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物理高中卷子期末分析总结

物理高中卷子期末分析总结1. 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 discipline。
它通常包括研究物质以及能量之间相互作用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
物理在现代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期末试卷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帮助学生进行回顾与复习,并掌握物理知识。
2. 试卷总体概况本次期末试卷由选择题和解答题两部分构成,总计100分。
选择题共有50题,每题2分,涵盖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分为简答题和计算题两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简答题占30分,计算题占20分。
3.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是对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进行考察。
本次试卷涵盖了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知识点。
其中,力学部分主要考察了质点运动、牛顿定律和重力等概念;光学部分主要考察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等基本知识;电磁学部分主要考察了电荷、电流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整体来说,试题难度适中,涵盖面较广,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4. 解答题分析解答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公式的正确运用能力。
在简答题中,出题者注重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有一题请学生解释质点和刚体的区别,并给出一个实例。
通过这样的题目,考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计算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式的正确运用。
例如,一道弹簧振子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弹簧系数计算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将已知的物理量代入相应的公式中,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这类题目,考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熟练度和计算能力。
5. 学生易错点总结在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学生易错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动力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力和压强的概念。
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或场强的标量,而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次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在高考前做好准备。
考试难度适中,涉及知识点广泛,以下是对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
一、考试整体感受本次高三物理期末考试的试卷难度适中,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涵盖了一些难题和综合题。
整体而言,试卷质量较高,达到了考察学生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二、试题难度分析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较为合理,其中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目占比较大,难题和综合题占比相对较小。
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中等难度题则涉及对物理原理和解题方法的运用,难题和综合题则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试题难度与高考物理试卷相当。
三、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分析试卷,发现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如力学、电学等,但在一些难点知识上存在不足,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此外,一些学生还存在知识点混淆的情况,需要加强复习和巩固。
四、错误率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解答一些题目时出现了较高的错误率。
其中,选择题错误率较高,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偏差;解答题错误率较低,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题思路和计算上出现了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2、加强难点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3、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题目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期末物理试卷分析总结高中

期末物理试卷分析总结高中本次期末物理试卷难度适中,大部分考点涵盖了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及解答题共五个题型构成,题目之间的难度递进性较强。
全卷满分100分,共计12道题目。
二、各题型解析1.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占试卷分数的60%左右。
本次试卷的选择题部分共有8道题目,每道题目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出现特别难的题目。
选项之间的干扰性较小,较容易辨别出正确答案。
但是在一些题目中,选项之间的差别较小,考察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建议下次在选择题中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把握能力。
2.填空题分析填空题占试卷分数的15%左右。
本次试卷填空题共有2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对公式和物理概念的运用能力。
填空题设置有一个空格和多个空格的情况,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正确填写答案。
在下一次考试中,建议加入一些答案需要写明单位的题目,以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使用。
3.计算题分析计算题占试卷分数的20%左右。
本次试卷计算题共有2道,难度适中,题目形式多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公式的运用能力。
题目中较少出现复杂的数学计算,更注重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但是对于一些考察思维能力和物理抽象能力的题目,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拓展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下一次考试中,建议适量增加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计算题,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物理素养。
4.简答题分析简答题占试卷分数的5%左右。
本次试卷简答题共有1道,难度适中。
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能力。
学生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用例子或者公式加以解释支持。
在下一次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简答题的数量,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解答题分析解答题占试卷分数的10%左右。
本次试卷解答题共有2道,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师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物理教师期末试卷分析总结一、引言期末试卷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评价学生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
