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word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治水必躬亲》学案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治水必躬亲》学案2

《治水必躬亲》学案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4、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前准备: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远嫌而避怨()布袍缓带()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2)躬历山川()(3)好逸而恶劳()(4)计利而忘义()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7)冒雨冲风()(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四、填空《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五、疏通课文六、疑难问题讲授新课一、预习情况交流二、导入新课,文题解析。

三、作者简介四、诵读课文五、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全班交流六、课文研读七、难点商讨八、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研读课文后,探究讨论问题:1.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2.课文第二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3.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

(提示:A.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者们躬亲、清廉,造福子孙后代,功盖千秋。

B.由于少数人贪污腐败,致使豆腐渣工程出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九、本课总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海瑞其人其事;逐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躬亲”,做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治水必躬亲》学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治水必躬亲》学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

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准确理解文意。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亲的道理,学习古人做事躬亲、做人清廉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点的文言词语。

亲的道理。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课前充分熟悉课文,课堂上小组合作为主,老师加以点拨,解决文言文翻译关;进而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泥.于掌故()wàng意()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亲劳胼.zhī()()非zī询不穷其致()好yì而恶.劳()()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亲劳胼胝..()好逸.而恶劳()布袍缓.带()远嫌.而避怨()二、读一读⑴一读课文,要求:慢读,读准字音及句子停顿。

⑵二读课文,要求:细读,读懂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疏通课文,对疑难字词句提出质疑,教师答疑,全班交流疏通全文。

补充重点词语:泥、盖、如是、举、计;重点句子: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③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三、想一想⑴默读课文,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思考: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⑵探究:作者证明自己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文章列举海瑞事例有何作用?(3)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讲一讲文中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海瑞形象?并结合教师补充的海瑞资料,丰富对海瑞形象的认识。

【补充资料】海瑞一生爱民抚民,为民除害,但他的生活异常清苦,他从未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时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

海瑞去世前几天,曾退还兵部多送的七钱银子,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因海瑞的妻子、儿子早逝,其丧事还是由外人来代办的,在人们把海瑞的灵柩运回故乡那一天,当地的百姓都自发地穿白戴孝哭送他,为他送行的队伍就长达百里。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5)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5)

25 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道德目标: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初步认识海瑞躬亲治水的形象。

②认识目标: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和用法,翻译课文。

【学习时间】(第 1 学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一)互阅作业(二)感情调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三)自学1. 自学内容一(1)初步感知(2)①朗读课文。

②借助文下注释①了解课文出处、作者并解题。

③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所说的道理,试试看能否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2、自学内容(1)翻译课文(2)①借助文下注释①~②掌握字音、词义。

②再读课文,找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并口头解释。

(如:执一:盖:是以必如是;)(还可参考文下注释、书后二、三题作答)③逐字逐句口头翻译课文。

④熟读课文,再看着原文翻译课文,请学伴纠错,力求准确流畅。

(四)互帮(五)释疑(六)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躬.亲()《履.园丛话》()潴.()相度..()咨询..()..()胼胝2、解释加点词:盖.地有高低()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解释)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七)帮困(八)反思小结(九)因人作业1、最小作业量⑵熟读课文力求背诵2、知者加速。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3)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3)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3)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全文。

课前学习:1、查阅工具书,能正确拼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词的大意,了解议论文体的相关知识。

2、查资料,了解海瑞。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小组内合作梳理文章内容,记下存
在疑难。

明确任务、多种方式朗读
2 组织活动:让学生先交流疑难、释
疑,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交流疑难、释疑,复述、
3 组织交流、评判:了解学生疑难给
予补充、指导
交流,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创设咨询题情境:诵读全文,能归
纳出本文作者的要紧观点?如何
样论证他的观点的?
诵读、摸索
2 组织学生活动多种方式的阅读、讨

阅读、讨论
3 组织学生交流、评判交流,学生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背诵对抗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熟读课文,看谁能用较短时刻背诵
出全文。

〔形式能够多样〕
明确任务
2 组织阅读、背诵读、背
3 组织竞赛、评判竞赛背诵、评判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1、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学习完本文,谈谈对你有哪些有益的人一辈子启发,结合自己的某一件往事,写一篇文章抒发你的感受。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7).doc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上《25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7).doc

