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14例论文

合集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15例临床诊治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15例临床诊治分析
损伤l 例 ,胆漏3 例 ,腹腔 内出血4 例 ,而两孔组相应位2 例 ,2 例 ,3 例。
表 1两组 患者 一般 资料
等 j { 匣 道并发症发生率在0 . 3 5 % ( 1 1 0 /1 3 2 7 8 )~ 1 . 3 5 % ( 2 2 / 1 6 3 4 )之
间 ,本文统计结果为0 . 8 8 % ( 1 5 / 1 7 0 9 )。
腹腔 镜胆 囊切除术并发症 1 5 N I l  ̄ 床诊治分析
周 伟
( 华容 县中医院普外 科,湖南 华容 4 1 4 2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双 孔 及三 孔腹 腔 镜胆 囊切除 术 ( L C )并 发 症 的防 治。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0 5年 6月至 2 0 0 8 年 6月在我 院行 双 孔 L c的 例 患者 资料 ( 三 孔 组)8 8 9 例和 2 0 0 8年 1 0月至 2 0 l 1 年1 0月行 双孔 L C的 , 床 资料 ( 两孔 组)8 2 0 例 。结果 胆 管损 伤 、腹 腔 内 出血 、胆
0 1 1 0 8 7
窄;术后胆漏5 例 ,放置引流管后治愈 ;术 中腹腔 内出血7 例 ,其 中5 例
即刻钛夹钳 闭止血成功 ,另2 例 出血凶猛 即刻中转开腹 ,亦成功止血 。 3讨 论 L C 作 为腹腔 镜手 术 的经典 范例 目前 已在 国 内外 广泛 应用 ,操 作 孔也在不断 减少 ,从经典 的四孔法到三 孔法 到 目前 的两 孔法甚至单孔 法 。随着操作 L 的 不断减 少 ,手术难度 也在 不断提高 ,而且在手术 中
圄睚|国—盈口
2 0 1 3年 1 月第 1 1两组 患者 治疗 前后 血 脂水平 改善 幅度 比较 ( mm o l / L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总结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总结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总结摘要:目的:探讨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我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对策。

结果:通过对并发症预见性的护理,掌握各种并发症特征,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即便发生并发症,也能明显的缓解。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严密观察,在并发症发生端倪期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发生率和减缓其发展程度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5-0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瘢痕小而美观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亲睐。

虽然此种手术具有传统手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但并非“绝对平安无事”,术后容易出现诸如出血、气肿、胆漏、腹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1]。

我院深刻认识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害性,加强了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8-75岁,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息肉16例。

1.2方法: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罗列出来,再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补充,然后查阅患者的病例,在相应的选项做好标记,统计好后再进行分析。

2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有10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胆漏;3例出现出血; 1例出现皮下气肿;3例出现肩部疼痛。

3护理3.1恶心、呕吐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腹腔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此种并发症的原因多种,比如患者术前由于精神紧张,呼吸加快,会不由自主的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导致胃肠道上部膨胀,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同时术前肠道准备不足,如禁食时间不够,也可导致术后出现恶心、呕吐。

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并发症的分析

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并发症的分析

丸微 石的中心 为曲精小管上皮细胞碎 屑形 成的钙核 , 系含有
腹 腔 镜 下 切 除 胆 囊 并 发 症 的 分 析
孙 少祥
【 摘要 】 目的
对策。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经验 , 探究其发生原 因, 找寻防范方法及 4 3例并发症 中: 胆管损伤 2 6例 、 出血 4例 、 术后腹腔 内感染 5例 、 皮下 严肃 的
平 均 直径 减 少 和管 内碎 屑 沉 积 , 而这 些 碎 屑 正 是 微 小 结 石 形 成 的 重要 因 素 。 因 此 , 其 他 疾 病 相 比 , 育 症 患 者 更 容 易 与 不
发生 T M。
特征性声像图的病理基础 , T 声像 图表现为睾 丸实质 内 即 M
弥 散 分 布 着 直 径 < m 的 点 状 强 回声 , 方 无 声 影 。 3m 后 T 的超 声 表 现 具 有 特 异 性 , 色 多 普 勒 血 流 显 像 与 正 M 彩 常 睾 丸 无 差 异 。 T 是 一 种 良性 病 变 , T 合 并 睾 丸 肿 瘤 M 但 M 的发 生 率 较 高 , 报 道 发 生 率 高 达 3 % 。 本 组 4例 T 中 有 0 M 有 1例 合 并 精 原 细 胞 瘤 。 因 此 , 于 T 患 者 应 定 期 随 访 , 对 M 每 隔 6~1 月 复 查 一 次 。 2个
【 关键词】 L 并发症 ; C; 发病原 因; 防措施 预
自从 L neb e a gnuh在 18 首 次 实 施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9 2年
2 结 果
( aaocpcco cs co , L prsoi hl yt t 简称 L 以来 , e e my c) 因其具 有恢 复 快、 伤痕小 、 痛苦轻 和住 院周期短等优 点 , 逐渐成 为腹部外科 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但 是 L 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传统

