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玫瑰

合集下载

玫瑰花变色的实验三年级作文

玫瑰花变色的实验三年级作文

玫瑰花变色的实验三年级作文在我的生活中,有过许多有趣的尝试,其中最让我感到神奇和兴奋的,就是那次玫瑰花变色的实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做完作业,正无聊地在客厅里晃悠。

突然,我看到阳台上妈妈养的那盆娇艳欲滴的玫瑰花,红得似火,美丽极了。

就在这时,我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能不能让这玫瑰花改变颜色呢?说干就干,我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开始准备实验材料。

我找来了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又从厨房拿来了白醋、肥皂水和食盐水,还特意从妈妈的化妆台上“借”来了蓝色和紫色的墨水。

一切准备就绪,我满心期待地开始了我的实验。

我先小心翼翼地把玫瑰花从花盆里剪下来,那玫瑰花的茎上还带着尖尖的刺,我差点就被扎到了,“哎呀,这小家伙还挺厉害!”我嘟囔着。

接着,我把玫瑰花分成了四枝,分别插进了四个玻璃杯里。

第一个杯子里,我倒入了白醋。

看着白醋慢慢地浸没玫瑰花的根部,我心里直犯嘀咕:“这白醋能让玫瑰花变色吗?”没过多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玫瑰花的花瓣边缘开始出现了一点点淡淡的粉色,就像害羞的小姑娘脸上泛起的红晕。

“哇,太神奇啦!”我忍不住叫出声来。

第二个杯子里,我倒进了肥皂水。

肥皂水白白的,还起了好多泡泡,看起来有点脏兮兮的。

我把玫瑰花插进去后,就静静地在旁边等着。

可是等了好久,这玫瑰花一点变化都没有,“哼,这肥皂水难道不管用?”我有点失望。

第三个杯子里,我加的是食盐水。

这食盐水看起来和清水没什么两样,我心里也没底。

但是,过了一会儿,玫瑰花竟然慢慢地变得更加鲜艳了,那红色就像被加深了一样,红得更加夺目了,“哈哈,原来食盐水有这样的效果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最后一个杯子,我大胆地倒入了蓝色和紫色的墨水。

我心想:“这下子,玫瑰花会不会变成蓝色或者紫色呢?”一开始,玫瑰花没有什么变化,我都有点着急了。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发现花瓣的尖端开始出现了一点点蓝色和紫色的痕迹,就像被仙女用魔法棒轻轻点了一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色和紫色慢慢地蔓延开来,整朵玫瑰花变得如梦如幻,美丽极了!“哇塞,我成功啦!我成功啦!”我兴奋得又蹦又跳。

讽刺玫瑰花的句子

讽刺玫瑰花的句子

讽刺玫瑰花的句子
讽刺玫瑰花的句子:
1. 玫瑰花,那么美丽娇艳,却让人忍不住想起它的刺,美丽背后隐藏的是无情的伤害。

2. 玫瑰花,你是甜蜜的诱惑,却也是痛苦的代价,一朵花,千万刺。

3. 玫瑰花,你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象征,也是最虚假的幻觉,真正的美丽不需要刺来证明。

4. 玫瑰花,你用红色的颜色装点着爱情,却忽略了你的刺已经刺破了多少人的心。

5. 玫瑰花,你是诗人笔下的花朵,却也是现实中的噩梦,你的刺已经让人们害怕触碰你。

6. 玫瑰花,你的美丽只是表面的华丽,你的刺却是隐藏的痛苦,不愿被人看到的一面。

7. 玫瑰花,你是花中之王,却也是情感的杀手,你的刺已经让多少人心碎。

8. 玫瑰花,你是爱情的象征,却也是欺骗的工具,你的刺已经让人们不敢再相信你的美丽。

9. 玫瑰花,你是花中的皇后,却也是冷酷的统治者,你的刺已经让人们畏惧你的存在。

10. 玫瑰花,你的香气诱人,却也是毒药,你的刺已经刺破了多少人的心脏。

11. 玫瑰花,你的美丽是虚幻的,你的刺却是现实的,你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人们痛苦。

