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概论知识点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印刷概论

印刷概论

7、网目调(半色调)
颜色深浅是利用网点面积来表现的画面阶调。
一、印刷品阶调再现方式


黑化深度 墨层厚度——凹印 墨层厚——颜色深;墨层薄——颜色浅 黑化面积 网点面积——平、凸、丝网印刷 网点面积大——颜色深;网点面积小——颜色浅
二、网点
1、网点的作用
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并组织图像的阶 调、颜色及图像轮廓的作用。
二、网点
调幅网点
调频网点
二、网点
3、网点的要素

调幅网点 网点(面积)覆盖率(网点百分比) 表现图像的颜色深浅 网点(面积)覆盖率 = 网点面积 单位面积
×100%
亮调——10~30%;暗调——70~90%; 中间调——40~60%;
二、网点
网点线数
表现图像的阶调层次的丰富程度。 单位长度内,所能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 的数目。

1、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发明 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2、雕版印刷术是如何印刷彩色图画的?较著名的作品是 什么?由谁印制的? 3、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记载于哪本著 作?在我国以后又由谁做了什么改进? 4、谷登堡对现代印刷术作了什么贡献? 5、我国21世纪初,印刷技术发展的28字方针是什么?
二、网点
2、网点的种类
调幅网点(AM)(传统网点) 单位面积中,网点数目固定,利用网点大小变 化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且网点排列有规律。 网点大——颜色深;网点小——颜色浅 调频网点(FM) 单位面积中,网点大小固定,利用网点数目变 化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且网点排列没有规律。 网点多——颜色深;网点少——颜色浅

一、文字排版的基础知识

第1章-认识印刷-印刷的传承与发展讲课教案

第1章-认识印刷-印刷的传承与发展讲课教案

在元成宗时(1297—1298),王祯进一步将活字改良为
______,______至此趋向完备。


A.蜡版活字
B.胶泥活字
C.木刻活字
D.凸版印刷
E.凹版印刷
答案:C、D 分析:王祯改良的木活字,采用的是凸版印刷术。
公元1234年,崔怡用铸字印刷了_____28本,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金属目》 B.《心经》
C.《易经》
D.《详定礼文》
答案:D 分析:公元1234年,崔怡用铸字印刷了《详定礼文》28本,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我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活字版、雕版印刷,远在欧洲人谷腾 堡之前400年。
公元7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朝鲜,泥活字印书。 公元770年,日本刻印《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是中国
C.图文输出
D.图文管理
E.文字校对
答案:A、C 分析:彩色桌面系统定义是能够完成图像录入、文字管理、 图像编辑、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的桌面处理技术。
1、教育是基础 2、印刷教育理念 3、印刷出版规范
1953年我国第一所高等印刷教育院校——上海印刷学校 成立。
1960年中国文化部创办了文化学院,开设了印刷系,后 并入央美。
桌面出版系统 桌面出版系统最初是在1985年由美国人波导、希莱纳得提出 的。(选择题)
彩色桌面系统定义:能够完成图像录入、文字管理、图像编 辑、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的桌面处理技术。由计 算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储存设备及通信设备五部 分组成。(名词解释)
印刷业的发展趋势 印刷业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化、数码 打样、加网技术、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印刷。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铅字印刷→胶版印刷→数码印刷 古代印刷→当代印刷→现代印刷→未来印刷

印刷概论(附课件)

印刷概论(附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回顾与总结
1 印刷技术发展历程
从活字印刷到数字印刷,介绍了印刷技术的历史变革和 发展趋势。
2 印刷工艺与原理
详细讲解了印刷工艺的流程、原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印 前处理、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环节。
3 印刷设备与材料
介绍了印刷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常用材料,如 纸张、油墨等。
4 印刷质量控制与检测
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努力程度,认真完成每一项学 习任务。
对未来学习建议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印刷技术
建议继续深入学习印刷技术的 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自 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建议关注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 和前沿技术,了解新技术、新
工艺的应用情况。
加强实践锻炼
建议多参加实践活动和项目, 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动 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印材料
塑料薄膜
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 )、聚酯(PET)等,具有优良 的耐水性、耐油性、透明度和机 械强度。
其他材料
如玻璃纸、布匹、皮革等,用于 特殊印刷需求。
01
纸张
包括新闻纸、胶版纸、铜版纸等 ,具有不同的克重、白度、平滑 度和吸墨性等特性。
02
03
04
金属箔
如铝箔、铜箔等,主要用于高档 包装和标签印刷。
绿色印刷技术发展趋势
环保油墨
研发和应用环保油墨是绿色印刷 技术的重要方向,如水性油墨、 UV油墨等,这些油墨具有低污
染、低能耗、可再生等优点。
环保纸张
推广使用环保纸张是绿色印刷的 另一重要方向,如再生纸、轻质 纸等,这些纸张具有可降解、可 回收等特点,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印刷概论第一章 概述

