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扬--澳门日报

合集下载

澳门回归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

澳门回归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

澳门回归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澳门回归到中国的怀抱,标志着澳门开始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回归后的澳门在中国大陆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新时代下,澳门既保持了其特殊的地位和文化,又与内地密切合作,实现了共同繁荣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澳门回归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

1.政治稳定与和谐共治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方针,支持澳门行政长官和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依法履职,维护了澳门社会的政治稳定。

在中国的领导下,澳门政府与内地政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推动了区域合作。

澳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也增加了,使澳门能够更好地参与国家发展。

2.经济腾飞与多元发展澳门回归后,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使其经济迅速腾飞。

澳门以旅游业为重点,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会展、赛事以及优化旅游环境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旅游业的竞争力。

同时,澳门也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金融、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发展。

澳门回归对内地经济的互补作用也不可忽视,加强了两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3.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澳门回归后,澳门社会逐渐实现了全面进步。

澳门加强了社会福利保障,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澳门也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广本土文化,澳门人民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澳门的多元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文化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强。

4.交流合作与国际影响力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维持着独立的关税和货币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跨国企业。

澳门回归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澳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活动,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结起来,澳门回归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和澳门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澳门政治稳定、经济腾飞、社会文化进步以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澳门回归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

澳门回归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

澳门回归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澳门回归祖国已经两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澳门与祖国紧密相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的到来。

一、政治繁荣澳门回归祖国后,享受到了祖国政策的那股温暖的东风。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澳门的发展,积极支持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举措。

特区政府坚决贯彻“一国两制”原则,推动了澳门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澳门回归后,实行了高度自治,政权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负责,内地干预权力有限。

这种政治体制让澳门特区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保障了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自由的权利。

澳门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更强了,政治繁荣为澳门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繁荣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央政府着力推动澳门的经济转型升级,将澳门建设成为“旅游休闲中心”、“世界旅游与休闲教育基地”。

澳门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除了旅游业,澳门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会展、金融、科技等领域,吸引了一批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企业的到来。

澳门也成为了葡语系国家与中国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中葡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澳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

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对澳门进行资金支持和产业扶持,加快了澳门的经济建设。

同时,澳门也积极参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繁荣在澳门回归祖国的二十年中,澳门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教育方面,澳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疗方面,澳门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养老方面,澳门实行了全民参保的制度,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澳门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澳门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融入国际文化交流。

澳门还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为澳门的文化名片打造奠定了基础。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不仅体现在其成功实现回归中国的历史事件上,也展现在澳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上。

澳门回归成功的过程和成果不仅对澳门自身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回归和统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论述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

一、政治方面:澳门回归成功彰显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典范。

澳门回归成功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英明决策和澳门居民的智慧和勇气。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澳门在政治制度上完全实行“一国两制”,保持了高度自治的地位。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之处在于国家与特区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支持和援助。

特区政府则积极履行职责,全力推动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经济方面:澳门回归成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澳门回归成功之后,中国政府给予了澳门独特的政策优惠和支持,使澳门能够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娱乐业和会展业等服务性产业。

同时,澳门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发挥着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纽带作用,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之处在于其迅速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内外资金和投资者,促进了澳门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文化方面:澳门回归成功保护了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澳门回归成功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澳门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在回归之后加大了对澳门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澳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澳门的文化产业发展。

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之处在于其通过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使澳门成为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并且保留和传承了自身的独特文化特色。

总结起来,澳门回归成功的典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澳门回归法治精神的典范展示

澳门回归法治精神的典范展示

澳门回归法治精神的典范展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澳门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治精神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澳门回归后的法治体系建设、司法独立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展示澳门回归法治精神的典范。

一、法治体系建设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澳门的法治体系建设。

1999年起,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为澳门的宪法,确保了澳门的高度自治和法治根基。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澳门特区可以依法行使行政、立法和独立司法权。

在法治体系建设方面,澳门特别行政区还积极加强对法律人才的培养,注重法律宣传和普及,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此外,特区政府还加强与大陆法律界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了大陆法治发展的经验,推动澳门法治建设的蓬勃发展。

二、司法独立与公正澳门回归后,司法独立和公正成为特别行政区内的重要法治原则。

澳门特区设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

这些机构由具有丰富法律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法官组成,保证了司法体系的独立和公正。

在司法独立和公正方面,澳门特区还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判决的客观、公正和合法。

特区内的法官享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权利,行使审判活动时不受任何干涉和压力。

此外,公民的诉讼权和辩护权得到全面保障,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三、维护社会稳定法治精神在澳门回归后的社会稳定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澳门特别行政区认识到社会稳定是实现长期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特区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澳门重视依法行政,将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决策与管理中。

政府依法行使职权,确保政策的公正和有效执行。

同时,澳门特区还重视社会治安,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市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四、推动经济发展法治精神对澳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回归后的澳门特区积极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建立了健全的法律环境,保护商业机构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澳门回归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