三年级作文写故事.不爱花的国王400字

三年级作文写故事.不爱花的国王400字

三年级作文写故事.不爱花的国王400字从前,有个开满玫瑰花的国家,那里处处五颜六色、芳香扑鼻。

那里的人们都很喜欢玫瑰花。

可是,那里的国王却不喜欢玫瑰花,因为他讨厌玫瑰花的刺。

所以他想摧毁玫瑰花。

国王绞尽脑汁,想出了两种摧毁玫瑰花的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给玫瑰花浇很多水,他想通过这个办法淹死玫瑰花。

结果,由于玫瑰花吸水速度太快,不但没被淹死,反而长得更快了。

第二种办法是,命令士兵们去全国各地抓很多有毒的害虫,放到玫瑰花上,想让害虫咬玫瑰花的茎,毒死玫瑰花。

但虫子刚被放上去还没开始咬,就被玫瑰花的刺刺死了。

被刺死的害虫反而成了玫瑰花的肥料,让玫瑰花越长越壮。

国王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拔出剑疯狂地砍着玫瑰花。

突然,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出现在国王眼前,对他说:“我尊敬的国王陛下,您身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怎么会跟这小小的玫瑰花过不去呢?”“因为我讨厌玫瑰花的刺!”国王生气地说。

神仙说:“您为什么只看玫瑰花的刺,而不看它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呢?您如果摧毁了这些玫瑰花,人间该少了多少色彩?”国王听后恍然大悟,放下了手中的剑,陷入了沉思………。

小王子与玫瑰花解读

小王子与玫瑰花解读

小王子与玫瑰花解读《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讲述了小王子在探险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奇怪的人和事情,并且透过这些经历,表达出对生命、友谊、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故事,被认为是这部小说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之一。

玫瑰花在小说中象征着美丽、脆弱和爱。

玫瑰花是小王子在他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朋友,在他的小行星上生长,因美丽的外形和自以为是的性格而自恋自大。

小王子离开小行星后,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人和事情,但他始终无法忘记玫瑰花。

然而,当他看到其他星球上有许多与玫瑰花相似的花时,他开始质疑玫瑰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他感到沮丧和迷茫,直到他再次和玫瑰花相遇,才意识到,玫瑰花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与小王子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他珍视和爱护着它,让它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对于小王子来说,他的那朵玫瑰花是独特的,因为它是他的玫瑰花。

小王子意识到,真正的独特性来自于个人之间的情感和回忆,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特征。

通过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解读:➢爱与责任:小王子对玫瑰花的关注和照顾展示了爱和责任的概念。

尽管玫瑰花有时让他感到困惑和痛苦,但小王子仍然关心她,并对她负有责任。

➢自我发现和成长:通过与玫瑰花的相处,小王子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他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珍惜眼前人:小王子离开玫瑰花后,他才明白她的特殊之处。

这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人,不要轻易放弃或忽视他们,因为他们可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寓意着人类对生命和感情的理解和认识。

玫瑰花代表着每一个人心中的珍贵之物,它们有着独特的气质和美丽。

虽然我们可能会在其他地方找到相似的事物或人,但是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透露出的情感和历史,以及我们与它们的关系。

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还表达了对爱情和友谊的思考和敬畏。

关于玫瑰的emo的高级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玫瑰的emo的高级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玫瑰的emo的高级文案1.玫瑰是爱情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它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2.玫瑰是花中的女王,她带来的不仅是美丽,更是力量与优雅的结合。

3.玫瑰的芬芳仿佛是来自天堂的馈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4.每一朵玫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它们见证了无数的爱情和感动。

