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第6页/共39页
木棉花开
•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 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这毫不起眼的 枯树就是木棉树。
第7页/共39页
• 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木棉花的不平凡作铺垫。 • ②毫不起眼体现了木棉花默默无闻,不追求张扬的特征。 •③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第24页/共3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通过描写美艳的牡丹,喧闹的桃花,得宠的海棠,衬托出蒲公英默默无闻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25页/共39页
•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 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 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 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 朵。”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第17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 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 发芽,生长起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 的山谷中的松树,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矫健 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 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 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 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木棉花开
•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 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这毫不起眼的 枯树就是木棉树。
第7页/共39页
• 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木棉花的不平凡作铺垫。 • ②毫不起眼体现了木棉花默默无闻,不追求张扬的特征。 •③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第24页/共3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通过描写美艳的牡丹,喧闹的桃花,得宠的海棠,衬托出蒲公英默默无闻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25页/共39页
•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 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 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 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 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 朵。”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第17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 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 发芽,生长起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 的山谷中的松树,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矫健 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 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 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 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案示例:运用反衬手法,以乐衬哀,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 丽之景衬托词人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四
实践探知
(一)秋江 宋· 道潜①
赤叶枫林落酒旗②,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释】①道潜(1酒
注释: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 隐居不仕。这首词写于南宋末年。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三
答题思路
读懂诗歌六看法
看题目
1
看注释
3
看意象
5
2
看作者
4
看诗眼
6
看题材
答题思路 ①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 这种手法。 ③析效果:这种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描写 了什么景物,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二、衬托
反衬,这里重点讲两种,一种是以动衬静,一 种是以乐衬哀。
以动衬静是通过对声音的描写,烘托出寂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
二、衬托
以乐衬哀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 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李商隐《夜雨寄北》
六、用典
用典意思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 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 和思想。这种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非常普遍,我 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这种用法: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表现手法”课件分析 共30页共30页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ppt课件

• 正面描写: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后句直接写月,用比喻形象地展现月亮的皎
洁明亮的特点) • 侧面描写(烘托):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写“流霜” 实为写月, “白沙”是侧面烘
托,突出月的皎洁明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PPT课件
30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更突出主题或思想,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
寓离情。(步骤三)
PPT课件
10
四、虚实结合
“虚”包括以下两类:
1.非眼前的、想象的: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2.非具体的、抽象的:思想感情类的
“实”也包括两类:
1.眼前的:实物、实事、实境
2.具体的:用以蕴涵思想感情的物象
•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 哀怨、忧愁、恬淡自PPT适课件 、孤独寂寞等感情24 。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诗以“小松”喻人, 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 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 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 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 P世PT课人件 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25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பைடு நூலகம்。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先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 愁,再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 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PPT成课件对自由自在地飞翔,2想2 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洁明亮的特点) • 侧面描写(烘托):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写“流霜” 实为写月, “白沙”是侧面烘
托,突出月的皎洁明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PPT课件
30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更突出主题或思想,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
寓离情。(步骤三)
PPT课件
10
四、虚实结合
“虚”包括以下两类:
1.非眼前的、想象的: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2.非具体的、抽象的:思想感情类的
“实”也包括两类:
1.眼前的:实物、实事、实境
2.具体的:用以蕴涵思想感情的物象
•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 哀怨、忧愁、恬淡自PPT适课件 、孤独寂寞等感情24 。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诗以“小松”喻人, 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 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 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 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 P世PT课人件 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25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பைடு நூலகம்。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先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 愁,再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 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PPT成课件对自由自在地飞翔,2想2 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表现手法PPT课件

• a用……衬托……,突出了……
•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 c使意义明显。
• 烘托
• a通过对……的描写,
• b渲染出……的气氛(心情),或烘托出
……。
精选ppt课件2021
6
1.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主席《卜算
子·咏梅》)
以恶劣的环境衬托梅花的坚强的品质,突出了梅花顽强 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而 使意义更明显。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
心迹、人生态度及人生感悟。此
“志”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好、愿望等。
精选ppt课件2021
10
象征:
a 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 (事 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b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c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借景抒情:
a通过对……的景物描写,抒发 ……的感情, b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富感染力。
2.《故乡》中二十年前的杨二嫂与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 把二十年前后的杨二嫂相对比,突出了杨二嫂的尖酸刻
薄,自私粗鄙的性格特点;
• 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3.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通过对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精选ppt课件2021
b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 判性。
精选ppt课件2021
14
大显身手:
• 5.《皇帝的新装》
• 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加强了文章的批判 性,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4.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没文化、睡姿 的难看,后文赞扬阿长。
(汇总)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表现手法”课件.ppt

