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阳木雕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的几点思考
木雕艺术心得体会

木雕艺术心得体会木雕艺术心得体会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雕艺术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雕艺术心得体会1偶尔翻看老电影《小城故事》,整个电影故事比较简单,什么电影艺术手法,演员表演相比现代电影都逊色很多。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还是在心底默默的有一种感动,感动之一是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爱情。
感动之二是男主角对于木雕文化的不懈的追求。
木雕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像片中老木雕师傅说的做木雕必须用心,这是一种细致活,必须耐得住寂寞,不为繁世事所扰。
想想当下,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想做一个清心寡欲的木雕者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
起初,故事的开始总是那么的简单,我对木雕艺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什么喜爱。
机缘巧合,不甚幸之结识松园,也许命里本有此缘。
首先是对松园此名略有感动,因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好多做木雕这一行的都开始趋炎附势,取个时尚、喜庆的名字,而松园却能坚守本分,坚持自己。
松之傲骨精神也,园乃聚气之地。
松,表傲迎风雪,顶天立地之精神;园,聚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之意念。
这也是松园人做木雕的精神。
先从材质说起,材乃雕刻之基础,选好材才能雕好作品。
回到小城故事,老师傅还说了一句话,有些朽木,雕到最后发现内芯都是坏的,这样肯定出不了好作品。
松园坚守这一观念,所有我们看到的松原作品,都是选取的上等好木材。
跟松园师傅学了几招鉴别好木材的手段,概括四个字“望闻问切”。
望,观其色泽、纹理;闻,叩之听其声;问,问其产地;切,感受其质。
有人说这四个字是中医老先生看病时用的手法,实际上对待一个家具我们也要向对待一个人一样,用心就能感受一切。
再说说雕刻的工艺,在我不了解雕刻艺术之前,看到一些纹饰,不会太在意,因为自身因素我无法欣赏其所谓的艺术魅力。
在我专研一些中国古典文化之后,慢慢开始理解那些纹饰,但这也仅仅只是理解,因为艺术不是我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艺术是要我们去感受的,感同身受,才能融入。
你认为木雕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培养出哪些价值观和技能?

你认为木雕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培养出哪些价值观和技能?**木雕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木雕作为一门艺术,需要艺术家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育领域,通过学习木雕,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学生们可以学会用心感受事物、发现美的价值,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强化耐心和专注力**木雕需要艺术家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琢磨、雕刻每一个细节。
在教育中,学生们通过学习木雕,可以培养出耐心和专注力。
他们需要面对一块坚硬的木头,一点一滴地雕刻出自己想要的形态,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思考和努力,从而锻炼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3. **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一些大型木雕项目中,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
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需要相互协调、沟通和配合。
因此,学生们通过参与木雕项目,可以培养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协商,并且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合作精神。
4. **强化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木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木雕,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木雕作品,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培养出对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5. **培养责任心和自信心**在木雕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负责,因为每一次雕刻都会对最终作品产生影响。
在教育中,学生们通过学习木雕,可以培养出责任心和自信心。
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木雕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

木雕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木雕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以木材为材料,利用刀、锯、锉等工具进行雕刻,形成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木雕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以了解目前木雕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调查发现,目前木雕传承与发展在很多地方面临着传统技艺失传的问题。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才的流失等原因,很多传统的木雕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很多老一辈的木雕艺人寥寥无几,而年轻一代对木雕艺术的兴趣也不高。
这导致传统技艺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木雕技艺与现代审美观念的冲突也成为传承与发展的障碍。
以前的木雕作品主要以宗教、民间故事以及传统神话为题材,风格较为古朴。
然而,现代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更注重个性化、时尚化。
传统的木雕作品显得有些过时,没有太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怎样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木雕艺术走入现代化成为重要的问题。
最后,木雕行业的缺乏规范也制约了其传承与发展。
因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木雕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艺术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此外,木材种类的选择、工具的使用以及防腐、保养等方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技术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应加强对木雕技艺传承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技艺的独特魅力,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提高对木雕艺术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要推动木雕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
可以通过创新木雕的材质和题材,注入现代元素,使之与现代社会和原创作品相衔接。
同时,要想方设法扩大市场需求,开展木雕艺术品的推广和销售活动,提高木雕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建立木雕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木材选择、工具使用以及防腐、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业体系,提高木雕艺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保障木雕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东阳木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阳木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阳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东阳木雕在技艺创新、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东阳木雕的发展现状。
东阳木雕起源于中国浙江东阳,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目前,东阳木雕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采集、设计制作、加工雕刻、品质检测和市场销售等环节。
木雕作品涵盖了家居装饰、工艺礼品、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尽管东阳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东阳木雕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方式面临着工艺转移和技能传承的问题。
手工木雕需要经过长期的学徒和师傅的培训才能掌握,而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行业,导致手工技能传承的断层。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东阳木雕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他们对于木雕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更加注重设计创新和艺术表现力,而传统的木雕工艺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东阳木雕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东阳木雕可以借助数字化设备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数控雕刻机可以实现复杂木雕的精细雕刻,大大提高了工艺水平和产能。
其次,东阳木雕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拓展木雕的应用领域。
比如,将木雕技术与建筑装饰结合,可以为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将木雕产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时尚感的作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购买。
未来,东阳木雕产业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发展。
传统东方文化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喜爱,东阳木雕作为其中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东阳木雕博物馆观后感