第五单元治水必躬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 A层)2.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A层) 能力目标: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B层). 情感目标:崇尚廉政、勤政。

养成注重实践的优秀品质。

(A层)(B层).二、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三、教学过程: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

可我们同学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A层)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集体朗读。

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养成“三看一查”的习惯)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将自学得到的成果在小组内加以展示。

(小组互译、互评、互议,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

)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

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对比论证)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显示)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A层)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B层)(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B层)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

(完成板书)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苏教版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课题:治水必躬亲主备人:课型:新授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4.学习本文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2.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读课文三遍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咨.询()拘泥.()潴.()相度..()横.索()..()胼胝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治水之(..(),亦不可..(),泥.()于掌故..).法,既不可执一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山川,亲劳胼胝..()。

..()必得躬历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计利而忘..()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5.填空。

《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摆事实,说明治水要,而且要。

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6.议论文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论证方法有:7.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写下来,大胆质疑。

二、课堂助学1. 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和注意停顿。

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二十三治水必躬亲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的手法。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文言文大意。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文句式。

1.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全文。

3.本文通过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述观点。

1.查阅工具书,能正确拼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词的大意,了解议论文体的相关知识。

2.查资料,了解海瑞。

以了解内容、顺畅朗读和背诵为目标,采用讨论法,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思考力和想像力。

1课时一、译1.导入:简单介绍海瑞罢官的故事,使学生们对海瑞有初步认识,知道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的清官,然后过渡到本课《治水必躬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字典、注释,写译文。

教师巡视,发现对学生进行字词理解能力训练的突破口。

3.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请三位学生板书以下几句译文。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3)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4.要求学生发现译文中的不同点。

5.教师归纳总结,明确正确译文。

6.点拨:译文要做到准确、明确、全面,前后照应,符合情境和人物性格。

7.学生再查字典,交流译文,讨论。

教师选取典型译文,让其朗读并及时明确、评价。

二、析1.要求学生列出课文提纲并分析。

2.教师巡视,寻找分析文章的切入口。

3.选取典型答案两份,板书,形成对比。

4.学生讨论同学板书提纲,对照自己的答案,评定优劣,找出差距。

5.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订正、修改,逐步形成板书形式。

6.点拨:第1段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然后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苏教版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word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性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

道理简明,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难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突破导读解析一、二段的关系,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整句和散句的表达作用,最后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安排课前预习,收集海瑞或他人治水的资料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学生准备课前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中的字词,收集海瑞资料,了解其人其事。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导入新课,文题解析。

2.整体感知,文意点拨。

3.启发引导,研读课文。

4.质疑问难,难点商讨。

学生活动1.了解大禹、海瑞,明确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句翻译。

3.踊跃回答,分析课文结构。

4.联系实际,挖掘课文主旨。

一、文题解析(约分钟)二、整体感知(约分钟)四、难点商讨(约分钟)本课总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海瑞其人其事;逐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躬亲”,做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板书设计治水必躬亲 钱泳必躬亲正反对比计利忘义躬亲清廉二海瑞为例二“非”躬亲的原因:四“有””防止的现象:二“不可一治水⎪⎪⎭⎪⎪⎬⎫⎪⎪⎩⎪⎪⎨⎧⎩⎨⎧⎩⎨⎧ 做事→躬亲 做人→廉洁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研读课文后,探究讨论问题:1.如果将第一、二段的位置颠倒,其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 2.课文第二段是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若去掉后其文章的论证效果怎样?3.通过研读课文后,你可结合现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治水必躬亲》
班级:姓
名:等第: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
躬历山川()非咨询不穷其致()()
好逸而恶劳()亲劳胼胝()()
泥于掌故()布袍缓带()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泥于掌故() 2.非咨询不穷其致()3.势有曲直()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五、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_》。

第一段,先说明______________ _ ,再论述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第二段,以___为例,阐明治水不但要___ ,而且要___ 的道理。

这一段先从____说海瑞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后从__ __说如果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③……。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主备人:颜梅莹审核人:赵鹤云
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
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
四、C
五、C
六、(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

(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

七、海瑞明朝吴晗《海瑞罢官》治水要防治的现象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海瑞
躬亲亲廉正面反面
八、C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