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公开课教案
《雨巷》教案(精选18篇)

《雨巷》教案(精选18篇)《雨巷》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巷》教案篇1【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⑵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雨巷》教案八篇

《雨巷》教案八篇《雨巷》教案八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戴望舒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2.个性化朗读(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飘过我身旁到了篱墙(照应)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继续追求)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
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学生答问]:“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雨巷语文教案(通用8篇)

雨巷语文教案(通用8篇)教学目标: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二、整体感知,正字音(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颓圮tuí pǐ(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问: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表愁怨和忧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永《雨铃霖》(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整体解读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6个。
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
人物形象——我、姑娘具体解读意象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

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对于现代诗歌,高一新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朗读上有一定的语感,但在读出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等欣赏实践上仍有欠缺。
特别是对《雨巷》这种象征主义诗歌,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引导他们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如何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与之共鸣,是课堂教学中需予以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遥望雨巷煽情激趣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雨巷教案优秀10篇

雨巷教案优秀10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 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小结:因此,选择意象时,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书)。
2023最新-《雨巷》语文教案(优秀6篇)

《雨巷》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雨巷》语文教案(优秀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熟读,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诗的意象,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设想】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投影几首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些诗有的是大家以前学过的,有的是我们没听说过的,还有我们听说过但还没真正接触的。
提起中国的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起这些诗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雨巷》,主要针对教材中现代诗歌欣赏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背景了解、词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体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雨巷》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词句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意境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诗歌词句的赏析,以及对现代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词句分析: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详细解读,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
5.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7. 例题讲解:以一首与《雨巷》意境相近的现代诗歌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1)戴望舒(2)词句分析:撑着油纸伞、悠长、寂寥(3)意境:雨巷、孤独、期待(4)情感:忧郁、哀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以“雨巷”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雨巷。
(2)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
教学目标: 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
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
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
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
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
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
今天
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
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
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
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4 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 年转入震
旦大学法文班, 1928 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 年参加施
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 年《小说
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
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
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
号。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三、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① 确定情感基调② 确立语速③ 确定诗句的停顿④ 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字词积累
巷道( Hang )街巷(xi àng )彷徨( páng hu áng )彳亍( chì chù)
颓圮(tuí p ǐ)惆怅( chóu chàng )篱墙 ( l )í
五、这首诗歌写了一个怎样的哀怨故
事?
时间:暮春
地点:雨巷
人物:丁香姑娘我
环境:细雨迷蒙
道具:油纸伞
故事:我在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六、思考: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丁香花虽美,但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
物)?象征的姑娘,也很容易消失离去的。
意象有 6 个:油纸伞、雨巷、丁香、姑丁香、姑娘
5.
娘、篱墙、我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1.油纸伞: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消散了 ,, 哀怨、凄婉
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佛曰:
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
前世五百次回眸,
2.雨巷:悠长寂寥狭窄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 6.象征:丁香一样的姑娘
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没有阳光,也没有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生机和活力。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3.篱笆墙:颓圯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让人有种哀——理想难以实现
怨,凄凉的氛围。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4.丁香:首诗整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理想的幻灭
境都源于“丁香” 二字。
丁香形状像结,7.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
开花为白色或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
紫色。
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
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丁香纤小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
文弱、清香优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丁香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
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
诗人明明看
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
又像梦一样地飘逝。
8.丁香姑娘美在何处?
外表美: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气质美: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
茫
古典美:在古老的雨巷,在悠长的石板
路上,丁香姑娘撑一把油纸伞,与周围
古朴环境完美融合,显示出古典的情
味。
9.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
冷漠、凄清、惆怅“我”是
个怎样的形象?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
我: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一个理想的追求者。
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
娘,从这一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什么的追求?
爱情远大理想人生信念美好事物(丁香姑娘象征)
七、本诗主旨:《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
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八、作者用雨巷、丁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 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
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
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
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
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
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
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
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在孤
第 3 页(本章共 4 页)
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便环叠唱的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
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绪。
和谐。
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3、叠词的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如“悠长、悠长”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虽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
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诗人继续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因梦想幻灭4、押 ang 韵,排比。
共七节,每节 6 而产生的悲剧美行,每行押 ang 韵 2-3 次,一韵到底。
九、艺术特色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歌的创作特色。
有一种音乐美。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十、集体朗诵,品味诗歌凄清惆怅的意
娘境美与哀婉和谐的音乐美。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
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
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
灭
2、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 .
第四节 :“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
婉迷茫” .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