5.红玫瑰代表着热情与浪漫,它们是爱的象征,是让人心动的存在。

6.粉玫瑰代表着甜蜜与幸福,它们让人陶醉于爱的海洋中。

7.白玫瑰象征纯洁与美丽,它们是爱情中的天使,守护着真挚的感情。

8.黄玫瑰寓意着友谊与快乐,它们是分享喜悦的象征,给人带来欢笑与温暖。

9.橙玫瑰代表着热情和艳丽,它们是爱情的火焰,点燃心中的激情。

10.紫玫瑰代表着神秘与浪漫,它们是爱情中的魔幻存在,让人沉醉在梦幻中。

11.玫瑰的刺仿佛是守护,保护着它所代表的爱情,让爱情更加坚定和长久。

12.玫瑰的花瓣柔美而娇嫩,它们如同爱的誓言,轻轻地飘落在心扉。

13.玫瑰的颜色和芬芳总能唤起人们心中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渴望。

14.每一朵玫瑰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展现着不同的色彩和个性,让人流连忘返。

15.玫瑰从冷酷的土地中开放,像一支无声的歌曲,让世界充满了温情和希望。

16.玫瑰是爱情的寄托,是婚礼和庆典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17.玫瑰的美丽让人们心生敬意,就像爱情让人们感到无比珍贵和幸福。

18.无论是送给自己还是送给他人,玫瑰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承载着真挚的情感。

19.玫瑰的花语是多重的,它代表着爱情、友谊、喜悦和感恩,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祝福。

20.每一次走进花店,看到玫瑰的出现,都能让人感受到幸福和美好的存在。

21.坠入爱河,情感如玫瑰花一般清奇可人。

22.将玫瑰的柔美融入生活,化作心中的诗意。

23.掌握玫瑰的语言,对话爱情的琴弦。

24.在温柔的初恋里,玫瑰是最好的陪伴。

25.一朵玫瑰,是一份浓浓的爱和祝福。

26.玫瑰的红,浓缩了无尽的热情和欲望。

27.芬芳的玫瑰,如同时光的印记,永远记得那份美好。

玫瑰花的美与脆弱性:《小王子》的爱情之旅

玫瑰花的美与脆弱性:《小王子》的爱情之旅

玫瑰花的美与脆弱性:《小王子》的爱情之旅玫瑰花是一种具有迷人魅力和脆弱性的植物。

在著名的法国小说《小王子》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与一朵特殊的玫瑰花的交流,深刻地揭示了爱情的美丽与脆弱性。

本文将探讨玫瑰花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探讨爱情的真谛。

在《小王子》中,玫瑰花象征着爱情的美丽和脆弱性。

小王子在行星上遇到了一朵自称是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玫瑰花的美丽让小王子无法视而不见,他被其吸引并对其产生了情感依赖。

这种依赖性表现出爱情的魅力,即使在玫瑰花的自负和任性的言辞背后,小王子仍然深爱着玫瑰花。

作者通过描绘爱情的美丽,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爱情的价值。

然而,小说中也揭示了爱情的脆弱性。

玫瑰花自称是独一无二的,但小王子后来在不同星球上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玫瑰花。

这种发现让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特殊感情产生了怀疑,他开始质疑玫瑰花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这种怀疑展示了爱情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即使最初的感情再强烈也可能因为一点怀疑而瓦解。

作者通过展示小王子对玫瑰花的质疑,引导读者思考爱情中的矛盾和脆弱之处。

除了玫瑰花本身的表达,小说中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互动也传递了关于爱情的深刻寓意。

小王子用真诚和无私的爱来呵护玫瑰花,他每天除草、浇水,并用小姑娘教给他的知识来照顾她。

这种无私的关爱体现了真正的爱情对于对方的呵护和关注。

作者通过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照顾,让读者明白爱情需要包容、付出和关心对方。

但与此同时,小说也揭示了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小王子离开了行星,到其他星球上探寻,一路上他的心灵脆弱而无依,尽管他与其他星球的人或事有了一些交流,但他内心还是对玫瑰花念念不忘。

爱情可以成为陪伴和力量的来源,但也可能让人感到寂寞和痛苦。

作者通过小王子对玫瑰花的思念,让读者理解到爱情中的无奈和痛苦。

总的来说,《小王子》中的玫瑰花代表了爱情的美与脆弱性。

玫瑰花的美丽和独特性吸引了小王子,但他同时也对玫瑰花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小王子对玫瑰花的呵护和思念,让读者理解到爱情的无私与痛苦。

