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应用呼吸机的气道管理与体会
呼吸机的使用及气道管理

呼吸机的使用及气道管理呼吸机(Ventilator)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输送氧气和废气管理患者的呼吸。
呼吸机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ICU)和手术室等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人工通气支持,保证患者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除,维持稳定的酸碱平衡。
呼吸机的使用方式包括控制通气模式(VCV)、辅助通气模式(AC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控制通气模式是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全部的通气控制,包括呼气时间、吸气流量和压力控制等。
辅助通气模式是当患者主动呼吸时呼吸机提供支持,当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足时呼吸机仍然完全控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是呼吸机在患者主动呼吸时提供压力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工作负荷。
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进行气道管理。
气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确保气道内没有障碍物阻塞以及预防误吸。
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气管插管是将一根塑料管放置到患者气管内,以建立通畅的气道。
气管插管通常通过口腔插入,也可以通过鼻腔插入。
插管后,可以通过呼吸机或手动呼吸袋提供人工通气支持。
2.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气管切开术是将气管前壁切开,在其上部插入一个气管套管以建立气道。
相比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更适用于长时间通气支持,而且降低气管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3. 非侵入式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非侵入式通气是通过面罩或鼻罩以及胸围放置的固定带,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
相比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非侵入式通气可以减少气道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气道管理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气道管理方式。
对于可控性通气障碍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
2.确保气道通畅:确保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通畅,没有堵塞、滴漏或异物阻塞。
定期吸痰和清洁气道是保持通畅的重要步骤。
呼吸机使用培训心得体会

呼吸机使用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参与呼吸机使用培训的学员,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呼吸机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此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了解到了呼吸机在不同病情下的应用和调整参数的技巧。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呼吸机的使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呼吸机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意义。
首先,培训中我学习了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辅助或代替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的医疗设备。
通过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和气道通畅。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呼吸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包括连接气道、调整参数和监测患者状况等。
其次,培训中我了解到了呼吸机在不同病情下的应用和调整参数的技巧。
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需要不同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设置。
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同步间歇呼吸模式等。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调整参数的重要性,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氧浓度等,并学会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调整。
这些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和病情下的呼吸机使用。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呼吸机的使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深刻地体会到了呼吸机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意义。
呼吸机的使用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呼吸,而呼吸机的使用能够帮助他们维持呼吸功能,保障生命安全。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呼吸机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地使用和操作呼吸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呼吸机使用培训,我学到了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呼吸机在不同病情下的应用和调整参数的技巧。
我对呼吸机的使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深刻地体会到了呼吸机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意义。
我将牢记这次培训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对重症患儿的治疗除了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保暖外,用呼吸机治疗是重要必须的手段,本文着重介绍对应用呼吸机治疗患儿气道护理的做法和体会。
1 气管插管的配合:1.1. 插管时护士做好医生的助手,至少有两名护士分工协作,加压给氧同时使病儿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低位,口腔中痰多影响插管视野时,立即给予吸痰。
协助医生插管。
1.2. 插管后,一边保持好插管位置一边加压给氧,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听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然后协助医生用蝶形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打开呼吸机待医生调好参数接于病人。
2 病情观察及护理:2.1. 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注意观察: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患儿神态、面色、周围循环,如患儿有紫绀、烦躁、出汗、摇头等变化时,应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阻塞或呼吸机发生故障。
需及时处理,观察患儿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否则应设法调整,注意避免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躁动者应及时应用镇静剂。
