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运输装备介绍讲座4-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施工现场设备运输与安装的技术要点

施工现场设备运输与安装的技术要点

施工现场设备运输与安装的技术要点一、施工现场设备运输的技术要点施工现场设备的准确运输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施工现场设备运输的技术要点:1. 设备选择与准备在运输设备之前,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准备。

考虑设备的尺寸、重量、特殊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和设备。

同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电气部件和液压系统,及时修理和维护。

2. 运输路线规划在运输设备之前,必须对运输路线进行详细的规划。

考虑载重限制、道路状况、交通规则等因素,选择最合适和最安全的路径。

特别要注意低桥梁、狭窄的道路或拐角、施工障碍等潜在问题,并及时制定应对方案。

3. 提前通知与联络在设备运输之前,必须与相关部门、个人或建筑工地的工作人员进行提前通知和联络。

确保设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性,避免相互干扰和冲突。

同时,将设备运抵工地的具体时间告知工地负责人,并与其协商好运输设备抵达后的安装安排。

4. 装卸设备的安全措施装卸设备是施工现场设备运输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装卸设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专业的吊装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平稳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同时,为设备周围设置防护设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施工现场设备安装的技术要点安装施工现场设备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施工现场设备安装的技术要点:1.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安装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确的设备定位、设备周围的环境准备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

定位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功能需求和工作空间的限制。

同时,确保安装环境的清洁度和无尘状态,防止设备受到污染或损坏。

2. 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安装施工现场设备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符合规格要求。

然后,按照设备安装图纸或说明书的指导,进行设备的固定和调整。

在固定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牢固可靠,且不会对周围结构造成影响。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交通工具,国内外的机车设计制造企业纷纷开发出各类重载货运电力机车,以满足社会对快速、高效、安全的货运需求。

由于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运营工作特点,电力机车所采用的技术和性能也要求更高。

本文综合剖析了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关键技术,包括乘员安全保护技术、换向技术、动力系统技术、车辆悬挂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未来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

一、乘员安全保护技术乘员安全保护技术是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核心是设计出一套能够有效保护乘员故意或者非故意受到车辆损害的安全应急机制,包括安全应急性能、安全应急功能和安全应急维护等等。

目前,国内外的机车设计制造企业已经采用了一系列安全保护技术来保护乘员,包括乘员安全气囊、乘员安全带系统、安全帽系统等,来防止乘员在事故中受到伤害。

二、换向技术换向技术是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机车的转角的换向系统,包括惯性换向系统、异步换向系统、多电机换向系统等等。

近年来,许多机车设计制造企业纷纷采用了多电机换向系统,以保证机车在弯道运行时的更好的把握性和操控性。

三、动力系统技术重载货运电力机车也采用了相应的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发动机和储能装置组合,提高机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

目前,国内外的机车设计制造企业均采用了混合动力技术来提高车辆动力性能,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有混合动力油电双怠速技术、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和混合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等。

四、车辆悬挂系统技术由于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运营特点,悬挂系统的技术研究也成为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的机车设计制造企业纷纷采用了一系列悬挂系统技术来提高车辆整体性能,例如地上悬挂技术和地下悬挂技术,具体的技术包括波簧弹性悬挂、联轴器弹性悬挂、摆动式悬挂等技术。

五、未来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城乡物流和货物运输需求将产生,而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系是一种特殊的机车,它的运营特点让它更适合于大量的城乡物流和货物运输。

谈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谈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谈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作者:刘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交易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的不断增加,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起中在货运电力机车的普及和技术的改革。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是我国铁路实现广泛应用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借助目前先进发展的铁路技术及装备,进一步扩大列车编组,实现重量货物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本研究将切实分析现有的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应用情况的实际资料,就其运行的关键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详细总结。

关键词: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特点前言:铁路的发展和普及在现代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便捷了人们正常的出行,同时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旅游贸易的枢纽,决定性的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重载货运是铁路的关键作用之一,本研究将针对我国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应用和改革进行详细分析,全面总结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的不足和主要的改善技术。

1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关键技术特点1.1 新一代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主要特点我国对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研究2005年才开始,发展时间有限、设计理念不到位等严重制约了我国重载货运电力机车事业的前进,但是相关工作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也获得了较可喜的回报。

本研究结合我国既有机车的各项理性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详细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新一代的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参数的先进性。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是在现有的铁路技术及装备的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实现对重量货物的长距离快速运输,因此其特点既包括普通铁路机车的特性,也体现为满足重载货运功能的结构特性。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五方面,即轴重大、机车牵引力大、转向架的承载能力大、车体车端缓冲器静态阻抗力增大、运行速度低。