高考素材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

高考素材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近年来高考写作越来越关注思维与表达,而且越来越聚焦于理性的思辨与表达功能的具体实现,这既是对写作测试认识的进步,也是高考命题理性的回归。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考议论文写作之切题、析理与有序,欢迎阅读。

所谓“理性回归”,不外乎两点,一是合目的性,二是合规律性。

高考写作,当然要服从于考试选拔人才目的;测试的是写作,也必须遵循写作的规律。

而议论文的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关涉思维与实践;所以说,高考议论文的写作本质上是一场出题者基于选拔人才的目的,在规定时间内,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游戏。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认为,要很好的应对高考议论文的写作,就要做到切题、析理和有序。

所谓切题,就是要符合作文题的意旨。

一篇不切题的高考作文,即使文采斐然,思维清晰也是徒然。

所谓析理,就是分析说理的过程要有分寸,所谓有序,就是一以贯之的表达。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一般不在是否切题上为难考生,而把主要考查的重点放在理性思辨和一以贯之的表达上。

下面以“玫瑰花与卷心菜”为例,具体谈谈何为议论文的切题、析理与有序。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伊甸园里,一颗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

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

”上帝同意了。

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解题】抓主体,概括情节伊甸园里,拥有美丽外表和独特芬芳的玫瑰,在大树的一番“外貌无用论”的建议下,便祈求上帝赋予自己有价值的人生,于是变成了一颗“实用”的卷心菜。

抓主体,概括情节伊甸园里,拥有美丽外表和独特芬芳的玫瑰,在大树的一番“外貌无用论”的建议下,便祈求上帝赋予自己有价值的人生,于是变成了一颗“实用”的卷心菜。

【析理】你如何看待玫瑰的这番人生选择?正向赞同:玫瑰花勇于追求价值人生的初衷玫瑰花敢于抛却浮华外表的勇气反向质疑玫瑰追求实用却失去自我(追求实用要以“真”为前提)外表的美丽同样价值非凡上天自有巧安排,万物存在皆有其价值,因为价值决定存在的意义。

小王子第二章读后感

小王子第二章读后感

小王子第二章读后感第二章的小王子来到了陌生的行星,这是一个孤独的行星,只住着一朵玫瑰花。

小王子与玫瑰花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玫瑰虽然美丽,但任性、多疑、自尊心强,一点也不谦虚。

这些特点让小王子感到困惑和痛苦,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和与玫瑰花的关系。

最终,他选择离开这个行星,向其他行星寻找答案。

在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体现。

玫瑰花代表了自然界的一部分,她美丽、自恋、需要呵护,但也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固执。

而小王子则代表了人类,他痛苦、迷茫、渴望理解,但也有着对真实和美好的追求。

通过这样一个对话,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需要与依赖。

我认为,作者通过玫瑰花和小王子之间的争吵和分离,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探索。

人类往往希望掌握自然、改变自然,但自然也有自己的规律和权利。

玫瑰花对小王子的离去表示不理解和伤害,而小王子则对玫瑰花的固执和自负感到失望和痛苦。

在这样的对立和矛盾中,作者似乎在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第二章还让我思考了真正的友谊和纯真的价值。

在小王子来到地球的旅程中,他与地球上的成年人相处的并不愉快。

而他与玫瑰花之间的争吵和分离,让他感受到了友谊的痛苦和脆弱。

这让我深思,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建立和维护,它需要信任、理解和包容。

只有通过真心实意的交流和关心,才能构建起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友谊。

而纯真和想象力,则是小王子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在他与玫瑰花的相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小王子的纯真让他看到了世界的奇迹和美好,让他不停地追求真实和未知。

而玫瑰花的自负和成人们的功利心态,则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

这让我认识到,纯真与想象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和成长。

在读完小王子的第二章之后,我深深感到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友谊和纯真的思考和表达。

这个寓言故事不仅展示了小王子的成长和探索,更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一些现实问题和价值观。

