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管理心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胜任力模型构建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博士提出,近年来在英美两国开展的胜任力运动推动下研究成果不断,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一些学者在教育界和其他行业也构建了此模型,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并将其运用于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但总体来说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还比较缺乏,因此运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一. 高校教师胜任力定义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工作指责.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如何,是由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进行评价的.但在现实中,往往因评价标准难以操作而导致评价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现阶段各大学因自身类型不同,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所侧重,但其办学目的却是一致的,即对大学生进行持续与引导性发展的教学,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发展性人才.因此,高校教师胜任力可定义为: 与教书育人或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工作动机、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个人特质,是个体在教育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二、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学习环境、纪律、教师专业承诺、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是研究教师胜任特征的八大因素,毕斯考夫和格罗伯勒运用结构化问卷对其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也即二因素模型.丹尼尔森等人认为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是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四个重要的维度.高学历、业务精干全面、在知识、能力、品德方面全面发展是当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所应具备的因素.国内主要从从教师特质、素质、能力、人格和教师评价等角度对教师胜任力进行探讨.林崇德、申继亮认为知识水平、职业理想、教育观念是教师胜任力所应具备的素质.刘光洁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除了包含教师素质( 工作绩效、专业技能、职业操守) ,还应包含教师状态,即工作意愿和工作责任感.综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高校教师关键胜任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技能,教师的人格、价值观等作为更深层次更应该在胜任力模型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1. BEI 法BEI 法,也即行为访谈法,让被访谈者回答某一被设定的问题,通过分析被访谈者的回答内容初步判断被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再对某一职位角色两种不同的表现者即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进行对比,确定二者差异性的胜任力特征,从而确定适合该职位角色的胜任力模型.利用BEI 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炼出鉴别高绩效教师与一般绩效教师的标准,此标准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层层细分,再加以制定; 二根据步骤一的标准选取一定的效标样本,样本应包括绩效优秀的教师和绩效一般的教师; 三在样本基础上抽取与高校教师胜任力有关的数据信息;四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相关模型; 五验证模型.2.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也称AHP 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 教授提出.该数学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而且此法简便、灵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层次分析法的核心在于有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问题的复杂性将其从上到下分为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和评价准则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方案层和准则层.每个层级在评价过程中依据其重要性赋予不用的因素权重,最后根据权重计算分值,按照分值从高到底的顺序筛选出最优选择.3. 灰色决策模型灰色决策模型在应用方面不如前面两种方法广泛,但其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方面仍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春师范学院刘光洁在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中,利用灰色决策模型才得到工作绩效、专业技能、职业操守、工作意愿和工作责任感是高校教师胜任力所应具备的五大因素.灰色系统理论中,不同事物之间、不同因素之间具有不同的关联程度,其关联程度和大小通过关联度得以表现.关联系数运用一些数量方法可以求得,通过对关联系数的分析从而判断、预测实物的发展变化.多层次关联度不仅取决于关联系数,也受关联权重系数影响,二者相乘才能综合地得出评价方案的关联度.参考文献:[1] 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 1) : 1 - 4.[2] Danielson,Charlotte: 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frameworkfor teaching,Alex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6[3] 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M] :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舒莹: 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 2) : 95 -98.[5] 焦伟红: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初探[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2006,( 6) : 44 -46.[6] 刘光洁: 灰色决策模型及其在教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长春师范学报,2004 ( 3)。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

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满足教 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需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 力。
鼓励教师自我发展
提供学习资源、学术交流机会等,鼓励教师自主 学习、自我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自我提升与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自身 不足并寻找改进方法,实现自我提升。
测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制定计划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详细的测评计划,包括测 评目的、内容、时间、人员和预
算等。
宣传动员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教师宣 传测评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教师
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实施与监控
按照测评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实 施测评,并对测评过程进行全面 监控,确保其规范性和公正性。
测评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结果反馈
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支 持。
07
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与途 径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 2 3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提供系统化的初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卓 越教师培训等,确保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获得必 要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
总结词
教师需要具备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详细描述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能够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 不足和改进空间。
学生管理与教育指导
总结词
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