重载运输的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需要承担5000吨以上的重量,长距离的运输又需要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因此轴重和牵引器作为主要的承担结构,必须在普通机车的结构上进一步增大,才能有效满足重载运输的功能,但是增加轴重和牵引器的体积时并不能盲目为提高机车的承载量随之增加,铁轨的承重、使用都是有限的,增加承重、牵引器的质量时必须结合运行路线铁轨的性质合理调整。

大型起重船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研究进展

大型起重船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研究进展

大型起重船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研究进展大型起重船是一种专门用于进行大型物体吊装和运输的船舶,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港口建设、海上风电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大型起重船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本文将围绕大型起重船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研究进展展开阐述。

1. 起重能力提升技术大型起重船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吊装作业,因此起重能力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升起重能力,研究人员在大型起重船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

首先,采用高强度钢材和先进的焊接技术,提升起重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采用多点支撑技术,增加起重船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

此外,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起重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协调,提高起重效率和安全性。

2. 远程操作与自动化技术随着无人化技术的发展,远程操作与自动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大型起重船。

通过远程操控系统,操作员可以在船舶上远程监控和操控吊臂,实现远程作业。

同时,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为错误。

例如,采用自动定位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起重船可以自动控制位置和姿态,实现自动对准目标物体。

另外,还可以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定位和导航,提高航行和作业的准确性。

3. 高海态性能技术大型起重船常常需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高海态性能是其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起重船在海上的稳定性和抗风浪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

例如,采用动力定位技术,使起重船能够稳定停留在预定位置,不受风浪的影响。

此外,通过改进船体结构和船舶姿态控制系统,提高起重船的防倾覆和抗浪性能。

另外,研究人员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起重船在不同海况下的工作状态,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海上作业效率。

4. 省能减排技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型起重船的省能减排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大型起重船通常使用柴油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源,这种动力系统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1000吨级船用全回转起重机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1000吨级船用全回转起重机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大型全回转船用起重机的回转支承系统承担着整台起 重机的回转部分自重以及吊重载荷,回转支承系统受力分布 是否合理关系到浮吊能否安全可靠的作业。“长天龙”号采 用了无平衡梁多支点滚轮式回转支承装置。其特点是结构紧 凑,重心低,稳定性好。但是由于该回转支承受力系统属于 高次超静定结构,受力复杂,工作时如果受力控制不当,将 出现回转承载滚轮逐个失效,最后影响吊机整机安全。因此 如何将滚轮受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保证起重机安全运行非 常重要的一点。 2.3 大尺寸结构件加工
2 项目的技术难点 2.1 起重机通航高度控制
船用全回转起重机可在无需船体移位情况下完成载荷 横向位移,尤其适合在船舷两侧转移载荷,可大大提高船用 起重机的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但是,船用全回转起重机 因圆筒体、回转底盘、框桁架等结构的存在,使得起重机整 体高度较高,无法通过高度受限制的航道,限制了起重机的
关键词 :通航高度 ;回转支承 ;滚轮 ;大尺寸轨道加工 ;方案 中图分类号 :TH21 文献标识码 :B
Hale Waihona Puke 1 引 言 近年来,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的背景下 , 长江水运运输繁荣所带来安全风险日益增大。同 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及长江流域的大型桥梁建设 及码头工程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内河船用起重机作业能力逐 渐不能够满足内河打捞救援及各类水上工程的施工要求。尤 其是 2015 年“东方之星”游轮倾覆事故后,由于长江中上 游大型起重船资源匮乏,对事故救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基 于以上原因,交通部长江航道管理局投建了一艘 1000 吨级 的全回转应急抢险救援起重船“长天龙”号。该船能够满足 长江三峡库区以及长江干线中游应急抢险时沉物沉船的起重 打捞,兼顾长江干线其他水域救援打捞工作。配备的 1000 吨级起重机具有全回转作业、吊钩与抓斗可以快速互换、具 备三峡库区水下 180m 沉船货物撕裂打捞等功能。同时起重 机整机结构形式具有能同时满足长江中上游流域调遣通航及 三峡库区上坝过船闸的特点。

大型、重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大型、重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大型、重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大型、重型设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一、车辆装车要求:1、3T以上10T以下大型设备装载必须使用4″以上钢丝绳捆绑;10T 以上大型设备装载必须使用6″以上钢丝绳捆绑。