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探讨(附120例临床分析)

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探讨(附120例临床分析)

防 止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并 发 症 的 探 讨 ( 1 0例 临 床 分 析 ) 附 2
姜 昌镐 , 恩 鸿 , 玉 成 , 松 山 , 哲浩 金 孙 朴 李
( 边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普 通 外科 , 林 . 吉 1 30 ) 延 吉 延 3 0 0
[ 要 ] [ 景 ]探 讨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的 手 术 技 巧 和 预 防 并 发 症 的 措 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 报 告 ]对 1 0倒 腹 腔 摘 背 病 2
访 来 看 , 凝 胶 具 有 安 全 、 果 迅 速 、 持 长 该 效 保
久 , 被 患 者 所 接 受 等 优 点 . 们 认 为 聚 丙 烯 易 我 酰 胺 水 凝 胶 为 目前 矫 正 面 部 软 组 织 凹 陷 及 舒 展 皱 纹 方 面 最 理 想 的 填 充 材 料 . 使 用 聚 丙 在 烯 酰 胺 水凝 胶 时 , 术 者 应 严 格 遵 守 无 菌 、 施 微
镜 胆 囊切 除术 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 , 中胆囊 结 石 6 其 5例 , 囊 息 肉 4 胆 6例 , 性 胆 囊 炎 8例 , 囊 癌 l例 ; 急 胆 手 术 时 间 2 ~9 i. 均 5 ll中 转 开 腹 手 术 6例 . 5. % ;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论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5 0r n 平 a 0ni; F 占 6 无 讨 除 术 可 作 为 治 疗 慢 性 结 石 性 胆 囊 炎 和 胆 囊 息 肉 的 首 选 方 法 . 少 和 避 免 发 生 其 严 重 并 发 症 的 关 键 在 于 减
创 原 则 , 确 掌 握 解 剖 层 次 , 经 过 正 规 严 格 正 并
的培 训才 能获 得 良好 效 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13例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13例分析
功率 。本 组 l 术 中胆 总管 与 胃同 时损 伤 , 例 由于胆 囊急性 炎症 、与 周 围组织 粘连 明显 、 a t C l 三角 区解 o 剖不清 , 未能 及 时中转开 腹所致 。 ) 3 解剖不 清 。 在没
本组 1 中, 8 , 5例 ; 3例 男 例 女 年龄 3 ~ 5岁 , 17 平 均年龄 5 6岁。术 中并 发症 9例 , 术后并发症 4例 , 无 死亡病例 。有关并发症及 治疗情 况详见表 1 。
赵 翔 字
新 疆阿勒泰 地 区人 民医 院 外 一科
( 新疆 阿勒泰
86 0 ) 3 5 0
【 关键词 】 胆囊切除术, 镜・ 腹腔 手术中并发症 ・ 手术后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6 7 R5. 4
【 文献标识码】 o:0364i n10 - 9 5 0O 2 2 B d i . 9 .s. 9 9 0 . 1. 1 4 1 9 s 0 2 0 0





・ Ex per ce For i en um ・
中 国现 代
普 通 外 科 进 展
Chn Cur i J r Adv Gen Sug r
21 0 0年 2月
第1 3卷
第2 期
Fb 2 1 o . 3N . e . 0 0V 1 1 o 2
16 5
腹 腔镜 胆 囊切 除术严 重 并发 症 1 分 析 3例
赵 翔 宇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水 严 重 并发 症 1 例 分 析 3
床迷走 胆管 未 钳闭 ; ) 被膜 下胆 汁瘤 形成 。 组 5 4肝 本
例术 中均未 发 现 ,术 后 1 2周 出现 胆汁 性腹 膜 炎 , ~ 再次 手术证 实 2例 为 右肝 管损伤 ; 2例 为胆囊 残 端 钛夹 钳 闭不 全 戈脱落 ; 例 胆囊 床迷 走 胆管 渗漏 , 1 为 L C术后 1 0d川 陂膜 下 胆 汁瘤 ,瘤 内有 胆 汁 约 4 0 0 mL 经 穿刺 引 流 愈 。术 中发 现 1 为肝 总管 电灼 . 例 伤 . 单 纯 的胆 管 修 补 、 腔 引流 后 痊 愈 。 自 1 1 经 腹 93 年 S iak主张 胆囊 切除 术后 不做 引 流 以来 ,对是 pvc

