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快速辨词义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行测技巧:词语辨析角度之含义侧重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行测技巧:词语辨析角度之含义侧重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它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而我们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还未发布,报名时间预计在2018年3月中旬,笔试时间2018年4月21日,为了方便考生做好考前准备,中公重庆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收集和整理了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指导资料,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温馨提示,Ctrl+D收藏此页面,及时获取重庆公务员考试资讯!逻辑填空已经成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项必考题型。
逻辑填空方面,多空设置成为主流题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更保证了此种题目的科学性,而且对于成语的考察也更为频繁,一题中可能涉及近10个成语的使用,词汇量的逐步加大就要求考生必须会对考查词语或成语作出必要的辨析,而在辨析词语间区别时经常考的一个辨析角度就是词语间的含义侧重。
含义侧重的含义:词语和词语的含义非常相近,但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
它在题目中的特点:选项中出现意思相近的词语或者形近的词。
对于词语的含义侧重大家可以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般为外在/内在、结果/过程、纵向/横向,例如“静若处子、镇定自若”一组,都是形容静“静若处子”是指外在的安静,而“镇定自若”主要侧重内心的不慌乱,静又如“遏止、遏制”一组,“遏止”一词主要侧重完全停止,一件事物完全没有了,侧重是结果;而“遏制”侧重的是在一定程度得到约束和控制,是一个过程。
行测逻辑填空成语辨别方法:语素联想法

行测逻辑填空成语辨别方法:语素联想法1500字语素联想法是一个常用的辨别成语填空题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语境和句子中的语素进行联想、分析和推测,来确定正确的填入词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语素联想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理解句子语境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句子的前后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和文章的大意。
通过理解句子的语境,我们可以对接下来填入的词语的意义和语义进行一定的推测和猜测。
第二步: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进行分析。
通常,句子中的成语填空是在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来确定填入的词语的类型和特征。
比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主语和宾语的关系来确定填空的位置和需要填入的词语的特征。
又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固定搭配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固定搭配的特点来确定填入词语的类型和特征。
第三步:分析语素和词义在填空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素和词义来推测填空的答案。
语素是词语构成的最小单位,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语义。
通过对词语的语素进行分析和推测,我们可以找出与句子意思最相符的词语。
比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表示原因的句子,我们可以寻找与原因相关的成语。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汇,我们可以寻找与时间相关的成语。
通过对语素和词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缩小填空词语的范围,从而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第四步:进行语境联想语境联想是语素联想法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句子的语境进行联想,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填入词语的意义和语义。
联想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义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关键词和语境,寻找与之相关的成语。
例如,句子中出现了表示动作的动词,我们可以联想到与该动词相关的成语。
2. 词性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词性,确定填入词语的词性特征。
例如,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名词,我们就可以推测填入词语的词性可能为名词。
3. 固定搭配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固定搭配和短语,确定填入词语的搭配特征。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词语辨析题解题如何“双管齐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词语辨析题解题如何“双管齐下”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言语理解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行测中的词语辨析与语境分析是结合使用的,在很多情况下,进行语境分析之后可以排除部分选项,但是可能会剩下两个或者三个选项无法确定,这时候就要进行深层次的词语辨析。
辨析方法主要是宏观上帮助分析的,而辨析的角度更多的是在微观层面上为辨析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中公教育认为,词语辨析的方法有两种,这两种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
1.语素联想法语素联想法实际上就是看词语,猜意思。
语素是指最小的语言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自己的读音与含义。
