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

合集下载

南宁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宁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宁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3.0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一本书如同一座建筑。

当我们搬新家时,首先会通过参观游览的方式来熟悉这个新的空间,进而熟悉整个大楼、小区乃至周边街区的空间构成。

在这个过程中,家、大楼、社区经由无数神经元的编码,在脑中形成一幅幅认知地图。

这种空间记忆的神经机制,是神经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发现的,他因此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认为空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读一本书,也常常始于一次空间探索。

比如很多读者习惯先浏览目录,然后再粗略翻阅,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就在你的脑子里初步建立了一幅认知地图。

接下来的正式阅读,有的读者会从头读到尾,有的则会拣自己最感兴趣的先睹为快,但不论哪种阅读方式,在读完整本书之后,会很自然地理顺各篇文章的编排顺序,不会因为自己最先读了其中哪一篇,或对哪一篇印象最深刻,就在日后回忆时误以为它是全书的第一篇文章。

建立该认知地图的台前英雄自然非视觉莫属,早在半个世纪前,教育心理学家罗特科普夫已经发现,我们是以定位的方式来回忆书中一段段文字的。

你或许很容易想起《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那一段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的什么位置,就如同你很容易想起某家小吃店位于你从家到学校途中的什么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起到了帮助定位的主导作用。

幕后英雄则包括触觉和运动觉。

当你手捧书读时,你左右两只手不仅拿捏的书页厚度会发生定量变化,而且会感受到书两侧的重量也发生了定量变化,这些经由皮肤和肌肉感知到的物理变化,连同双眼可见的各种物理信息,构成了你定位本文在书中所处位置的线索。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下期期中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数字劳动带给不同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数字劳动与诸多社会结构性因素互嵌,包括年龄、性别、地域、种族、教育水平、职业类别等。

数字劳动带来了社会分化。

这种分化可以从很多层面来阐释。

当我们讨论社会分化时,往往会联想到政策、阶层等宏观层面,而忽略了劳动者群体内部的分化。

实际上,数字劳动带来的分化首先发生在接触劳动、执行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群体内部。

在今天的互联网社会,“数字移民”和“数字原住民”同时存在。

有的人一出生便是“数字原住民”,习得数字技术、从事数字劳动对他们而言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而年龄较大的人一般更习惯“工厂制”的流水线劳动,突如其来的数字化往往令其不知所措。

从工厂、建筑工地、服装厂走下来的工人,往往无法拥有“数字原住民”在新型数字场域下的劳动优势。

当然,更加明显和尖锐的数字分化体现在劳动者与外部结构之间。

除了劳资关系,消费者和数字劳动者的区隔也正在成为数字分化的重要表现。

在以服务业为导向的数字劳动中,基于互动、社交、沟通、态度、认同等劳动情感的结构是数字分化的重要体现。

为了提升服务体验、扩大市场份额,数字企业对服务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劳动者所面对的挑战由以往受资本“强控制”转变为因顾客“强社交”,他们需要接受职业化的规训,以达到精细、专业地服务消费者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对产品有着专业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讲,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样的标语不断出现在我们周边时,数字分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

劳动者不仅要付出情感劳动,更需要付出自身的劳动尊严。

理查德·霍加特在阐释十八、十九世纪的美国工人阶级的劳作时,认为他们虽然非常辛苦,但却强烈认同自己的社群,并随时准备在他人面前表现自身的体面。

反观今天的数字劳动者,他们在日常劳作中还存有多少体面和尊严,似乎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请注意: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

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

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真正伟大的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

命运之“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

前者是对欧阳修观点的引申,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

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③正如三毛说的那样,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④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⑤存在于气质里,在谈吐上,在工作中。

⑥我们看到,无论在什么场合,习总书记总能引经据典、充满睿智、光彩照人,这与青年时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⑦所以,作为青年人,一定要加强理论修养,读马列著作,读经史子集,广泛涉猎方能厚积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道德修养。

(王富强《年轻干部要多读“两本书”》)材料二: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

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

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

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

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

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

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

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

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

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李娟《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材料三: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何探求“隔”与“不隔”的真义,我的观点,应从《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中得来,不能仅凭寻章摘句的理解。

《人间词话》是表“境界”的著作。

何为“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第16则中写道:“夫境界……皆须臾之物(即指美的形式——-编者注)。

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

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理解了“境界”的内涵,也就好理解什么是“隔”与“不隔”了。

所谓“隔”,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滞与不自然),“不隔”,就是共鸣产生得自然与流畅——再申而言之,诗人所描摹的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能在读者接触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刹那,即能找到契合、引起共鸣。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低诉在耳,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的唏嘘,所以“不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情景在眼,使人自然地萌发对草原空阔、恬静、自在的心动,所以也“不隔”。

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给人的却无非是“暮雨下的瘦小山峰”的意象(至于数峰如何清苦,为何清苦,人们也许弄也弄不清),唤不起什么共鸣来,至多是产生“作者用语尚奇”的感受。