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54-02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纪绍东**陕西省勉县九冶医院(724200)2012年1月22日收稿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的信任。

如果各项护理工作稍有欠缺或流于形式,人文关怀也就显得苍白无力。

3.2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是基础。

除集中组织业务学习和理论操作考试以外,要求护理人员坚持自学为主,鼓励年轻护士继续深造。

每次护理查房结合具体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达到预期目标。

为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等培训,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

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与应用。

3.3有效的考核机制是保证。

依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不断完善各项考核制度,既能体现基础护理的根本性,又能反映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形成长效机制,使人文关怀成为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习惯。

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进而打造体现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现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安全可靠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潜在危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严重并发症有胆管损伤、胆漏、出血及大脏器损伤,现将我科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发生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观察措施。

1临床资料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LC 术1138例,发生10例LC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0.09%。

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9.1岁,损伤部位:胆总管横断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漏6例;胆总管侧壁损伤1例;胆囊动脉,钛夹脱落出血2例,术后发现并发症最短时间4小时,最长8天,平均51.2小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4-08-25T11:13:26.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戴高峰[导读] 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其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戴高峰(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心卫生院 2256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8.75%,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

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手术过程中规范化操作,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要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对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防止术后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95-01在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治疗中,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一直被临床所采用,被认为是对胆囊性病变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

随着内窥镜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因其具有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腹腔镜手术。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2.1±5.3)岁,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CT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61例,胆囊炎12例,其他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治疗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治疗分析
有利 于消 除胃黏膜 水肿 ,促进黏膜 再生及 创面修 复 。项志强 等应 用 甲氰咪 呱佐治新 生儿上 消化道 出血取得 一定 效果 。另外 ,思密
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并发症及治疗分析
赵 延 兵
( 焦作市人 民医院普外二 区,河南 焦作 4 4 0 ) 5 0 2
【 要】 摘 目的 探 讨腹腔 镜胆 囊 切除术 并 发症及 治疗 的方 法 。方法 对 焦作 市人 民医院普 外科 9 0例腹腔 镜烦 恼 切除 患者 ・ 资料进 行 分析 。 8 临床 结果 9 0例患 者 中 出血 现 并 发症 3 8 0例 ,经 治疗后 全部痊 愈 。结论 腹腔 镜胆 囊切 除安 全 、创伤 小 ,有一 定比例 并 发症 ,若 处理 得 当,完
得到 了控制 和治愈 ,显 示了 良好的 止血效果 。该联 合方案可能 通过改
以上结果表 明 :无论平均 治愈时 间和显效率与有 效率 ,西 咪替丁
善消化道黏 膜愈合环境 和加强损伤黏 膜的保护 ,以及促进末梢 血管的
止血等多种环节 ,达到 了止血 和促进溃疡愈合 目的。 小 儿上 消化 道 出血通 常是 导致 原 发病 加重和 患 儿死 亡的 直接 因
[] 温 凤 , 岩, 兆香 . 5 王 韩 思密 达 治疗 s J 急性 上 消 化道 出血2 例疗 ]L , 4 效分 析 [ . 国妇幼 保健 , 0 , (9: 7 . J中 ] 2 52 1) 5 9 0 0 2
表现 出无效 。我们 根据小儿消化 道糜烂 ,出血 的机理 ,采用 甲氰咪呱 制酸治疗 ,同时加用思密达保护 胃黏膜 ,取得 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甲氰咪呱为一 种强有力的组织 胺受 体阻断剂 ,能竞争性 阻断H 受 2 体 ,直 接抑制 胃酸 和胃蛋 白酶分 泌 ,有利于 胃黏 膜屏障的重建 和出血 的控制 。通过拮抗 组织胺的作用 , 胃黏膜 的毛细血管通透性 降低 ,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14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73-02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318例,出现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1.06%,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胆管损伤5例:一例术前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提示胆囊多个结石、较大一枚位于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术中见胆囊三角区致密粘连,分离胆囊管时撕裂肝总管,中转开腹发现肝总管右侧壁纵行裂伤约5mm长,肝总管内径约6mm,壁厚约1mm,行肝总管裂口修补(3-0可吸收线间断内膜对合缝合3针)+t管支撑引流术,术后1月行t管造影无异常,予拔除t管,随访22个月,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一例术前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提示胆囊单个结石颈部嵌顿、胆囊壁厚7mm。

