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间种矮脚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北方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重要的经济地位。
为了提高北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科学的种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北方玉米高产种植的一些关键要点。
1.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包括抗逆性强、耐候性好和产量高的种子。
要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
2. 土壤管理: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应选择肥沃、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土壤进行种植。
应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施肥,包括底肥和追肥。
底肥要充分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以满足其不同的养分需求。
3. 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密度和行距、适时的灌溉和排水、杂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确保玉米植株之间的合理竞争,避免营养争夺,同时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和通风条件。
4. 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尤其在开花期和结实期。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进行适时灌溉,以防止水分缺乏或过量。
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5. 控制病虫害:北方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花叶病、玉米穴虾、玉米螟等。
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间套作物、合理施药等。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初期症状。
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侵染。
6. 合理的收获管理: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收获指标,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
一般来说,玉米的籽粒乳熟期是最佳的收获时机,此时籽粒质量最佳、产量最高。
要注意收获的机械操作,以避免损失和质量下降。
7. 种植管理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对每一季的种植管理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包括种植技术、施肥、灌溉、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通过对种植数据和经验的整理与总结,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为玉米的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摘要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配套技术大豆间作玉米栽培,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发挥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比单作玉米或单作大豆经济效益高,这一种植栽培技术已得到农民认可和推广应用。
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间作距离过小和密度过大等问题,影响作物通风透光,不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现根据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把大豆间作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播种前最好进行翻梨和旋耕灭茬,在整地灭茬前撒施25%复合肥375~450kg/hm2、61%磷酸二铵225~300kg/hm2或45%复合肥150~225kg/hm2,若来不及整地灭茬,也可播种前板茬撒施,播种后趟平覆土盖严。
2选择品种玉米宜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的高产品种,如鲁单981、登海11、淮河10号、中科4号等;大豆宜选用早中熟、耐阴结荚多的品种,如鲁豆10号、中黄13、合豆20等。
3播期及播种方式应提早播种,一般选择在6月15日前播种为好,大豆可选用多功能播种机进行条播,玉米可用单行玉米点播器播种或人工刨穴点播,有利于大豆、玉米出苗,促使出苗整齐健壮。
4间作种植模式(1)以7行大豆间作1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2m,大豆行距25cm、株距10~13cm,保证19.5~22.5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25cm、株距20cm,保证2.25万株/hm2左右。
(2)以12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2.8~3.0m,大豆行距20~23cm、株距10~15cm,保证22.5~24.0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5cm、保证3.00~3.75万株/hm2左右。
漫谈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优势要点

漫谈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优势要点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大豆和玉米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农产品,而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也因其多种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1. 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豆和玉米所需的生长条件有些不同,大豆可以形成丰富的深层根系,从而吸收深处的养分,而玉米对于养分需求较为简单,主要吸收表层的养分。
因此,大豆玉米间作可以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同时还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 大豆玉米间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和玉米之间的种植可以分散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残留,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 大豆玉米间作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和玉米之间的配套种植,既有助于互补养分,还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修复和改良,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特别是大豆在与玉米间作中,因为它拥有丰富的大蒜素等植酸酶,可促进玉米植物中的磷和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提取和应用,从而增强玉米生长和改善其质量。
4. 大豆玉米间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
大豆和玉米的价格都比较稳定,并且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可以有效地节约投入,减少成本,从而保证了农民的收益。
5. 大豆玉米间作对环境友好。
大豆和玉米间作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农田的植被覆盖率,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的氧化分解,从而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对环境友好等,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川南地区玉米优质、高产和高效栽培技术