因此,对于物理教师而言,对期末试卷进行分析总结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试卷的设计原则、难度控制、档次分布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试卷的设计原则1. 覆盖全面:试卷题目应包括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 知识结构合理:试卷中应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以测试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 题目质量高:试卷中的题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有效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要求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时间合理安排:试卷难度和题型数量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试题。
三、难度控制试卷中的题目难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
难度适中的试卷可以更好地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了有效控制难度,物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置简单、中等和难度较大的题目,使试卷的难度分布合理。
2. 针对不同的题型,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设定不同的难度。
3.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度调整。
四、档次分布试卷的档次分布是指试卷中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档次分布的合理性反映了试卷的公平性和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试卷档次分布的合理性,物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定合理的划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定各个档次。
2. 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得学生的分数分布不集中在某一个档次。
3. 对于常规题目和能力性题目给予适当的比重,保证各档次的学生覆盖面。
五、试卷反思在试卷分析总结中,物理教师还需要对自己所设计的试卷进行反思,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1. 难度过大或过小:试卷的难度应该适中,不能过大或过小。
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题目的难度。
试卷分析物理期末总结范文

试卷分析物理期末总结范文在此次物理期末考试中,试卷总分为100分,由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等多种题型组成。
通过对试卷进行仔细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亮点。
一、选择题: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30%,通过对选择题的分析发现,试卷设计者在此部分的考查重点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因此,在答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理解,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和判断。
此外,选择题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因此,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二、填空题:填空题占试卷总分的20%,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填空题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填空题都是基于物理定理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基本定理和公式,并善于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填空题还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单位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概念和单位的记忆和理解。
三、计算题:计算题占试卷总分的30%,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对计算题的分析,我发现,试卷设计者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此外,计算题还要求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学习和理解。
四、简答题:简答题占试卷总分的20%,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通过对简答题的分析,我发现,试卷设计者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因此,在解答简答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外,简答题还要求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进行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物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学习和理解。
高三物理的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的试卷分析和点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老师第一时间带来试卷分析,为广大同学解析试卷,剖析易错点,预测高考趋势。
海淀区期末试卷的题型较往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题目没有太多的原创性,大部分都是过去的题目改编的,但是陷阱比较多,一不留神可能就丢分,好多同学考的好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海淀区期末考试有不定项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三种题型,试卷总体中等稍难。
海淀区的期末考试主要考查电学知识。
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不是高考的基本题型,但是,作为常见的训练题型之一,不定项选择题要求学生对各个选项均要认真分析,因此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本套试卷的选择题较常规,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点和重点知识点,选择题的得分率可以体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题中常规题型和常规考查点有:第1题库仑定律,第2题变压器,第3题交变电流有效值问题,第4题电容器,第5题考查的是静电场中电场线与电势、电势能、电功之间关系,第6题是传感器问题,只要认真读题这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第7题是考察自感线圈和电容充放电的问题,只要认真复习过这部分知识基本不该丢分,第8题考察楞茨定律,只要一个是电流方向一个是电流变化,注意线框运动速度。
选择题中可以认为有创新性就是第9、10题了。
第9题,是以霍尔效应为背景的试题,这类试题在北京历年的大小考模拟试题中是经常出现的,本质是电磁场叠加的问题,可以认为是新瓶装老酒,知道题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磁感应强度:B=B0+KZ,这个条件,第二个点是左手定则的应用,正负电荷的问题。
第10题,说是创新,实际考察的内容比较常规,就是洛伦兹力和电场力方向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里的分析合成时带电小球是考虑重力的。
综上,选择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电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实验题:实验题较常规,学生掌握了常规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试卷的实验题重点考查两点:1)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和使用,要能从图象中得到信息。
2)误差分析和处理。
