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麋鹿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引言《麋鹿》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描写麋鹿的形象和其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问题。

本文将对课文《麋鹿》进行反思和探讨,从中总结出对于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启示。

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课文中,麋鹿被描绘为一种生活在自然中的动物。

它们纤瘦而敏捷,常常居于群落之中。

与此同时,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却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与自然产生了隔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破坏了自然的平衡。

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正如课文中所描述的,麋鹿之所以逃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正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

二、人类对自然的反思与改变虽然人类的行为给自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在反思并努力改变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保护问题,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大家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包括城市绿化、节能减排、保护野生动物等。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自然保护法规,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这些措施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然的珍视。

我们应该借鉴这些例子,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关键。

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水源和空气等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而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如果我们长期无视自然的存在或者一味地剥夺自然资源,最终只会破坏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地球的生机勃勃。

四、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己的努力:1.提高环保意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垃圾分类、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等。

2.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3.保护野生动植物:尊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他们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麋鹿》教学设计(优秀7篇)

《麋鹿》教学设计(优秀7篇)

《麋鹿》教学设计(优秀7篇)《麋鹿》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抓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写了有关麋鹿的什么?三、检查自学效果(一)出示字词悄无声息、哺乳动物、跋涉、繁殖力、公爵、颠沛流离;遁入草丛、沼泽、觅食、销声匿迹、别墅。

(1)多种形式读词语。

(2)觉得哪个词最难理解,一起说一说。

遁入草丛结合语段理解有一个词与“漂泊不字”意思相近,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是哪个?注意“沛”字右边的写法。

(二)理清课文脉络1、生汇报,相机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4)传奇色彩(5~7)(边读边概括,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了)2、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也就是谭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填空:《麋鹿》主要写了麋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唐老师建议你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自豪了?忧虑了?愤怒了?……2、多媒体出示这些情感。

3、生汇报自己的情感体验。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老师这里有一头麋鹿,你能辨认一下,它是否是麋鹿?5、出示驯鹿图片,生辨认、交流。

《麋鹿》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麋鹿》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麋鹿》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麋鹿》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麋鹿》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麋鹿一课属说明文范畴,它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明白文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有所感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文章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知识,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

上课时学生在老师发引导下根据教材与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交流、学习,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学生们通过网络论坛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思想,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交流的氛围特别浓厚。

通过展示与交流,学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成功。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复习生活环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的知识?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生活环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7《麋鹿》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7《麋鹿》语文S版

麋鹿【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揭示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描写了它曾经遭受偷盗、杀戮和被运往西方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它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销声匿迹”、“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介绍麋鹿。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5.掌握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明白它们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介绍麋鹿。

【资料链接】麋鹿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

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只有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

群居、日行性。

喜水、善游泳、跋涉。

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我国其他珍稀动物:大熊猫、扬子鳄、金丝猴、中华鲟、藏羚羊、东北虎、华南虎、丹顶鹤等。

第一课时作业评价【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销声匿迹”、“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麋鹿》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麋鹿》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麋鹿》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1.掌握《麋鹿》中的重点词汇,如麋鹿、旷野、风尘仆仆等。

2.理解《麋鹿》中的文言文句式,如“言者无意,闻者足戒”的意义。

2.语言技能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总结归纳。

二、教学重点1.理解《麋鹿》中的文言文句式,并能准确运用。

2.掌握《麋鹿》中的重点词汇,如麋鹿、旷野、风尘仆仆等。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总结归纳。

2.掌握《麋鹿》中的文言文句式,并能准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互动导入,图片展示一幅画作,学生围绕画面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阅读1.听读《麋鹿》,并完成词语填空:看着孤独的___在___中徘徊,仿佛在寻找什么。

2.理解文本,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以“颓然南归”为结尾呢?3.讲解1.讲解文言文句式:“言者无意,闻者足戒”。

2.分析文言文句式的构成和含义。

4.练习1.完成句子翻译:言者无意,闻者足戒。

2.阅读文章,同义转述《麋鹿》的故事情节。

5.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或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在家完成课堂练习与作业。

七、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2.辅助教学资料:PPT课件、视频。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麋鹿》中的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本,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掌握《麋鹿》中的重点词汇,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更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完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教学目标。

《麋鹿》教学反思

《麋鹿》教学反思

浓浓语文味悠悠爱鹿情-----《麋鹿》教学反思《麋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是一篇说明文。

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作者有机地将多种说明方法结合在一起,对麋鹿外形、繁殖力和传奇经历进行了生动具体地介绍。

