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患沟通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目的:探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否提高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满意度。
方法:选择100例门诊注射室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干预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用尊重性、稳定性、技术性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的交流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结果:干预组患者对于门诊注射室工作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对工作的投诉率要低于对照组。
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提高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满意率,并且能够减少工作的投诉率。
标签:护患沟通;门诊注射;满意程度患者在门诊看病时需要很多程序,在进行输液这最后一个环节时,患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优先进行输液。
如果此时护士没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患者就很容易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护患之间的纠纷问题。
所以说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于提高门诊注射室工作的满意程度很重要,这样才能给患者留下满意的印象,并且让患者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1]。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的科学性,本文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注射室进行注射的患者,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11~51岁,平均年龄(36.5±14.50)岁。
普通感冒的患者有47例,风湿病患者有22例,盆腔炎患者有21例,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有10例。
两组患者的学历、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干预组的患者护士采取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对照组患者就是进行一般的沟通方式。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主要包括4种:①技术性的沟通:技术性的沟通主要就是指熟练的注射技术,大多数患者在进行输液注射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熟练的注射技术会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②尊重性的沟通:尊重是相互的,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一定要尊重患者,这样患者才能尊重护士并且配合护士的工作,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门诊护理做以调查,进一步提升护患沟通技巧,提升护理满意度。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门诊护理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220例患者开展护理支持。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护患沟通指导,分析门诊护理质量改善变化。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 1.8%(2/110),对照组为6.4%(7/11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遵医行为,在护理人员态度评价上,观察组为(95.1±3.5)分,对照组则为(83.9±5.1)分,说明护患沟通发挥了作用。
结论:提升护患沟通技巧,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护患纠纷,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护理质量门诊是医院面对患者的主要窗口,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是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应用舒适的、灵活的沟通话术,对于门诊护理人员工作的推进具有临床价值【1】。
沟通、交流看似简单,但是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能够细心、耐心的指导患者就诊,解决突发性事件,且面对不同疾病、性格特征的患者,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门诊护理治疗。
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开展如下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门诊护理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220例患者开展护理支持。
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情况

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情况发布时间:2021-09-23T07:51:12.4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3期作者:邱蓉[导读]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发生率邱蓉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江苏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输液室2019年06月至2020年05月输液患者2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两组,参照组110例(2019年06月至2019年12月)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110例(2020年01月至2020年05月)给予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的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输液室给予输液患者的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的输液护理能够较好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是更具有护理价值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护理纠纷;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急诊输液室在给予急诊患者输液护理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护患纠纷事件的产生,影响急诊输液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1]。
为此,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还需要以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能够在给予患者输液护理的同时增进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满足患者需求,解决患者问题,提高输液护理的水平[2]。
为评估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输液护理的应用价值,以我院急诊输液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给予不同的输液护理,展开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输液室2019年06月至2020年05月输液患者220例。
纳入标准:符合急诊输液标准;接受问卷调查。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合并精神疾病;无护理配合能力。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及对照,差异不明显 (2+1+*),3组有良好的对比性。 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同时所有患 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了知情 书以及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
干预组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一些患者在到达门诊 注射室之前往往会较为疲惫,在病情的作用下,必然 会出现烦燥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人员要站在患 者角度出发,抱有同情心,主动接待患者并给予相应 的处理,拉进护患关系,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在对患 者注射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失 误,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除了在往日加强训练,还需要 在失误出现时保持镇定,不因自身的慌乱引起患者的 焦虑感,在结束注射后,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避免 出现意外情况&0(。一些患者会有药到病除心理,护理工 作人员需要采用礼貌用语降低患者的消极感,帮助患 者正视治疗过程,配合治疗完成。有些患者会在注射 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告知,获 得患者的了解和配合,降低护患矛盾发生情况&*(。同时 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要正视每 一位患者的合理要求,并尽可能满足,帮助患者度过 治疗过程,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
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门诊护理纠纷的作用

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门诊护理纠纷的作用发表时间:2018-11-28T15:44:11.97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翟洪静[导读] 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加强护患沟通,既可降低门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050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门诊护理纠纷的作用。
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取以上时段内本院门诊收治的226例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113例。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结果:护理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加强护患沟通,既可降低门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加强护患沟通;化解;门诊护理纠纷;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卫生医疗措施已逐步延伸至社区。