fi s n sc, mo o a ha h a rns f n o a o , waeeso  ̄t ann , ot o d esad a mes d ut e e t n l el , waeeso n v in a rns f i i l rig p s fn n s n a j i i t i t l me e
e h n e n , n c u a i n l r fr n e T ea t o sf u d t a sc mp e t t e o t o e e c d l, n a c me t a d o c p t a ee e c . h u h r o n t o a d wi o h r s mp t n y mo e s o p h a r h p c t i p y i a d c t n t a h rc mp t n y mo e o t i ss me u i u o e e c h r c e it s a d t a e — h s h s l u a i e c e o e e c d l n an o n q e c mp tn e c a a t r i , n h tg n c e o c sc e a a h r o e e c d l r o o r l e c e mp t n y mo e s e n t mp e ey a p ia l h sc l d c t n t a h r . t c a c lt l p l b et p y ia u ai c e s c o e o e Ke r s s h o h sc l d c t n; p y ia d c to a h r c mp tn y m o e ywo d : c o l y i a u ai p e o h s l u a i n t c e ; o ee c d l c e e
成都市高校足球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04
足球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 建结果
足球教练员胜任力特征分析
领导能力
高校足球教练员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能够带领球队团结一致,共同为胜利而奋 斗。
技术水平
高校足球教练员应具备精深的技术水平, 能够正确指导球员掌握足球技术,提升球 员的技术能力。
战术理解
高校足球教练员应具备较高的战术理解能 力,能够根据比赛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提 高球队的比赛能力。
。
加强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
加强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专业足球教练培训课程,提高教练 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素养,加强教练员的培 训和学习。
学习先进经验
组织教练员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的 足球教练员培训经验和技术,提高教练员的水平。
鼓励自主学习
鼓励教练员自主学习最新的足球技术和战术 理念,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 力。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足球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技能和执教 风格等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胜任力特征关注较少。
03
成都市高校足球教练员胜 任力模型构建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成都市高校的足球教练员,包括在校执教 的足球教练员和有足球执教经验的专业人士。
•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 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 献和资料,了解高校足球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势;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设计问卷,对成都市高校足球教练员进行调 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专家访谈法主要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深 入交流,了解他们对高校足球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看法和建议; 数理统计法主要通过统计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收集和分析
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_牛端

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_牛端1240心理科学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35(5):1240-1246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牛端1张敏强**2(1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510631)摘要本研究采取工作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整合的研究范式构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然后通过团体焦点访谈、测验编制、评价第二个校标样本等三种方法,验证模型的专家效度、构想效度与同时结构效度。
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包括8项:创新、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专注、社会服务意识、逻辑分析能力、成就欲、尊重他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可简缩为三个因子,即人员导向、成就导向和创新导向,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水平的工具;将结构化工作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法整合构建胜任特征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建模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工作分析行为事件访谈团体焦点访谈测量1前言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Spencer&Spencer,1993)。
胜任特征模型是指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所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
工作分析是指系统搜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调查某职业工作任务和职责等工作方面的要求,以及该职业对任职者素质的要求。
由美国劳工部组织开发的O*NET(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工作分析系统,综合了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能将工作信息和任职者特征统合在一起,是美国目前广泛应用的工作分析工具(李文东,时勘,2006)。
在当前许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胜任特征建模已取代传统的工作分析。
然而,学者们对工作分析与胜任特征建模之间的差异却并未达成共识,例如Ruggeberg(2007)认为,任何的胜任特征建模在本质上是一个工作分析的过程。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构建研究

150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构建研究*肖年乐 胡 锐 郭 林 张 华 邓雁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 Teachers' Post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XIAO Nianle, etal.(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 Dujiangyan 611800, Sichuan, China)摘要: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分析高职体育教师职业特征。
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开发能力、运动技能展示和课堂掌控)、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认同和师德师风)、发展意识(现代职教理念、职业实用性体育和终生学习)和人际特征(团队建设能力、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共4个因子维度11个胜任特征。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5SB0357。
作者简介:肖年乐(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随着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优质建设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而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进行研究,选取2018年来我校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14所高职院校共计64名体育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教师均为学校内部选拔的优秀教师)进行调查。
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建立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师选拔招聘、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提升留任、加薪解聘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

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力量,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对于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教师胜任力的深入研究,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为体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明确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然后,结合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取了体育教师的关键胜任力要素,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和权重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情感态度、个人特质等多个维度的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本文还对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体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可以为其他职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在探讨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其理论基础。
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其核心理念源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它强调个体在特定工作岗位上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个体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认知过程等,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指导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的理论依据。
在体育教师的胜任力模型中,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构建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了指导。
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科学。
它关注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报告