通过玫瑰花和小王子的对话和分离,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真正理解和关爱他人,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玫瑰——评铁凝《玫瑰门》内容摘要:铁凝的《玫瑰门》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写作文本,它用一种繁复的复调式结构把女人的复杂性和她所处的历史复杂性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写出了历史对女人的扭曲,制造和生产;另一方面写出了女人是怎样参与女人自身的生产的。

作者把对女命运的思考和对文明、人性的思考结合起来,在对女人故事的书写中去书写历史,质疑历史,乃至解构历史,因而呈现出了另一种女性话语形态“自我审视”文学。

在面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女人性的复杂时,作者始终坚持了一种现实的关照和历史的质疑,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多的去理解女性本身,同时也去深思更多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历史质疑解构自审纵览中国女性主义写作长廊,铁凝的《玫瑰门》会让人有种别开眼界的感受。

在“文化大革命”中穿过个人的“玫瑰门”成长起来的铁凝,她的写作既没有80年代张洁式的对于社会理想的执着和向往,也没有张辛欣式的对于新的性别关系的热情探索,几乎也没有90年代女性作家如林白、陈染那种对于个人文化、女性话语的执着和激情。

她呈现出了女性话语的另一种形态:“自我审视”文学。

它通过对女性与女性之间复杂的描写,把对性别的探索置于社会、政治以及文明的综合视野之中,让我们在阅读中更多的去理解女性本身,同时也让我们去考虑更多的问题。

《玫瑰门》写的是三代女人:外婆司绮纹、舅妈宋竹西和孙女苏眉,在一个文化革命专制年代下性别罹难、人格异化而最终难以获救的故事。

它主要表现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女人与男人之间的争斗,这是典型的玫瑰之战,但是所不同的是铁凝一方面写出了历史对女人的扭曲、制造和生产;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女人是怎样参与女人自身的生产的。

在表现这种女人的故事的时候,她用一种繁复的复调式结构,把女人的复杂性和她所处的历史复杂性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对女命运的思考和对文明、人性的思考结合起来,在对女人故事的书写中去书写历史,质疑历史,乃至解构历史。

因而从老女人司绮纹到小女人苏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与女人性的多角度探索和思考,这种探索和思考有时甚至不断否定了某种我们原来已知的有关“解放”,“新女性”的常识,令我们反观这些“解放”了的“新女性”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的复杂存在。

历史场景中的女人在写历史时,铁凝的《玫瑰门》不同于以往的以女性命运或者爱情悲剧来构思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矛盾的小说,如祥林嫂或喜儿。

《玫瑰门》鲜活的展现了革命大风暴对女人的招唤,对女人生理、心理的巨大影响。

与其说铁凝是通过历史来书写女人,不如说它是通过在对女人故事的书写中去书写历史,质疑历史,乃至解构历史。

小说的女主人公司绮纹,她有着一个完满的童年。

开明的家庭使她从家塾走向了圣心女中,从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走向了“文明世界”。

而革命又使她从圣心女中走向了社会风潮,走向了“国家的存亡”、“平等”和“自由世界”,走向了“追随着”一个男人,一份“不能忘记的爱”。

然而,这一切却又使她重新跌回到了父亲的家中,“从一个自由世界一下子落入了一个专制王国”。

于是当革命到来时,有着天然革命倾向和愿望的她不满父母的限制,即不满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与革命者华志远一拍即合;还“英勇果敢”地获得了她“十八岁的一个雨夜”以及一份女人的“完满”。

一个奉献,使她施舍出了自己的只属于女人的“崇高”与“堕落”,于是有了一段革命加爱情的故事和一个“纯净如洗”的灵魂角落。

然而这份似乎是“不能忘记的爱”和那“纯净如洗”的角落,并不是一处城堡、一个天顶、不是一个女人的终身依凭和可享用的精神宝藏。

华志远为了革命最终放弃了司绮纹。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司绮纹所展开的很可能就是林道静式的《青春之歌》的命运之路。

可生活仍在继续,如果一个女人不愿意或不能将自己钉死在这“崇高”与“堕落”的十字架上,——在很多时候,这种悲剧的完美是一种如此过分的奢侈,那么它就只能是一段回忆而已,一段只能加剧而不能抵御现实磨难的女人的污点。