钢丝绳必须用绳卡打设,不少于三道,并用6分钢管等紧固。

2、大型、重型设备装车必须掌握车辆重心适中,两旁突出部位保持平衡。

3、液压支架必须使用专用平板车,支架与车辆间螺丝(8条)齐全紧固可靠;支架前后梁、侧护板用4股8#铅丝捆绑牢固;液压支柱必须回落到位。

4、使用平板车或花车装载设备时:(1)必须在车辆底部加设木质材料防滑。

(2)装载超过4m的较长设备,必须在车辆底部加设足够高度木质材料,保证设备前后两端高于车辆装载面水平100mm以上。

(3)使用平板车和花车装载较长物料及易损设备时,必须在物料(设备)两端采取防护措施,增设防护设施(木板、道木、金属网片等),保证物料(设备)不被撞击损坏。

二、运输作业规定:(一)一般规定1、电机车司机和跟车工,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禁任何人无证操作电机车。

2、机电工每天检修电机车设备、电缆,要求摆放、吊挂整齐,完好、无失爆。

3、电机车司机交接班时要对机车的电瓶电压、照明、制动系统、撒砂装置、语音报警器、机载瓦斯传感器、连接装置等进行检查。

经检查电机车电瓶电压在180V以上,前后照明清晰、明亮,制动系统、撒砂装置灵敏可靠,语音报站器声音洪亮,连接装置完好、瓦斯浓度低于%时,方可进行作业。

4、运输前,跟班队干、班组长对运输沿途巷道检查一遍,确认轨道是否符合标准,风水管路、电缆、通风设施等吊挂是否完好,巷帮与轨道水平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值班室,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处理后方可运输。

5、运输区间的轨道质量应符合《轨道质量管理规定》优良品的要求,不达要求时,严禁运输。

6、运输大型、重型设备的车辆及车辆辅助设备必须符合《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要求,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设备。

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一、确定攻坚目标和任务1.明确攻坚目标:以提高我国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2.制定攻坚任务:确定攻坚任务和时间表,明确各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项目,包括船舶、飞机、汽车、铁路等各个方面。

二、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和团队培养1.加强科研机构建设:投入重金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配备先进设备和研发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2.培养科研团队: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科研人员在交通运输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工作,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1.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对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研发经费,支持攻坚项目的开展。

2.制定相应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包括财税政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为攻坚项目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1.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加强技术交流: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展览等活动,促进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五、建立评估机制和推广应用1.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攻坚项目的研发进展和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2.推广应用成果:将攻坚项目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和运营中,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的性能和效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监管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健全法律监管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发权益。

总之,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参与,通过科研机构、产业企业、学术界等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型平板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重型平板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重型平板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1.载重能力:重型平板运输车的载重能力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运输需求。

2. 车体结构:车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

3. 轮胎:轮胎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切割性。

4.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能够确保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5.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车辆在长途运输中的燃油供应。

6. 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运输过程中的各项需求。

7. 安全性能:重型平板运输车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保证驾驶员和货物的安全。

8. 环保性能:重型平板运输车应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9. 维护保养:重型平板运输车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保证车辆的良好运行。