印刷概论第一章 概述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印刷的分类
凹版印刷 (1)印刷原理
印刷时,全版面涂布油墨 后,用刮墨机械刮去空白部分 的油墨,使油墨只保留在版面 低凹的印刷部分上,再在版面 上放置吸墨力强的承印物,施 以较大压力,使版面上印刷部 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获 得印刷品。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印刷的分类
凹版印刷 (2)印版:铜版、钢版 (3)印品特点:墨色厚实、 图像精美 (4)应用:有价证券、精美 画册、包装装潢等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印刷的分类
孔版印刷 (1)印刷原理
印刷部分是由大小不同 的孔洞或大小相同但数量不 等的网眼组成。印刷时,油 墨透过孔洞或网眼印到纸张 或其他承印物上,形成印刷 成品。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孔版印刷 (2)印版:誊写版、镂空版、 丝网版 (3)印品特点:墨层厚实, 有隆起效果 (4)应用:包装装潢、广告 招贴、印刷线路板、名片、 织物等
印刷概论
第三节 印刷的定义与要素
印刷机械 (1)定义:用于生产印刷品 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2)类型: 凸版印刷机 平版印刷机 凹版印刷机 孔版印刷机 特种印刷机
印刷概论
第三节 印刷的定义与要素
印刷机械 (3)结构: 输纸装置 输墨装置 印刷装置 收纸装置 输水装置(平版印刷机)
印刷概论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印刷的分类
平版印刷 (1)印刷原理
在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 的原理,首先在版面上湿水, 再往版面滚上油墨,使印刷部 分附着油墨,然后使承印物与 印版直接或间接接触,加以适 当压力,油墨移到承印物上成 为印刷品 。
印刷概论
第四节 印刷的分类
平版印刷 (2)印版:平凹版、多层金属 版、PS版 (3)印品特点:图像再现质量 好,印刷的油墨膜层较平薄 (4)应用:报纸、书籍、杂志、 画报、挂历、宣传页、纸品包 装

第一章印刷概论90P

第一章印刷概论90P

第一章 印刷基本原理
印刷的定义
涉及印刷品制造及加工的整个过程的总称。 •从狭义上说是将原稿的图文成像在印版上,然 后 给印版的图文部分涂上油墨,使印版上的原 稿信息转移到纸等印物上进行大量的、准确 的、迅速的、经济的复制以便于广泛传播和长 久保存的图文技术。
印刷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密 切相连,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 形影不离。 印刷工业担负着与其它工业不同的 任务,它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性 2、严肃性 3、艺术性 4、时间性 5、加工性
1.思想性
2.严肃性
重要的历史事件图片 (开国大典)
商标
重要文件
3.艺术性
4.时间性
5.加工性
将要模切成盒子的印张
待切单张的印张
待折页的印张
印刷的工艺流程
•1、印刷工艺 设计
照相分色 画稿、彩色 照相原稿 电子分色 并加网
加网 凸版 平版 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拼版 原稿 活字的选 字和排版 凹版 凹版印刷
凸版印刷机
墨辊 印版滚筒
压印滚筒和印张
凹印:图文部分凹于印版表面
1、印版有:电子雕刻凹版、照相凹版、直接雕刻 版、腐蚀凹版。 2、印刷特点:质感好、质量好、层次丰富,且耐 印力高。 3、缺点:独特之处在于凹版印版与印版滚筒实为 一体,图文部分就制作在印版滚筒的筒体表面 上。因此制作较为复杂,成本也高。 4、凹版除了印品精美之外,还具有不易被仿造的 特点,因此适用于纸币、邮票等有价证券,以及 杂志、食品包装类等。
装 订 加 工
孔版
孔版印刷
文字原稿 照相排字
印 前 准 备
印 刷
印 后 加 工
印 刷
平版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的工艺设计

