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教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教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教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便利性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在大学计算机教育方面。

设计一门以计算机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大学计算机教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定义2.学习计算机网络攻击类型和工具3.学习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技能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在本章节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这个章节的过程中,应能够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计算机网络安全对于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

2.计算机网络攻击类型和工具在本章节中,教师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攻击,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病毒、蠕虫、DDoS和网站钓鱼等。

还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攻击工具和恶意软件,以及它们的攻击原理和应对措施。

3.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在本章节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设计出安全的网络架构、使用强密码、保护个人信息、使用安全的浏览器、等等。

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监测和检测网络攻击的方法。

4.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技能在本章节中,教师将介绍学生们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将了解如何选择和安装杀毒软件以及如何对文件加密。

我们也将介绍如何识别网络窃听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1.讲解课讲解课是指教师通过一些讲授和演示方式,向学生们阐述课程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地了解课程内容,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疑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设计的内容,并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复习和学习。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 (4)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 (4)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如下:1. 网络拓扑结构:- 使用以太网作为局域网技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 在每个学生公寓楼栋内放置一个网络交换机,每个学生公寓楼栋作为一个局域网。

- 所有楼栋的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相连,组成一个校园网。

2. IP 地址规划:- 根据实际需要,根据每个楼栋的大小和学生数量规划IP 地址段。

- 每个楼栋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段,例如:192.168.0.0/24, 192.168.1.0/24, 192.168.2.0/24, 等等。

- 每个楼栋内的设备通过 DHCP 自动获取 IP 地址。

3. 网络设备:- 每个学生公寓楼栋内放置一个网络交换机,用于连接楼栋内的所有设备。

- 每个楼栋内的网络交换机至少具有24个以太网接口,以支持每个学生房间至少有一个以太网连接。

- 根据需要,可以在楼栋内的每个楼层或走廊等位置放置额外的网络交换机来增加网络连接端口。

4. 网络安全:- 设置防火墙来保护整个网络系统和学生的设备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 每个楼栋内的网络交换机可以设置 VLAN 来隔离不同的学生公寓楼栋网络。

- 为每个学生公寓提供独立的网络账号和密码,以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5. 网络管理:- 配置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况和设备的连接状态。

- 配置网络管理软件,用于管理IP 地址分配、设备连接、网络流量控制等功能。

- 定期备份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日志,以便在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网络运行。

6. 网络性能优化:- 根据网络使用情况,可以配置 QoS(Quality of Service)来优化网络性能,保证重要的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带宽需求。

- 配置网络缓存服务器,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

- 优化网络链路和传输线路,确保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以上是一个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实施细节和网络设备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本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网络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2.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并解决网络故障;3. 提高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的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2.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3.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及网络素养的人才。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七层模型- 常用网络协议(TCP/IP、HTTP、FTP等)-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2. 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等拓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 网络设备在不同拓扑结构中的配置与调试3. 网络通信协议- 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概念- 常用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t等)的使用4.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攻击手段及防护措施- 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5.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网络环境,进行设备配置与调试- 分析网络故障,排除问题- 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周: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配置第三周:网络通信协议第四周:网络信息安全第五周:实践操作(含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第三章:网络通信协议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第五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间的通信和互连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并具备相关技能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必备的技能。

本次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平台,以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方式和主要节点之间的通信原理。

3.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技术和应用,包括TCP/IP协议、DNS解析、HTTP协议等。

4.帮助学习者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能和工具使用,如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OSI模型与TCP/IP模型•子网划分与掩码第二章:网络层协议•IP协议与路由选择算法•ARP协议与MAC地址解析•ICMP协议与PING命令第三章:传输层协议•TCP协议与三次握手•UDP协议与数据报文第四章:应用层协议•DNS协议和域名解析•HTTP协议和Web服务器•FTP协议和文件传输第五章:网络安全与管理•防火墙和端口转发•VPN技术和数据加密•网络故障排查和维护工具四、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本次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课程设计将采取以下实施方案:1.线上课程:本课程将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学习课程内容。

2.视频讲解:每章内容将有相应的视频讲解,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

3.文本材料:除视频讲解外,每章内容还会提供相应的文本材料供学习者参考。

4.实验环节:每章内容结束后,将有相应的实验环节供学习者实践操作。

5.知识测验:每章内容结束后,将有相应的知识测验供学习者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计算机网络攻防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攻防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攻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防御和保护网络安全。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扫描、嗅探、欺骗、漏洞利用等;(3)了解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和策略,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协议等。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攻击工具进行实际操作;(2)能够运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保护网络系统;(3)具备分析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安全的道德规范,不进行非法网络攻击行为;(3)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方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和网络协议等。

2.网络攻击方法:讲解扫描、嗅探、欺骗、漏洞利用等网络攻击手段,以及常见的网络攻击工具使用方法。

3.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介绍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协议等基本网络安全技术和策略。

4.实战演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攻击和防御的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网络攻击和防御的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网络安全事件,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实际危害和防御策略。

4.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手实践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安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工具,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4.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2.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3. 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并防范常见的网络威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学科,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4.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网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3.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多线程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技术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5.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技术6. 实践环节:网络设备操作、网络故障排查、编程实践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课时)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4课时)3. 网络编程(6课时)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4课时)5. 网络安全(4课时)6. 实践环节(8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局域网安全技术研究
学号:
姓名: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计算机网络
指导教师:王霞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2012 年6 月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2012年6 月2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口令的认证方式,并只能实现网络对用户的认证。

安全性有限;网络中的接入服务器需要终结大量的PPP会话,转发大量的IP数据包,在业务繁忙时,很可能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因此使用PPPoE认证方式对组网方式和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接入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的是点到点的连接。

