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oc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第一节 一般要求和结构的整体作用
20
3、型钢与混凝土共同作用 • 配置充满型实腹型钢
▫ 当梁上翼缘处于截面受压区,且配置一定 的构造钢筋时,型钢与混凝土能保持较好 的共同工作,截面应变分布基本上符合平 截面假定
第一节 一般要求和结构的整体作用
23
第二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1、截面形式和构造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第二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24
1、截面形式和构造 1.2 构造要求: 1)截面尺寸,相应的配筋要求; 2)保证刚度的措施; 3)转换层设计要求; 4)保证“强剪弱弯”; 5)其他特殊要求;
第二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34
基于平截面假定的计算方法计算较为繁复,但能较好 反映钢材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简单叠加法计算简单, 但偏于保守
第二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35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1 斜截面受剪性能和破坏形态 • 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二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
36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1 斜截面受剪性能和破坏形态 • 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 (1)斜压破坏 • 剪跨比λ<1.0,以及1.0~1.5 且含钢率较大的情况
8
技术规程
• YB 9082-97(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 叶列平教授参考了日本和美国的规范 ▫ 日本建筑学会《铁骨铁筋コンクリート计算规准. 同解说》 若林实
9
• 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姜维山、赵鸿铁、白国良)、 西南交大赵世春等 ▫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在苏联模式上进行了修正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它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结构框架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高度的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
该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该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规程。
一、概述1.1 结构类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是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结构框架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1.2 适用范围该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厂房、商业建筑等场所的楼盖结构设计和施工。
1.3 优点1.3.1 抗震能力强该结构采用了钢结构框架,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1.3.2 经济效益好该结构的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性好,可以降低建筑的维护成本,降低使用成本。
1.3.3 施工方便该结构采用了预制楼板和钢结构框架的组合结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
二、设计规范2.1 承载力设计该结构的承载力设计应符合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和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2.2 抗震设计该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2.3 模型分析在进行该结构的设计时,应先进行模型分析,采用弹性抗震反应谱分析、非线性时间历程分析等模拟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
2.4 结构设计对于该结构的设计应在考虑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因素的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5 楼板设计楼板应选择合适的预制楼板,设计时应考虑楼板的受力构造、板厚、尺寸和钢筋布置等因素。
2.6 框架设计框架应按照一定的布置方式进行设计,保证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框架设计时,应考虑框架的受力构造、杆件采用的型钢及其尺寸、节点构造等因素。
2.7 连接设计连接件应选用合适的型号,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三、施工规范3.1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3.1.1 土方工程在进行土地基础的开挖时,应采取合理的工法和各种防护措施保证基坑的安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材料、构造和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这个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在规程中,规定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规定,包括设计荷载、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钢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选择、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构造方面,规程中规定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方式、节点设计和构造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要求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还有一些其他的规范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这些规范和标准都是相互关联和补充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选择材料: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性能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考虑。
合理设计结构形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结构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构件布置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考虑。
合理确定荷载和作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荷载和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包括重力、风、地震等方面的考虑。
合理进行节点设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节点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包括连接方式、节点构造和受力性能等方面的考虑。
合理进行施工管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管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1. 引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结构的高强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
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型钢的抗拉和抗剪性能,同时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为建筑结构提供更好的整体性能。
本文将介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技术规程,包括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2. 设计要求2.1 型钢选择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应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可焊性的型钢。
常见的型钢有工字钢、槽钢、角钢等。
设计时应根据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型钢的规格和型号。
2.2 混凝土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相关标准确定,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3 接头设计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粘接等方式。
接头设计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确保与结构其他部分的协调性。
在设计接头时,还需要考虑金属界面的防腐蚀和防锈措施。
3. 施工工艺3.1 型钢加工和制造型钢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制造。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确保型钢的精度和质量。
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预热和热处理措施,保证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3.2 钢筋混凝土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应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包括模板安装、钢筋布置、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龟裂和脱层等问题。
3.3 型钢与混凝土连接型钢与混凝土的连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焊接、螺栓连接或粘接等方式。
在连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连接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和测试。
连接部位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4.1 型钢质量控制型钢应进行材料强度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在型钢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应进行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查,确保型钢的精度和质量。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摘要:组合结构的使用已经广泛,其中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是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而且相当成熟,已经自成独立的结构体系。
在我国,组合结构仍属新的结构形式,随着大量建筑物的兴建,组合结构作为新兴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采用,应用前景越来越好。
