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

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

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潜力。

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运用想象思维。

首先,高中作文教学中应该通过仿写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把原文表达得更加丰富深刻。

其次,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奔走相告,把自己的想象和经历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

再者,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些真实的现场活动,或者安排学生观看一些电影、小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想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精品.doc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精品.doc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

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

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到创造思维循序渐进地训练。

一、想象能力的训练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它是以意象、想象、显示、描述等作为思维形式的。

表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意象则是对形象的理性认识, 是思维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它比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广的内容;想象是思维主体对意象进行能动的加工组合,形成可供显示、描述的整体形象的过程;显示、描述,则是用语言描述形象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不难看出,在形象思维的诸多形式中,想象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想象能力的提I W J上。

(一)在阅读和再造复述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

读者根据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经过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比如在讲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的过程中, 随着教师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和调动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农村生活的种种表象积累,剪辑和完形而成一•幅恬淡、祥和、温馨的山乡生活图景。

这种再现于阅读者头脑中的形象,越具体越清晰,就越能深入细微地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和境,久而久之,必将增强阅读者的再造想象能力。

但作为作文指导而言,还不能就此为止,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尽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口头或文字予以复述表达,以此巩固和强化再造想象能力。

(-)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更是一种以训练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想象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想象中获取素材。

想象源于生活,是一种感知事物的方式。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将自己遇到的事情、看到的景象、听到的故事等等通过想象加工,变为文字记录。

不但可以增加作文素材的深度与丰富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还可以在想象中练习表达技巧。

想象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描写、抒情、对比、比喻等表达技巧时,从枯燥中走出来。

学生可以利用想象把自身的经历抽象化、拓展化,通过对象、景象、故事、比喻的运用,让学生的文字更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

后,也可以利用想象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有更多创造性想法,更优秀的构思方式。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想象游戏,让学生从中受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之,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想象中获取素材、练习表达技巧、发展想象力,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只有把想象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发,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中学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策略。

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写出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本文将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想象思维能力是指通过调动大脑的感性和直观能力,创造出新的、与现实不完全相符的事物或场景。

在中学作文中,想象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写出生动、有趣、独特的作文。

而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只有学生对世界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在作文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奇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引导他们发现和发掘平凡事物中的非凡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跳出现实的限制。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和场景很有限,容易给他们的思维带来狭隘的限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跳出框架,尝试思考一些与现实不完全相符的情境。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建自己的虚拟世界,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感。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联想。

联想是指通过对已有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观点、新的创意。

在中学作文中,联想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将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使作文更有深度和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联想,从不同学科中获取素材和观点,使作文更具多样性和独特性。

除了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能力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新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想象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

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

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

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

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到创造思维循序渐进地训练。

一、想象能力的训练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它是以意象、想象、显示、描述等作为思维形式的。

表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意象则是对形象的理性认识,是思维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它比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广的内容;想象是思维主体对意象进行能动的加工组合,形成可供显示、描述的整体形象的过程;显示、描述,则是用语言描述形象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不难看出,在形象思维的诸多形式中,想象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想象能力的提高上。

(一)在阅读和再造复述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

读者根据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经过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比如在讲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的过程中,随着教师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和调动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农村生活的种种表象积累,剪辑和完形而成一幅恬淡、祥和、温馨的山乡生活图景。

这种再现于阅读者头脑中的形象,越具体越清晰,就越能深入细微地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和境,久而久之,必将增强阅读者的再造想象能力。

但作为作文指导而言,还不能就此为止,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尽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口头或文字予以复述表达,以此巩固和强化再造想象能力。

(二)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看图作文既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想象能力,它能够调动个人的相关表象积贮,渗透个人的相应生活体验,从而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断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摘要】作文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想象与联想是作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激发其创造力,而提高联想能力则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空间。

通过多种方法来训练中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比如阅读、观察、思考、创作等。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更主动地去运用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想象与联想思维训练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个性化指导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和思考者。

【关键词】关键词:作文重要性、想象力、联想能力、训练方法、激发兴趣、引导运用、中学生作文能力、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作文的重要性作文在中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文是一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考察,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作文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