2.2.气管内吸痰的护理吸痰前先用100%氧予以通气4-5次或先加大氧流量一分钟,操作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吸痰管选择软硬适度,外径为内径的1/2,快速开闭负压吸引器,作间歇性吸引,可减轻对气管组织创伤,抽出吸痰管时要左右捻转,慢慢向上提出导管,每次吸痰时间宜十秒以内。
原则是:"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
若痰液过多需多次吸引,在间歇期用气囊替病人通气4-5次后,再作吸引,这样可避免病人缺氧。
根据气管感染菌种选用气管内滴药,根据痰粘稠程度及痰量选择吸痰和滴药次数,每次往气管内滴药时应使患儿侧卧,在呼气末吸气初滴药、吸痰时还要注意观察痰量、颜色、粘稠度并报告医生,吸痰后摆好患儿体位,防止气管内插管与呼吸机意外脱出。
2.3. 防止交叉感染2.3.1 谢绝探视,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尽量不接触患儿。
2.3.2.医护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进入室内,外来会诊人员应穿上隔离衣。
气道管理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气道管理在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气道管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国于近期举办了一场关于气道管理的专题讲座。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讲座,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急诊科专家和麻醉科专家,分别从气道管理的基本概念、气道评估、气道建立、气道维护、气道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1. 气道管理的基本概念气道管理是指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评估、建立、维护和并发症处理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呼吸治疗提供保障。
2. 气道评估气道评估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
评估方法包括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3. 气道建立气道建立是气道管理的关键步骤,包括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气道建立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并发症处理。
4. 气道维护气道维护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包括湿化、吸痰、气道分泌物管理、呼吸机管理等。
讲座中强调了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湿化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气道并发症处理气道并发症是气道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气道痉挛等。
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三、心得体会1. 提高了对气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气道管理在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性。
气道通畅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气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2. 学习了气道评估、建立、维护和并发症处理的实用技能讲座中专家们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我掌握了气道评估、建立、维护和并发症处理的实用技能。
这些技能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气道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各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
讲座中专家们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使我认识到在气道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icu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I. 概述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
而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我在ICU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II. 观察1. 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患者依赖于呼吸机来提供正常的呼吸功能。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通气支持。
2. 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及时发现临床异常并及时处理。
3. 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患者可能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的情况。
4. 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患者易于产生呼吸道分泌物,护士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III. 护理1. 呼吸道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定期吸痰、拍背等手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皮肤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护士需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健康。
3. 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往往需要持续进食,但又不能口服,护士需要通过管饲等方式,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4.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身处ICU环境,往往感到孤独、焦虑,护士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
IV. 经验总结作为ICU护士,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意识状态、呼吸道分泌物等方面的全面观察,并进行呼吸道、皮肤、营养、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V. 结语在ICU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是一项重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全面观察和细致护理,我们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呼吸机的在NICU的护理管理

呼吸机的消毒步骤
药物浸泡消毒 方法简单,最常应用。浸泡时应注意: 被消毒物品必须去净痰、血渍、油污等; 被消毒物品必须全部浸入溶液内,中空物品腔内不能留有气泡 有套管的物品需脱开,以免消毒后粘着; 消毒完毕,须用灭菌盐水或蒸馏水冲洗干净。 常用的药物浸泡消毒液:本院常用健之素消毒 液(三氯异氢脲酸)。
禁忌症
由于技术条件的改善,以往曾被 视为禁忌症的疾病, 可以在密切监测下 谨慎进行,因此很 难确定机械通气的 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对呼吸道施加正压可使病情加重的疾患,如高张力巨 大肺大泡、张力性气胸、大咯血急性期等,在未经适 当处理前不适合机械通气 因病变两侧呼吸动力学参数严重不均等,常规通气易 造成肺损伤 肺结核活动期
低压报警
故障 压力过高过慢
可能的原因 呼吸管道漏气 选用的流量过低
纠正的方法 纠正漏气,重测压力 增加流量 按需减少
压力升高过快
选用的流量过高
人工呼吸机的在NICU的 的 人工呼吸机的在 临床应用及护理管理
北京大学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
呼吸机的分类
按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分类分为
• • • •
定压型呼吸机 定容型呼吸机 定时型呼吸机 流速控制型呼吸机
按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
• •
气动型呼吸机 电动型呼吸机
适应征