所以,对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结构形式及性能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要求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各种工程结构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大跨度建筑、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工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现出了比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优越的特性。
一、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述由混凝上包裹型钢做成的结构被称为型钢混凝土结构。
它的特征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有一层混凝土的外壳。
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除采用轧制型钢外,还广泛使用焊接型钢。
此外还配合使用钢筋和钢箍。
我国过去也采用劲性钢筋混凝土这个名称。
型钢混凝土梁和柱是最基本的构件。
型钢可以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两大类。
实腹式型钢可由型钢或钢板焊成,常用的截面型式有I、H、工、T、槽形等和矩形及圆形钢管。
空腹式构件的型钢一般由缀板或缀条连接角钢或槽钢而组成。
型钢混凝土框架是由型钢混凝土柱以及梁构成的,框架的组合形式多样,有钢筋混凝土梁、组合梁以及钢梁。
通常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框架设置比较常见,此外型钢支撑或者型钢桁架也比较多见,由此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形式就比价多样,其抗剪性能也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要好很多,其使用作用在建筑工程结构中会更好地发挥。
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分析1、型钢混凝土的型钢可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其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一倍以上;可以减小构件的截面,对于高层建筑,可以增加使用面积和楼层净高。
2、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期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期大为缩短。
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在混凝土浇灌前已形成钢结构,具有相当大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时的活荷载,并可将模板悬挂在型钢上,而不必为模板设置支柱,因而减少了支模板的劳动力和材料。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7.1 叠合式受弯构件.........................................................................................................................................35 7.2 钢纤维部分增强钢筋混凝土深梁...............................................................................................................37 7.3 牛腿..............................................................................................................................................................38
3 基本设计规定.......................................................................................................................11
3.1 一般规定.......................................................................................................................................................11 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1 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12 3.4 耐久性设计..................................................................................................................................................12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对高层建筑中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设计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其目的是确保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估和探讨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相关内容。
1.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1.1 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发展趋势1.2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和优势1.3 设计规程的作用和意义2. 设计规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1 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求2.2 结构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2.3 结构设计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2.4 结构设计的施工性和经济性要求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1 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3.2 结构设计的负载计算和分析方法3.3 结构设计的构件尺寸和配筋设计方法4.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和考虑因素4.1 剪力墙和框架的结合设计4.2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4.3 楼层平台和连接节点的设计要点4.4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设计和分析5.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5.1 规程的优点和可行性5.2 规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5.3 国内外设计规范的比较和借鉴总结:本文对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深度和广度标准对其内容进行了评估。
通过了解高层建筑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设计规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设计规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和因素。
文章总结了设计规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在我的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是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文件。
通过遵循规程中的原则和要求,可以有效地进行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而,目前的设计规程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行为,保障高层建筑安全,根据《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不适用于地铁、隧道等特殊建筑结构。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三条本规程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见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本规程附录。
第三章材料和构件第四条本规程规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和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确定材料的性能等级,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二)保证结构安全、耐久,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有关规范的材料和构件;(三)首次使用的材料和构件,应进行合格认证。
第四章设计要求第五条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进行设计;(二)结构应符合强度、稳定性和耐用性的要求;(三)采用新型结构、新型材料,应进行相关的试验、检测和评定。
第五章施工第六条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方案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公告周知; (二)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并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三)按规范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第六章验收第七条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施工完毕后,经设计和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应进行验收; (二)验收应由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组成的验收委员会进行; (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七章监理第八条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监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设计、施工单位应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二)监理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遵照有关规范进行监理;(三)监理单位应对结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八章附则第九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085—1999Code for desig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主编部门:华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1999]740号前言本规程系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由华北电力设计院主编对原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批准颁发的《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LGJ99—91修订而成。
对DLGJ99—91的修订,是为了将其颁布实施以来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重大新成果及时充实到规程中,使之更完善。