澳门回归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

澳门回归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在回归的过程中,澳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积极引入国际文化元素,不断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澳门回归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澳门回归后,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澳门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传统艺术的扶持和保护。

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传统文化的振兴,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

其次,鼓励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教育机构开设了涉及中华文化的课程,澳门大学还设立了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为学者提供了学术研究的平台。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回归后,澳门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还积极吸纳国际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创新。

首先,在旅游业方面,澳门加强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推出了“澳门之夜”、“澳门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次,澳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多年来,澳门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文化团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举办了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使澳门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汇的地方。

三、中华文化在澳门的发展与成就澳门回归后,中华文化在澳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

首先,在传统文化领域,澳门成功申遗了多项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如澳门木雕、澳门采莲歌等,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的认可。

其次,在现代文化领域,澳门的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艺术家和观众。

此外,澳门还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文化场馆,如大三巴文化休闲区、澳门文化中心等,为艺术表演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综上所述,澳门回归中华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一过程中,澳门政府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与国际文化进行了积极融合与创新。

一报独大——《澳门日报》在澳门的独特地位

一报独大——《澳门日报》在澳门的独特地位
并资助和 推动社 区服务 。为了吸 引更
“ 我们 是以澳 门人 的视 角办 《 澳
门 E报》 ”澳 门 日报 》 l 。《 创始 人 、 董事长 李成 俊说 。“ 我们 的读者是 澳门百姓 , 他 们关 注 的就是 我们 关 注 的 , 们 想 他
泰 国及 国 内各 大报 均 有业 务往 来 , 交
前, 笔者 曾应邀 参加这个 活动 , 并在 这
个活动 中采访 了何厚铧 、 万祺 等特 区 马
知道 的 我们 就尽 量满 足 , 我们 的创 刊
宗 旨是立足澳 门 , 务市民 , 服 实事 求是 地报 道祖 国 各方 面 的成就 和 变化 , 准 确 反映民意 。从 1 5 9 8年 8月 1 5日创
《 澳门 日报》 继承 澳门报业 的光荣 传统 , 在办报的同时 , 关注社会 , 务民 服 众 。1 8 9 4年 , 有感读 者热 心公益事业 , 经常 通过报社赈 灾济贫 ,澳 门 日报》 《 发
起成 立了 “澳门 日报 》读 者公益基 金 《
门人哎 , 当然 要看 《 门 E报 》 ” 澳 l ! 卖报
军事记者
- 卜 印 l: - l 海多 象 媒体

报 独 大
《 门 日报 》 澳 门 的独 特 地位 澳 在
■ 虞 宝 竹
购 买 《 门 日报 》 澳 门 市 民 。 澳 的
近年来 , 球报业竞争激烈, 全 同
城 报 业 竞 争 更 是 进 入 白 刃 化 。 是 在 但
的女士 告诉 我 :澳 门地 方不 大 , 纸 “ 报 不多 , 澳 门 E报 》 《 l 把澳 r 人 想 知道 的 - J 事都报 了 , 以《 门 日报》 直是 澳 所 澳 一
门发行 量最 大 的报 纸 。”

澳门回归澳门人民的民族自强与自信

澳门回归澳门人民的民族自强与自信

澳门回归澳门人民的民族自强与自信澳门回归祖国已经过去20多年,在这个时间的久远沧桑中,澳门人民展现出了持续不断的民族自强与自信。

随着回归的到来,澳门人民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民族自信的赞歌。

一、积极参与国家发展自回归以来,澳门全体人民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发展战略。

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澳门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以澳门大学为例,它与众多内地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澳门人民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扶贫事业,通过捐款、义卖等形式,为内地的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他们深知自己的福祉离不开整个国家的繁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自强的信念。

二、保护和传承澳门独特文化澳门是一座独特的城市,融合了中西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回归以来,澳门人民更加重视对澳门独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们努力推动澳门文化的发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澳门。

例如,澳门人民热衷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文化爱好者。

此外,澳门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龙舟赛等活动也深受澳门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些活动成为澳门独特文化的一部分。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澳门回归后,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和国际会展中心。

澳门人民通过勤劳智慧和合作创新,助力澳门的繁荣发展。

他们拥有着自己的事业和创业梦想,在澳门这块沃土上不断努力,为澳门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应地,澳门的社会稳定也为澳门人民的民族自强提供了坚实基础。

回归以来,澳门的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澳门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建设,为澳门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澳门自回归以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民族自信。