严重通气不足,二氧化碳贮留,包括中枢性及周围性呼吸衰 竭。 严重换气障碍,低氧血症,如RDS、肺出血、肺水肿等。 神经肌肉麻痹所致肺活量减少至正常的1/3,呼吸幅度减少, 有缺氧表现。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 大剂量使用镇静剂时,需要呼吸 机支持。如惊厥状态,新生儿破 伤风。
新生儿持续胎儿循环,需要过度通气治疗时 窒息及心肺复苏 心、胸手术后
呼吸机的使用及气道管理

呼吸机的使用及气道管理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设备,主要通过给予氧气和辅助机械通气来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急诊、重症监护和康复医学等。
1.患者适应性评估: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使用呼吸机。
适应性评估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病理生理学和生理耐受能力等。
2.气道管理:正确认识气道管理是呼吸机使用的关键。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以便供氧和机械通气。
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包括人工气道和非侵入式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在气道插管时需要注意插管的深度、插管固定、姿势等。
-非侵入式气道管理:包括面罩通气、鼻导管等,适用于病情稳定且对呼吸机接受度较高的患者。
3.设定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求,需要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参数。
呼吸机参数主要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气比、触发灵敏度等。
设置合适的参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态。
4.监测和调整:当患者开始使用呼吸机后,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监测内容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气末正压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供最佳治疗效果。
除了使用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使用:呼吸机是一种高风险设备,使用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
例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严格遵守消毒规范、设定呼吸机报警系统等。
2.防止并发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肺泡塌陷和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并发症,需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和气囊,并控制患者的通气参数。
3.呼吸机脱机:当患者病情好转或不再需要机械通气时,需要逐步脱机。
脱机程序包括减少呼吸机辅助参数、逐渐降低支持水平,最终让患者独立呼吸。
总之,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气道管理是使用呼吸机的基本要点。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理的气道管理可以提供良好的通气和氧合效果,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ICU使用呼吸机时的护理体会

ICU使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盐步医院ICU 刘桂娇[摘要]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时呼吸机临床应用、护理观察,报警的处理能力及撤机前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结论: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关键词] 机械通气;呼吸机;护理体会;呼吸机报警;撤机;撤机后观察呼吸机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与呼吸停止的有效措施之一。
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机的合理使用。
现将我科近年在重型颅脑损伤、Ⅱ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等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我院ICU使用的呼吸机为Taema(天马)及Drager(德尔格) 呼吸机。
我院ICU2007年7月到2009年7月收治使用呼吸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呼吸衰竭16例,二氧化碳潴留15例,其中死亡6例,成功撤机率为90.7%。
一、应用呼吸机前的准备1、物品准备:准备呼吸机,连接好各种管道(包括罗纹管、Y管、集水杯、人工鼻、360度接头),无菌注射用水1瓶。
检查呼吸机的性能、运转是否正常。
2、尽量安排患者在单人病室,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患者卧位舒适,一般取抬高床头15度。
3、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二、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1、临床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较深,需要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
(1)用呼吸机后,密切观察患者胸郭的起伏、对称性、活动度及节律的变化,以判断潮气量。
(2)听诊呼吸音的变化,判断有无肺叶通气不良、痰阻、支气管痉挛、肺大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3)观察口唇、甲床、指端的颜色。
判断缺氧改善情况,观察甲床按压后的循环恢复时间,以判断末梢血流灌注情况。
(4)观察用呼吸机后颈外静脉怒张程度,以了解胸内压和右心功能状态。
2、血气分析监测可判断血液的氧合状态,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同时严密监测潮气量、通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败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现 就 我 院 NIU 呼 吸 机 使 用 过 C 程 中 的气 道 管 理 与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20 0 5年 1 2月 ~新 生 我 C
卧 位交 替进 行 L 。吸 引 前 可 用 呼 吸 面 罩 由肺 周 向 肺 门 方 向 3 ] 适 当拍 击 , 胎 粪 充 分 松 动 并 向 支 气 管 集 中后 充 分 吸 引 , 使 以 提 高 吸 引效 率 。 ( )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气 管 内注 入 治 疗 的 患 7予 儿 , 常规消毒导管侧面后 , 药液稀释好置 于注射器 内 , 应 将 再 连接 5 头 皮 针 注 入 , 时 导 管 接 呼 吸 机 端 连 接 呼 吸 囊 加 压 同 通 气 , 侧 卧 、 侧 卧 和平 卧位 交 替 进 行 , 般 6h内 避 免 气 左 右 一
d i1 . 9 9 j i n 1 0 —5 3 . 0 2 0 . 3 o : 0 3 6 /.s . 0 1 6 9 2 1 . 3 0 7 s
57 0 ) 3 1 0
随 着 呼 吸 机 技 术 在 我 院 N C 抢 救 过 程 中 的 日益 推 广 IU
( ) 握 吸 痰 的 时 机 与 方 法 , 据 患 儿 病 情 、 色 、 氧 饱 和 4掌 根 面 血 度 , 诊 双 肺 痰 呜 音 , 无 人 机 对 抗 以 及 呼 吸 机 报 警 提 示 等 听 有 适 时准确吸痰 , 以保 证 气 道 通 畅 的 同 时 减 少 患 儿 不 适 或 医 源 性 损 伤 。使 用 浅 层 吸痰 法 , 根 据 痰 液 的 位 置 予 患 儿 翻 身 拍 即 背 后 吸 痰 , 痰 管 的 前 端 不 超 过 气 管 导 管 的 出 口端 , 免 常 吸 避 规 的深 部 大 负压 吸 引 。 浅 层 吸 痰 法 能 有 效 清 除 气 道 内 分 泌 物 , 少 患 儿 应 激 反 应 , 心 率 、 吸 、 氧 、 气 量 的 影 响 小 减 对 呼 血 潮 于 常规 吸痰 法 。 ( ) 出血 的 患 儿 不 宜 翻 身 拍 背 , 量 减 少 5肺 尽 息 儿 不 适 和 躁 动 , 有 护 理 操 作 尽 量 集 中进 行 , 免 加 重 出 所 以 血 。滴 人止 血 药 前 应 先 充 分 吸 引 气 道 , 免 影 响 药 物 的 吸 以 收 。 一 般 予 1 10 0 / 0 00肾上 腺 素 或 立 止 血 针 稀 释成 2ml 导 于
[ ] 陈维庭. 3 首届 全 国多 发伤 学术 会议 纪要 E ] 中华 创伤 杂 志 , J.