例如天、地、人、水都有自己的读音和意思,它们就是语素,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例如蝴、葡,这样的字虽然有自己的读音,但是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组合起来之后才具有自己的意思。
所谓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分析词语不同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并积累词语的方法。
语素联想法主要有两种应用:(1)通过构词语素的含义分析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求贤若渴、缘木求鱼、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如数家珍。
这些词语可以通过每一个语素的意思来猜想整个成语的意思。
(2)比较相异语素从而确定词语间的差异。
例如:以致/以至、推脱/推托、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这些词语可以通过构词中不同的那个语素来区别两个词语之间一些微妙的不同。
例:当前的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这让道德领域呈现复杂________,也让人们面临更艰难的选择。
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疑虑中,善念在负面的想象中________,善行因利益的考量________。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语素分析法破解逻辑填空

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
从语素入手辨析近义性词语的词义,不失为辨析词义侧重点的一大法宝。
这种方法称之为语素分析法。
运用该法,我们一般通过组词来辨析词义,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下面,简为教育专家就给考生讲解三种主要的组词法。
一、存异组词法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
【示例】“延期”vs“延误”点拨:它们都有相同语素“延”,所以都有“推迟”的意思。
但不同语素“期”与“误”又使它们意义不完全相同。
“延期”侧重于日期上的推迟,“延误”侧重于推迟耽误。
近义性词语的侧重点,可以通过相异语素来辨析。
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1:我只不过是替他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辩护B.辩解C.辩白D.辩证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C。
运用存异组词法。
(1)相异语素组词。
选项四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辩”,相异语素是“护”、“解”、“白”、“证”。
“护”常见词组是维护、保护,故“辩护”侧重的是以申辩来维护、保护其言行;“解”意为解开、解释,所以“辩解”侧重强调的是分辩、解释;“白”常见词组有明白、清白,故“辩白”侧重的是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的情况下分辩,使事实得以澄清,个人得到清白;“证”常见的词组有证据、证明,因此“辩证”侧重的是客观性,指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方式。
(2)代入语境。
由题干中的“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可知,填“辩白”比较合适。
例题2: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履新履历B.履职履历履新C.履新履职履历D.履新履历履职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D。
2018国考行测言语题技巧:语速联想法

2018国考行测言语题技巧:语速联想法逻辑填空一直是行测言语中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逻辑填空首先是要分析语境,确定大致文意,进而排除明显的干扰选项,但是在实际的解题中,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两个选项,而想要确定答案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词语辨析上。
那么面对众多的同话题实词,虚词以及成语,我们除了日常积累外,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应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教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辨析方法:语速联想法。
所谓语素即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在这里我们强调是如何解题,那么我们姑且先“不严谨”的把语素简单定义为同义或同话题词的不同字。
例如:圣地-胜地,两个不同的字即是它们的相异语素,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字去区分两个词的含义差别。
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点就在圣和胜之间,圣:组词圣神,多指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胜:组词名胜,多指优美的;因而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是:圣地——多指圣神的地方,比如:革命圣地;胜地——多指名胜古迹,比如旅游胜地。
再如:摆脱-解脱-挣脱-超脱,相异语素分别为“摆”、“解”、“挣”、“超”。
“摆脱”侧重“摆”甩掉限制自己的人或物。
“解脱”侧重从不良情况中脱身。
“挣脱”程度重要“摆脱”,涉及对象是物,例如挣脱枷锁。
“超脱”1,不拘泥传统,成规,形式等。
2,超出脱离。
接下来我们再看如何用语速联想法去辨别虚词。
必须-必需,比较两个相异语素,“必须”是副词,侧重应当怎样,加强命令语气。
“必需”是动词,侧重不可或缺。
我们做一个小的练习。
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是人体( )的脂肪酸。
分析语境含义,这里强调的是这三种脂肪酸的重要性,因此应该选择“必需”。
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例题。
例: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有150多座,然而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终年( ),有的连自己学校的师生都不知晓,有的由于没有展出条件,众多的宝贝常年灰尘满面,利用率很低。
2018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成语题精讲