学度高三第一学期年末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学度高三第一学期年末考试物理试卷分析一、命题特点:1、紧扣本时期的复习内容,从教材、检测、研究课中选取命题素材。
2、命题难度努力靠近高考对难度的要求,同时符合时期复习要求。
3、在一轮以知识复习为主线的时期,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明白得、典型物理问题的把握、差不多方法的运用、能力水平情形进行考查,为下一步的复习改进提供参考。
4、命题结构特点:(1)基础性试题:选择题1-9题,运算题13-16(2)进展性试题:选择题第10题,运算题17、18题(3)知识组块分析: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覆盖(4)知识点考查:(以下数字为对应题号)静电场:1、2、9、14、16(1)、18恒定电流:4磁场:3、8、10、13、16(2)(3)电磁感应:6、7、17交流电:5、15实验:11、12(5)能力组块分析:注重推理、应用、探究问题能力(6)能力考查:(以下数字为对应题号)(7)明白得能力:1、2、3、14(8)推理能力:4、5、6、7、8、10、16(9)实验能力:6、11、12(10)应用能力:8、9、17(11)探究能力:10、18二、试卷分析1、选择题部分:多选较多,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要专门精准,个别题目容易漏选。
然而只要基础牢固,得全分并不难。
2、实验部分:中规中矩,题目差不多无难度,突出对图像的运用。
3、运算题部分:(1)13、14、15题属于基础性试题,差不多上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情形。
属于容易题;(2)16题属于复合场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区分度应该不大;(3)17题电磁感应中的双杆问题,要求学生对过程分析专门精准,同时对动态平稳要有一定认识,是拉开区分度的上层题目。
(4)18题以粒子在电场的运动为背景,关注宏观和微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5)问属于边界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另方面能够独立探究,属于拉开区分度的上层题目4、12月联考与期末考试命题思路的契合之处(给出示例)三、推测2021年高考趋势并提出期末考试后的复习建议1、加强学生良好思维适应的养成。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分析(张育森)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1.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总体难度较低,卷面总分120分,电学占56分,计算题4题,没有选修模块。
单选前3题比较简单,两条电学题均来自3-2的交流电部分,第1题考到了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这个知识点学生以理解为主,不能死记。
第3题是有效值的变形,这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但是本题不够严谨,应该强调时间t大于半个周期。
而第2题运动的图像也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
单选第4、5题难度较之前面稍大,第4题考到了匀强电场的平衡与加速,不过没有考偏转,所以难度并不算大;第5题则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对于分解哪个速度的问题上容易出现错误。
多选第6、7题只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没有任何问题。
第8题是电势能和距离的图像,能否认识到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第9题是关于弹簧的力学问题,虽然题目较难,但是选出D选项却很简单。
本次实验分为3题。
第10题是读数,考前我们重点强调过。
第11题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第(2)小问的题目和答案自相矛盾,题目已经强调是水平的木板,答案是木板倾角过大。
力传感器的出现,将会使平时死记实验结论而不注重理解的同学丢分。
第12题是电学实验,难度较低。
电路图比较好画,实验图像也很好理解。
计算题4题。
第13题来自10年高考题的改变,题目基本没有变,只是问题稍有改动。
考到了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和能量问题。
第14题只是学业水平测试难度,没有参考价值。
第15题是力学题,稍复杂一点,但只要进行受力分析,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计算出结果也不难。
另外,本题条件给的很强,其实去掉斜面倾角、初速度和质量,只给出初动能,也是可以计算出2.3两问的,但那样题目难度就加大。
第16题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本题题目构思较为巧妙,两个粒子相遇。
但可惜的是3小问没有层次,第1问最难,2、3两问反而简单,美中不足。
2.问题分析以及对策本次考试比平行班级多0.9分,基本一样。
考前我讲到了单选的第1题,实验的第10题,第12题,可以发现这几题明显比平行班级做的要好,可见考前讲的东西,学生在头脑里面印象比较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2-2013学年高三物理学科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内容,力学占68%,电学占32%,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
其中:第一卷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二卷共7题52分,其中2个实验题,共15分;2个计算题,共32分;选修部分每个模块2个小题,共15分。
(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不过多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过多涉及思维量较大的问题。
(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场线、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运动学、卫星、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选修内容的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包括一些非主干知识。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
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同步地球卫星、交变电流、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
动、平抛运动、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6、18、24题属于新情景问题,24题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其中14、15、17、22、24属于容易题目, 19、20、21、25属于较难题目,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试卷分析
(一)答卷情况统计(Ⅱ卷答卷情况为抽样统计)
第一卷平均分。
第二卷抽样平均分,总平平均分。
(二)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4.【说明】隔离法的运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良好。
15.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情景的理解和运动学推论,平时学生很少做这类题目所以正确率不高。
16.【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人造卫星运动与地表物体的模型,这道题学生审题没审好,错把距地面的高度理解为卫星的轨道半径导致计算失误。
17.【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法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题目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18.【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竖直面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
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出错,很可能是对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基本情况未掌握,也可能是利用物理情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19.【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力与能量转化等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的技能。