NI U 应 用 呼 吸 机 的 气 道 管 理 与体 会 C
宁文 媛
( 西 贵 港 市 人 民医 院 新 生 儿 科 , 西贵 港 广 广
[ 键 词 ] 新 生儿 } C 呼 吸机 ; 道 管 理 关 NI Ut 气 [ 图 分 类 号] R4 3 7 [ 献标 识码 ] B [ 章 编 号 ] 1 0 — 5 3 (0 2 0 -0 1 -0 中 7.2 文 文 0 1 6 9 2 1 )3 3 1 2
应 用 , 重 患 者 的 抢 救 成 功 率 明 显 提 高 , 中危 重 新 生 儿 的 危 其
抢救成功率从 20 0 5年 1 2月 成 立 NI U 前 的 9. % 提 高 到 C 05
9 . 。呼 吸 机 使 用 过 程 中 的 气 道 管 理 (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58 即
管 内滴 人 ,. ~ 1ml次 , 人 后 接 呼 吸 囊 加 压 通 气 , 药 0 5 / ]滴 使
物 充分 扩散 吸 收 , ~ 1 i 可 行气 管 内 吸 引 。( ) 管 内 5 0 r n方 a 6导
吸 出粪 渣样 或伴 有颗 粒状 物 时 , 及 时配 合 医 生 行 气 管 灌 洗 应
蛇 志
J un l f N o ra o AKE ( c ne& N ueaeK yt el ) S Si c e Atr r E Oh a h t
21 0 2年 第 2 4卷 第 3期 Vo.4No 3 2 1 12 . ,0 2
1 9 , 0( ) 3 — 1 9 4 l 1 :03 .
儿 7 5 例 , 口行 气 管 插 管 呼 吸 机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的 新 生 儿 25 经
2 6例 , 3 1 , 中男 12例 , 6 ; 8 2 占 . 其 4 占 3 女 4例 ,占 3 。 7 出生 0 5h 1 . - 9天 。接 受 呼 吸 机 治 疗 的 患 儿 为 早 产 儿 9 5例 , 占 4 ; 透 明 膜 病 7 2 肺 O例 , 3 % ; 出血 2 占 1 肺 9例 , 1 % ; 占 3 重症肺炎 2 例 , 9 ; 症胎粪吸人综 合征 1 o 占 重 2例 , 5 。 占 其 中发 生 脱 管 2 3例 ,占 1 . ; 管 1 O1 堵 5例 , 6 6 ; 痰 占 . 吸 引 起 的并 发 症 1 例 , 5 3 。 2 占 . 2 气 道 管 理 2 1 气 管插 管 导 管 的 选 择 . 行气管 插管 的患儿 病情 紧急 ,
E 3 高朝琴. 2 严重 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进展[ 3蛇志 ,0 0 2 ( ) J. 2 1 ,2 3 :
2 92 0 6—7 .
[ ] 吴在 德 , 肇 汉 . 科 学 [ . 7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4 吴 外 M] 第 北 人
2 0 .1 5 0 8 Z .
术 。用 氨溴 索 1 加 入 1 0ml 理 盐 水 配 成 灌 洗 液 后 从 5mg 0 生
导 管 内滴 入 , ~ 2ml次 , 人 后 接 呼 吸 囊 正 压 通 气 5 1 1 / 滴 ~ O
mi, 药 物 充 分 起 效 后 行 气 管 内 吸 引 , 侧 卧 、 侧 卧 和 平 n待 左 右