最新.
4
2012年《淡淡的深情》
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 作简要的分析。(6分)
答:①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 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 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②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 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 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出某一事物特征,表达作者情感。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
活无常
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 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
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
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
“正人君子” 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
最新.
7
活无常
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 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 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 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 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 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 而且高兴起来了。
最新.
1
考纲解读
文学作品阅读
22.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3.理清作品思路和作品线索。
24.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2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6.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7.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最新.
《范爱龙》
懂得许多规矩 和麻烦的礼 节,元旦吃福橘 、说恭喜 (迷信、守旧)
买来《山海经》(善良、关心孩子)
徐锡麟事件,反对发 最新. 电报(“我”认为他
冷漠,憎恶他)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表现手法》课件

文学作品阅读之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2)衬托 (3)铺垫;(4)伏笔;P140 (5)抑扬;(6)照应;(7)悬念;(8)讽刺。P144
1、对比:把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XX事物的 特点或人物的XX性格、精神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P154 《少年的月夜》2.文章多处运用对 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P173十五、《看护父亲的孩子》
• 3.文章多处为西西洛认错了父亲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3.“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 士领孩子过去。”正是看门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西西 洛认错了父亲;“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 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此处很明显在暗示此人有 可能并非西西洛的父亲;“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 要说什么。”他应该是想告诉西西洛,自己并非他 的父亲。
(7)悬念:先把XX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释悬,使情 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的内容。
P157三、阅读文段《手帕土》 2.文章多处设 置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示例:奶奶腿脚不便,两年没去镇上赶圩了, 却忽然说要去赶圩,令人不解。小说这样刻意设置 悬念,使读者顿生疑惑:奶奶究竟要去干什么?这 就起到了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 塑造了一个深爱孙儿,不辞劳累,可敬可爱的奶奶 形象。
(4)伏笔:文中写的……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是故事情节波 澜起伏,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
读性。 • P166 十、《爱的下策》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2.示例1:“学生们没有‘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手机”为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和“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老师找到了没收学生手机和帮助王桐的方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 情合理;②表现了王老师负责任、有爱心、机智的特点。 示例2:“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拆包,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 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为“王桐查看着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王桐接受同学们和老师帮助的方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 表现了老师和同学们富有爱心,体现了集体的温暖,突出了主题。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2)衬托 (3)铺垫;(4)伏笔;P140 (5)抑扬;(6)照应;(7)悬念;(8)讽刺。P144
1、对比:把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XX事物的 特点或人物的XX性格、精神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P154 《少年的月夜》2.文章多处运用对 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P173十五、《看护父亲的孩子》
• 3.文章多处为西西洛认错了父亲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3.“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 士领孩子过去。”正是看门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西西 洛认错了父亲;“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 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此处很明显在暗示此人有 可能并非西西洛的父亲;“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 要说什么。”他应该是想告诉西西洛,自己并非他 的父亲。
(7)悬念:先把XX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释悬,使情 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的内容。
P157三、阅读文段《手帕土》 2.文章多处设 置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示例:奶奶腿脚不便,两年没去镇上赶圩了, 却忽然说要去赶圩,令人不解。小说这样刻意设置 悬念,使读者顿生疑惑:奶奶究竟要去干什么?这 就起到了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 塑造了一个深爱孙儿,不辞劳累,可敬可爱的奶奶 形象。
(4)伏笔:文中写的……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是故事情节波 澜起伏,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
读性。 • P166 十、《爱的下策》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2.示例1:“学生们没有‘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手机”为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和“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老师找到了没收学生手机和帮助王桐的方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 情合理;②表现了王老师负责任、有爱心、机智的特点。 示例2:“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拆包,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 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为“王桐查看着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王桐接受同学们和老师帮助的方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 表现了老师和同学们富有爱心,体现了集体的温暖,突出了主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讲解 课件(21张PPT)