术中在解剖胆囊管时,因组织结构辨认不清将胆总管壁撕裂,及时中转开腹,发现胆总管右后壁纵行裂伤长约3mm,裂伤处胆管内径约7mm、壁厚约2mm,先用3-0可吸收线间断内膜对合缝合2针修补裂口,再经胆囊管插入细导尿管行胆道造影,明确胆管内无结石、下端通畅,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第一天引流出胆汁性腹液55ml、第二天15ml、第三天后无液体引出,第9天拔除腹腔引流管,12个月后行mrcp 检查,未见异常。

另2例术前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均提示胆囊多发结石,术中因胆囊管短,壶腹部与肝总管紧密粘连,胆总管相对容易解剖游离,误将其认为是胆囊管而剪断,中转开腹见2例胆总管横断处内径均在5mm左右、壁厚约1mm,用3-0可吸收线间断内膜对内膜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行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管。

第5例术前b超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剖腹探查发现该患者右副肝管在近肝门处横断,断端内径约2mm,予结扎段端,痊愈后出院。

术后随访28个月,患者一直未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等不适。

以上5例自今未出现相关不适症状。

1.2 小肠损伤1例:该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既往有脾切除和子宫切除病史,子宫切除手术切口疤痕上端距脐下缘2cm,于脐下缘穿刺trocar时发生肠管损伤,术中开腹探查发现小肠全层裂伤约2cm,行小肠修补、胆囊切除术,患者痊愈出院,随访24个月,患者未出现异常。

1.3 术后出血5例:一例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炎,术中因粘连分离面广而放置了腹腔引流管,术后48小时突然引出较多量鲜血,再次经腹腔镜探查发现原网膜松解处出血,给予镜下钳夹止血痊愈后出院。

另2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手术过程顺利,术后8小时、10小时出现休克症状,腹穿抽出不凝血,剖腹探查证实为脐部穿刺孔出血流入腹腔,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

另2例术后24小时出现脐周腹壁皮下青紫、瘀血肿胀,经局部沙袋压迫后血肿不再扩大,逐渐吸收消散。

1.4 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一例术前b超: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多个小结石),急诊行lc术,术后第4天出院,术后第20天出现胆管炎症状,b超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经抗炎、解痉治疗症状缓解,复查b超示结石排出。

一例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入院时b超检查示胆囊内单个结石,经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很快缓解,3天后复查b超同前,行lc术,术后1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腹疼痛不适,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解痉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行est 取石治愈。

一例既往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多发结石,术前b超检查示胆囊内单个结石,行lc术,术后第四天出现腹痛,复查b超发现胆总管扩张达1.2cm,解痉治疗10小时后症状缓解,复查b超胆总管直径0.7cm,再行mrcp检查无异常。

以上3例经随访9-34个月未出现相关症状。

2 讨论lc在我国开展近20年,各种损伤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以下3点:(1)术者因素:低年资医生外科经验不足、手术的总量少、工作负荷过高、缺乏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此外,术者过于自信,操作粗暴,缺乏同事间交流等因素都是造成术中损伤的主要因素。

(2)患者因素:患者血管、胆管存在变异,腹部手术史,腹腔重度粘连,术中各解剖结构不清晰,治疗上不配合等因素也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种损伤的发生。

(3)其他因素:包括麻醉满意程度、工作环境、手术器械等。

“良医治未病,预防是关键”,有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医疗事故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1]。

那么如何预防腹腔镜手术中的各种损伤呢?结合自身经验现归纳如下:2.1 正确选择病例,术前充分评估: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进步和术者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的一些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证,如腹部手术史、妊娠等已不再属禁忌证了,从各种回顾性研究来看,多数胆道及消化道的损伤均与腹腔粘连有关,如我们报道的小肠损伤患者。

术前依靠b超、mrcp等了解胆囊大小、结石部位、胆囊壁的厚度、周围炎性反应及胆道情况,正确评估手术难度,对预防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mrcp对胆总管结石及胆管变异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提高胆总管结石及胆管变异的检出率,降低lc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及胆道损伤发生率。

2.2 加强住院医生培训,实行考核准入制度:在医疗行为过程中,术者是第一要素,术者操作的精准程度直接关系手术的效果。

外科操作技能的掌握存在“学习曲线”现象,早期多项lc“学习曲线”研究认为:术者早期第9-13例lc操作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最高;archer等[2]认为2/3的胆管损伤发生在lc操作前100例,1/3发生在100例之后。

hugh[3]认为空间定位错误是导致损伤的因素之一,只有做到术中沿着固定参照物进行解剖分离,保持操作部位的视野清晰,才能从根本上减少lc损伤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腹腔镜学组已在全国建立了27个腹腔镜手术培训中心,并成立了中国腔镜外科培训联盟(chinese endoscopic task force. cetf),在全国性的层面上对腹腔镜外科医师进行高级培训,从技术上规范手术,使得低年资医生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安全渡过“学习曲线”,尽可能避免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害。