川南地区玉米优质、高产和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刘丹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5期四川省隆昌市地处川渝结合部,属于丘陵地貌,玉米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田间地头,山腰高地,斜坡平畴,都是玉米种植之地,种植面积占比大。
玉米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这片土地的生活水平。
一直以来,隆昌市农民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勤于学习,将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运用于生产实际,实现了连年粮食丰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功不可没。
现将近年来隆昌市玉米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高产、优质和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以确保隆昌市玉米生产持续增产和丰收。
1 因地制宜,合理选配优质高产品种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最终的收成,与土壤、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当地自然状态的准确把握和科学改良是实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根据地区气候与土壤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宜的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品种本身的增产优势,达到增产的目的,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对于大穗型玉米品种,其需肥水平高,应安排在中、下台位的厚土种植;对于中小穗型品种,安排在坡顶和上台位土,增加种植密度。
在种植过程中,应全面采用乳苗移栽,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成活率,减少补苗,促进株间平衡生长,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2 选准时机,以适期早播为宜播种时机确定,应考虑当年的气候条件。
隆昌市历年均有夏旱和伏旱天气,加之河库堰塘少,不易蓄水,因此,必须顾及玉米的抗御夏旱、伏旱能力,采取适期早播,以确保隆昌市玉米稳产增产。
在具体栽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其生产规范和播期建议为:土块选用“双六尺”土块、空行处于1.00 m以上的各类土块以及空土和田埂均可,应在3 月中旬前育苗;对前期预留0.83~1.00 m空行土块,可在3 月中旬后育苗;对在豌豆和胡豆地中套种的土块,选在4 月5 日左右育苗;对于满土栽种土块,应在4 月10日后育苗[1]。
3 实行移栽,以乳苗培育为前提为保证玉米的高质高产,隆昌市玉米种植建议以乳苗移栽为主。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玉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是农民朋友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北方玉米高产种植的技术要点。
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土地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种植区域,尽量避免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土壤。
在现有土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良,如添加有机肥料或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病虫害防治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种子要购买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种子的品质。
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如用草木灰或农药浸种,以预防种子传播病毒或真菌。
3. 精准播种:在播种前需要将土地进行耕作,将土层翻松,松土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
根据播种面积和种子的大小,合理确定播种量和行距,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
4. 合理施肥: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肥料。
对于早期生长阶段,适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料,促进根系生长;对于中后期生长阶段,适量施用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和籽粒形成。
5.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如定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方法,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6. 种植密度和间作种植:根据所选玉米品种和地理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种植密度为每亩6-8万株。
也可以进行间作种植,如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可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7.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温室种植玉米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合理设定温室内的通风系统和遮阳装置,保持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8. 种植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地里的杂草清除工作,保持田间洁净。
及时处理病虫害,注意病虫害防治的周期和频次。
及时修剪不良的枝叶,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玉米的产量。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主要涵盖了土壤改良、种子处理、精准播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种植密度和间作种植、温度湿度控制以及种植管理等方面。
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法

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法作者:高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04期一、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玉米根系大,枝叶繁茂,所需养分、水分较多,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块为好。
2.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前茬以绿肥、打瓜、油菜、小麦和苜蓿等作物为好。
3.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趁土壤有墒时用无开沟器的24行播种机条播施肥。
667m2全层施施量;三料磷肥15-20千克、尿素15千克。
随施随耕地,以防氮素流失,耕深25厘米以上。
要求犁垡平整,深度一致,不拉沟,不漏耕。
4.良种选用选用籽粒充实饱满、色泽良好,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纯度高于95%,净度为98%,发芽率为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的伊单27号、伊单37号、新玉21号、SC-704等紧凑耐密植高产、抗黑粉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
5.种子处理将人工精选过的种子晒种2-3天,以利于提高发芽率。
每百千克种子用40%卫福种衣剂0.4千克+300毫升15%三唑酮+300毫升50%辛硫磷,对水1.0-1.5千克,用喷雾器喷洒在种子上,边喷洒边搅拌,晾干后即可播种。
二、适期早播1.播种期5-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年份为4月中旬至下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
2.播种量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667米2下种11 000~12000粒,播种量3.5千克左右。
3.播种技术滴灌地采用60+30厘米宽窄行播种,滴灌带铺于窄行中间并开沟浅埋。
水浇地采用45厘米等行距播种,株距18厘米。
抓好播种质量,确保下籽均匀,空穴率不超过2%,播行端直,接行准确,播深一致,覆土严密,镇压良好,到头到边。
三、苗期管理1.滴出苗水滴灌地如果播种时底墒不足,3天之内开始滴增墒水,用水量根据土壤墒情达到能出苗为宜,以促进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
2.查苗补种出苗期间勤查苗,凡有断垄,50厘米内缺苗的都应补种。
玉米间作豆角技术