这是司绮纹在女性命运上的首次失败,但她并没有甘于这次失败。

于是,司绮纹成了一个妻子。

一个“专制王国”中封建包办婚姻中的儿媳与妻子,一个使她的丈夫庄绍俭永远失去了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的可能性的多余而不洁的女人。

此时司绮纹所担当的就是漫长历史中女性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职能是贤妻良母孝妇,与爱情无关。

虽然她在结婚典礼上也曾经为自己的初恋后悔不已,也渴望能够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但是她对婚姻的这种并不奢侈的理想在顷刻间便被无情地摧毁了。

接受了婚姻事实的庄绍俭只是为了家族、家庭而结婚,并不爱司绮纹,而且另有所爱,他甚至厌恶婚姻而对司绮纹满怀报复心里。

司绮纹只是想在婚姻中成为一个好女人,或者说只是想寻求一份安宁幸福的日常生活的理想,就在明白清楚的实践中化为了泡影。

如果说,司绮纹和华志远拥有一份不能忘记却又无从偿还的爱;那么在司绮纹的眼中,现实中卑鄙、恶毒、孱弱的庄绍俭,同样与齐小姐享有“不能忘记”却难于完满的爱。

可是正如“十八岁的雨夜”不能使司绮纹在现实中飞升成为一个圣洁的女人一样,庄绍俭也并非是一个会守着刻诗的烟具独自度过长夜的男人。

男性的特权使他在作践、仇恨、蔑视司绮纹,又依仗权势盘剥利用司绮纹的同时;在思念膜拜齐小姐的同时;又在“小红鞋”之类的妓女那里得到欢愉和满足。

如果说庄绍俭死得其时,使齐小姐得以庄严的把他的一半骨灰送还其妻;那么生命力极度顽强的司绮纹却只能在只会喊着“定格”的昏溃的华志远和全身溃烂、已抬不起头颅的自己,抱以遥远的一瞥。

这些浪漫的故事,难以称之为崇高的悲剧结局,但有意无意的在司绮纹的故事中,却表现出了一种对于作为80年代初主流话语之一的“不能忘记”的爱情记忆的膜拜与神话的淡淡的讽喻和质疑。

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份“不能忘记”的爱情究竟能改变些什么,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对于必须承受命运,又不甘于命运的司绮纹,她似乎只能等待,等待革命时代的到来。

解放后,新婚姻法的颁布,又再度唤起了她反抗、逃离的本能。

她“天真果断”地以“50岁的年纪告别了公公、小姑,告别了儿子、女儿,告别了多年的佣人丁妈”。

不顾所有人对她的鄙视,她走出了庄家和朱吉开结了婚。

“她不管不顾的往前走,迫不及待地舍家弃小去寻求头上一块晴朗的天”。

但是她走得太快了,必须回到原地。

于是“她仍然是公公的儿媳、儿女的母亲、小姑的嫂嫂、丁妈的主人”。

同时她也在坦然的、嚣张的等待着新的机会。

可是朱吉开却不得其时的死去了,她只能疲惫的留在庄家这座“空山”里。

而朱家的小院,朱吉开的母亲也成了司绮纹的另一块净土。

在一年一度的“朝拜”中,她和朱老太太相对落下“少见的真切”的“非流不可”的泪。

这是对司绮纹和朱吉开那次勇敢举动的最好的回忆,也是司绮纹放松自己的一个天大的自由。

然而有趣之处在于,铁凝并未使两处记忆呈现为司绮纹命运中两次“伟大”的契机。

两次命运不公平的剥夺,并没有使司绮纹享有和华志远或朱吉开的结合,而成为一个幸福完满的女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断念——永远无法实现的可能的爱,使这两个男人,两段感情成为了纯净。

不仅如,,她对华志远的爱,之所以始终“纯净如洗”,还在于它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可以被关于女人的主流话语所肯定的行为(尽管不被社会现实所肯定)。

