漫》,后来又细读了都梁的原著《血色浪漫》。
虽然电视剧与原著相比,改变了些情节,也引起许多原著读者的不满,但我觉得电视剧还是能体现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语言方面也基本上符合原著。
下面我谈一下看完原著后的感想。
《血色浪漫》描写的是从六十年代起,以钟跃民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的生活。
在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下,我被深深吸引了。
作者并没有在卖弄文字,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写出了自己那代人的想法。
而钟跃民正是都梁想表现的魂。
我觉得可以用小说中周晓白一句话来概括钟跃民,这个家伙身上有种很特殊的气质,既浪漫又现实,甚至还有几分无赖,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这家伙简直是个奇妙的混合物,和他相处,你会感到很快乐。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好玩的事,而且马上就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还玩得一本正经,玩得很像那么回事儿。
这句话绝对能体现钟跃民的个性特点和为人处世。
钟跃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把生命视做一种过程,无时不忘去体验人生。
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太苍白了,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
作者通过这么长篇幅的描写,其实是想传达给人们一个讯息:人为什么活,人要怎么活?通过钟跃民的口,批评了目前一般人的人生观,出生读书上大学工作结婚,换个角度就是生存、追求发展,求权求利求地位求财富。
全民都是这个目标,一样的人生目标。
又通过钟跃民的经历表达了多元的人生目标。
不在乎白领蓝领、只在乎生活阅历;不在乎辛苦享受,只在乎过程。
一种平和的人生观,将会带给一个人快乐的生活。
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在不同的经历中品味生活的滋味。
人为活着而活着。
人既然活着,就该活得有自己的想法。
血色浪漫的读后感

血色浪漫的读后感《血色浪漫》是一部深刻而动人的小说,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故事以浪漫主义的风格展开,情节曲折且充满悬疑,让人回味无穷。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地被其所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故事以一种神秘又吸引人的方式展开。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个叫做亚历克斯的年轻男子,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他在小镇上的出现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也引发了许多猜测和传闻。
越是读后期,我越是被作者的构思所吸引,对故事的展开拭目以待。
其次,小说中的角色描写十分生动鲜明。
作者通过精彩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将故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亚历克斯是个聪明而富有魅力的年轻人,他的个性深深地吸引着我。
与他相对的是朱丽亚,她是一个美丽而独立的女性,她的坚强和勇敢让我为之动容。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写,作者成功地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共鸣,情感上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此外,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在故事中,亚历克斯经历了种种的考验和挫折,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他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和热血。
通过亚历克斯的经历,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
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思考着自己对于追求梦想和追求幸福的态度。
最后,小说的结局给人以深思。
我不禁思考起小说中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个人奋斗和现实压力的关系,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这些问题在故事的结局中逐渐得到了回答,但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
我从中体会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坚守和价值。
综上所述,《血色浪漫》给了我强烈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我不仅感受到了浪漫和激情,还获得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读完后,我信心满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渴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本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带给我启示和帮助的作品。
我相信它也会对其他读者产生同样的影响。
《血色浪漫》读后感 读血色浪漫有感

《血色浪漫》读后感一、引言《血色浪漫》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以流畅而真实的笔触,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不仅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主题分析小说以主人公的成长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普通青少年在动荡时期的命运选择和奋斗历程。
故事背景设置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风起云涌,年轻一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主人公作为一个旁观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小说中叙述了主人公对血色浪漫的向往和追求。
血色浪漫是一种思想意识,是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和渴望。
主人公在身处一个充满着权力、利益和欲望斗争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信仰,不被物质诱惑迷惑,一直努力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血色浪漫。
三、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生动,个性迥异。
主人公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他人物的内心和行为。
主人公一直保持着一种天真热情的心态,他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也不断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这些都使得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其他人物如江浩、小娟等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故事,他们和主人公的交集和碰撞,展示了不同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多样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社会反思《血色浪漫》不仅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故事,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和矛盾。
通过主人公与不同社会阶层的接触,我们看到了贪污腐败、权力傲慢、阶级固化等问题的存在。
作者通过小说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读完《血色浪漫》,我深感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五、个人感悟读《血色浪漫》,我被小说中的故事所吸引,深受感动。
血色浪漫读后感

