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修订实用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实用版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实用版

《石灰吟》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

(2)明确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石灰吟千锤chu í/万凿z áo /出深山,烈火/焚烧f énsh āo/若等闲。

粉骨/碎su ì身/浑h ún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①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击打、开凿。

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口语交际:即兴发言(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口语交际:即兴发言(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口语交际:即兴发言(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即兴发言的基本概念,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如快速构思、清晰表达和适当举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即兴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个性,鼓励他们在公共场合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即兴发言的定义:解释即兴发言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2. 技巧讲解:介绍如何快速构思、清晰表达和适当举例。

3. 模拟练习: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言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

- 难点: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进行流畅、有逻辑的即兴发言。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模拟场景道具。

-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即兴发言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即兴发言的定义和技巧。

3. 模拟练习:分组进行模拟练习,教师提供反馈。

4. 总结:总结即兴发言的要点,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即兴发言- 副技巧与实践- 内容:定义、技巧、模拟练习、总结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即兴发言的短文,分享自己的体会。

-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准备一个即兴发言的主题,并进行展示。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 学生反思:学生撰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即兴发言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即兴发言的技巧,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教案的各个部分都是重要的,但是教学过程部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即兴发言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八女投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八女投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3.八女投江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

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二、初步感知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金色的鱼钩》部编本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金色的鱼钩》部编本
忠于革命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
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一、图片导入,引出课文。
1、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板书:金色)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

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件先出示空表)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第一课时写赠言、制作同学录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徐寨小学龚海定【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依依惜别”板块中开展的活动方式。

通过对“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同学录。

通过赠言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1、用多媒体播放母校的风景,四季、文体活动照片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走向人生之路,在此时我们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与小学毕业生的生活相关的问题,采用展示校园、古人送别诗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二、自主选择活动形式1、学生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讨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自由发言,并详细介绍这种方式的特点及好处。

2、师生共同探究各种方式的可行性。

3、最后明确:常用的方式有:写赠言、制作同学录、开展演讲、写倡议书、建议书、给老师写信、结合母校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再为母校建设出一次力,开毕业联欢会等。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通过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要求,结合班级实际,选择活动方式。

】三、探究赠言的特点及写法1、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师:根据活动安排,本节课我们开展写赠言,制作同学录活动。

2、激发对毕业赠言及同学录的重视与兴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两小儿辩日14-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两小儿辩日14-部编版

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疏通文意,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2.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习过程:师启发: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个现象,你们看到过吗?(看到过)看来一小儿说的是事实。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个现象,你们感受到过吗?(感受到过)看来另一小儿说的也是事实。

师板书,加上大括号。

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自由读课文,猜测老师的用意。

预设:左边一组是日初出(早晨)时的现象(板书:日初出),右边一组是日中时(中午)的现象(板书:日中时)。

师提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另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怎样就不一样呢?预设:一儿是从太阳的形状来说,另一儿是从太阳的温度来说,所以两小儿看太阳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现象也不同。

指名读两小儿说的话。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形状的角度)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温度的角度)师总结:角度不同,现象就不一样,两小儿就是这么看太阳的。

生齐读两小儿说的话。

咦?两小儿说的都是事实。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事实。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也是事实。

两小儿看太阳的角度不同,最终得出的观点相同吗?(不同)如果余老师把这四个词擦掉,请你把一儿的观点写在这,另一儿的观点写在这。

你说这两个地方,应该写上哪两个字好呢?近——远远——近老师阐述两小儿的观点。

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太阳离我们近,日中时太阳离我们远。

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太阳离我们远,日中时太阳离我们近。

师提问:日初出远还是日初出近呢?日中时远还是日中时近呢?怎么办?书上有个词,两小儿要——辩斗(生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间新的学期开始了,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 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才能适应 2020 部编新教 材的教学,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做好毕业班最后一学期 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本学 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制订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全班共有学生 45 人,其中男 23 人,女生 22 人。通过上学期与学生的接 触,我发现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能 自觉学习,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 惯、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坚持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等。 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发现学生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阅读分析能力逐步 加强,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课外阅读附加测试题失分较多,导致学生整 体成绩不够理想,所以继续加强课外阅读的导读和检测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 之一。 二、教材简析 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仅在积累字词、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本册教材内容更新后,包括六个单元,含“课文”“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 “习作” “写字表”“词语表”几个部分。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各组课文的主题与导读依次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2) 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 (3) 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 (4) 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师要给予一定指导,但 不能拔高要求。 (5) 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 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不断提高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习作教学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 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 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 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 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本。
忘不掉的纯真……)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拓展了学习资源,加强课了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体现了
寓教于乐兼顾思想教育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 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 人才。
5、本册教材将古诗词内容集中安排在六个单元之后,这十的古诗词浅显易懂, 首脍炙人口,便于小学生诵读积累。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小学教材逐步向初中教材过 渡的排在教材后 部的)。
写作目标: 1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学习写作品梗概。 3 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4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5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6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安排了五次单元习作训练,二是在第 3、 16 课后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与表达方法,联系生 活实际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本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我将在 教学每篇课文时,将写作与表达方法适时总结归纳,然后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勤写 读后感。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课后小练笔、读后感,都可以通过学习园地或班级微 信群等展示交流,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兴趣。 (六)综合学习的教学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 主题一:民风民俗(导读: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主题二:外国名篇名著(导读: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主题三:人间真情(导读: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主题四:赤胆忠心(导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主题五:科学精神(导读: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主题六:难忘小学生活(导读: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
2020 最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目录: 1、教学工作计划 2、进度计划 3、单元备课 4、全册教案 后附:(语文老师、班主任工作必备资料) 1、教学反思 2、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业检测计划 3、班主任计划 4、培优补差计划 5、小学听课记录表格 6、小学语文、数学评课用语精选 7、板书知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0 春期)
三、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词句训练; 3. 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想象能力; 4. 能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本册要求学生会写 120 个生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 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目标 1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 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4 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5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6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引导 学生加深理解。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1)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词句的理解不作为 重点。 (2)教师要放手让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五)口语交际教学要求 (1) 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