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就是几方面的具体分析。
一、强化数据公开透明数据公开透明是制约权力运行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政府在数据公开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例如,政府部门的预算、行政审批、招投标等信息主动公开,使公众能够对政府运行进行监督与评价。
此外,各级政府还开展了公开政务财务、政府采购和行政审批等数据,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政府部门的收支情况和行政流程。
这些数据公开举措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透明度,有利于制约权力运行。
二、奠定法制基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法制基础之上。
我国立法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政府部门的行为更加规范。
同时,我国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了司法独立性的保障,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法制的规范和保障,为有效制约权力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强化制约机制建设制约机制是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领域的权力,我国也采取不同的制约手段。
例如,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可以通过建立决策程序和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避免权力被少数人所掌握。
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日常检察,建立惩治机制,确保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可以通过严格传讯和审理程序,保障裁判独立性,防止执行细节影响司法公正。
这些制约手段的实施,有效规范了权力的行使,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四、推进监督机构建设企业的成功建立离不开监督机制的支持。
为此,我国加强了各种形式的监督机构建设。
例如,加强了反腐败和监察体制建设,推进了全国扫黑除恶和一线整改工作。
此外,政协、人大、媒体等社会机构对政府部门行为的监督也在逐渐加强,有效完善了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五、发挥民众监督作用除了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外,民众也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通过舆论监督、社区监督等多种形式,公众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与政府共同监管权力,确保政府部门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申论热点:为什么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2007年初冬,⼀幅被称为“最⽜公章”的图⽚被众多站⼴为转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新闻。
这枚来⾃贵州偏僻乡村的印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组审核”字样,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名党⽀部委员保管。
该村规定,村⾥开销须经他们中⾄少三⼈同意后,才可将公章合并起来使⽤。
据报道,⾃从有了这枚特殊的公章,圭叶村的账⽬理顺了,财务透明了,村民们关于村委会的财务投诉也没有了。
对⼀枚普通公章的热议,从⼀个侧⾯反映出⼈们对权⼒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注与期盼。
只有让权⼒在阳光下运⾏,才能确保⼈民赋予的权⼒为⼈民谋利益。
权⼒是柄“双刃剑” 谈到对权⼒的制约和监督,有必要对权⼒的属性做⼀些探讨。
据《⼴雅·释器》解释:“锤,谓之权。
”“锤”具有衡量判断轻重的功能。
可见,“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引申义是“制约别⼈的能⼒”。
在现代意义上,权⼒⼀般是指在国家范围内由政权机构统⼀掌握⾏使,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和强制的影响⼒或⽀配⼒。
⼈类社会的演进史表明,权⼒⽆论是作为政治上的强制⼒量,还是作为职权上的⽀配⼒量,都是⼀柄“双刃剑”:如果运⽤得当,它可以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利益;如果运⽤不当、对权⼒的制约和监督缺失,则会给社会民众造成深重灾难。
从积极⾓度看,权⼒的公共性、等级性、整合性、⼯具性、有限性等,确保了权⼒能够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
假如没有权⼒存在,⼈类⽂明可能长期在⿊暗蒙昧中徘徊,⼈类社会也会陷⼊⽆休⽌的混乱和⽆序状态。
历曾有⼈设想过没有权⼒存在的社会状态,然⽽,⽂明演进的轨迹已经表明,这只能是⼀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空想。
只要⼈类以群居⽅式⽣存与发展,权⼒就不可或缺。
正是依靠权⼒的有效运作,才谈得上稳定、安全、有序的公共⽣活。
从消极⾓度看,权⼒的扩张性、⼲预性、⽀配性、诱惑性、腐蚀性等,⼜使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极易蜕变为少数专断者谋取私利、损害公益的⼯具。
清朝的历史学家在总结明朝的历史教训时得出⼀个富有哲理的结论——“贿随权集”,意思是指贿赂腐败总是跟随权⼒⽽聚集起来,谁权重势⼤,那些“贿者”就会蜂拥⽽⾄。
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做法

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做法
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重视和实践的重要原则。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首先,在政治方面,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法律,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平等适用,以及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来对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裁决。
此外,设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和监察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监督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在经济方面,建立透明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途径。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和法规,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透明度,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在社会方面,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和媒体的监督作用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途径。
公民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媒体则
可以通过报道和舆论监督,揭露权力和资源的滥用,推动政府和企业的改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权力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得到促进。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句话来概括政治权力的本质,那就是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权力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度集中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成为了一个关乎国家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权力是治理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但是如果这个工具被滥用,必然会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
历史上,许多国家由于权力滥用而走向衰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至关重要。
权力如果不受制约和监督,很容易导致腐败。
在一个权力独裁或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系中,腐败现象往往屡见不鲜。
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权力的滥用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过于集权,而又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那么权力很容易被少数人所垄断,这样的政治体制势必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对立,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权力滥用还会破坏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一个政府如果不受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那么它很容易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公民的利益之上,从而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取私利。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政府透明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途径。
一个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可以包括各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司法机关对政府和行政机关的监督、新闻媒体对政府和权力机构的监督、公民社会对政府和权力机构的监督等。
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加强法治建设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途径。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法治,那么权力就很容易滥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领导人讲话之规范公权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阜阳中公教育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领导人讲话之规范公权力 推荐阅读:
2014年国考网校课程,紧扣大纲4折优惠!