血色浪漫读后感《血色浪漫》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张爱玲。
小说以19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爱情的曲折。
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描写,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了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主人公是一个富有的家族的少爷,他在家族的兴衰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爱情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主人公与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考验,最终却因为家族的原因而无法圆满。
小说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和变迁。
在读完《血色浪漫》之后,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情感所打动。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和对时代的真实再现,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和感伤,同时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他在家族的兴衰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
这种精神让人感到深深的敬佩,也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一个坚强而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血色浪漫》是一部充满了浪漫和悲情的小说,它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
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描写,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在读完《血色浪漫》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和变迁。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总的来说,读完《血色浪漫》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也让我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描写,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也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想

血色浪漫的观后感想《血色浪漫》是一部以古代江湖为背景的武侠剧,该剧于近期热播。
作为一名观众,让我对剧情、角色和演技有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剧中的剧情构思独特而精彩。
故事以唐晓赢为主线,展现了他从普通人逐渐成长为英雄的过程。
这个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每一集都让人欲罢不能。
从唐晓赢被迫离开家乡、加入江湖到他与敌对势力决战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紧张和刺激。
剧中的情节错综复杂,紧密相连,扣人心弦。
尤其是那些反转和高潮部分,让观众一次次被震撼和惊艳。
其次,剧中的角色形象饱满且立体。
唐晓赢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年轻人,他有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他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都体现了现实中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选择。
另外,剧中的反派角色也非常精彩。
从演技出众的国丽丽饰演的冷酷女人爱笑仙,到钟楚曦饰演的贵族公子佘寒,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动人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呈现,剧情更加完善,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该剧在演技方面也可圈可点。
男主角马可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诠释了唐晓赢这个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女主角赵靓颖也通过她的精湛演技,成功地将爱笑仙的冷酷和内心的脆弱表现出来。
此外,配角们也不容忽视,他们各自的演技贡献了剧中的精彩细节,使整个剧集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总结起来,《血色浪漫》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称赞。
剧中的剧情扣人心弦,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演技出众。
这部剧不仅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也给人们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武侠剧,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友情和爱情的精品。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触动和感动。
《血色浪漫》读后感

《血色浪漫》读后感简介《血色浪漫》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反映社会现实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写一个丧失人性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深刻地表达出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
本文将对于《血色浪漫》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出分析,旨在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
主题《血色浪漫》的主题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故事中的人物阿Q,是一个典型的脆弱和贫穷的农民,在他面对挫折和压迫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反抗精神,反而以幻想和自嘲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的命运的终结,表达出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关切和谴责。
情节故事以阿Q的形象为核心展开,通过描写他的遭遇和行动,展示了社会现实对于一个弱小的个体的残酷和无情。
阿Q在面对侮辱和损害时,并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反抗,而是以自嘲和狂妄的方式来稳定自己的内心。
他对于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的追求最终以悲剧收场,他被不公的社会所吞噬。
人物形象阿Q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他具有一种可悲的人格和思维特点。
他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他以虚幻的优越感和自嘲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却从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他是社会现实的牺牲品,也是自身道德境界的沦陷。
思考与启示《血色浪漫》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是广大劳动者和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的缩影。
阿Q的悲剧告诉我们,不应该将责任只归咎于个人,而是要深刻反思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勇敢反抗不公和压迫。
结论《血色浪漫》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作品。
通过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描写,鲁迅先生呈现出了一幅惨淡的社会画卷。
通过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他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已经稍露真容。
这部小说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示,唤起了我们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血色浪漫》这本小说,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他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
观《血色浪漫》感言

