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反馈试题
2017.11.7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海淀期中 讲评)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字词的解说, 有误的一项是( )(3分)
C
A.横亘:横卧,横跨;“亘”读作“gèn” B.逶迤:连绵不绝;读作“wēi,yí ” C. 堪忧:特别忧虑;“堪”字含义与“苦不 堪言”的“堪”相同 D. 滥伐:过度砍伐;“滥”字含义与“陈词 滥调”的“滥”不同。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 B.海拔高于印度板块 C. 西面依山,东面傍水 D. 北缓南陡,西高东低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 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天然屏障 C. 冲天石堡
B.怀抱 D. 青春
最后一段:“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 将再次焕发青春。”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 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 B.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 C. 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D. 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
16.“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两句借助 饰物表达情感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 的一项是( D )(3分)
A.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B.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C.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繁钦《定情诗》) D.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白居易《长恨 歌》)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苏格兰的风》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是( D )(2分) A. 迥然不同:相差很大 B. 粗粝:粗犷 C. 铺陈:有层次地展现 D. 仪态万方:姿态特别大方
20.依据文意,填入第②段【 】内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纯正 诗意 C.朴实 厌恶 B.华丽 满足 D.优雅 倦怠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

2017-2018学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说明: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1.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
图1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硬杆左端可绕通过B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无摩擦的转动,右端O 点通过钢索挂于A 点,钢索和硬杆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
有一质量不变的重物悬挂于O 点,现将钢索缓慢变短,并使钢索的悬挂点A缓慢向下移动,以保证硬杆始终处于水平。
则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钢索对O 点的拉力变大B .硬杆对O 点的弹力变小C .钢索和硬杆对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大D .钢索和硬杆对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小2.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构成一个水平弹簧振子,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位于O 点。
现使小球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正确的是A .小球从O 位置向B 位置运动过程中做减速运动 B .小球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一定相同C .小球从A 位置向B 位置运动过程中,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持续增加D .小球在A 位置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与在B 位置弹簧振子所具有的势能相等3.在长约1.0m 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
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小车上,并将小车置于水平导轨上。
若小车一端连接细线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物体,小车从A 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
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虚线表示的B 位置,如图3所示。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反馈试题(附答案)$721927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反馈试题1A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同种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 沿水平方向,A 端、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 ) A .必定是 OA B .必定是 OB C .必定是 OC D .OA 、OB 、OC 同时1B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OB 绳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 .F A =mg cos θ B .F B =mg cot θ C .F A =mg sin θ D .F B =mg/sin θ1C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A 端固定,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最初 OB 绳是水平的,现保持θ角不变,将OB 绳的B 端逐渐向上移动,在B 端到达O 点正上方的过程中,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 .F A 先变大后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 B .F A 先变小后变大,F B 先变小后变大 C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大后变小 D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2.在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获得多枚奖牌,为祖国赢得荣誉。
高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沿竖直方向进入水中。
若此过程中运动员头部连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2中虚线所示, a 、b 、c 、d 为运动轨迹上的四个点。
若这四个点曲线的切线均沿竖直方向,关于运动员头部经过这四个点时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图1图2 v ab 水面图2-12图2-12A.经过a、b、c、d四个点的速度方向均一定竖直向下B.只有经过a、c两个点的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C.经过b、d两个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D.只有经过c点的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物理2P73.如图3甲所示,光滑平直轨道MO和ON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它们的上端M和N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二模物理反馈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二模物理反馈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变大B .气体的压强越大,其分子运动得一定越剧烈C .气体的压强越大,其分子之间的斥力一定越大D .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也一定减小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雨过天晴,空中出现的彩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B .在相同条件下,X 射线比紫外线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 .在水中,γ射线比可见光速度更大D .进行光谱分析时,既可以利用吸收光谱,也可以利用明线光谱1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D )A .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B .玻尔理论认为,原子中的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C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D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具有等量的电荷量16.如图1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5s 时波的图象,P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
图1乙是质点P 的振动图象,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 )A .v =1.0m/s ,沿x 轴负方向B .v =0.5m/s ,沿x 轴负方向C .v =0.5m/s ,沿x 轴正方向D .v =1.0m/s ,沿x 轴正方向 17.如图2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一输出电压为u =U 0sin ωt 的交流电源两端。
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 V 1、V 2为理想交流电压表, A 1、A 2为理想交流电流表,导线电阻不计,V 1的示数大于V 2的示数。