即使几个用户同属于一个组播组,也要为每个用户单独复制一份数据流,才能够支持组播业务的传输。

(2)基于WEB的认证
WEB认证相比于PPPoE认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户端除了IE浏览器外不需要安装认证客户端软件,给用户免去了安装、配置与管理客户端软件的烦恼,也给运营维护人员减少了很多相关的维护压力。

同时,WEB认证配合Portal服务器,还可在认证过程中向用户推送门户网站,有助于开展新的增值业务。

在WEB认证过程中,用户首先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使用这个地址可以与Portal服务器通信,也可访问一些内部服务器。

在认证过程中,用户的认证请求被重定向到Portal服务器,由Portal服务器向用户推送认证界面。

(3)基于802.1X的认证
802.1X认证是采用IEEE802.1X协议的认证方式的总称。

IEEE 802.1X协议由IEEE于2001年6月提出,是一种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能够实现对局域网设备的安全认证和授权。

802.1X协议的基础在于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协议,即IETF提出的PPP协议的扩展。

EAP消息包含在IEEE 802.1X消息中,被称为EAPOL(EAP over LAN)。

IEEE 802.1X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重要的部分,客户端、认证系统和认证服务器。

三者之间通过EAP协议进行通信,基于802.1X认证的无线局域网网络框图如图3所示。

可知,在一个802.1X的无线局域网认证系统中,认证不是由接入点AP完成,而是由一个专门的中心服务器完成。

如果服务器使用Radius协议时,则称为Radius服务器。

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台PC登陆到网络上,而且很多AP可以共享一个单独的Radius服务器来完成认证,这使得网络管理者能更容易地控制网络接入。

与密钥管理,并通过EAP-Key的四向握手过程与组密钥握手过程,创建、更新加密密钥,实现802.11i中定义的鲁棒安全网络(Robust Security Network,简称RSN)的要求。

数据加密方面,IEEE 802.1li定义了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CCMP(Counter-Mode/CBC-MAC Protocol和WRAP(Wireless Robust Authenticated Protocol)三种加密机制。

一方面,TKIP采用了扩展的48位IV和IV顺序规则、密钥混合函数(Key Mixing Function),重放保护机制和Michael消息完整性代码(安全的MIC 码)这4种有力的安全措施,解决了WEP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了安全性。

就目前已知的攻击方法而言,TKIP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TKIP不用修改WEP 硬件模块,只需修改驱动程序,升级起来也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因此,采用TKIP代替WEP是合理的。

但是TKIP是基于RC4的,RC4已被发现存在问题,可能今后还会被发现其他的问题。

另外,RC4一类的序列算法,其加解密操作只是简单的异或运算,在无线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TKIP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

此外,802.11中配合AES使用的加密模式CCM和OCB,并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构造了CCMP和WRAP密码协议。

CCMP机制基于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和CCM(Counter-Mode/CBC-MAC)认证方式,使得WLAN
的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是实现RSN的强制性要求。

由于AES对硬件要求比较高。

因此CCMP无法通过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

WRAP机制则是基于AES 加密算法和OCB(Offset Code book)。

由于市场对于提高WLAN安全的需求十分紧迫,在IEEE 802.11i标准最终确定前,Wi-Fi联盟制定了WPA(Wi-Fi Protected Access)标准作为代替WEP 的向802.11i过渡的无线安全标准。

WPA是IEEE802.11i的一个子集,其核心就是IEEE802.1x和TKIP。

5.3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
WAPI,即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是中国境内惟一合法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

WAPI
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公开密钥体制的椭圆曲线密码算法和秘密密钥体制的分组密码算法,实现设备的身份鉴别、链路验证、访问控制和用户信息在无线传输状态下的加密保护,旨在彻底扭转目前WLAN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并存且互不兼容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和兼容性问题。

优秀的认证和安全机制使WAPI非常适合于运营商的PWLAN运营。

WAPI由无线局域网鉴别基础结构(WLAN Authentic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WAI)和无线局域网保密基础结构(WLAN Privacy Infrastructure,简称WPI)两部分组成,WAI和WPI分别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鉴别和对传输数据的加密。

其中,WAI采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利用公钥证书来对WLAN系统中的STA和AP进行认证。

WAI定义了一种名为认证服务单元ASU (Authentication Service Unit)的实体,用于管理参与信息交换各方所需要的证书(包括证书的产生、颁发、吊销和更新)。

证书里面包含有证书颁发者(ASU)的公钥和签名以及证书持有者的公钥和签名(这里的签名采用的是WAPI特有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是网络设备的数字身份凭证。

WPI采用对称密码算法实现对MAC层MSDU的加、解密操作。

WAPI整个系统由移动终端MT(Mobile Terminal)、AP和认证服务单元ASU组成;其中,ASU完成认证机构CA(Certificate Authority)的功能,负责证书的发放、验证与吊销等;移动终端MT与AP上都安装有ASU发放的公钥证书,作为自己的数字身份凭证。

当MT登录至无线接入点AP时,在使用或访问网络之前必须通过ASU进行双向身份验证。

根据验证的结果,只有持有合法证书的移动终端MT才能接入持有合法证书的无线接入点AP。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非法移动终端MT接入AP而访问网络并占用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防止移动终端MT登录至非法AP而造成信息泄漏。

6、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
6.1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方案
无线局域网完整的安全方案以IEEE802.11b为基础,是一个标准的开放式的安全方案,它能为用户提供最强的安全保障,确保从控制中心进行有效的集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