澳门新闻事业

澳门新闻事业

• 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康梁出走日本,国内的维 新派报刊被扫地以尽,唯独《知新报》得以保存下来,这也是澳门新闻界 的光荣!
• 《知新报》坚持出版了三年后,因大部分办报人员离开澳门而自动停刊,
总共出了133期。
《知新报》
• 戊戌政变后,澳门还出版过两份中文报刊:
• 《濠境报》和《澳报》(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澳报》)。 • 两者都是带有保皇倾向的报刊,出版时间较长,成为辛亥革命时 期澳门报业的主角。
葡籍印刷商飞南第合作创办了一份中文周报——《镜海丛报》。
• 该报颇具规模,远销广州、上海、北京及新加坡、横滨、旧金山等地,可 惜只维持了两年。
• 1897年2月22日,康有为与澳门富商何穗田共同创办《只新报》,是这一时
期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报刊。先是旬刊,后改为半月刊,由何穗田、
康广仁任总理,梁启超、徐勤、何树龄、韩文举等担任撰述,还聘用了英、 葡、德、法等文的翻译。 • 由于是在澳门出版,《知新报》的言论比内地报刊更为大胆,成为维新派 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对维新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七、澳门新闻事业管理
• 回归以前,澳门政府唯一与新闻管理有关的机构是隶属于“传播旅游暨文
化事务政务司”的“澳门政府新闻司”,其权利很有限,主要为澳门新闻 事业提供支援和为政府负责公关工作。 • 回归以后,掌管新闻的职权由新闻局负责,直接隶属于行政长官办公室。 针对澳门本土报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新闻局推出了《鼓励本地报业提升
报大量涌现出来。
六、澳门的广播、电视和通讯社
• 澳门的广播事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
• 最早的广播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无线爱好者集资创办的私人电台, 规模很小,每天只播放两小时新闻和音乐。 • 1940年澳葡当局将该台改为官办,正式命名为澳门广播电台。1982年起增 添设备,扩充节目,延长播出时间,才始具规模。 • 现在,澳门广播电台每天早晨6时至晚上12时分别用葡语和粤语播出节目, 粤语广播覆盖面可达香港和广东大部分地区,葡语广播可达整个东南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繼承發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
繼承發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九十年前爆發的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衆參加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促進思想解放的新文化運動,樹立起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

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捩點,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

九十年前的“五四”運動,使得被捕的同學均獲釋放;迫使當時的總統徐世昌下令免去交通總長曹汝霖、駐日公使章宗祥、幣制局總裁陸宗輿三個公認的親日派政客的職務;迫使北京政府及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改變初衷,拒絕在損害中國主權的對德和約上簽字;挫敗了撤換北京大學校長的圖謀。

追昔撫今,“五四”運動的深刻內涵尤在於民主與科學,即“德先生”與“賽先生”。

“五四”的真正意義在於思想啟蒙:要民主,要科學,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

時至今日,這仍然是年青一代追求的目標,對復興中華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現代化歷史進程中,“五四”運動的民主和科學精神在青春勃發、活力四射的熱血青年中紮根發芽、發揚光大。

去年西藏發生“三·一四”事件後,以CNN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對中國進行歪曲和偏向性報道,西方還發動抵制北京奧運活動的反華事件,中國青年,乃至海外留學生和華人同仇敵愾,發揚“五四”精神,對西方媒體和反華勢力進行堅決鬥爭。

去年四月十九日,武漢在全國率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抵制西方歪曲報道,抵制法國、支援奧運、反對“藏獨”的愛國學生運動。

全國學生紛紛響應。

迫使德國RTL電視台網站發表聲明,承認對中國西藏發生的暴力事件的報道存在失實問題。

而全球奧運火炬傳遞和華人愛國浪潮,更讓以八○後為主的青年崛起成為一支強大的、團結一致的、充滿希望的愛國新生力量進入愛國的新歷史舞台。

這與九十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一脉相承:當民族危難來臨時,青年學生們再次展現出“五四”青年的堅強。

愛國主義永遠不會過時。

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濃厚感情,和對祖國的崇高責任,更是一種理想和信念。

無論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炎黃子孫都心向祖國,血濃於水,有着割不斷的同胞情誼;無論是在祖國遭受外敵入侵的危難時刻,還是和平建設年代,僑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是一支重要的愛國力量,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近代以來,有多少學子負笈留洋,愛國勵志,刻苦求學,他們放棄國外優厚生活待遇,毅然回國,一心只想學成回國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面貌。

這都表明愛國主義具有持
久而巨大的凝聚力。

特別是在今天,愛國主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

一切熱愛祖國、贊同國家統一大業的中國人,都會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在振興民族的偉業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愛國並非一句空話,有着很多的具體表現形式。

今天,追求民主與科學,不僅要讓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讓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讓人民擁有話語權、表達權、選舉權;不僅要崇尚科學,實施科教興國,更實質的是,必須結合國情,讓民主與科學的精神,貫穿在人們的點滴生活中,實現人的自由發展。

這才是對“五四”精神的真正繼承和發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