观《血色浪漫》感言观《血色浪漫》感言看过都梁的《血色浪漫》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其可读性在于它能引导我们领略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从中我们会有许多感悟,比如精神流浪,比如“在路上”。
在主人公钟越民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矛盾:很难想象他可以一面率领着一群“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顽主”掐群架,一面却又对音乐诗歌有着极强的鉴赏品读能力;很难想象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却有着一种凛然的契约精神;也很难想象不滞于物如风流荡的他却愿意为了秦岭而停留。
也许正是这些矛盾才凝铸了钟越民身上那份血色的浪漫气质,才让这个形象如此光彩夺目。
他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他知道他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他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冷静和绝情抛弃了周晓白,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之所以抛弃她是因为周这个人“太轴”,换句话说,她对感情太执着,控制欲太强。
那么有人要反驳:对感情不执着难道还要视为儿戏朝秦暮楚?可问题是爱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任何人都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能通过爱情或其他去追求个体的完整与神性。
所以不能把对方控制得太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给对方空间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下空间。
周晓白的失误在于她总是在试图将这个空间无限拉近直至消失,这样的举动自然会把对方,尤其是钟越民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和“放荡”的男人吓跑。
钟与秦岭之间的感情则不同了。
钟的哥们张海洋曾说:爱是生活,而钟越民的生活永远在变动,所以他不适合婚姻。
那么,一向视婚姻为洪水猛兽的钟为什么敢于冒险愿意与秦岭结婚呢?与其说钟越民抵制婚姻不如说他是在抵制一种受约束的生活,抵制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庸生活。
他所渴望的.是一种永远都“在路上”的生活,也许他认为这种生活,秦岭能给他。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钟越民在秦岭身上发现了他自己的影子。
朋友告诉我他看到过的一句话:喜欢你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的我自己。
说到底,这可能是一种自恋的心理在作怪,而钟越民也的确是一个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血色浪漫》有感生活态度决定一切
——读《血色浪漫》有感
《血色浪漫》是好友送给我的礼物,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挺佩服老三届的,没怎么上过学,风华正茂的时候当兵的当兵,下乡的下乡,而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却有很多老三届。
对于生活的思考,他们要比我们这一辈深刻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
书中的主人公郑桐进了社科院做学问,张海洋进了刑警队,袁军当上外交使官,钟跃民依然是个自由人,漂泊在可可西里。
所有的不同只有一个原因——生活态度决定一切!
所有的主人公中,钟跃民的视觉冲击力无疑是最强的!而”生活态度决定一切”也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可否认,钟跃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男人。
他的
博学,他的聪明,他的上进,他的不安分,他的足智多谋,甚至他的”痞”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那是一种释放,一种向往,更是一种折服。
在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地生活、学习,踏实地前进的时候,他的决然放弃,不断变化生活的态度,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生活状态被现代人视为”在路上”.
书中,钟跃民曾对秦岭说过:”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生命是一种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过程设计得很有趣,这种过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是由一连串最初的体验所组成。
初体验属于生命中最纯粹、最美好的那部分,它意味着梦想、勇气、新奇、刺激和执着……但很多时候,初体验还伴随着恐惧、担忧、绝望和危险,初体验是残酷的。
我很喜欢体验这个词,因为我是个更看重过程的人。
秦岭,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都很喜欢凯鲁亚克说过的那句话:我还年轻,我还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
验,我们上路吧。
这是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只是在我看来,这种积极太过跳跃。
”
我欣赏钟跃民缘于他”在路上”的生活方式,不敢苟同的恰恰也是他的生活方式!他身上的洒脱让我觉得太过理想化。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性的人,有深刻的思考。
他的思考不同于郑桐,而是典型的”在路上”的思维方式。
我在想,或许作者在借钟跃民这个特殊的人物让读者引发思考:是无条件的去适应这个社会还是顺其自然的去作为,只是取决于你把什么看得更重要,是结果?还是过程?
当年的人们并不追求一定要成功,他们只是在享受”在路上”.我觉得,这一点好像现在的人要弱一点。
或许是社会压力大了,自己和他人逼得自己必须那么在乎结果。
但对自己宽容,并不是一种罪过。
且不说”在路上”,我是确确实实佩服钟跃民身上那股积极向上的劲。
我非常
喜欢陕北窑洞里吃不饱肚子却依然午夜神侃的他们,虽然有几分傻但活得很积极。
还是那句俗话,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坎。
既然能积极快乐地活着,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的评价标准。
对于别人的生活,我们无权指点,对于别人的标准,我们无力评说。
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最最普通的人,我只想过最最普通的生活,并且积极的面对,然后拥有自己的小幸福。
”在路上”不是我的生活态度,对于这种生活方式,我欣赏,可我永远也做不到。
我只是希望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态度决定一切!
(作者为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兴城路派出所季世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