至于“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与“池塘生春草”相比,虽对仗工整,但人们再怎么梳理,其意象也是模糊的,是难以激动人心产生共鸣的。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考试的复习是最费时费力的,需要通过做语文试题来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完成1-9小题,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龟(guī)裂逶迤(wēi yí)白芨(jí)浆殒身不恤(xuè)B、老趼(yán)蓑鲉(suāi yóu)宿舂(cōng)粮期(qī)功强近C、缂(gé)丝扃牖(jiōng yǒu)齐彭殇(shāng)猥(wēi)以微贱D、呱呱(guā)缧绁(léi shì) 槲(hú)寄生长歌当(dāng)哭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菲薄菲红蜗角虚明不足为其B、廖落激湍情随事迁偃仰啸歌C、谍血濒临日簿西山举案齐楣D、汲取俯瞰熟视无堵飘洋过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___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任何人间理想都___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③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__的伟大呵!④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____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

A、遏制抚慰惊心动魄悄无声息B、遏制安慰惊天动地蹑手蹑脚C、阻止安慰惊心动魄蹑手蹑脚D、阻止抚慰惊天动地悄无声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而DNA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针锋相对。

B、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无法从现有的国际法、一国之法来判定非法行为。

我们的法律在这些新问题面前变得无所顾忌,或无能为力。

C、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江西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南昌三中2015—2016年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24年4月24日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含有自己姓名、学号信息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统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发明相机以来,世界上便盛行一种特别的英雄主义:视域的英雄主义。

摄影打开一种全新的自由职业活动模式——允许每个人展示某种独特、热忱的感受力。

摄影师们出门去作文化、阶级和科学考察,寻找夺人心魄的影像。

不管花费多大的耐性和忍受多大的不适,他们都要以这种积极的、渴求吸取的、评价性的、不计酬劳的视域形式,来诱捕世界。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自豪地报告说,在1893年2月20日,他曾在一场暴风雪中站立三小时,“等待恰当时刻”,拍摄他那张著名的照片《第五大街,冬天》。

这种追求,已成为大众心目中摄影师的商标。

到20世纪20年代,摄影师已像飞行员和人类学家一样,成为现代英雄。

大众报纸的读者被邀请去与“我们的摄影师”一道,作“发现之旅”,参观各种新领域,诸如“从上面看世界”“放大镜下的世界”“每日之美”“未见过的宇宙”“光的奇迹”“机器之美”以及可在“街上找到”的画面。

②日常生活的神化,以及只有相机才能揭示的那种美——眼睛完全看不到或通常不能孤立起来看的物质世界的一角,譬如从飞机上俯瞰——这些是摄影师的主要征服目标。

有一阵子,特写似乎是摄影最具独创性的观看方法。

摄影师发现随着他们更窄小地裁切现实,便出现了宏大的形式。

在19世纪40年代初,多才多艺、心灵手巧的福克斯·塔尔博特不仅制作传统绘画中常见题材的照片,而且把相机对准贝壳、蝴蝶翅膀,对准他书房里两排书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

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

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

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

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

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2)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题。

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①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9.诗歌最后两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

”(3)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天宝石的传说来抒发情感的两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墨烟张陈柳金一日傍黑,张家院里哇地一声哭,土坯墙震落一层沙尘。

婴儿落地,没听过这样大声的,且脸如包公,黑不溜秋。

张父说,俺张家世代制墨,如今老天馈赠一墨宝,就叫他张秉墨吧!这张秉墨,天生一个玩家。

六岁便能玩墨,采烟、熬胶、和墨、上模、晾晒、裱金,一整套工序下来有模有款。

九岁便玩书成瘾,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练得一手好书画,吟咏唐诗宋词亦有腔有调。

张秉墨的天空悬着一颗文曲星。

但到了十八岁,天空却变了天。

参加了地下组织的张父因叛徒出卖,死于鬼子刺刀之下。

张秉墨强忍一腔怒火,接过搅墨棒,墨缸里转起圈圈旋涡,搅动一百零八圈后,蒸煮成团,蓄着劲举锤敲打一百零八遍。

张秉墨发誓要做条好汉,把小日本的肉剁成酱,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

张家院子每天清晨依旧飞出一群白鸽,鸽群沿鹤庄盘旋一圈后,总是有一只鸽子带着张秉墨的牵挂飞离队伍。

薄暮时分,那鸽子才从天空凯旋。

张秉墨宝贝一样捧在手心,喂了食,轻轻放进笼子。

前线还是失守了,小日本洪水猛兽一样冲进庄里,打砸抢烧,把个鹤庄鼓捣成了墨缸,每个人心里都墨黑墨黑的。

小日本把鹤庄小学占为指挥部,临晚集合村民训话,太军佐藤野夫说鹤庄藏有共党,自己站出来,可免全庄人死,否则通通都得死!村民个个岿然不动,佐藤无计可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