/bkzt/2014gk/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见问题及解答汇总
/html/2013/10/4939.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html/2013/06/2624.html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general/91/2292/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QQ 交流群:336756661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习近平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习近平
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
——李克强
一切以公权力为借口的歧视都要严格追究责任
——李克强
更多信息查看 安徽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ml/guojiagongwuyuan/。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能力,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权力如果没有得到制约和监督,就会产生滥用的可能性,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在一个社会中,权力分散并且受到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地避免权力滥用以及出现腐败等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反,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就容易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和不正当利益的产生,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公信力。
政府是权力的集中体,加强对其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地促使政府更为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其执行效率。
与此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其更为合法和受人民信任。
相反,如果政府的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就会容易导致政府的执行效率下降,公信力受损,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民主制度。
在一个法治体系和民主制度下,权力是受到法律和民意制约和监督的。
这样可以保证权力的真正来源和行使,同时也可以确保权力的合理和合法运行。
与此也可以使法治体系和民主制度更为健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反,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就容易导致法治体系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从而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民主制度,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加强权力制约 防止权力膨胀

加强权力制约防止权力膨胀[摘要]加强权力制约,防止权力膨胀,首先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另外要不断培育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形成民主、法制文化,使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公平、正义成为全体国民的价值取向。
但就其根本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文化建设。
[关键词]权力制度文化制约现在经常有一些侵犯人民权利的事件见诸报端,比如强制拆迁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这些事情看似偶然,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关联。
可以说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那就是,权力失去了控制,失去了应有的约束。
这里面有官员本身的原因,也有群众的责任,更深层次的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缺失。
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缺乏平等,民主、法制的精神没有真正确立起来。
直到现在以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政治文明还在建设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得到贯彻。
相反,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官僚作风却还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表现就是,有些官员把自己放在人民的对立面,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根本不懂得公共权力的涵义。
这些人往往又缺乏现代执政理念,道德水平、法制观念淡薄,侵犯人民权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行体制对权力制约的不力,更使这些官员的权利欲膨胀,更加有恃无恐。
只寄托于对这些官员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加强自律是不够的。
反过来思考,群众的“养虎为患”也是其权利不断受到侵害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已经到了一种无以附加的地步,人们往往只会讨好上级,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尊严,以博当权者一笑。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奴性文化在作祟。
即使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只要还过得去,就不敢说个“不”字。
这是中国人的圆滑,也是对权力的畏惧,更是一种悲哀。
中国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大多数人只关心生活质量而不大强调人权的惯性思维,更加助长了权力的膨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越来越强。
从人们对侵权事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应健全集“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等为一体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以制度制约权力是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坚持以制度制约权力,确保权力在制度的范围内良性运行。
要健全制度体系。
因此,要结合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夯实以制度制约权力的基础,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及时完善、修订、废止有关制度,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以制度制约权力,必须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执行制度不走样、维护制度不变通、违反制度必惩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
靠什么打造“三清”型廉洁政治?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惟有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惟有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败斗争才有根本依托、我们党才能在建设现代政党上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部分就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出了重要规定。
一、总体部署是什么?
1、明确“两个责任”:即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
2、实现“两个为主”:即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3、做到“两个全覆盖”: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机构,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二、如何实现权力的制约、监督和公开?
1、在权力制约方面,要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2、在权力监督方面,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当前,尤其要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公开和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
3、在权力公开方面,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切实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的制约和监督?
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要领导干部,有的还是高级干部。
据统计,在所有受纪律处分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总数1/3以上;在厅局级以上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更高。
因此,应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规范主要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原则进行分工,按决策、执行、监督要求分解权力,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
2、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推进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力争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
3、探索完善主要领导向党委或纪委全委会述职述廉,以及上级党委或纪委常委成员同
下级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
4、加强巡视监督,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不断增强巡视监督的威慑力和实效性。
5、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把行政监察渗透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6、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更好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
7、要坚决查办在主要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只要涉及腐败,都要一查到底,没有例外。
四:如何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
1、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2、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
3、健全严格公开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
4、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实行选人用人违纪问题专项检查制度。
5、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