现使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P 向上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电流表A 1与A 2示数的比值将变小B .电压表V 1与电流表A 1示数的比值变小C .电压表V 2与电流表A 2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化量一定小于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化量18.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的“天神组合体”开始了长达30天的组合飞行,再一次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20172018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C t xO T B t x O T A t x O T D t x O T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2017.11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1.一位同学从操场A 点出发,向西走了30m ,到达B 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m ,达到C 点。
在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A .70mB .50mC .40mD .30m2.图1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 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
足球的质量为m ,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网兜的质量不计。
则悬绳对球的拉力F 的大小为A .F = mg tan αB .F = mg sin αC .F=mg/cos αD .F=mg/tan α3.图2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
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 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
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A 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起立”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A 0B .“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A 0C .“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 0的现象D .“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4.用图3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逐渐增大B .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C .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D .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5.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册(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1.一位同学从操场A点出发,向西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m,达到C点。
在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A.70m B.50m C.40m D.30m2.图1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兜的质量不计。
则悬绳对球的拉力F的大小为A.F = mg tanα B.F = mg sinαC.F=mg/c osαD.F=mg/tanα3.图2所示,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
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
她稳定站立时,体重计的示数为A0,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立”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大于A0B.“下蹲”过程,体重计的示数一直小于A0C.“起立”、“下蹲”过程,都能出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A0的现象D.“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4.用图3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逐渐增大B.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C.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D.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5.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二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练习反馈题参考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练习反馈题参考答案
2014.11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
二、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1.(1)0.10;(2)1.3 12.(1)AC (2)2
22)
(4A
B A B T T L L --π,相同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说明:计算题提供的参考解答,不一定都是惟一正确的。
对于那些与此解答不同的正确解答,同样得分。
13.(1)0.40(2)0.50m 14(1)4.0m/s 2(2)4.0 m/s 15.2.53s 16.ρ
G T π
3=
17.3
1nmv 2
18.64J。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反馈试题 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反馈试题 2016.111A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同种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 沿水平方向,A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 )A .必定是 OAB .必定是 OBC .必定是 OCD .OA 、OB 、OC同时1B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OB 绳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 )A .F A =mg cos θB .F B =mg cot θC .F A =mg sin θD .F B =mg/sin θ1C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A 端固定,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最初 OB 绳是水平的,现保持θ角不变,将OB 绳的B 端逐渐向上移动,在B 端到达O 点正上方的过程中,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A .F A 先变大后变小,FB 先变小后变大图1图2-12图2-12B .F A 先变小后变大,F B 先变小后变大C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大后变小D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2.在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获得多枚奖牌,为祖国赢得荣誉。
高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沿竖直方向进入水中。
若此过程中运动员头部连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2中虚线所示, a 、b 、c 、d 为运动轨迹上的四个点。
若这四个点曲线的切线均沿竖直方向,关于运动员头部经过这四个点时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经过a 、b 、c 、d 四个点的速度方向均一定竖直向下B .只有经过a 、c 两个点的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C .经过b 、d 两个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D .只有经过c 点的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 物理2P73.如图3甲所示,光滑平直轨道MO 和ON 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它们的上端M 和N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现将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滑块从M 端由静止释放,若小滑块经过两轨道的底端连接处的时图2v a b c d水面间可忽略不计且无机械能损失,小滑块沿轨道可运动到N 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反馈试题 2016.111A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同种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 沿水平方向,A 端、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 ) A .必定是 OA B .必定是 OB C .必定是 OC D .OA 、OB 、OC 同时1B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OB 绳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 .F A =mg cos θ B .F B =mg cot θC .F A =mg sin θD .F B =mg/sin θ1C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A 端固定,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最初 OB 绳是水平的,现保持θ角不变,将OB 绳的B 端逐渐向上移动,在B 端到达O 点正上方的过程中,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 .F A 先变大后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B .F A 先变小后变大,F B 先变小后变大C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大后变小D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2.在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获得多枚奖牌,为祖国赢得荣誉。
高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沿竖直方向进入水中。
若此过程中运动员头部连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2中虚线所示, a 、b 、c 、d 为运动轨迹上的四个点。