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
学生出错主要是多选一项,说明知识掌握不熟练。
20.【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线圈发电机的特殊值以及学生对中性面的认识。
21.【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能、等基本概念。
涉及如何利用电场线判断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势的高低、电势能大小,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具有在掌握基本概念、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提供的具体情景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22.【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于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考点不熟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专题突破。
23.【说明】实验题23题主要考查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此实验学生由于对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利用图像获得信息能力不好导致丢分。
24.【说明】本题是一道运新物理情景问题,第一问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第三问为一道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对于处理物理情景中的文字描述不详识导致丢分。
25.【说明】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复合场中运动的相关问题,包括带自由落体运动、带电粒子的偏转以及磁场中的临界问题。
学生答题存在主要问题:(1)没有从第一问中获得带电粒子重力与电场力等大反向的信息。
(2)不细心没有发现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由于本题计算量大导致求解出错。
(三)答卷中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公式记错、理解不到位,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掌握住,这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
2.常见题型解题思路步骤不熟悉。
计算题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常见问题、常规题型,但是学生做的并不理想,有部分学生连第一个计算题还不会做。
3.常规方法掌握不熟练。
如:第14、17、24题均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不少学生出错,说明了对于这些知识这部分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
4.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还有不少学生,遇到力学问题不画受力分析图;解运动学题目不画情景草图;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的题要么不做图、要么不规范作图,结果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5.审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解题熟练度需增强。
比如,有的学生看见16题的距地面距离理解为轨道半径,稀里糊涂就把题做错了。
还有的学生题也会做,或者是会做的题还没有做完,已经考试结束了,熟练度影响了解题速度。
6.解题缺乏规范性。
试卷中有的学生题目结果还是运算式,就放那儿不管了;有不按要求作答的;有徒手画图的;有解计算题没有文字说明的;有不写方程,写综合式、变形式的;
三、教学建议
1. 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它们的变化。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界定了高考命题的指向、范围、难度,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讨。
在此基础上,研究它们近几年的变化,尤其是这一学年的变化,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考向,把握高考命题趋势,相信事出有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变化,一定会体现在高考试卷上,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应该会更重要。
2.抓主干知识,狠抓重要的题型、基本物理方法。
主干知识年年考,主干知识重点考,主干知识反复考,主干知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那么怎样抓主干知识呢这就需要从重要题型、基本物理方法入手,主干知识中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步骤通过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干知识涉及的物理方法依托题目,
做为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以重要的典型题、基本物理方法为载体,主干知识就可以很好的掌握。
3.注重实效,专题突破。
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效果,一节课帮助学生弄清楚几个、甚至是一个问题,都比讲了很多,不求甚解强得多。
这就要求每一节课都要挑选最重要的问题专题突破、重点突破,哪怕是其它的题目舍弃不讲,也要把讲的问题真正讲明白,当然挑选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掌握不好的、有价值的,如:物理方法、物理模型、典型问题等。
切记,一节课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很有限的,重点不能多,否则主次不分,所有问题都是浅尝辄止,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
例如考试的第35题,就是平时练习题目的变式,平时该问题学生掌握的很不好,这一次重新考,又没做对,从中至少可以看出,这类问题老师讲过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弄懂,我们老师应该反思这个问题。
4.注重学生的反思、总结,提高练习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解题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途径,学物理必须做题,但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好,要引导学生养成解后反思的好习惯。
即:经过解题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认识,对有关方法的掌握有哪些提高哪些收获该题条件、问题可以有哪些变化的情况自己的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通过反思、总结,让学生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增强学科内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横向联系。
5.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器材走进教室。
高考一向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也要有足够的重视。
对考纲要求的实验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重新做一遍,从而对相应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注意事项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考纲要求的基本仪器,可
以分批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能多看、多用,真正熟悉其操作、使用、读数等基本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进行规范化训练,减少不规范失分。
备战高考需要注重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抓最容易抓住的方面,那么规范化训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增强规范性,可以让学生会做的题得满分,改变以往会做的题得不了满分,甚至不得分的情况。
具体地,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规范解题的基本要求,展现规范解题过程给学生做榜样,展示学生规范解题的过程、不规范解题的过程(并指出问题所在)、经常在教室张贴栏张贴练习题规范解题过程、个别辅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