在疾病的治疗中,不仅体现了治疗效果,同时也体现着护理质量,此外有效的护理效果,不仅能辅助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医患纠纷[1]。
而对于社区医院,面对的患者较为复杂,患者对疾病认识度不够,稍有不慎即会增加护理纠纷,不仅不利于医疗事业的有效发展,还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故针对社区门诊实施强化护患沟通措施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取探究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门诊护理纠纷的作用,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基本资料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取本院门诊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226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113例。
对照组:女性、男性患者分别64例、49例,年龄在2.4-74.6岁之间,年龄均值:38.5±10.8岁,其中小儿37例、心血管疾病28例、神经内科21例、内分泌疾病8例、泌尿疾病17例、其它2例。
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高风险的病区,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频繁而有效的沟通,以提供准确的诊疗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探讨了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护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更好地帮助患者做出最佳决策。
研究表明,护患沟通对患者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急诊科这种需要及时抢救的环境下。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护患沟通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增强患者信心和安全感,使他们更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控制。
护患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可以改善护士的职业满意度。
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沟通质量会影响护士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
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士的职业发展和患者信任,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高风险的病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特别是与护患沟通有关的风险事件。
有很多病人因为护患沟通不良而发生意外事件,这些风险事件不仅会对病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降低这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安全性。
1.充分关注患者安全问题急诊科护士需要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情和需求,并充分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
2.减少护理中的误解护患沟通不良会导致护理过程中的误解和误差,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延误治疗时间。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减少这种误解和误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事件。
3.提高护理质量护患沟通不仅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护患沟通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和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护士应该重视护患沟通,并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效果,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探究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护患纠纷的效果

探究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护患纠纷的效果发表时间:2019-03-15T09:30:39.46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作者:陈琼[导读] 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护患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001)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护患纠纷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接收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模式,观察组10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从护患沟通培训、服务意识、沟通技巧、沟通及时性等方面加强护理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护患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理;护患沟通;护理纠纷护患沟通即在患者医疗救护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信息、护理信息及患者思想情绪等方面交流的过程。
护患沟通对于护理质量保证、护患关系构建有良好的保障[1]。
门诊作为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触的科室,人流量大、环境复杂、流动性强,护理人员每日需接待大量患者,护患沟通不利时,极易引发各种护患纠纷[2]。
本研究以我院门诊护理情况为对象,探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护患纠纷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接收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男56例,女49例,年龄19-77岁,平均(41.38±12.07)岁;对照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18-78岁,平均(40.91±11.8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2-11-22T09:16:35.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冬梅1 程禹帅2 谭麦平1 杜华梅1 陈玉芬1 [导读] 分析门诊输液病人对护患沟通的满意程度及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护患沟通优质服务赵冬梅1 程禹帅2 谭麦平1 杜华梅1 陈玉芬1 黄明珠1(1阳江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中心广东阳江 529500)(2阳江市阳东县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病人对护患沟通的满意程度及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护患沟通优质服务。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输液中心的病人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按一般护理,实验组30例,进行针对性地护患沟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进行有针对性护患沟通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的首要措施。
【关键词】护患沟通输液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034-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法律知识的广泛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护患纠纷也在逐年增多。
护患纠纷的产生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影响着医院的声誉,甚至影响了护患双方的身心健康。
而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手段之一。
据报道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通过近些年的护患纠纷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一下大多数纠纷与护患沟通不当有关。
通过沟通使护患双方能充分有效的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护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与日俱增,纠纷相应增加。
医患关系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提高沟通技巧,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面临的。
因此,通过今年1月至6月我对门诊输液中心60例病人实施护患沟通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其满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31期(总第399期)2018年11月①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 湖北 孝感 432000加强护患沟通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王春红①【摘要】 目的:探究加强护患沟通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静脉输液的354例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77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
统计对比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护理满意度评分变化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 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79%(166/177),高于对照组的82.49%(146/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69%(3/177),低于对照组的7.91%(1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期间护患沟通,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 护患沟通; 门诊静脉输液; 医疗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8.31.0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31-0114-03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可及时救治患者疾病或挽救其生命。
