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改革与创新练习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共44张PPT)汇总

2.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
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
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他改变了一个北方民族, 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北朝 人物: 孝文帝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原因。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
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C
)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A )
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实行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20.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罗斯福 C、列宁
B、丘吉尔 D、斯大林
(C )
2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D)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C、它大力发展了苏俄的商品经济 D、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 国家: 苏俄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 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 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三 改革与体制创新

——《苏联兴亡史》
专题精题训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办法”和“围攻的方法” 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办法”相比, “围攻的方法”有何作用? “冲击的办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围攻的方法”: 实行新经济政策。作用:苏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苏维 埃政权得以巩固;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A:大化改新;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专题精题训练 (2)归类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将以上六大事件按照
性质进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归类的理由。
①大化改新和彼得一世改革。理由: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罗斯福新政。理由: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③新经济政策。理由:社会主义性 质的改革。
谈一谈以上重大改革对今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哪些启示。
改革要立足国情,符合实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要不断培养创新精神等。
专题精题训练 7.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 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应对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 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 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 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 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 人购买力。
专题精题训练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 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 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 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 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 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专题精题训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办法”和“围攻的方法” 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办法”相比, “围攻的方法”有何作用? “冲击的办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围攻的方法”: 实行新经济政策。作用:苏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苏维 埃政权得以巩固;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A:大化改新;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专题精题训练 (2)归类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将以上六大事件按照
性质进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归类的理由。
①大化改新和彼得一世改革。理由: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罗斯福新政。理由: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③新经济政策。理由:社会主义性 质的改革。
谈一谈以上重大改革对今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哪些启示。
改革要立足国情,符合实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要不断培养创新精神等。
专题精题训练 7.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 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应对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 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 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 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 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 人购买力。
专题精题训练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 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 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 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 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 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秋九年级历史下册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图二 图三 图一 ⑴图一的人物推行的的政策是: 新经济政策
⑵图二人物实行的改革的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改革开放 ⑶图三中的人物作出伟大决策:
⑷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1)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 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 19世纪,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它在中国历 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 (日本)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 罗斯(美) 列宁(苏联) 邓小平 大二世 (俄国)
废除农
奴制改革
明治 维新
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男生说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哪些?
女同学说出世界史上的改革有哪些?
1、管仲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戊戌变法 5、土地改革 6、三大法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的实现独立的改革家 明治天皇 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的改家 亚历山大二世 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改革家 罗斯福
。
(4)“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 出现不同的结果。” 哪两位改革家的改革证实了这一结论。 改革的不同结果使你对“改革”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俄国废除农奴制
资本主义 性质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主义 性质改革
列宁新经济政策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新中国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
改变了社 会性质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商鞅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列宁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匈牙利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新中国系列改革
海南省2024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三改革与体制创新课件新人教版

123456789
答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有利于民众利益等。(答出任 意两点得2分)
123456789
9.[中考趋势题]20世纪美俄(苏)两国在各自领导人的带领下渡 过了一次次挑战。请结合下列名人馆中人物的相关事迹, 以“危机与应对”或“创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 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 整。9分)
123456789
二、非选择题
8.政策的调整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38 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34.55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23456789
123456789
5.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
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
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123456789
7. 从 1933 年 到 1940 年 , 罗 斯 福 进 行 了 美 国 史 无 前 例 的 政 府 主 导 改 革 项 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 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 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D ) A.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减少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开支 D.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答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有利于民众利益等。(答出任 意两点得2分)
123456789
9.[中考趋势题]20世纪美俄(苏)两国在各自领导人的带领下渡 过了一次次挑战。请结合下列名人馆中人物的相关事迹, 以“危机与应对”或“创新与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 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 整。9分)
123456789
二、非选择题
8.政策的调整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38 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34.55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23456789
123456789
5.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
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
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123456789
7. 从 1933 年 到 1940 年 , 罗 斯 福 进 行 了 美 国 史 无 前 例 的 政 府 主 导 改 革 项 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 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 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D ) A.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减少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开支 D.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