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
我们研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而去了解优秀高校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小组通过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行为事件访谈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得出的各种胜任特征构建胜任力模型。
流程:
1、选取样本把来自某高校的12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2、访谈内容说明准备以下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工作中最成功的一件事”
“工作任务中做的欠妥当的一件事” 和“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
3、访谈实施小组成员分别对2位在校教师进行访谈,就以上问题得出调查
报告,并得出胜任力模型。
4、总结就所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得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
关键事件
工作所需素质能力:认真、负责、勤奋、好学、观察、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计划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职业道德修养、主动性及亲和力、危机处理、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 力模型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可以作 为评价 高校体育教 师胜任特征的有效工具。
关 键 词:体育心理 学;胜任特征模 型 ;高校体 育教师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62 1)10 6 -5 0 67 1 (0 01-0 30 中图分类号:G8 7 0. 4
Co t uc i n o de fc a a t r si so o pe e eo ns r to fa mo lo h r c e itc fc m t nc f c le eph sc le c to e c r o l g y i a du a i n t a he s
摘
要 :以高校体育教 师、高校师资管理部 门领 导、高校体 育专业 学生为调 查和访谈对 象,
调 查分析并构建 由 2 0个胜任特征组成的普通高校体 育教 师胜任特征模 型 , 在此基础上编 制并检验
《 高校体 育教师胜任 特征评价量表 》 。结果表明 ,自信 、责任心、专业技 能、பைடு நூலகம்动积极性 、反思能 力、终 身学习、明确 的发展 目标、创造性 、关注细节 9个因素 ,能够较好地解释 高校体 育教师胜
第 1 卷 第 1 期 7 1 2l 年 1 月 O0 1
W 1 1 N . l o . o 1 7
N OV . 20 lO
高 校 体 育 教 师 胜 任 特 征 模 型 建 构
祝 大 鹏
( 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心理学教研 室,湖北 武汉 40 7 ) 30 9
ZHU ap n D -e g ( p rme f p rs s c oo y, Wu a p as iest W u a 3 0 9 Chn ) De at no S ot P y h lg h n S o v ri Un y, h n4 0 7 , ia
A src: aighsiv sgt no tri sbet o ol epy i l d ct nt c es cl g h s a b tat B s i n et ai r ne e u jcs ncl g h s a eu a o ah r ol ep yi l n i o i v w e c i e , e c eu ao ah r n gmet eat n aes adc l g h cl d ct nmaos te uh r nlzdad dct nt c e ae n pr i e ma d metedr, n ol e y i u ai jr,h to aye n l e p s ae o a a
c a a trsis o o ee c . s d o i d l t e a t o o i d a d tse l g h s a d c t n h r ce t fc mp tn e Ba e n t smo e, h u h r c mp l n td a Co l e P y i lE u a i i c h e e e c o T a h rCo e e c a a trsi au t n F r a d r v a e e f l wi g fn i g : u h 9 fc o sa o f e c e mp t n e Ch r c e i c Ev l ai o m, n e e l d t o l n d n s s c a t r sc n — t o h o i i d n e s n eo s o sb l y p o e so a k l i i ai em o i z t n r to p c i n a i t , i i e r i g s e e c , e s f e p n i i t, r f s i n l i , n t t b l ai , e s e t b l y l me la n , p — r i s l i v i o r o i  ̄t n cf e eo me tg a, r a i i n ea l a i g c n welit r r t h d l f o e e c fc l g h sc l i c d v l p n o l c e t t a d d ti c r a l n ep e e mo e mp tn e o o l ep y ia i vy n t o c e e u a i nt a h r ; h sf r a o d tu t r i e s c n b s d a n e e t et o o v l ai g t ec a a t r d c t c es ti o o e m h sg o swo t n s , a eu e sa f c i o l r au t h r c e — r h v f e n h i i f o ee c f o l g h sc l d c o a h r . s c o mp tn eo l ep y ia u tin t c e s t c c e e e Ke r s s o sp y h l g y wo d : p r s c o o y; mo eo h r ce siso c mp t n e c l g h sc l d c t nt a h r t d fc a a tr t f o e e c ; o l ep y ia u ai c e s i c e e o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