印刷概论复习

印刷概论复习
总复习
第一章 印刷基础
一、基本概念
印刷: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 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包装印刷:包装印刷是包装与印刷两个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包装印刷:包装印刷是包装与印刷两个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既是印刷领域的一个独立分类, 既是印刷领域的一个独立分类,又是包装领域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印刷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成部分。是印刷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品红
红 色料减色法示意图
分色原理
对照分色原理图简述分色原理:
如图, 是彩色原稿示意图 它包含构成全部色调的8 是彩色原稿示意图, 如图,D是彩色原稿示意图,它包含构成全部色调的 种颜色。当用白光照射原稿时, 种颜色。当用白光照射原稿时,原稿可反射或透射出各种 颜色。若在照相机的镜头前插入一个蓝滤色片 蓝滤色片, 颜色。若在照相机的镜头前插入一个蓝滤色片,使原稿中 含蓝光部分透过,形成潜影,而其他部分是透明的, 含蓝光部分透过,形成潜影,而其他部分是透明的,如图 A1,这是阴图感光片。用这张感光片拷贝成阳图后,在阳 ,这是阴图感光片。用这张感光片拷贝成阳图后, 图片上, 红区域的密度最大,如图A2, 图片上,绿、黄、红区域的密度最大,如图 ,用这张阳 图片晒版后,制得的是黄版。图A3。 图片晒版后,制得的是黄版。 。 同样道理,用绿滤色片分色时, 同样道理,用绿滤色片分色时,原稿上只能透射含 绿光的部分。 绿光的部分。 把红滤色片装在镜头前。。。。。。 把红滤色片装在镜头前。。。。。。
印刷色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3、印刷色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1)按三原色的明度排序:先暗后亮,即黑品青黄。 按三原色的明度排序:先暗后亮,即黑品青黄。 (2)按油墨特性排序 按粘度递减,越粘的、越不易干燥的,先印。 按粘度递减,越粘的、越不易干燥的,先印。 油墨遮盖力强的先印。 油墨遮盖力强的先印。 (3)按图像面积大小排序 图像网点比例小的那个颜色先印。 图像网点比例小的那个颜色先印。 (4)按原稿的特性分析排序 如果原稿是以暖调为主,如人物画面,先印黑、青, 如果原稿是以暖调为主,如人物画面,先印黑、 后印品、 后印品、黄。 如果原稿是以冷调为主,如风景画,先品、 如果原稿是以冷调为主,如风景画,先品、黑,后 青、黄。 (5)按油墨的成本排序 Y 油墨的成本: 〉 M 〉C 〉 BK 高成本的油墨后印。 油墨的成本: 高成本的油墨后印。

第一章-印刷概论-包装与印刷-学院印刷概论-教学课件

第一章-印刷概论-包装与印刷-学院印刷概论-教学课件
印刷概论
第一章 印刷概述
第一节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一、印刷术的起源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三、印刷术的传播与发展
印刷术发明之前
•记录方法的发展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图画
文字
•文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记录工具的变化
甲骨,青铜器, 竹简,石头,绢
纸(东汉蔡伦)
刻刀, 毛笔(公元前3-4世纪)
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
近代印刷术的发展
由西方传入,凸版
平版
凹版
谷登堡(Gutenberg 德)的贡献:
1. 以字母为活字 2. 应用压印原理制成简单的木质印刷机
—— 为印刷机械化开创了道路 3. 创造金属字模使活字规格得到严格控制, 便于排版
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照相制版
电分制版
铅排
激光照排
速度、精
DTP
CTP 度和质量
电脑录入文件
扫描识别文件 编辑
语音识别文件
数码图像 设计图像
分色加网
图库图像
扫描识别文件 语音识别文件
修改
排版
凸印版 凸版印刷
平印版 平版印刷
拼大版
凹印版 凹版印刷
孔印版 孔版印刷
原稿Biblioteka 印前设计制版印刷 印后加工
1、原稿分析 需要复制的原稿内容一般包括文字、图像、图
形等。为了获得好的印刷效果,应选择质量高的 原稿,并进行分析。对于原稿不足的地方,如图 像偏色等,要注意校正。 2.原稿输入
2.印版
• 定义: 用于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包括 图文部分(印刷部分):着墨部分 非图文部分(空白部分):不吸附油墨