本文先介绍麋鹿在江苏省大丰动物自然保护区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

课文接着介绍麋鹿的特点,通过神话传说《封神榜》中的故事将麋鹿的外形赋于神秘色彩,接着又对麋鹿的奇特外形进行具体介绍,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麋鹿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再现。

作者最后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不同时间麋鹿的不同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麋鹿奇特的外形,以及它被盗、被杀、被抢,濒临灭绝危险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麋鹿非常珍贵,因此,要加强对它的保护。

通过本文学习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说明文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让语文老师们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

“食之无味”,说明文的语言多半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教者多半无从下手,教之亦无味;“弃之可惜”,说明文通过语言文字客观地陈述,让读者透过文字便了解某种事物的特点(特征),这种文体以其简洁、明快在实际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

比如:产品说明书。

由此,说明文教学仍不可“弃”。

因此,将《麋鹿》一课的教学充盈浓浓的语文味,弥漫悠悠的爱鹿情,绽放灼灼的智慧花,充满纯纯的儿童味……是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我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交流整合,初识麋鹿;精读课文,感悟珍惜;再现情境,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的教学: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课堂伊始,出示麋鹿生活环境图,并配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描绘画面,将学生置身于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亲近麋鹿,走进文本,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初显语文味。

第二环节的教学:交流整合,初识麋鹿。

从第一环节的教学以“同学们,通过课前有关麋鹿的资料搜集,请将你所了解到的最令你感兴趣的,用两、三句话来简要介绍”巧妙地过渡到第二环节,并顺势出示麋鹿图,先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简要介绍自己在学案“前置学习”中所了解到的有关麋鹿的资料信息。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
鹿教学反思
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时,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反思和改进:
1. 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在开始教学前,我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是什么,他们应该通过这节课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
迷茫,不知道他们应该关注哪些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课堂开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他们共同制定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2. 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缺少
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疲倦和厌倦的情绪,影响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

解决办法:今后我应该尝试采用更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小组合作等,让
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缺乏巩固和拓展的练习:在教学结束后,我没有安排巩固和拓展的练习活动,而是
直接让学生们回家完成作业。

这导致学生们对所学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很可
能会在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安排一些巩固和拓展的练习活动,例如课堂小测验、课后习题等,让学生们有机会在课堂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麋鹿》教学设计(详案)说课稿反思

《麋鹿》教学设计(详案)说课稿反思

麋鹿》教学设计(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区别“陆续” “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知道课文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个方面介绍麋鹿,尝试当一名讲解员介绍麋鹿的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学习难点】介绍麋鹿的相关知识。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麋鹿》。

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昨天的学习情况,本课的生词比较多,你都能够读准确了吗?(出示课件)麋鹿俗称“四不像” ,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也是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一一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 年8月,39 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2、指名读3、读后你发现这3 段分别讲了麋鹿的哪3 方面的内容呢?(相机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4、这段话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师小结:课文就是围绕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来向我们介绍麋鹿的。

二、感受麋鹿的外形特点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麋鹿俗称“四不像”。

(板书:四不像)那同学们能认识麋鹿吗?那老师就考考大家:出示“驯鹿”的图片。

这是麋鹿吗?现在不着急回答老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后告诉老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交流:我首先要表扬你们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你们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 ,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四年级《麋鹿》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的珍稀动物麋鹿的特点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课文先介绍黄海滩涂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作者开始描写在天色微明时,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出没的情景,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黄海滩涂之所以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是因为这片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因而黄海滩涂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课文接着介绍麋鹿的特点。

麋鹿外形很奇特,表现在“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从“四不像”的俗称以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它的神秘色彩。

雄麋鹿和雌麋鹿的外形有所不同,雄麋鹿体形较大,有角;雌麋鹿没有角,体形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麋鹿的“蹄子宽大”。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时,穿插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

它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在沼泽环境中生活。

麋鹿的繁殖力很低,既是它的特点,也表现了它的珍贵。

课文最后介绍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作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条理清楚。

1.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后来逐渐减少,再后来竟销声匿迹;2.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一百二十只麋鹿;数十头麋鹿被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群麋鹿惨遭厄运,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4.流落到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动物园里饲养的十八只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5.1967年那里的麋鹿已增加到四百多只,并向各国输出;6.1986年8月,三十九只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7.如今,这群珍稀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从课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三千多年来,经历过濒临灭绝的危险。

特别是在近代,被盗、被杀、被抢,在海外过着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

可见,麋鹿的经历的确“传奇”。

麋鹿奇特的外形,以及它被盗、被杀、被抢,濒临灭绝危险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麋鹿非常珍贵,因此,要加强对它的保护。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会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初步学习了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知道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初步学习了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对于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是有利的。