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工作量大,病种复杂,患者流动性大,护患之间缺乏交流沟通,进而引发患者不满,是医院医患纠纷高发区域,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及发展[1]。
临床实践发现,较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沟通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临床上约80%的医疗纠纷是由护患沟通障碍或沟通不良引起,其中30%的护理人员对沟通方式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根据患者不同情绪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另外33.3%的护理人员认为对家属或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可采取不理睬态度,进而导致护患间矛盾激化,增加医疗纠纷发生概率[2-3]。
从以上数据可知,目前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沟通知识、理念及技巧,其沟通能力还远不能适应患者的沟通需求,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4-5]。
本研究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护患沟通,观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静脉输液354例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77例。
对照组中,男96例,女81例;年龄0.5~60.0岁,平均(50.83±11.96)岁;门诊科室:泌尿科31例,耳鼻咽喉科24例,综合内科12例,综合外科18例,急诊20例,儿科50例,皮肤科8例,口腔科6例,其他8例。
观察组中,男97例,女80例;年龄1~61岁,平均(51.05±11.03)岁;门诊科室:泌尿科30例,耳鼻咽喉科25例,综合内科12例, 综合外科18例,急诊19例,儿科51例,皮肤科9例,口腔科6例,其他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病情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疾病原因,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具体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职业道德。
注意自身的着装、仪表,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增强自己作为护士的使命感及责任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从疾病、心理、生理、日常生活等出发,实施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体现出护理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素养,短时间内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突出个性化服务意识。
同样疾病在不同患病人群之间,因性格特征,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社会背景等因素不同,其行为表现、心理感受也不尽完全相同,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应针对患者不同特点,尽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做到因人施护、对症施护,使患者感到被关怀、被尊重,预[J].中国性科学,2017,26(4):141-144.[6]周志坚.前列腺癌患者预防护理中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效果分析[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2):152,156.[7]魏怀莹,苏珠英,陈剑.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7):1799-1800.[8]谢雅妙.前列腺癌患者行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29-230.[9]杨桂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9例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071-7072.[10]曾燕,孙国珍.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23-25.[11]朱丽华,翁建莲,郦娜.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0):255-256.[12]陈娟,马玲.应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 护理模式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效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17-920.(收稿日期:2018-05-24)《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31期(总第399期)2018年11月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进而促使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3)加强护理人员情感同步,沟通的目的不仅是使患者知道,还应使患者理解接受。
在实际沟通中,彼此情感上的认同,是心灵交流沟通的一种技巧。
在情感上接纳、认同患者,护理人员的主张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4)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精神健康与躯体健康同等重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期间,可对其进行疾病及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其静脉输液期间产生的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以保障治疗护理的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分值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6-7]。
(2)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价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满意(70分及以下),基本满意(71~89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
护理工作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经预试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86,效度系数为0.87。
(3)统计对比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分,(x-±s)]组别SD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177)63.15±6.0234.29±3.2159.27±7.3336.43±3.39对照组(n=177)62.93±5.8446.45±5.3258.33±6.3744.49±5.34 t值0.34926.037 1.28816.953P值0.7270.0000.1990.0002.2 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79%,高于对照组的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组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观察组(n=177)94(53.11)72(40.68)11(6.21)166(93.79)对照组(n=177)81(45.76)65(36.72)31(17.51)146(82.49)χ2值10.806P值0.0012.3 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期间发生医疗纠纷3例,对照组发生14例,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1.69%(3/177),低于对照组的7.91%(1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7,P=0.006)。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技术不断发展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门诊静脉输液期间因缺乏沟通或技术不到位,使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沟通是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桥梁,是促使护患关系良好发展的前提[8-9]。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护患双方建立安全感,对患者而言,可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从而正确积极的面对疾病及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价值,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10]。
因门诊静脉输液是各科室、各类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因此存在工作繁重,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
以往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往往只关注疾病本身,很少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当被患者问及疾病时,常采用简单、冷漠、生硬等交流态度对待,进而造成护患关系不和谐,久而久之矛盾被激化,最终引发医疗纠纷[11-12]。
本研究在门诊静脉输液期间,首先从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及道德素养入手,灌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理念。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年龄、文化程度等,从行动上用主动、平等、热情的态度关心服务患者,并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对于不合理需求,应给出解释,并安慰患者。
此外,在护理工作中,可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所感所想,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关心、同情等情感回应,与患者达到情感同步,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理解,进而拉近护患关系,使静脉输液等工作得以开展实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低(P<0.05),提示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期间护患沟通,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此外,加强健康教育,可强化患者安全意识,在输液期间不私自调节静脉滴注速度,并随时关注腹泻、皮疹、渗液等不良反应,提高输液安全性,降低因缺乏沟通等因素引起医疗纠纷。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期间护患沟通,可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