印刷设计与工艺

印刷设计与工艺
印刷设计与工艺
印刷设计与工艺
第一讲 印刷概论 第二讲 印前系统常用软件 第三讲 印刷色彩 第四讲 印前制作与规范 第五讲 印刷用纸张 第六讲 印刷厂生产流程 第七讲 印后工艺
第一讲 印刷概论
一、 印刷的定义 二、 印刷的种类 三、 印刷的要素
一、 印刷的定义
传统定义:图文信息的转移过程和技术 外延定义: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技术 有关的媒介形式:纸张媒体、电子媒体(CD-ROM,INTERNET)
凸版印刷缺点:
1 制版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不适宜明暗层次 丰富和套色多,幅面大的彩色印刷
2 制版周期长,印刷速度慢,效率低 3 浇铸铅字和腐蚀铜锌版工艺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4 活字排版周期长,占用厂房面积大动用人工多
3.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和凸版印刷刚好相反,图文部分凹 入,而空白部分仍然保持原来的平面。图文部 分接受油墨层,经过印刷滚筒的压力作用,将 油墨层转移到印刷物的表面,复制印刷品。
原理:类似于印章和木刻版画,是一种 直接加压印刷的方法
凸版印刷特点:
1 印迹清晰,墨色饱满(对较为粗糙的 纸仍然实用)
2 印刷的版材形式多样,例:木版、铅 活字版、铜版、锌版、电镀版等
3 印刷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例:圆 盘机、方箱机等
4 适合于印刷面积小,数量少,超厚和纸质粗、 松、不平整以及塑料等材料
2.CMYK色彩模式
CMYK色彩模式的图像中包含四个通道,在制作用 于印刷色打印的图像时,要使用CMYK色彩模式。 RGB色彩模式的图像转换成CMYK色彩模式的图像 会产生分色。如果您使用的图像素材为RGB色彩模 式,最好在编辑完成后再转换为CMYK色彩模式。
3.HSB色彩模式
即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 (Brightness)模式。HSB色彩模式是根据日常 生活中人眼的视觉特征而制定的一套色彩模式, 最接近于人类对色彩辨认的思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概论知识点印刷概论知识点传统印刷定义:以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涂布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上,从而得到复制成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狭义印刷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各种信息源中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技术。

广义印刷定义: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印刷是一种最基本、最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和存储方法。

印刷的要素—针对常规印刷而言信息源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设备分类:依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相对位置的高低和结构不同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凸版印刷印版特征: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印刷部分在同一平面。

印刷方法:墨辊给印刷部分敷墨,压印使版与承印物接触,油墨转移。

平版印刷印版特征:印刷部分与图文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无明显的高低之分图文部分具有亲油性,空白部分具有亲水性利用油水相斥原理空白吸附水分,图文不吸。

空白吸附水分,图文不吸。

空白斥油,图文吸墨。

图文部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形成印迹。

凹版印刷印版特征: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层次深浅不同则凹陷深度不同。

方法:满版涂上油墨----刮墨(刮去空白多余油墨)---压印(油墨转移)---得到印品墨迹.。

墨层厚度不同产生浓淡不同的色调孔版印刷印版特征:印刷部分由大小不同或大小相同数量不同的孔洞构成,可透过油墨;空白无孔,不透墨。

印刷方法:满版涂墨,刮墨使油墨从图文部分的小孔透过,转移到承印物上。

第二章油墨定义:由色料、连接料、填充料和附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相混合,经过反复研磨、轧制等工艺过程后形成的复杂胶体。

特性:具备流动性、颜色鲜艳、印刷性能良好、干燥速度适当,并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光性、耐热性、耐水性等特点。

二、油墨种类:按印版类型分:凸版油墨、平版油墨、凹版油墨、孔版油墨、电子静电油墨。

按被印刷的物体分:印报油墨、书刊油墨、彩色包装油墨、塑料油墨、玻璃油墨、陶瓷油墨等。

按油墨用途分荧光油墨:将荧光染料与不同树脂混合而成的印刷油墨。

分为书光性荧光油墨和夜光性荧光油墨。

磁性油墨:由细微粉末磁性材料与合成树脂等混合而成。

用于需自动化处理的印刷品上,如支票、帐票的磁码印刷、信用卡、IP卡等的磁卡印刷金属粉油墨:由金属粉做成的油墨。

一般分为金油墨与银油墨。

常用于各式高级包装盒的底色印刷。

珍珠光油墨:指在油墨中渗入具有珍珠光泽的粉剂而调成的油墨。

用于化妆品的包装盒、香皂包装纸及文具礼品的礼盒包装印刷。

防伪油墨:指用于支票、股票等有价证券类或身份证、护照的底纹印刷,以防止伪造或改变的油墨。

芳香油墨:为提高宣传效果,配合印刷图案,使用芳香油墨印制。

感温油墨:有些发色剂对热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将它加入油墨中即可制成不同功能的感温油墨。