本班学生思维反应比较迟缓,思想不太活跃,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

另外,麋鹿这种动物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谁也没有见过,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目标要求:1、复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检查。

2、 2、回顾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相机板书)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第二段。

1、理解第一层内容。

(1)听说你们麋鹿外形奇特,书上是怎么说的?(2)听说你们麋鹿家族还与大神姜子牙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讲讲这其中的故事?2、理解第二层内容.指名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相机点拨并理解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下面句子体会)3、小结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你们麋鹿不但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是吗?(( 1)默读课文画出经历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 2)交流:亲爱的小麋鹿你们打算按怎样的顺序给我介绍你们家族的传奇经历呢?((3)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 4)小结:。

三三、感情升华。

1 1、在我的文章中我打算把你们麋鹿的生长坏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的经历写出来,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或要求告诉我们人类么?2、交流。

3、 3、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完成)1、 1、结合本课的学习,以麋鹿的口吻写一篇介绍麋鹿的短文。

2、 2、把你知道的珍稀动物向同学介绍介绍。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的珍稀动物麋鹿的特点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课文先介绍黄海滩涂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作者开始描写在天色微明时,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出没的情景,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黄海滩涂之所以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是因为这片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因而黄海滩涂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课文接着介绍麋鹿的特点。

麋鹿外形很奇特,表现在“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从“四不像”的俗称以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它的神秘色彩。

雄麋鹿和雌麋鹿的外形有所不同,雄麋鹿体形较大,有角;雌麋鹿没有角,体形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麋鹿的“蹄子宽大”。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时,穿插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

它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在沼泽环境中生活。

麋鹿的繁殖力很低,既是它的特点,也表现了它的珍贵。

课文最后介绍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作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条理清楚。

1.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后来逐渐减少,再后来竟销声匿迹;2.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一百二十只麋鹿;数十头麋鹿被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群麋鹿惨遭厄运,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4.流落到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动物园里饲养的十八只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5.1967年那里的麋鹿已增加到四百多只,并向各国输出;6.1986年8月,三十九只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7.如今,这群珍稀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从课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三千多年来,经历过濒临灭绝的危险。

特别是在近代,被盗、被杀、被抢,在海外过着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

可见,麋鹿的经历的确“传奇”。

麋鹿奇特的外形,以及它被盗、被杀、被抢,濒临灭绝危险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麋鹿非常珍贵,因此,要加强对它的保护。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会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初步学习了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知道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初步学习了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对于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是有利的。

本班学生思维反应比较迟缓,思想不太活跃,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

另外,麋鹿这种动物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谁也没有见过,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目标要求:1、复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检查。

2、 2、回顾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相机板书)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第二段。

1、理解第一层内容。

(1)听说你们麋鹿外形奇特,书上是怎么说的?(2)听说你们麋鹿家族还与大神姜子牙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讲讲这其中的故事?2、理解第二层内容.指名读。

②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相机点拨并理解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下面句子体会)3、小结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你们麋鹿不但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是吗?(( 1)默读课文画出经历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 2)交流:亲爱的小麋鹿你们打算按怎样的顺序给我介绍你们家族的传奇经历呢?((3)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 4)小结:。

三三、感情升华。

1 1、在我的文章中我打算把你们麋鹿的生长坏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的经历写出来,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或要求告诉我们人类么?2、交流。

3、 3、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完成)1、 1、结合本课的学习,以麋鹿的口吻写一篇介绍麋鹿的短文。

2、 2、把你知道的珍稀动物向同学介绍介绍。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的珍稀动物麋鹿的特点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课文先介绍黄海滩涂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作者开始描写在天色微明时,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出没的情景,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黄海滩涂之所以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是因为这片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因而黄海滩涂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课文接着介绍麋鹿的特点。

麋鹿外形很奇特,表现在“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从“四不像”的俗称以及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它的神秘色彩。

雄麋鹿和雌麋鹿的外形有所不同,雄麋鹿体形较大,有角;雌麋鹿没有角,体形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麋鹿的“蹄子宽大”。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时,穿插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

它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在沼泽环境中生活。

麋鹿的繁殖力很低,既是它的特点,也表现了它的珍贵。

课文最后介绍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作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条理清楚。

1.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后来逐渐减少,再后来竟销声匿迹;2.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一百二十只麋鹿;数十头麋鹿被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群麋鹿惨遭厄运,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4.流落到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动物园里饲养的十八只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5.1967年那里的麋鹿已增加到四百多只,并向各国输出;6.1986年8月,三十九只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7.如今,这群珍稀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从课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三千多年来,经历过濒临灭绝的危险。

特别是在近代,被盗、被杀、被抢,在海外过着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

可见,麋鹿的经历的确“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