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4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节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1) 16张PPT

【微点提醒】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 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 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轻巧识记】 “一、二、三”归纳记忆新中国 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一”是指一个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 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2)“二”是指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 年颁布的《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和 1954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
史料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
旧政府 ”“ 踢开党委闹革命 ”“ 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 派”。
[探究] 据史料二,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
[提示]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
关陷于瘫痪;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史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
(3)“三”是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49—1956 年, 是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形成时期;第二个阶段是 1956—1976 年, 是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 1976 年至今, 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人民当家作主的尝试和依法治国的实践
史料一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 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 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探究]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22【教学设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共分为三个模块,“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民主法制,文化,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文化大革命也坚定了我们国家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民主法制 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虽然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会越来越成熟。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新课讲授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背景(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表现(1)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和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
(2)造反派“全面夺权”,全国各地出现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 必修1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 破坏
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有 哪些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 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进行多次修改,相继出台各种 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 “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5、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三、基层民主选举 范围: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 职能:由“管理和监督”转变成“指导和服务” 意义: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 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 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历史岳麓版必修ⅰ一轮复习课件:6.2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4)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①颁布了1982年宪法: A.《选举法》B.《刑法》C.《刑事诉讼法》D.《民事 诉讼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F.《行政 复议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H.《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②“ 依法 治国”写入宪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 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 资本主义复辟危险。 (2)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事实: (1)“全面夺权”与革命委员会成立,社会秩序混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3)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4)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 (5)刘少奇无辜被永远开除党籍。 3.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倒退。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 设成就有( C ) ①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剖析】 ①项是1954年,②项是1949年,不属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选C。
例 1(2010 年上海单科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B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剖析】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影响。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 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为我党指导思想实现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基 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则是这一转折之后的变 化,故直接影响为B。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节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2)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 1.“文化大革命”。
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
课标提示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刘少奇被强行批斗。
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除此之外,“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破坏的表现还有哪些?并分析“文革”爆发的原因。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回答)材料二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该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2、阅读教材第二、三子目,归纳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有哪些?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原因:①党内指导思想的“”错误的发展;②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③林彪、江青等利用和助长了毛的错误2、文革中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1)践踏民主:①全面夺权”——严重破坏社会秩序;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召开;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未能实行;④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力(2)践踏法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刘少奇案)3、教训:国家决策缺乏法律依据、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从法制--法治)1、文革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法制建设的方针。
2、拨乱反正:中共中央为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课件: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高考]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课件: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f1a8c5aeaad1f346933f4b.png)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么?并请你为此案例开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处方”。
答案
①能上诉。据《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可以
民告官。 ②“处方”:政府行为要规范,要依法行政;要倾听人民
呼声,增强民本意识。
学习·探究区
学案26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地位: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建设的基础。 2.依据 (1)1989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 。 织法 》 (2)1998 年, 全国人大正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26
[深化探究] 探究点 材料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 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 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 思考 材料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解析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 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 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反馈·训练区
学案26
5.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主要 是因为 A.保障了人民都享有最基本的选举权 B.人民群众用投票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体现了民主、公开原则 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体 ( B )
本 学 案 栏Βιβλιοθήκη 目 开 关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 学习时搜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片。
一盆墨汁泼满身
领导干部成黑帮
千万家庭被清查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知】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原因(1)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2、危害(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2)随着造**派“全面夺权”展开,全国出现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了破坏。
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4)各级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和无法正常进行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成就(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①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加强基层证券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①颁布1982年宪法②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4)依法治国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②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③1999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行政复议法》,连同与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则。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地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2、依据(1)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实践: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发展。
4、意义(1)激发了农民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努力。
【同步练习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A、平反“文革”前后制造的冤假错案B、召开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职责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解析:选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课件1

1956年9月 刘少奇在 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 员长。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 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在 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 共中央副主席。
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 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 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 侵犯。
第七届 1988-1《99中2 华人民共13和部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届 1993-1《 《99中中7 华华人人民民共共10和和部国国环民境族保 区护 域法 自法》》、、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总共通过了400多件
通全其过国常以性委的会上法制信律定息及了,关近于8你0法0可0律件提的地决方得定性出,法怎地规样方。人的大结及论?
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
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材料1.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 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材料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许多重要 进展。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的曲折发展
归纳文革发生原因: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 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 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数单位 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 手里。……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 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 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性质及职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及发展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含义,理解这三者共同构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
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了现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鲜明特色及优越性。
增强了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理解建设民主政治要从国情出发。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背景:由于江青林彪一伙的影响和煽动,在全国大中学校纷纷建立起革命组织。
在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摧残。
2.表现①随着“文革”的展开,政府部门纷纷陷于瘫痪,各种红卫兵组织纷纷成立,社会陷入极端混乱。
②民主和法治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③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考点/易错点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开始:十年浩劫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和加强了民主法治建设。
2.表现:①首要环节: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在胡邦耀主持下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③十一三中全会后加快法制建设步伐:A.初步建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颁布并多次修订年新《宪法》,又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B.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1989年和1999年先后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C.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并被正式写入宪法。
考点/易错点3:基层民主选举1.含义:它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力、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基础的一环。
2.基层干部的产生:建国后很长时间都是任命产生,1989年和1998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产生。
3.职能变化: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4.意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考点/易错点4:重难诠释1.民主、法制及其关系①民主首先和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它有两个方面:一是国体,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民主的本质。
另一方面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这是民主的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而政体是国体的具体体现和保证条件。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建立和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并且享有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力。
③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关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各方面的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或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它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要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民主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决策。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即1978年以后的成就,根据时间排除②,故选C项。
【例题2】【题干】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力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村民自治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即可判断选A项,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
四、课堂运用【基础】1、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故D项正确。
A项表述不够恰当。
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相互监督,故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不是深刻实践,故C项不正确。
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以及“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党派的关系,由此判断是因为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
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未召开全国人大,政协被赋予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954年随着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但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故选D项。
2、材料一“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的政治努力。
【答案】努力:①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双十协定》。
②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和民主党派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③1949年为迅速结束战争,和国民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④1949年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做了重要准备。
⑤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解析】需掌握内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为筹备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会议和有关决定。
【拔高】1、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目的。
【答案】目的:①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②调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组成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解析】考查作为新中国民主制度之一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1956年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民主发展的体现。
2、材料三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创新?【答案】探索: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成为治国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