隐形油墨:有的油墨在干燥时透明看不见印迹,当印迹遇到水时,隐形印迹马上显现出来,这种油墨称为隐形油墨。

另外一种隐形油墨,平时看不出来,必须在特殊光源下才会显现出来。

刮刮油墨:不透明、低黏度的油墨,常用于彩券、有奖广告宣传上。

复写纸油墨:A、B型油墨(透明油墨)。

腐刻油墨:是具有腐蚀性的油墨,通常使用于玻璃与水晶上的图文蚀刻,使玻璃与水晶的表面经印刷后产生凹刻的图文,常用于工艺品上的蚀刻。

按油墨呈色法分类原色版油墨:指彩色印刷叠色专用的C(青)、M(品红)、Y(黄)三原色油墨加上K(黑)色版组合的原色版油墨,这种油墨为透明油墨,适用于各式彩色叠色印刷使用。

专色油墨:指由印刷油墨制造厂所出品的8~10色基本色油墨组成,在各印刷厂共同使用。

1、纸张结构⑴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

⑵填料:是指一些基本不溶于水的白色矿物质粉末,如高岭土、滑石粉、碳酸钙、石膏粉、硫酸钡等作用:提高纸张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及白度,减少纤维间的缝隙,提高纸张的紧度、光泽度及对油墨吸收的均匀性,同时降低纸张的透明度。

还可节约纤维用量,降低成本,增加重量等。

用量一般为纸张重量的20%,用量过多,印刷时易产生糊版现象。

⑶胶料:胶料的作用是填塞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减少其毛细管作用,降低纸张的吸湿变形,改善纸张的光泽、手感、强度等性能,并且不影响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

用量约为纸重的0.25~9%,用量过多会影响纸张吸墨能力和干燥速度⑷色料:作用是校正和改变纸张的颜色。

颜料:不溶于水,填充在纸张纤维的空隙中,容易产生两面颜色不一致的现象,还会影响纸张的强度,具有较强的防光照和防化学药品性。

染料:可溶于水,吸附在纤维上,具有染色均匀的特点,但防光照和防化学药品性不如颜料。

3、纸张的规格(包括类型、尺寸、重量)类型:平板纸和卷筒纸尺寸:A、B、C卷筒纸尺寸(mm):1575,1562,1092,880,850,787。

平板纸:1000×1400,900×1280,800×1230,787×1092。

偏差均为±3mm重量定量:又称克重,是每平方米纸张的规定重量,用克/平方米表示,最低25g/m2,最高达到250g/m2,凡超过250g/m2以上的称为纸板。

令重:表示每令纸张的总重量(1令纸为500张全张纸),根据纸张面积和定量计算,单位千克。

令重=一张全张纸的面积(m2)×500 ×定量(g/m2)/1000第三章彩色包括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颜色的外观相貌,颜色在不同波长彼此区分的特性。

从人的颜色视觉生理角度认识色相:是指人眼的三种感色视锥细胞受不同刺激后引起的不同颜色感觉。

因此,色相是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所引起的不同颜色心理反应。

明度明度不等于亮度。

根据光度学的概念,亮度是可以用光度计测量的、与人视觉无关的客观数值;而明度则是颜色的亮度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明度是从感觉上来说明颜色性质的。

明度是表示物体颜色深浅明暗的特征量,是颜色的第二种属性。

影响明度的因素:反射率的大小;物体所处环境色的影响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洁性。

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

当光谱色加入白光成分时,就变得不饱和。

因此光谱色色彩的饱和度,通常以色彩白度的倒数表示。

同色异谱定义:根据格拉斯曼定理,凡是在视觉效果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便可相互替代,而不必考虑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相同。

由此,我们才可以利用颜色混合的方式来产生或者替代所需要的颜色。

这种现象为同色异谱现象。

同色异谱可简单定义为眼睛与大脑从两种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颜色样本中得到相同的颜色感觉。