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作文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想象与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想象与联想在作文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力可以帮助作者构建丰富的想象世界,创造各种新奇的情节和角色,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思维和想法。

而联想能力则可以帮助作者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深度。

想象和联想的结合,可以激发作者的创造力和灵感,使作文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作文表达的核心。

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指通过观察、感知、思考和想象,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思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进行融合和再创造,从而形成独特的表达。

中学作文中的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展开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在中学作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环境和人物,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联想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让学生根据所见所闻进行联想和想象,然后进行作文写作。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的作文表达更加具有生动感和感染力。

二、阅读启迪,拓展联想阅读是激发中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可以启迪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作家的精彩描述和独特想象会激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思考,激发出新的联想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启迪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提升作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三、多角度思考,拓展想象空间中学生思维活跃,但由于经验及知识储备有限,他们在开展联想和想象时,往往受到限制。

教师在中学作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想象空间。

通过提问、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感悟事物,拓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揣摩事物,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尽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

四、积累素材,储备联想资源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需要有数据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积累丰富的素材,储备联想资源。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多体验,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

通过积累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联想和想象时,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做出更加合理和丰富的表达。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浅谈中学作文中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中学作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指写作时通过联想和想象
来形成丰富的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提高想象与联想思
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训练任务。

首先,学生应该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观察到的小细节转化为自己作品的元素。

例如,当一个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到一株花时,他可以从花的形态、颜色、气息等方面入手,
联想到花的生命力、美好愉悦的感觉等,然后把这些元素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其次,学生应该多看书、多看电影和多听音乐,开拓自己的思维与想象空间。

通过读
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
多看电影和多听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借此扩大想象力,刺激创
作灵感。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模拟等方式来锻炼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通过模仿作品
中的描述、描绘手法等,让自己锻炼起丰富多彩的表现能力。

模拟也是一个好方法,可以
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思考方式和想像能力,进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老师和家长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来
锻炼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其中,可以通过各种写作活动、语文角色扮演、创意写作比赛
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总之,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中学阶段作文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模仿、模拟、实践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只要掌握了相
应的训练策略,相信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写作水平也会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中的运用学号:092f3za006 杨俊荣指导老师:黄秀莲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学,一些写作差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

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往往人云亦云。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等。

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想象生活与知识教材形象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近几年来想像作文的考试也在竞相争放,层出不穷。

著名教育家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能激发学生学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决心。

”顺理成章,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应成为作文教学的核心。

按照这个要求,才有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尽快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一、想象能力的训练形象思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它是以意象、想象、显示、描述等作为思维形式的。

表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意象则是对形象的理性认识,是思维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它比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广的内容;想象是思维主体对意象进行能动的加工组合,形成可供显示、描述的整体形象的过程;显示、描述,则是用语言描述形象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不难看出,在形象思维的诸多形式中,想象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想象能力的提高上。

1、狗尾续貂──续写作文。

续写是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重新创作,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往往在续写中得以充分表现。

一次我让学生续写《孔乙己》,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写孔乙己被人救后大彻大悟,参加了革命党;有的写孔乙己遭遇老同学范进,倍受奚落羞辱;有的写孔乙己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今天的都市大街,竟傻乎乎的去给“一网情深”网吧纠正招牌的错别字;有的写孔乙己冥冥中来到鬼城,竟在阎王欲发签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之时,与阎王争辩“死”有多少个同义词,秉性难改,酸气十足……2、风智见仁──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既可考查学生对画面内容的概括力,更可考查学生对画外内容的想象力。

一些风景画、连环画主要是画面内容的描绘,而一些漫画则主要是看学生从中受到何启发。

看图作文很能看出学生个性思维,同样的题材“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

3、异想天开──幻想作文。

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还要敢于让学生去对陌生的未知世界进行想象,要鼓励学生去幻想。

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让某一点触发其想象的闸门,从而展开想象去写。

也可设计一些这方面的命题作文,如《二零三零年元旦,月球上我等你》、《三十年后的相聚》、《假如我是火星使者》、《人脑与电脑的对接方法》等等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求异创新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

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

教师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1、开放想象训练。

训练学生多写想象类文章,从写作内容的构思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而打开发散桎梏。