10. 其他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有合法的行驶证和保险。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4.7 结构材料
高强度钢材降低车辆自重,但 屈强比高,可靠性余量低 结构设计,焊接工艺
强度屈服相对比率 (σb-σs)/σs 1 0.8 0.6 0.4 0.2 0 235 295 345 σs 390 420 460
38
4.7 结构材料
轻金属铝材应用 跳板、支腿、车架、液罐 便于回收
39
4.7 结构材料
32
4.6 控制系统-发展的关键
产品智能化、信息化关键(GPS、公共数据链路) 机、电、液一体化(传递函数、有效算法及鲁棒性) 专用车载控制器(抵御高温、尘土、水气、电磁) 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简化布线,增加可靠度) 有线、无线遥控(便于直接控制) 控制对象:分展路径
载荷、气压、垂直变形与接地面积的关系
46
涂装美观、艺术化 采用复合材料、铝合金等;深度防腐蚀电泳涂料;车架镀锌 国外防腐担保期6~10年
40
4.7 结构材料
设计载荷确定 设计精度提高 整体、局部稳定性 应力集中、力流处理 焊接工艺、焊缝处理
41
4.8 辅助设备 -水平推移
避免费时费力的钢管滚拖 或黄油滑板 液压顶推、滚动滑靴
42
4.8 辅助设备-液压门架
24
4.5 制动系统
制动为运输车辆中改变最大的技术(伴随着车速和安全可靠性 的提高) 发展沿程: 60年代-双管路制动 70年代-负载感应阀 80年代-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系统 90 年 代 - EBS (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ing System)电控制动系统 发 展 方 向 : ABS→ EBS →ESC (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 电 子 稳 定 控 制 → ACC (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自动巡航
34
4.6 控制系统- CVC
CVC中央车辆控制系统-TCO:速度计,Kombi:组合仪表, FFR:车控计算机,EDC:柴油机电控,EBS:制动电控, E-APU:空气调节单元,ECAS:悬挂电控,I-CAN:仪表 总线,M-CAN:发动机总线,TS-CAN:传动系总线
35
4.6 控制系统 -电子监控
3
4.1 总体构造-专用车辆
适合不同需要
4
4.1 总体构造-空气动力学外形
提高车速、降低阻力
5
4.1 总体构造- “轻”载增速
整车载重100t 轴载约 10t
6
4.1 总体构造-结构可变
变化长度
7
4.1 总体构造-结构可变
变化宽度
8
4.2 驱动系统
液压驱动
9
4.2 驱动系统
闭式回路
10
25
4.5 制动系统-ABS
1)ABS模块 2)负载感应阀 3)紧急继动阀 4)ABS电接口 5)气接头
26
4.5 制动系统-EBS
1 - EBS 中 央 控 制模块 2-制动踏板 3-比例继动阀 (前轴制 动) 4-ABS电磁阀 5-轴间模块 (后轴制 动) 6-挂车制动阀 7-脉冲传感器 8-磨损传感器
4.2 驱动系统
高、低速方案 (考虑:价 格、效率、 重量、尺寸、 动力范围、 拖动性能)
11
4.2 驱动系统
电驱动-具有发展潜 力,效率高、安装 方便、维护简单、 控制容易
12
4.3 悬挂系统
空气悬挂-货物损伤小;轮胎 贴地性好(降低胎耗和路面 损坏,德国规定采用空气悬 挂运输总重可以提高)
无线传感 实时监测 如:胎压控制
36
4.7 结构材料
高强度材料的应用
钢材 Q235 Q345 Q460 Q690 T1B σsMPa 235 345 460 690 700 σbMPa σb / σs 375 470 550 770 800 1.596 1.362 1.196 1.160 1.143 等级 A~B B~D C ~E D ~E E
29
4.5 制动系统- ACC
自行保持车距 监测前方车距,控制加速、减速 降低驾驶强度,减少油耗 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30
4.5 制动系统
摩擦制动(蹄式、盘式) 气推油、油推油 液压制动-闭式回路 负载感应
31
4.5 制动系统
电气缓速器 安装在驱动轴或变速器输出端 采用电流涡流制动 空气冷却 手动或自动
27
4.5 制动系统-EBS
尽量使用非磨损的发动机和缓速器进行制动 根据轮轴载荷和制动器制动能力分配制动力(制动力与 载荷成比例) 适应各种挂车和制动器的组合 控制减速度,实现客车一般的平稳性 集成ABS(防抱死)和ASR(防滑转)功能
28
4.5 制动系 统- ESC
防止转向不足或过度 防止铰链连接车辆折腰 防止车辆侧翻
13
4.3 悬挂系统
增加弹性柔度 引入独立悬挂
14
4.3 悬挂系统
空气悬挂重型化
15
4.3 悬挂系统
液压悬挂
16
4.3 悬挂系统
液压均载
17
4.3 悬挂系统
三点、四点支承,增加稳定性 可变编组
18
4.3 悬挂系统
轴承结构 防爆阀设计
19
4.4 转向系统
-连杆转向
机械-机械 机械-液压 电子-液压
重型运输车构造与技术介绍
主讲人:归正 guizheng@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与理论研究所
1
重型运输车构造与技术介绍
1.公路运输车辆 2.工程搬运车辆 3.专用车辆 4.关键技术
2
4. 关键技术
4.1 总体构造 4.2 驱动系统 4.3 悬挂系统 4.4 转向系统 4.5 制动系统 4.6 控制系统 4.7 结构材料 4.8 辅助设备 4.9 计算机辅助设计
20
4.4 转向系统 -独立转向
EMS-Electric Multiway Steering 斜行 横行 八字转向 原地转向 前端转向 后端转向 协同转向
21
4.4 转向系统- 机械控制
简单价廉 承载不大
22
4.4 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
关键是可靠性
23
4.4 转向系统-电子控制
液压转向 同步控制(总线技术)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SR—Anti-Slip Regulation EB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ing System 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CA—Collision Avoidance CAD—Completely Autonomous Driving
组合式可行走 四支点起重 多组液压顶升
43
4.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
900吨级运梁车,迄今我国自行研制的最大吨 位的自行式运输车 便于运动和强度分析
44
4.9 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
几何非线性(大变形) 材料非线性(材料特性、各向异性) 边界非线性(接触问题)
45
4.9 计算机辅助设计-轮胎接地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