2.3 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m, ioc):ioc 是减少胆道损伤的重要方法,其不仅可以避免误伤胆管,而且还可以了解胆管其他病变,操作简便,值得临床采用。

waage和nilsson[4]对152 776例lc术胆管损伤多因素进行分析,其中94 569例(61.9%)患者行ioc,ioc组胆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了34%;flum等[5]对美国500 000例胆囊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未行ioc患者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较ioc组升高7l%,同组研究人员还对1991-1997年华盛顿州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发现未行i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了67%[6]。

尤其当术中发现calot三角解剖关系不清,不能明确“三管一壶腹”关系或可疑胆道变异者,ioc可降低胆道损伤发生率。

2.4 及时中转开腹:当腹腔镜操作困难或暴露不清时应及时中转开腹,能减少术中损伤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文献中报道lc的中转开腹率为1%-30%[7],美国外科学教科书认为中转开腹应该是:理想情况下术者应在并发症发生前中转开腹,必须强调中转开腹不能被视为手术失败或某种并发症,而应被看作是术者为达到手术安全目的作出的谨慎做法[8]。

美国外科学院强调lc手术暴露不清时应中转开腹。

开腹率与医生腹腔镜技术熟练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以患者手术安全、避免纠纷发生、避免损伤为目的及时中转开腹,可能在技术上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如何做到降低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彭淑牖教授早就提出三“分”/三“i”原则:分离(isolated)、分辨(idendification)、分别处理(individualized)。

当前腹部外科特别是肝胆外科已进入“精准切除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为手术的精准化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最重要因素。

3 针对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只能预防降低,而不能避免。

当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时该如何处理?3.1 术中及时发现损伤:及早发现损伤并及早处理,将损伤后果降低到最小限度,能减少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医疗风险。

延迟发现将有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腹膜炎、胆道感染、胆汁性肝硬化等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3.2 由有经验胆道外科医生修复:胆管损伤由造成损伤的医师行胆管修复手术常导致手术失败。

flum等[9]调查1 570 361例胆囊切除术,其中791l例(0.5%)因发生了胆总管损伤而行1次或多次胆管修复手术,在修复的医生中仅有500人实施过10例以上的胆管修复手术,75%的修复医生为造成损伤的医生,使修复手术的病死率增加了11%。

而stewart和way[10]对88例严重胆管损伤进行的回顾性分析:由损伤医生行修复手术的成功率为17%,而由三级医院有经验的胆道外科医生修复的成功率为94%,二者的病程分别为222天和78天。

有经验的胆道外科医生能更好地对损伤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娴熟的手术技巧更是增加了修复成功的概率。

初次损伤发生后早期转诊至有经验丰富胆道外科专家的三级医院能减少损伤后手术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1] thomas ej, studdert dm, newhouse jp, et al. costs of medical injuries in utah and colorado. inquiry, 1999, 36: 255-264[2] archer sb, brown dw, smith cd, et a1. bile duct injury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ann surg. 2001, 234: 549-559[3] hugh tb. new strategies to prevent laparescopic bile duct injury surgeons can learn from pilots. surgery, 2002, 132: 826-835[4] age a, niisson m. 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l 52 776 cholecystectomies in the swedish inpatient registry. arch surg, 2006, 14l: 1207-1213[5] flum dr, dellinger ep, cheadle a, et a1. intran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and risk of common bile duet injury during cholecystectomy. jama, 2003, 289: 1639-1644[6] flum dr, koepseu t, heagerty p, et a1. common bile duetinjury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age of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adverse. outcome or preventable error? arch surg, 2001, 136: 1287-1292[7] mclean tr. why do physicians who treat lung cancer get sued? chest, 2004, 126: 1672-1679[8] fried gm. feldman ls. klassen dr. laparoseopic cholecystectomy// souba ww, fink mp, jurkovich gj, et a1. acs surgery: principles&practice. new york. ny: webm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4[9] flum dr, cheadle a, prela c, et a1. bile duet injury during cholecystectomy and survival in medicare beneficiaries. jama, 2003, 290: 2168-2173[10] stewart l, way lw. bile duct injuries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arch surg. 1995. 130: 1123-1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