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形成 强烈的反差,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
•6
7、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 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会坏,辨别是非。(主角对主角, 身份相等)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 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a运用对 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 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 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如《范 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b运用对比手法, 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 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 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 “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 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8
9、托物言志: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 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完美、 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作用: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 力. 举例:典型的文章有《蝉》《贝壳》《紫藤萝瀑布》 《金色花》《荷叶母亲》等。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 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9
10、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 主题.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亲切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以小见大中的“小”, 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 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 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 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6
7、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 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会坏,辨别是非。(主角对主角, 身份相等)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 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a运用对 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 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 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如《范 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b运用对比手法, 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 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 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 “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 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8
9、托物言志: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 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完美、 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作用: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 力. 举例:典型的文章有《蝉》《贝壳》《紫藤萝瀑布》 《金色花》《荷叶母亲》等。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 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9
10、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 主题.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亲切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以小见大中的“小”, 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 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 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 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共29页
知识回顾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对比 抑扬 象征 伏笔 铺垫 悬念
讽刺 衬托 照应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第5页/共29页
1、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 个方面作比较的表现手法。它相反相对的 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从而突 出某一事物特征,表达作者情感。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
廷游戏来选拔官员
英国政客们在一些与国 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 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争权夺利
考纲解读
文学作品阅读
22.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3.理清作品思路和作品线索。 24.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2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6.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7.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1页/共29页
中考题再现
2007年《鼓神》
16.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 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 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 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 (4)“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 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活无常
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 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
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
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
“正人君子” 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
第6页/共29页
活无常
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 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 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 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 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 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 而且高兴起来了。
《海燕》 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
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 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 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 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第10页/共29页
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
4、托物言志 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 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
《陋室铭》 通过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主人交往
朋友的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现陋室不 陋,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爱莲说》 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第2页/共29页
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 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 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 ②“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 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 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 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 始让步。 ④“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 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 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第1恐3页惧/共,29页掩藏到大海深处。
7、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 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因为鞋跟的高低分为 讽刺
高跟派和低跟派
小人国通过绳上跳舞的宫 讽刺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惋惜他完全成为普通人)
第9页/共29页
3、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
物加以描绘,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死无常
还有一种和活无常相对的鬼物, 装束也相仿,叫作“死有分” 。 这在迎神时候也有的,但名称却 讹作死无常了,黑脸、黑衣,谁 也不爱看。
第7页/共29页
2、抑扬 欲扬先抑 先贬抑,后褒扬。
欲抑先扬 先褒扬,后贬抑。
《阿长与<山海经>》
喜欢“切切察察” 摆成“大”字的睡 相 (谋粗害俗“、我不”拘的小隐节) 鼠
第3页/共29页
2012年《淡淡的深情》
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 作简要的分析。(6分)
答:①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 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 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②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 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 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③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作了一 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范爱龙》
懂得许多规矩 和麻烦的礼 节,元旦吃福橘 、说恭喜 (迷信、守旧)
买来《山海经》(善良、关心孩子)
徐锡麟事件,反对发
革命的热情
电报(“我”认为他
冷漠,憎恶他)
第8页/共29页
《伤仲永》
“生五岁”“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赞赏他天资聪明)
“十二三矣”“不能称 前时之闻”
(才能消退,大不如前)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思第想11页感/共2情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借景抒情
借助对眼前的“景”的叙述和描写, 来表达心中或喜或悲的情感。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第12页/共29页
6、象 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 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 而不晦。
知识回顾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对比 抑扬 象征 伏笔 铺垫 悬念
讽刺 衬托 照应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第5页/共29页
1、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 个方面作比较的表现手法。它相反相对的 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从而突 出某一事物特征,表达作者情感。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
廷游戏来选拔官员
英国政客们在一些与国 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 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争权夺利
考纲解读
文学作品阅读
22.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3.理清作品思路和作品线索。 24.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2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6.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7.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1页/共29页
中考题再现
2007年《鼓神》
16.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 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 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 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 (4)“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 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活无常
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 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
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
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
“正人君子” 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
第6页/共29页
活无常
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 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 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 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 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 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 而且高兴起来了。
《海燕》 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
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 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 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 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第10页/共29页
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
4、托物言志 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 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
《陋室铭》 通过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主人交往
朋友的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现陋室不 陋,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爱莲说》 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第2页/共29页
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 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 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 ②“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 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 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 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 始让步。 ④“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 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 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第1恐3页惧/共,29页掩藏到大海深处。
7、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 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因为鞋跟的高低分为 讽刺
高跟派和低跟派
小人国通过绳上跳舞的宫 讽刺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惋惜他完全成为普通人)
第9页/共29页
3、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
物加以描绘,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死无常
还有一种和活无常相对的鬼物, 装束也相仿,叫作“死有分” 。 这在迎神时候也有的,但名称却 讹作死无常了,黑脸、黑衣,谁 也不爱看。
第7页/共29页
2、抑扬 欲扬先抑 先贬抑,后褒扬。
欲抑先扬 先褒扬,后贬抑。
《阿长与<山海经>》
喜欢“切切察察” 摆成“大”字的睡 相 (谋粗害俗“、我不”拘的小隐节) 鼠
第3页/共29页
2012年《淡淡的深情》
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 作简要的分析。(6分)
答:①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 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 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②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 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 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③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作了一 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范爱龙》
懂得许多规矩 和麻烦的礼 节,元旦吃福橘 、说恭喜 (迷信、守旧)
买来《山海经》(善良、关心孩子)
徐锡麟事件,反对发
革命的热情
电报(“我”认为他
冷漠,憎恶他)
第8页/共29页
《伤仲永》
“生五岁”“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赞赏他天资聪明)
“十二三矣”“不能称 前时之闻”
(才能消退,大不如前)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思第想11页感/共2情9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借景抒情
借助对眼前的“景”的叙述和描写, 来表达心中或喜或悲的情感。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第12页/共29页
6、象 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 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 而不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