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名人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0、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南怀瑾《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南怀瑾《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人生国学智慧全集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南怀瑾先生说:顺其自然活着最好。
金刚经没有一句谈到空,他只拿虚空来做比方,大家认为金刚经讲空法是一个错误。
金刚经只告诉你无所住!无所住并不是空啊!无所住,如行云流水,你看那个流水在流,永远不停留的过去了,但是又有来的,而一切是无所住,并没有叫你空啊!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儒家主张“存天理,减人欲”,要安分守己,佛家主张成事“随缘”而不强求,说法不同但思想归一,都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思考如何安顿自己这颗心,如何减少人生的苦痛,活出轻松和快乐。
毕竟,人活着要有追求,要做些事情,因此,不可能摆脱人与事的羁绊,做到完全的自然无为,断绝欲望,不做主动,任由自然。
但所有这些理念,无论是佛是道,他们也都是人创造的;无论在家离俗,都要做人做事,活出人生,所以,佛道之法,对于常人来说,当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做不到完全,那些出家的专事修持的人,也难有做到完全的,所以,在家离家一个样儿,都需要修心养性,并无本质的区别。
修养,是一个人必需的功课,否则,人身处竞争纷扰的社会,就会人为物役,容易迷失自己,成功与快乐都将变得格外困难。
我们要有追求,要做一些事情,而且想做出个样子来,给自己看,也给更多人看;为了实现自己,也为了造福更多的人。
人生本来就应当这样,尊重天性,不压抑自我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想要做的人。
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生命虽限,但精神可长存,所以追求生命的超越时空和现实的不朽意义,为此认真做人做事,尽心竭力而为,以做到释放自己,也能光照别人,完成此生的自付使命,这样,才算不枉此生,尽量做到人生少悔憾。
每一个不想苟且而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由于有这个追求,就有此动力,如果有坚信,那么就自然会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
然而,就像事物都有正反面一样,任何好事,也会有负面。
这样奋力拼搏的结果,能达到成功当然是最好不过,问题是,很多人也这样努力了,奋斗了,但结果并没如愿达到成功,历尽沧桑,为了心中一个久已存在的梦想,但最终却没能实现愿望。
精选南怀瑾励志名言

精选南怀瑾励志名言南怀瑾励志名言1、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2、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3、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4、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5、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6、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7、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8、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9、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10、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1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14、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5、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16、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7、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8、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9、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20、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21、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2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南怀瑾老师:“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南怀瑾老师:“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圣人为腹不为目“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老子希望人能善于用物,而不被物所用,不为物累,反能利物,而成为无用的大用。
因此提出严重的警告。
要人们对于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加以节制,不要任性自欺而上当。
思想的纷烦,情感的嚣动,体能的劳动,生活的奔忙,常使精魄涣散。
如此动用不休,不能持盈保态,终至死亡而后已。
人若能了知:“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后才能解脱自在呢?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
人常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说:这是古今中外一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
我们幼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预告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人不可为物情所累而因扰于世俗的荣辱,因此而生得失之心。
诸葛亮说:“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
”。
南怀瑾老师的50句人生精言

南怀瑾老师的50句人生精言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
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夹杂在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每一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体现出一种通透的质地。
这样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极为难得,当今稀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一再领悟。
我们精选了南怀瑾的人生精言50句,他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细细体悟这些话,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的光明大道上!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人的势利,很正常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器度决定高度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
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4、寂寞的享受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
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
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
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5、空灵才能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
像人类的感情,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希望它不要变;年龄也希望不要变,永远青春等等。
可见人永远都是那么愚蠢!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知道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变是当然,不变?没有这回事!7、成大事者必变通“功业见乎变”……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8、以信仰约束自己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2. "人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轻视自己。
"
3. "生活是一场修行,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才能活得更加从容。
"
4.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
"
5.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心有所属,身处安稳。
"
6. "不要让过去的伤痛,毁了你对未来的期待。
"
7.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冷漠了。
"
8.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的过程。
"
9. "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
"
10.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学会放下什么。
"。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1、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
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2、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
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
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
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3、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
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4、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
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5、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
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
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6、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7、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
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
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
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8、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怀瑾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话语能给我们带来极深的人生启迪。
今日我们选取了南怀瑾先生的20段话,相信大家读后必定受益匪浅。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3、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
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名人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南怀瑾名人经典语录,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怀瑾,一九一八年出生,乐清南宅殿后村人。
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教育篇】
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围。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敬业就是好好学习学问,学习人文,学习人格,再学习谋生技术。
对学习,对行为,对工作要有诚恳敬重之心,不可以马马虎虎混得象现在这样。
乐群就是培养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礼节、秩序、能力,礼节是秩序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环境的健康。
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之外,还有独立不依、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学问则是一生的事,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钱穆《国史论》说:‘中国知识分子和农民一结合,天下就大乱。
’我(南)不同意,我反对。
中国的农民很乖,历史上不管谁做皇帝,只要不找我麻烦,交两个钱也可以。
中国历来地方上会出现一些流氓,号称农民,不是真正的农民,这些流氓和知识分子一结合,天下就大乱。
【文化篇】
“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
"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
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
"你们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
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淹没了,沉下运河了,什末是势?……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
"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
" 现在科学到了必须跟哲学碰头的时候了,这是全人类文化的趋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艺术等等,综合拢来,人的每一个生活态度言行举止,总体叫做文化,这叫人文文化,包括科学、哲学、宗教。
文化,这是个总称,代表了一群人们的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社会,乃至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行举动、讲话、做人的态度,一切等等。
当然包括了演戏,包括了画画,一切都是文化。
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政治篇】
什么叫政治?中国人讲的政治,意思是“正己而后正人”,自己都不行,还能领导别人吗?
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精神,就是文化。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用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安居乐业。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
观察现在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作镜子,反照自己。
一个国家政治,当财经发展时,如果文化的基础跟不上,文化没有跟财经同等的发展,国家社会是很危险的。
如果光有文化,财经不发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
【反思篇】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
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
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
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