并克服其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规程包含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等三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规程的颁发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将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北电力设计院于1996年1月开始筹备并组建编制组,编写了修订大纲。
1996年7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审查了修订大纲。
1997年6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向有关单位征集意见。
1997年10月,完成了送审稿。
1998年5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并主持审查了送审稿。
1998年9月完成了报批稿,并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审定。
本规程有关条文说明了本规程与其引用标准的关系。
本规程共分八章和四个附录。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根据原规定的实施经验,修订了适用范围;按照《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DL/T600—1996和建标[1996]626号文《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本规程包括的三种结构特点,修订了术语和符号;调整了基本规定和一般规定;根据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分别修订了三种结构的技术内容。
1 钢管混凝土结构1)材料部分:修订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范围;增加了构件截面套箍系数的规定、组合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组合抗弯弹性模量;修订了组合抗剪强度设计值和组合剪变模量。
2)构件承载力计算部分: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视钢管混凝土构件为统一体,采用组合性能指标和构件全截面的几何特性来确定构件的承载力;增加了纯弯、纯剪、压弯剪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修正了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3)结构和构造部分:修订了柱的抗侧移刚度、栈桥柱的允许长细比;调整了后浇法施工的钢管柱在施工阶段初始应力的限值;增加了用于地震区框架柱的长细比限值。
4)节点和连接部分:修订了节点加强环板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肩梁计算公式。
2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1)增加了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2)增加了外包钢承重骨架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等各项规定。
3 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1)修订了栓钉抗剪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限值。
2)考虑滑移效应对刚度的折减,修订了组合梁变形验算的原则。
3)增加了连续组合梁中间支座弯矩的调幅限值。
4)增加了连续组合梁中跨梁的一般变形计算公式。
5)增加了对栓钉的材质要求。
本规程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技术内容,系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
部分参考欧洲规范4和日本建筑学会《钢管混凝土设计指南》(1997)的内容,也经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所验证。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程发布实施时,DLGJ99—91即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负责起草单位:华北电力设计院。
参加起草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哈尔滨建筑大学、清华大学、电力建设研究所、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圣贤、阎善章、韩林海、聂建国、张淑琴、范良干。
本规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委托华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及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建(构)筑物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91 低合金结构钢GB700—88 碳素结构钢GB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1995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J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68—84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83—85 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107—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DL5022—93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095—1999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SDJ107—8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3 总则3.0.1 为了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3.0.2 本规程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制定的。
3.0.3 本规程使用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规定采用的。
并根据本规程所包括三种结构的不同特征和需要,采用国际标准符号或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规定了各自的专用符号。
3.0.4 除本规程外,尚应遵守执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的有关规定。
3.0.5 按本规程设计时,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和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5—1999的规定执行。
材料和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和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107—87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有关钢结构部分的设计尚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及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要求。
在特殊地区和特殊环境下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尚应符合专门规范的有关规定。
4 主要术语和主要符号4.1 主要术语4.1.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型钢与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组合而成的结构,如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等。
4.1.2 钢管混凝土结构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在钢管(本规程特指圆钢管)内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
4.1.3 组合轴压强度composite compressive strength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压应力。
4.1.4 组合抗剪强度composite shear strength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剪应力。
4.1.5 组合轴压弹性模量composite compressive modulus of elasticity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在单向受压,且其纵向名义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名义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4.1.6 组合剪变模量composite shear modulus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在单向受剪,且其组合名义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名义剪应力与对应的剪应变的比值。
4.1.7 套箍系数confining coefficient反映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的几何特征和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的综合参数,标准值用ξ表示,ξ0表示,4.1.8 加强环板stiffener ring plate为构造钢管混凝土刚性节点而设置的环向节点板。
4.1.9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steel encased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外部配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规程特指外部配置角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4.1.10 刚性域rigidity region框架节点范围内的一部分角变位可以略而不计的块体。
4.1.11 刚性锚固rigidity anchor外包钢混凝土梁端角钢采用刚性锚固件而形成的锚固。
4.1.12 外包钢承重骨架loadbearing framework of steel encased reinforced concrete外包钢骨架和斜杆或交叉撑组成的,用以承受施工荷载的骨架。
4.1.13 钢-混凝土组合梁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而成的梁。
4.1.14 塑性中和轴plastic neutral axis全截面进入塑性状态时法向应力为零的截面线。
4.1.15 抗剪连接件shear connector用于连接钢梁与钢筋混凝土翼缘板并承受二者之间纵向水平剪力,抵抗二者相对滑移,保证二者能共同工作的连接件。
4.1.16 栓钉stud抗剪连接件的一种特制螺钉。
4.1.17 交界面interface钢筋混凝土翼缘板或板托与钢梁上翼缘之间的接触面。
4.1.18 完全抗剪连接complete shear connection抗剪连接件的纵向水平抗剪承载力能够保证最大弯矩截面上抗弯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连接。
4.1.19 部分抗剪连接partial shear connection抗剪连接件的纵向水平抗剪承载力不能保证最大弯矩截面上抗弯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连接。
4.1.20 板托haunch钢筋混凝土翼缘板与钢梁上翼缘之间的混凝土局部增厚部分。
4.1.21 焊接瓷环china yoke for welding焊接栓钉用的配件在自动拉弧焊接过程中能够隔气保温、挡光,防止溶液飞溅的一种瓷质套环。
4.2 主要符号4.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集中荷载;M——弯矩设计值;M c——柱轴线处的梁支座弯矩设计值;M k——标准荷载作用下截面负弯矩组合值;M sc——标准荷载作用下按照弹性方法得到的连续组合梁中支座负弯矩值;N——轴向力设计值;T——扭矩设计值;V——剪力设计值;v l1——单位长度界面上的纵向界面剪力设计值;q——单位长度内的均布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