东阳木雕博物馆观后感首先,博物馆的建筑非常壮观,它的外形设计独特,建筑风格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非常和谐的感觉。
步入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尊高大的木雕作品,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览设计精美,使得观众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木雕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在博物馆内,我见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木雕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是生动的人物塑像,有的是精美的花鸟图案,还有的是写实的山水风景。
这些作品的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雕刻和打磨,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在观赏这些作品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世界,与古人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对中国木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木雕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雕被广泛运用于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表现。
在这些木雕作品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启示和影响。
除了观赏木雕作品,博物馆还有一些介绍木雕历史和技艺的展板和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介绍了木雕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传统工艺,对我加深了对中国木雕艺术的认识,使我对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这些展板和视频资料,我了解到木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工艺技艺,需要对木材的质地和纹理有深入的了解,需要雕刻师对形象的把握和表现力要求极高。
这让我对木雕艺术的复杂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博物馆参观结束后,我对中国木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木雕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木雕工艺也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危机。
木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木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木雕社会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木雕艺术的魅力和工艺的精湛。
通过参与木雕社会实践,我对木雕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运用各种木雕工具和材料。
木雕是一门需要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的艺术形式。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选择适合的木材,使用各种刀具和雕刻工具进行精细雕刻。
而且,在实践中我也注意到,木雕需要耐心和细心,要将每一刀每一线都雕刻得到位。
其次,在木雕社会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木雕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承载着生活的寓意和情感。
参与社会实践,我了解了木雕艺术品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文化,让我对木雕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图案和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在社会实践中,我还体验到了木雕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每一次完成一件作品,我都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
木雕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克服困难,充实自己的技艺。
每一次完成作品,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木雕艺术的热爱和坚持的体现。
通过木雕社会实践,我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木雕技艺,还体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以及木雕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热爱木雕艺术,坚定了我将来继续深耕木雕的决心。
用创新式人才培养,赓续非遗传统之美