换句话说,即使可见光谱中有很多不同的波长,两种刺激物发出的光能也不相同,但是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

同色同谱色:如果两个色样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谱反射(透射)率曲线,即 称这两个色样的颜色为同色同谱色。

同色异谱色:如果两个色样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即 ,而有相同的三刺激值,则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异谱色同色异谱色在彩色复制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例如:用三原色油墨叠印获得与黑墨等效的中性灰色;或者用黑墨直接替代三原色油墨以获得相同的视觉效果。

彩色印刷完全是用同色异谱色对原稿进行复制的方法。

注意:同色异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特定的照明条件下和特定的标准色度观察者,它们才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

第四章 连续调图像:指色调深浅连续变化的图像,绝大多数加网前原稿图像都是连续调图像。

12()=()12()()网目调图像:也称为半色调图像,指加网处理后的加网图像,它利用单位面积内着墨面积率的变化模拟图像深浅的连续变化。

由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网点群(或大小相同,密集程度不同的网点群)组成。

图像信息处理:对连续调图像原稿进行颜色分解和缩放处理,得到网目半色调图像底片的过程。

§4-1-1 色光加色法:色光三原色:R、G、B为三原色光,它们可以合成为其他色光,而它们三个之中任一色光却不能用另外两种色光混合而成。

红光R700nm;绿光G546.7nm;蓝光B453.8nm。

色光加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相混合,使人的视觉产生另一种色觉效果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色混合,也叫加色效应。

可以认为,白光是由等量R、G、B三色光合成的。

§4-1-2 色料减色法;色料三原色:颜料和染料中的黄(Y)、品红 (M)、青(C)三种颜色不能由其它颜色的颜料混合而成;而且,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合成各种颜色。

故称Y、M、C 为色料三原色。

色料减色法:如果让白光通过某种色料,则色料吸收白光中的部分色光,透射或反射剩余部分的色光,我们称之为色料减色法。

&;凸版和平版通过改变着墨面积率来体现原稿深浅浓淡的不同层次。

§4-2-1 调幅加网复制由等距网点大小的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1)加网的必要性a、如果用未加网的连续调底片晒版,印版上中间调部分的感光层得不到足够的光量,导致感光层硬化不足,图像建立不起来;b、凸版和平版不能通过墨层厚度的变化来体现浓淡层次的变化。

网点的作用:由等间隔网点的大小变化改变着墨面积,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

加网照像:照像时,把网屏置于感光片前面,利用网屏对光线的分割作用,将连续调原稿拍摄成由大小不同、间间距相等的网点组成的图像。

原稿亮部底片上网点小,周围空白面积大,显得亮原稿暗部底片上网点大,周围空白面积小,显得暗§4-2-2 调频加网复制由等大网点的疏密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调频加网的定义:是通过大小一定的“网点”出现的密集程度(即出现的频率)来改变印刷品的着墨面积率,从而体现原稿图像的浓淡色调变化。

调频加网的优势:1.不使用周期性网点结构,不会产生龟纹和玫瑰斑。

2.不受网角限制,支持多色印刷,再现色域更广。

3无需考虑网角和挂网系数,可用较低分辨率扫描图像,图像数据量大为减少。

4.调频网点不规则分布,克服了调幅网点在50%的中间调发生阶调跳跃的不足,可得到更光洁的阶调。

5.网点细微(10 ~ 40μ),不依赖改变网点大小体现层次,能以较低分辩率输出。

6.套印精度对色彩和清晰度的影响更小。

§4-3-1 颜色分解:使原稿组合的色彩进行分解,分别制成色料三原色印版。

颜色分解的方法:根据减色法原理,用 R、G、B三滤色片对原稿进行拍摄或扫描得到C、M、Y三种分色信息。

§4-3-2 颜色合成:对分解后的色料三原色版,用三原色油墨涂到对应颜色的印版上,再在纸张逐次叠合再现原稿色彩。

颜色合成的方法:分色阴片转拷成阳片进行晒版后,印刷时分别用各自的C、M、Y三原色油墨着墨,在纸张上逐一叠加,再现原稿彩色。

第五章§5-1-1 电分原理:定义:采用光电扫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从彩色原稿之间制成各分色底片的制版设备。

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层次校正等修正,获得分色底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