2018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填空成语题精讲逻辑填空是行测一类重要题型,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考生看一下选项是成语的题目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逻辑填空题目的答题思路:第一步,先分析上下文关系,确定符合我们前面所讲的哪种逻辑关系;第二步,根据找到的逻辑关系,明确与划线部分构成逻辑关系的呼应点,推断出所填空要填词语的大致意思;第三步,辨析四个选项的差异,确定选项。
对于上面三步不管选项是实词,还是成语我们发现第一、二步都是分析题干语境,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重点就来看一下,选项是成语的时候该如何辨析。
引例: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不仅面临着工作的压力,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压力,“房奴”、“孩奴” ,他们被焦虑所困扰着。
A.比比皆是 B.俯拾皆是。
答案是A,拿到这题,首先是先分析上下文关系,没找着明显的判定标志,所以阅读上下文发现前文有暗示,也就是我们讲解释关系,告诉我们很多人被各种各样的经济压力所困扰,“房奴”、“孩奴”生活中很常见,很多。
所以要选一个接近这个意思的成语。
接下来辨析这两个成语的差别,迅速想到实词的辨析方法,去来关注相异语素分析,比比:一个挨一个,俯拾:低头拾取,“房奴”、“孩奴”不能低头拾取,所以选A。
显然这样是有问题的,相异语素分析往往在实词辨析时实用性较强,但成语更多考查和使用的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所以辨析到这个程度是不够的。
那我们就看看它俩的常考用意的差别。
比比,一个挨一个,强调的是空间客观存在的情况,很多,我们会非常容易见到。
俯拾,指弯腰拾取就得到,但如果和生活中找个古文物相比,你得有工具,挖半天还不一定能得到,弯腰拾就能得到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它侧重的是得到容易,比比皆是没有这层含义。
所以A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辨析成语时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理解得到两者的差异。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会发现成语要善于积累,在辨析含义侧重的时候要善于字面理解推断,在字面意思区分不出来的时候了解词语的出处、典故。
语素联想法巧解逻辑填空丨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语素联想法巧解逻辑填空丨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掌握必要的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白发三千丈,缘由‘填词’愁”。
很多考生们之所以对逻辑填空感到很无力,就是因为不知道快速辨析词语的方法。
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给大家介绍一种辨析词语的方法,即“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分析词语间不同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差异。
这样做往往可以找到词语在范围大小、含义侧重、搭配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例题展示:例1: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去粗取精言之成理B.不拘一格革故鼎新C.吐故纳新有的放矢D.标新立异去伪存真答案:D.解析:“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已经在提示第一个空需要填一个带“新”的词语。
观察选项,A选项“去粗取精”B选项“不拘一格”显然与“新”无关。
C选项“吐故纳新”D选项“标新立异”都有“新”,故正确答案在C与D里做选择即可。
继续辨析,C选项除了“新”还有“故”,因此C选项包含的词义范围较大,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并没有“故”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2: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
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2022-国考〗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过滤偷梁换柱B.整合断章取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刻意训练--如何从新手到高手的秘密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C.评价混淆是非D.审核以偏概全答案:A解析:第二空根据前后文的解释,“散布谣言”等同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显然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说法,所以B选项“断章取义”说的是离开文章语境孤立地看待某一句话的意思D选项“以偏概全”说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
2018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如何快速区别词语含义

2018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如何快速区别词语含义逻辑填空一直以来占据着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在做题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从题量上来讲,一般稳定在20道题目。
往往侧重对于三类词语的考察:成语,实词,虚词。
一个词从诞生开始意义总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这个与汉语的表意性有关,汉子是表意文字,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有限的汉字去表示多变的社会,从而导致一次词义的多义和相近词义的诞生。
而实词辨析成为同学们在做题中的重灾区。
今天专家就从词义角度分享给大家三个角度去区别词语的含义。
有些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侧重方面的不同,比如“精巧”和“精致”。
“精巧”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精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
再如,“首选”和“精选”。