用创新式人才培养,赓续非遗传统之美作者:李阳来源:《人力资源》2024年第06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赓续文明传统、维系民族情感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有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利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人才甄别选拔难、培训力量薄弱、培训形式单一、市场化对接功能弱等难题。
本文以H省为例,试图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理论研究、多学科共同培养、多元化培训推广等方面对完善非遗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探析。
近年来,H省在非遗传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建立了多部门、跨系统联合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协调、咨询机构和联席制度,成立了各级保护中心,并在持续开展的各类保护实践中,培养了兼具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的非遗保护人才队伍。
作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非遗人才既包含保护的主动方——非遗从业人员,也包含被保护的对象——非遗传承人,因此H 省从这两个方面加强非遗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一方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非遗保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H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来抓,其一,通过邀请全国非遗保护专家讲课的方式,有计划地培训非遗保护工作队伍,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期各类型的培训班,包括全省范围的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非遗普查培训班、非遗普查文本制作及数据库操作培训班等,培训对象从各市文旅局主管领导到从事具体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二,鼓励和支持非遗从业者“走出去”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培训、非遗保护队伍培训、亚太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培训,以及行业内各类论坛、讲座、经验交流和非遗展示等活动,以提高全省非遗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加强对非遗传承人队伍的扶持和保护,巩固非遗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浅谈木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天工|2022年第11期[摘 要]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木雕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发展至今,木雕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现实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木雕的内容、形式、技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从业者,必须夯实基本功,精益求精,在总结前人经验与技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从而为自己的作品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木雕;文化;技法;创新[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1-002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郭红梅.浅谈木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天工,2022(11):20-21.浅谈木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郭红梅木雕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艺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日用品、摆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木雕文化。
尤其是在我国浙江省东阳一带,木雕从业者聚集,行业发展极具代表性。
历史记载及文物考古表明,东阳木雕最早出现在唐代,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也是浙江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阳木雕以浮雕为主,多采用散点透视构图,以此雕刻出复杂的内容,形成丰富的层次。
传统木雕很少上色,能呈现木料原本的颜色,色泽清淡,特色鲜明,兼具朴素与繁华。
东阳木雕应用极广,从木俑、木像到建筑装饰物,再到现代的壁挂、室内设计、摆件、家具等,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历史上,东阳木雕的发展几经兴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木雕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推动木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使浙江形成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木雕创作、生产基地。
2006年,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传承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传统木雕的工艺特征作为木雕技艺传承人,首先应准确把握其艺术特征,在传承的过程中做到不偏离宗旨,遵循基本的创作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木雕的艺术表现力,并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VVor ds: Tr a d i t i o n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Ar t s ; Cr e a t i v e Ta l e n t s ; Tr a i n i n g Mo d e s ;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n s p i r a t i o n
2 0 1 5 / 0 3 家 具 与 室 内装 饰
F+ I D
对 东 阳
S a me
Wo o # - C a r v i n g
I J 新 型人 才培 养 实
的几 点 思 考
曙蟊 o / 1 ' / b e P r a c # c a / a n d ̄a i n i n @Mo # e s  ̄r C r e a # v e T a l e n c s o i" Do n @ Y a n g
1橱隧 传统工艺美术是 指 “ 百i f- 以上 , 历 史
化 以 及 人 们 在 居 住 环 境 、经 济 创 收 、文 化 观 念 、评 价 体 系 、就 业 路 径 等 方 面 也 越 趋 多 元 方 化 。包 括 东 阳 木 雕 在 内 的 传 统 工 艺
2 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
he t i n d u s t r i a l a r t s . Wi t h t h e c a s e s t u d y o f wo o d c a r v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s p e c i a l t y o f Z h e j i a n g Gu a n g s h a C o l l e g e o f Ap p l i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许 海 峰
xu Ha i f e n g
( 浙 江 广 厦 建 设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 浙 江 东 阳 32 21 O 0)
摘 要 :基 于 传 绞工 艺 美 术 的 班d 是阐 述 了 “ 创期型 人 才” 培 养 对 其 的 重 要 胜。 结 合 浙 江 广 厦 建 设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 “ 木雕 设 计
美 术 在 内容 创 作 、技 法 创 新 、 应 用范 围 、
人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却 均 出现 了 停 滞 现 象 , 特 别 是 为 后 期 出 现 的 人 才 断 层 现 象 在 该 时 期 去 口 埋 下 了深深 的一 笔 。
直 到 本 世 纪 初 , 随 着 国 际 上 对 非 物
与制 作 ” 专 业 为例 ,分 析 了该 专 业 人才培 养 的具 体 模 式 , 提 出 了 可 为 其 他 院披 参 与州 传 妻 屯工 艺 美 术 创 帝 人 才 培 养 的 三 虽
启示。
关键 词 :传 铣 . 工艺 美术 ; 创新 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 建构 与 启 - , y - =
中 图 分 类 号 : TS 6 64. 0l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l 00 6 — 82 60 ( 2 01 5) 0 3 — 00 2 3 —0 3
A bst r act :T h e t h e s i s wa s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e s e n t of t r a d i t i o n a I i n d u s t r i a 1 a r t s a n d i t wa s di s c u s s d e ha t t he t i mp o r t a n c e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he‘ t ' c r e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 ' o n
s p e c i i f c p a a e m o f f o s t e r i n g t a l e n t s o f hi t s s p e c i a l y t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r o u g h he t na a l y s i s t h e a u ho t r g a v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t o hr t e e p o i n s t a b o u t f o s t e r i n g c r e a t i v e
两 个 主 要问 题 , 一 是 机 械 加 工 工 艺 取 代 了 不 少 的 传 统 手 工 技 艺 ; 二 是 一 些 传 统 工 艺
我 国是 一 个 历 史 悠 久 的 多 民族 国 家 , 其 广 阔 的 地 域 空 间 和 丰 富 的 自 然 资 源 , 为 众 多 富 有 民族 风 格 与地 域 特 色 的传 统 工 艺 美 术
要 性 有 学 者认 为 ,我 国的 传统 工 艺美 术 在 当下环境里 ,其 “ 在 技 术 层 面 上 遭 遇 的
悠 久 , 技 艺 精 湛 , 世 代 相 传 , 有 完 整 的 工 艺 流 程 , 采 用 天 然 原 材 料 制 作 , 具 有 鲜 明 的 民族 风 格 和 地 方 特 色 , 在 国 内 外 享 有 盛 誉 的手工艺 品种和技 艺” 。众所 周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