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1967年:欧共体
多元一体 Unity
through Diversity
欧盟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美国大力 发展科技教育, 利用高新技术成 果,改进传统工 业的生产技术, 发展新兴工业和 军事工业。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1969年7月20 日,美国宇航员成 功地登上了月球。 它标志着人类文明 的一大进步,也显 示了美国宇航工业 的成就。
25 20
美国、日本力量的对比
1986年占世界比重(%)
15 10 5 0
国土面积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出口贸易
美国
日本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 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 措施。
美 国
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
《社会保障法》
建成“福利国家” 成为“福利国家”
课堂小结
意义: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用一个 声音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 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经济体。
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美国发展的原因: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革新生产技术 表现 :刺激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的霸主。 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发展
全球化 美国“新经济”的特征: 信息化
•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 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 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 的矛盾和斗争?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
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
本经济崛起与原因; 2.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 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17张PPT)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 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 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
2018年教科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 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欧洲走向联合
的原因,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日本崛起
原因。(重点)
2、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共21张PPT)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 保险和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 普通群众的生活
高福利的弊端
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影响社会生产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 场,缓和供求矛盾
高福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老龄化危机
行政成本变高
有利于稳定经济环境的形成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找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共同原因,你觉得 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都得到美国援助或扶持;
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④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借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 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 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成 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原因:
2.表现:
工人阶级的斗争;为 了缓和社会矛盾。
①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实行养老、失业保险
②1948年,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③ 法国、德国成为福利国家;
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医
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 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
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意义: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
互 联 网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2.日本的崛起
城市的繁荣 新干线铁路
日本汽车工业 1964年东京奥运会
根据下列图片,总结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1张PPT)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B 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是指( )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4、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 ( )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老龄化危机
影响社会社产
过度高福利
行政成本变高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实现了吗?近代到现代,欧洲从战争 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迪?
一、欧洲的联合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 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 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 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 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 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加入联合国。此后一直到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
值⑶年影均响增:长随率着超经过济1的0%发,展位,居日资本本的主国义际大地国位之也首得。
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
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23张PPT)

立军即事交法械令投,化降禁和止改迅与革速军,复事员有颁,关布废的了除生大产“本及和营科平、学参研宪谋究法本。”部等一系列
②冷195战0年开,始朝鲜后战,争美爆发国后开,始日本积成极为扶美军持的日后本方基。地, 美间③国,对日朝日本鲜本得战的到军军争事事爆订订发货货大(后幅特,度需日增)加收本,入获在超得过1925大40.—量71亿9订5美3元年单。这。一期
意义和局限性 ①意义:保障了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②局限: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福利政策倒 退及其他社会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 取得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C. 1991年
D. 1993年
2.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采取了( C )
A. 遏制政策
B. 不干涉政策
C. 扶持政策
D. 限制政策
B 3、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4、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
法之一。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
是指( A.美国
)B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5.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
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
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C )
A. 三国同盟 B. 轴心国 C. 欧洲共同体
②冷195战0年开,始朝鲜后战,争美爆发国后开,始日本积成极为扶美军持的日后本方基。地, 美间③国,对日朝日本鲜本得战的到军军争事事爆订订发货货大(后幅特,度需日增)加收本,入获在超得过1925大40.—量71亿9订5美3元年单。这。一期
意义和局限性 ①意义:保障了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②局限: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福利政策倒 退及其他社会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 取得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C. 1991年
D. 1993年
2.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采取了( C )
A. 遏制政策
B. 不干涉政策
C. 扶持政策
D. 限制政策
B 3、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4、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
法之一。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
是指( A.美国
)B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5.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
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
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C )
A. 三国同盟 B. 轴心国 C. 欧洲共同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1张PPT)

美国 35%
第一季度 其他
第二季度 46%
第三季度
西欧 27%
美国 27%
1965年
1993年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 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
要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 是有别于传统经济(依靠资源和资本)的“知识经 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硅谷象征着智慧,是各种高、精、 尖技术的发源地,它成了高科技的 代名词
欧洲的联合
1958年西欧六国在成 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 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 迈出联合第一步。
20世纪50年代初
1958年
六国会议决定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
欧盟正式成立
1993年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其他 49%
西欧 16%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 基础和马歇尔 计划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 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促进了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西欧经济恢复发展表现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 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 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 续繁荣 。
第一季度 其他
第二季度 46%
第三季度
西欧 27%
美国 27%
1965年
1993年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 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
要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 是有别于传统经济(依靠资源和资本)的“知识经 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硅谷象征着智慧,是各种高、精、 尖技术的发源地,它成了高科技的 代名词
欧洲的联合
1958年西欧六国在成 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 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 迈出联合第一步。
20世纪50年代初
1958年
六国会议决定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
欧盟正式成立
1993年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其他 49%
西欧 16%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 基础和马歇尔 计划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 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促进了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西欧经济恢复发展表现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 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 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 续繁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24张PPT)

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开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
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 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 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 的养老金。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开始 建立 发展 评价
积极:缓和阶级矛 盾,创造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稳定的社
会环境
消极:不能解决资 本主义制度的基本
矛盾
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重要特征(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时代:信息时代 (5)新能源:核能或原子能 (6)影响:提高了···加速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7)特点: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③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1950
1982
1955 1965 1975 1985 1994 1999 - 1.9
年份 特点: ①经济发展具
危机与调整
有起伏性、周期性。
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科技含量高。
美国的发展 原因
表现
阶段表现
二战后,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经济发展放缓
欧
开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
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 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 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 的养老金。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开始 建立 发展 评价
积极:缓和阶级矛 盾,创造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稳定的社
会环境
消极:不能解决资 本主义制度的基本
矛盾
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重要特征(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时代:信息时代 (5)新能源:核能或原子能 (6)影响:提高了···加速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7)特点: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③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1950
1982
1955 1965 1975 1985 1994 1999 - 1.9
年份 特点: ①经济发展具
危机与调整
有起伏性、周期性。
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科技含量高。
美国的发展 原因
表现
阶段表现
二战后,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经济发展放缓
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23张ppt)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亦称“福利国家”制度,大体上 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 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温建故立知过新程: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 大量过剩,价格下跌。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美国掀起了工人运 动和农民斗争的高潮。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稳定,罗斯福加 强政府干预,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过程 (1)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 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 体化的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 《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 效。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 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 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
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 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 A.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
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 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目的 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重振西欧雄风
2、温建故立知过新程: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 大量过剩,价格下跌。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美国掀起了工人运 动和农民斗争的高潮。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稳定,罗斯福加 强政府干预,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过程 (1)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 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 体化的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 《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 效。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 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 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
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 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 A.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
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 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目的 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重振西欧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