这是男权文化“破例”赋予少女的特权,这是一种慷慨的自我馈赠、自我牺牲。

它以崔莺莺、杜丽娘、倩女为先例,以朱丽叶等西方女性、现代文明为佐证。

它是司绮纹唯一可确认的骄傲。

对于朱吉开,事实上他并不高于此后的达先生。

他更多的只是一个偶然而成为了司绮纹所选中的道具,为她成就了一次妇女解放,自主命运的壮举。

这是一个为官方说法所认可的“出走”。

一个特殊的时代所嘉许的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行动。

而社会的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又成就了司绮纹的自我肯定。

男人,是成就女人故事、悲剧、喜剧或者丑剧所必须的角色。

只有当男人出演并且适合自己演出时,一个女人的剧目才可能完满,才可能具有意义和价值。

可事实上司绮纹更多的反抗和出演则是由于男人的“破坏”和“拒绝”,所以她试图摆脱与她相关的男人对她的规定,可是她所遭遇到的只有“覆灭”与惨败。

新中国的诞生,不仅以妇女解放和新婚姻法给予过司绮纹以新的希望;而且她曾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与历史“不谋而合”。

“像她,一个在旧社会被人称之为庄家大奶奶的,在别人看来也曾经灯红酒绿过的庄家大儿媳,照理说应该是个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人物。

然而她憎恨她那个家庭,憎恨维护她那个家庭的社会,所以她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光明。

为争得光明、争得一份自身的解放,她甚至诅咒一切都应该毁灭——大水,大火,地震------毁灭得越彻底越好。

在新中国,她为自己创制了一个口号,选择了一个姿态:“站出来”,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司绮纹从来就不是一个弱者,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

于是,糊纸盒、锁扣眼儿、砸鞋帮,于是她成了女佣人,成了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

最有蕴味的是,她曾为自己更名为吴妈——无名无姓。

不仅没有自己,也没有历史。

她不再是某某人的妻子、情人、儿媳或母亲。

她再次与这些决裂。

而且“文革”的到来使她再次兴奋。

在这样一个一切秩序,包括性别秩序、社会政治秩序一片错乱的情况下,她再次站出来的理想获得了极大的调动,并且更加充分的不择手段地表演。

然而历史又一次地将她逐出了历史的舞台。

她永远地顺应着革命,或者说顺应着时尚,但永远地不合时宜。

因为她永远只是一个“女人”——父亲的女儿,她憎恨的也憎恨她的公公的儿媳,丈夫的妻子,永远没有机会成为“吴(无)妈”,成为自己的主人。

“她从前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

从前是一个家庭妇女,现在还是一个家庭妇女;从前是一个单人,现在还是一个单人”。

她永远地在试图抓住机会,永远地在营造可能属于自己的剧目。

于是,她出演了“千里寻夫”;出演了“无耻”的对男人的纠缠;出演了丑闻——“强奸”了她憎恶的公公;出演了慷慨变卖家产挽救丈夫名誉以及力挽狂澜挽救庄家于毁灭;出演了献家具、献房子;出演了读报和“样板戏”。

但是,很显然这是一个喜剧色彩失败的结局,更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她激进的革命倾向使她本身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她用尽策略、绞尽脑汁地站出来,要取得革命群众的信任,然而去始终是革命提防的对象。

而且她一直以为革命是解放之路,谁知现代革命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幸。

她在革命中失去了美丽温柔,失去了拼命想挽留的如爱情等的一些东西;而革命使她学会的是背叛,是移花接木,是以进为退,是种种的小诡计,是窥视同性或异性的隐私等。

在这里,铁凝昭示人们看到了“文革”怎样剥夺了个人的权力和私人空间,怎样唤醒人性深处的残忍,卑微以及无视人的基本权力的一面,也留给了人们一个反思的空间。

同时小说最终的描写也是耐人寻味的:作为革命、政治(男性)象征的华志远,革命成功后身为高级顾问的他一直在思念着司绮纹,企图让回忆与青春定格。

这个大脑萎缩的人记忆仅仅停留在司绮纹年轻和对革命紧紧追随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