玉米间作豆角技术龙江县农民经贸协会5年来推广的玉米间作豆角技术创造了亩收千元的效益,亩产玉米500公斤,豆角175公斤,比单种玉米亩增收600元,比单种豆角亩增收400元。
地块的选择间作豆角的地块要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多施农家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菌发育,低洼易涝地块影响根的吸收机能,易生炭疽病而引起落叶落花造成减产。
豆角不耐盐碱,尤其不耐氯化盐,pH值在6.2~7.0为最好。
千万不能选在沙质土和黄粘土上。
选种与播种选用优质高产玉米种子,亩用种1.5公斤,5月1日播种,丸化包衣一埯一粒,亩保苗2500株,特点是不间苗,苗眼无草,抗旱保苗。
选用一棵树油豆,紫花油豆等架豆品种效益最好,6月5日播种。
亩保苗2500株,一埯二粒。
间作方法种两垄玉米空一垄不种,铲趟完二遍地把豆角籽点到垄帮上,亩施二铵10公斤做底肥,破开空垄,把土压到玉米垄帮上,出苗后铲趟一遍即可,也可以只铲不趟。
好处是间作通风良好,保湿效果好,积温提高,不落花,结荚密。
玉米株距30厘米,豆角籽点在中间位置。
实践中,也可以用线麻籽间作豆角籽。
不但防除了蚜虫,还可一次性收获脱粒。
间作的豆角籽一般无病虫害,发现蚜虫可用敌杀死防除,最好喷施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
收获方法豆角必须分批采收,随熟随收,促使顶端豆角早熟高产。
晚收遇雨易发芽发霉影响商品率,造成减产减收。
粘玉米间作芸豆菜豆粘玉米及玉米地间作芸豆菜豆的窍门:一般人都爱吃粘玉米,超市卖一两元钱一个,冬天卖两三元一个,而剥下粒卖,一个玉米只值几毛钱。
自己种玉米,如果不分批,一块成熟,吃不及就老了。
于是我想出分期种的做法,由两期到三期,由三期到四期,并且间作芸豆菜豆,一季变两季,玉米蔬菜双丰收。
方法如下:如果要种二百棵玉米,分四次每次五十棵,第一批在清明节后种,地温低要用薄膜覆盖,八九天后出苗,待长到半尺高接着种第二批,温度上升就不用覆盖了。
待第二批长到半尺高,接着种第三批。
待第三批长到半尺高后,接着种第四批。
玉米与豆类间作技术浅析

玉米与豆类间作技术浅析杨东文(泸水市六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泸水 673100)摘 要:玉米是六库镇主要粮食作物,在实际生产中有单作、间、混、套作等种植方式,文章重点论述玉米与豆类间作技术。
关键词:玉米 豆类 间作技术六库镇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是怒江州、泸水市的两级政府所在地。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2 067.73 hm2,其中水田:26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2.86%,旱地1 801.7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7.14%,人均占有耕地0.08 hm2。
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方式,釆用间作方式是老百姓增产增收的一种新 途径。
1 技术概述玉米与豆类(大豆或四季豆、矮脚豆、蚕豆等杂豆)间作,是六库镇玉米种植中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
六库镇旱地面积1 801.73 hm2,2017年种植间作核心区、示范区面积93.07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4.6%。
随着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强、种植面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玉米间作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地力、空间、减轻旱涝灾害,实现增产增收,此外,还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豆类根瘤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增产增效情况玉米与大豆间作经测产,核心玉米单产达562 kg,大豆单产达185.5 kg,复合产量达747.5 kg;与四季豆,矮脚豆等杂豆间作,每667 m2能收青豆菜200~300 kg,按5元/kg市场平均单价计,每667 m2能增收1 000~1 500元。
间作示范区玉米产量达472.3 kg,大豆产量143.6 kg,与四季豆,矮脚豆等杂豆间作,每667 m2能收青豆菜150~200 kg,按5元/kg市场平均单价计,每667 m2能增收750~1 000元。
间作与单作相比能在稳定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豆类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3 玉米与豆类间作的栽培技术3.1 品种选择玉米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在250 cm以内的抗逆性强的高产良种,豆类选用耐阴,抗倒的中晚熟矮脚豆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