“首选”侧重强调首要的选择;“精选”侧重强调精心的选择。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语义的侧重区分一些词语。
例1: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______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________。
③夜晚来了我还依然_______眼睛,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A.制造过渡打开B.创造过渡睁着C.创造过度闭着D.组建过度张开【答案】B。
中公解析:第二题看“过度”侧重于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侧重于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题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逐渐变化选择“过渡”,排除B、D;“打开”侧重于动作方式,“睁着”侧重于状态,根据题干应选择夜晚来临时眼睛的状态,选择“睁着”。
故答案选择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快速辨词义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它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而我们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报名时间3月22日-28日,为了方便
各位考生备考重庆公务员考试,重庆中公教育特收集和整理了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以供大
家学习参考!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部分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学生们的软肋,学生们普遍反映,逻辑填空都能读通,可是就是做错。
逻辑填空的错误率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碰见相似的实词时不会进行区分,碰见不认识的成语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成语的意思。
那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我们有一种非常好用且容易学会的方法,语素联想法,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讲一下这种方法在我们逻辑填空中的使用,以提高我们的正确率。
语素指的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也就是说,要成其为一个语素,必须同时具备读音和语义。
例如:“沙”、“发”、“鱼”等,这些既有自己的意思,也有自己的读音,我们称之为一个语素。
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语素的的分析去辨析词义,通常是使用在两个词语含有相同的语素的词语辨析中,也可以用于成语的辨析。
具体的辨析方法是通过对词语或者是成语的构成语素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对词语进行分析和辨析的目的。
例如:“品味”和“品位”
这两个词语含有相同的语素“品”,根据我们对“语素”的讲解可知,这两个词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味”和“位”这两个语素,在这里我们对这两个词语进行辨析,其实只是对于这两个语素进行辨析,“味”是味道的意思,而“位”是位置,档次的意思,所以我们通过对这两个语素的分析,可知,“品味”是关于味道的,而“品味”是关于档次的。
现在给大家一个语境,是名酒西凤酒的广告词:西凤酒,有________的人,才懂________!根据我们的辨析,我们可知,第一个空是形容有档次,第二个空是懂得品尝,所以得到答案:西凤酒,有品味的人,才懂品味!
除了实词辨析之外,语素联想法也是可以用在成语的辨析中,帮助我们准确的把握成语的意思,甚至是猜意思。
例如: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三个成语在公考当中经常一起出现,好多同学都是比较懵,觉得三个成语都差不多,那现在,我们就通过语境分析,对这三个词进行一下辨析。
首先,相辅相成,我们来分析一下语素。
相的意思是相互的意思,辅是辅助,成是成就,那么,根据字面的意思就是,相互辅助对方才能成就对方,也就是双方缺一不可。
交相辉映,交是相交,相是相互,辉是光辉,映是映照,根据语素的分析,交相辉映的意思就是光辉相互交错映照,所以说,交相辉映指的是光相互照应。
相得益彰,同样,相是相互的意思,得是得到,益是好的意思,彰是显著的意思,所以相得益彰,我们根据字面分析,意思是,相互使对方彰显自己的好处。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三个词的区别在于,第一个强调的是双方相互辅助、缺一不可,第二个词是强调的是光相互交错,第三个词是使双方彰显好处。
现在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
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真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遍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_________,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颜真卿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推崇,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
这道题是说使对方都更好,所以,我们选择相得益彰。
接下来,我们做一下真题,感受一下语素联想法:
例题1:只有________勤俭节约,________铺张浪费之歪风________,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养健康向上的文明之风。
A.厉行提防漫延
B.力行防止漫延
C.力行防备蔓延
D.厉行防范蔓延
【中公解析】第一个空搭配要勤俭节约,“力行”,力指的是竭力,侧重亲自实践,“厉行”,厉指的是严格,侧重严格执行。
所以根据第一个空,题干的意思是我们大家都要去执行勤俭节约,所以排除力行。
提防,提有防备的意思,所以指的是小心防备。
防范侧重于防备,戒备。
根据文意,我们选择防范。
蔓延,“蔓”指的是攀引,缠绕 ,侧重于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
漫延,“漫”指的是水满溢,侧重于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
故答案选择D。
这就是中公教育专家介绍的语素联想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辨析此意,确定侧重点,大家一定要多用,提高我们逻辑填空的正确率。
重庆中公教育温馨提醒您,多写多练,有计划性的学习,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