若这四个点曲线的切线均沿竖直方向,关于运动员头部经过这四个点时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经过a 、b 、c 、d 四个点的速度方向均一定竖直向下B .只有经过a 、c 两个点的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C .经过b 、d 两个点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D .只有经过c 点的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物理2P7图1图2v a b 水面 图2-12图2-123.如图3甲所示,光滑平直轨道MO 和ON 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它们的上端M 和N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现将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滑块从M 端由静止释放,若小滑块经过两轨道的底端连接处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且无机械能损失,小滑块沿轨道可运动到N 端。
以v 、s 、a 、E k 分别表示小球沿轨道运动的速度、相对M 点的位移、加速度和动能这四个物理量的大小。
图3乙中能正确反映小滑块由M 端释放至第一次到达N 端的运动过程中v 、s 、a 、E k 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 )4.如图4所示,一辆可视为质点的汽车以恒定的速率驶过竖直面内的凸形桥。
已知凸形桥面是圆弧形柱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 .汽车在凸形桥上行驶的过程中,其加速度保持不变B C .汽车从桥底行驶到桥顶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外的力的冲量的方向向右下方D .汽车从桥底行驶到桥顶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外力对它所做的功为零5.如图5所示,物体A 放置在物体B 上,B 与一轻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以O 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所能到达相对于O 点的最大位移处分别为P 点和Q 点,运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
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m ,物体B 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 ,振幅为L ,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 .物体B 从P 向O 运动的过程中,A 、B 之间的摩擦力对A 做正功B .物体B 处于PO 之间某位置时开始计时,经T/4时间,物体B 通过的路程一定为LC .当物体B 的加速度为a 时开始计时,每经过T 时间,物体B 的加速度仍为aD .当物体B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kx mM m )(6.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运动到地月转移轨道的P 点时做近月制动后被月球俘获,成功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上运行,如图6所示。
在“嫦娥三号”沿轨道Ⅰ经过P 点时,通过调整速度使其进入椭圆轨道Ⅱ,在沿轨道Ⅱ经过Q 点时,再次调整速度后又经过一系列辅助动作,成功实现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
对于“嫦娥三号”沿轨道Ⅰ和轨道Ⅱ运动的过程,若以月球为参考系,且只考虑月球对它的引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由于轨道Ⅱ与轨道Ⅰ都是绕月球运行,因此“嫦娥三号”在两轨道上运行具有相同的周期B .“嫦娥三号”沿轨道Ⅱ从P 到Q 的过程中,月球的万有引力做正功,速率不断增大 P 轨道Ⅱ图6图5 A B C D 甲 乙 图3C .由于“嫦娥三号” 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速度,因此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加速度也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加速度D .由于轨道Ⅱ与轨道Ⅰ都是绕月球运行,因此“嫦娥三号”在这两个轨道上运行时具有相同的机械能7反.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1=0时刻波传播到x=2.0m 处的C 质点,此时x=0.5m 处的A 质点正在负最大位移处,其波动图象如图所示。
当t 2=0.2s 时,质点A 运动到正的最大位移处,则(ABCD ) A .该简谐波的波速可能等于15m/s B .t 2= 0.2s 时,位于x=2.0m 处的质点C 一定在平衡位置处沿y 轴负方向运动 C . t 2=0.2s 时,位于x=3.0m 处的质点D 将要开始振动,之后与x=1.0m 处的质点B 完全同步D .当x=1.0m 处质点B 在开始计时后第一次出现在正最大位移处时,x=2.0m 处的质点C 一定具有沿y 轴正方向的加速度8.将一质量为m 的排球竖直向上抛出,它上升了H 高度后再落回到抛出点。
设排球运动过程中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f 的空气阻力作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且f <mg 。
不考虑排球的转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 .排球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了mgHB .排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大于重力加速度gC .排球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D .排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逐渐变大9A .如图8甲所示,两个皮带轮顺时针转动,带动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 运行。
现使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沿与水平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以初速度v 0(v 0<v )从传送带左端滑上传送带。
若从物体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t 0时刻物体的速度达到v ,2t 0时刻物体到达传送带最右端。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8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BCD ) A .0~ t 0时间内,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越来越大 B .0~t 0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增量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C .若减小物体的初速度v 0,则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一定大于2t 0D .若减小物体的初速度v 0,则物体被传送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一定增加9B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v 2>v 1,则 ( B )A .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 .0~ t 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 .0~ t 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图8乙v 0 v 图79C .如图14所示,两个皮带轮顺时针转动,带动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 运行。
将质量为m 的物体A (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经时间t 后,A 的速度变为v ,再经过时间t 后,到达传送带右端。
若增大传送带运行的速率,则 ( AB )A .物体被送到右端的时间一定小于2tB .物体到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可能小于传送带的速率C .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运动的时间仍为tD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不变10.交警正在调查发生在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的一起汽车相撞事故。
根据两位司机的描述得知,发生撞车时汽车A 正沿东西大道向正东行驶,汽车B 正沿南北大道向正北行驶。
相撞后两车立即熄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叉接在一起后并排沿直线在水平路面上滑动,最终一起停在路口东北角的路灯柱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画出了如图9所示的事故报告图。
通过观察地面上留下的碰撞痕迹,交警判定撞车的地点为该事故报告图中P 点,并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标注在图中,又判断出两辆车的质量大致相同。
为简化问题,将两车均视为质点,且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汽车A 的动量变化较大B. 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汽车B 的动量变化较大C. 发生碰撞时动能较大的汽车和动能较小的汽车的动能之比约为12:5D. 发生碰撞时动能较大的汽车和动能较小的汽车的动能之比约为144:25物理3-5P19-P20图9 图14二、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1.图10甲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
(1)如图10乙所示为实验中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200g 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O 、A 、B 、C 、D 、E 为六个相邻的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迹没有画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知,x 1、x 2、x 3、x 4、x 5分别为4.50cm 、5.28cm 、6.07cm 、6.85 cm 、7.63cm 。
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D 时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的速度测量值 0.72 m/s ;此时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约m = 16 g ;从打下计数点A 到打下计数点D 的过程中,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约为 0.028 J 。
(取重力加速度g =9.8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在探究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时,用到了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 关系的图象。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