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主要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初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法官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辩论和判决。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4.巩固(5分钟)总结模拟法庭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复述所学法律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2.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法律的含义,法治的内涵、要求、地位、作用二、重点难点1.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2.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图片,解读图片中蕴含的法律教育内容。

这些图片概括了我们的哪些生活与法律有关?二、教学建议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活动一:社会观察展示材料: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近年来,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蔬菜瓜果中剧毒农药的乱用、婴儿乳粉配方的过多过滥等现象亟须依法规范。

为此,我国食品安全法做了新的修订,依法维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婴儿乳粉配方必须注册;只要有危险食品就得召回等。

合作探究:(1)你认为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2)你还知道哪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呢? 试举例说明。

(3)如果没有这些法律,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交流回答略。

归纳总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二:法律伴我一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思考:通过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启示?学生交流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它就像空气一样,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

2.法治的脚步活动三:法律的产生展示材料: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编制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生活需要法律》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并能够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能理解不深。

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媒体,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制作课件,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交通事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巩固(5分钟)通过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如模拟购物时遇到侵权行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法律,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吗?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还需要道德、自律等共同努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1《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pdf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1《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pdf

引导学生感受 我国历史上的 法治建设
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法律讲
体会法治的真 正内涵, 增强学 生对法治国家 的向往之情
堂”的讨论思考
问题:法律的本

了解我国依法 推进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以及 它的意义
法治的意义:法治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 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 安的必由之路。
让法治 在学生 心中发芽生根。
和谐有序的保

赞成这一观点吗?
【活动三】设置小组讨论: 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法律,那我们的生活会
怎么样?
从中得出结论: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结: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 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 方面面。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不仅服务
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目标
教学支持 条件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 敬 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 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规范。
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了解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
学生分 成四个 小组进行讨论
体会法律与生 活息息相关 , 过 渡到法律的产 生
于人们的当前生活, 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四】“法律讲堂”谈谈你知道的最早的法律
设置活动“法律讲堂”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 成果。
分组展示: A. 原 始社会的法律 B. 奴隶社会的法律 C. 封建社会的法律
法律产生于国家产之后,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的体现(法律的本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感兴趣,善于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来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法律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目和问题。

3.准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的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需要法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可能理解不深。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2.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

3.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法律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老师提问: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活动:分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暮年,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意见。

老师总结:有了法律不能彻底的贯彻,相当于一纸空文。


【随堂训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1【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政治认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为后面学习法律的特征、作用奠定基础。

引言从法律对国家、对个人成长、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切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产生与作用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的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心中有法”,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地丰富,初步感受到了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他们对我国的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法守法遵法用法,增强法律意思,提升法律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同时,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加美好,也为下面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想一想: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
做一做: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6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提示:
教师归纳: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四:法治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材料)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并准备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

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1)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强调: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
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提示: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活动七:法律小故事
(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

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

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法律知识教学,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容易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法律的本质、法治的含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还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特别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认识和掌握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