2、语言创新训练。

训练学生用新奇的词句代替色彩一般的词句,鼓励学生用优美新颖的语言写作,使文章文采斐然。

3、可训练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新奇优美。

语言这种外在形式的新颖会和思想的新颖相互促进,使学生更乐于创新,善于表达,写出佳作。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写作内容的构思时说:“在定了题目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这就是自由想象,也即作文构思中的发散思维。

通过自由想像,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桎梏,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但不能把林林总总的联想和想像都写进作文。

想像训练的目的是写出佳作。

因此,对写作内容的训练,在“广”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精”,即精心确定发散点。

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选材是关键,只有详写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文章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发散点就应该确定在这些地方。

只有围绕写作要求驰骋想像,然后精心选择发散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写出精品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诚信漂流记》《昭君的选择》《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等佳作就是既能驰骋想象,又能精心确立发散点的成功范例。

三、语言创新训练。

训练学生用新奇的词句代替色彩一般的词句,鼓励学生用优美新颖的语言写作,使文章文采斐然。

(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如以“回报”为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立意: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勤劳的付出必能得到丰硕的回报;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善因得善果,教育人们应存善去恶; 3、古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应懂得知恩图报,有一颗感恩之心。

(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

如阅读《愚公移山》后,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许多学生通常从赞颂愚公移山精神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有志者事竞成”、“坚持就能成功”等。

可有名学生展开逆向思维,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提出质疑,提出了“愚公搬家”的新观点。

这名学生敢于质疑,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有新意的观点,很有创意。

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来。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众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如写“水”这个题目,一般学生会从对水资源的保护方面立意,但给人面目陈旧之感。

如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则还可以从水的脆弱与坚强想到人的脆弱与坚强,启发人们思考怎样做人;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水有机结合起来,揭示“水滴石穿”的锲而不舍、“心如止水”的冷静镇定的水的精神等等。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四、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平时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章,有的文思混乱,条理不清,有文而无章;有的思维阻塞,思路狭窄;有的列出题纲到写文时却用不上……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开拓思路;不会有条理地去展开思维活动,长此以往,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

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一)利用课文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范文就是教材。

因此,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范文引路,以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手段进行训练。

比如,学习了《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记叙文后,可指导学生抓住这篇文章的主线“我的感情发展”学习写《一枝珍贵的钢笔》或《一张珍贵的照片》;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就写《赞×××》……这样结合教材的学习,模仿文章写法,不仅掌握了所学课文的条理,而且也使自己写的文章能有一条比较好的思路。

(二)通过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已掌握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的要素,那么怎样将记叙的要素比较自如地运用到所写的文章中去呢?在写记叙文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后,列出提纲,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学生完成这几项之后,文章大体脉络已经出来了,行文时就顺手多了。

写议论文也是如此。

学习了议论文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可出几个题目:《谈恒心》《谈毅力》《说勤》《谈勤能补拙》《说聪明》《天才来自勤奋》,讲清每个题目的侧重点,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去选择对路的题目,然后将确定的论点,以及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选择的材料)概括成提纲,写在成文之前。

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到选择作为论据的材料必须是能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而且也明确了这就是理清思路、分析问题的过程。

五、思维创造性的训练写作离不开联想,联想往往能使文章别开生面,独具神韵。

比如,科学家们从鸟的自由飞翔受到启发而设计出飞机、飞船,从鱼的上浮下沉受到启发而制造出军舰、潜艇等。

正是由于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才有了可能产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联想。

联想是开拓思路、丰富作文内容的重要方法,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联想开拓求异。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这“多种方法”,既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也包括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流畅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一)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种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

(二)通过“寻找联系”“举一反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如,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面对这样的题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制约,消极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邹忌如何讽谏齐王”“齐王怎样对待纳谏”“纳谏后齐国的政治出现了何种局面”等问题上,即是说,他们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较为敏感,通常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多采用既定的模式去审题立意。

这样,势必会出现大同小异的写作现象。

如要打破旧框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可引导他们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由文中的齐威王,联想到唐太宗(相似)、周厉王(相反)以及向历代各王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